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487章 開明士紳論

  趙貞吉緩緩開口,聲音沉穩而帶著川音特有的力道:

  “入川之貨,并非皆遭抵制。印刷機、紙張油墨,不是賣得很好嗎?為何?因為此物川中不能自產,士紳報館、書院學堂需之若渴,行會無法號令此等買家,更無法自己造出來。這便是關鍵!”

  他放下茶盞,眼神灼灼地看著蘇澤:“子霖,我們的緩征策略,不能只盯著總量的‘入’與‘出’之差。當細分行業,區別對待!”

  “趙閣老的意思是?”蘇澤身體微微前傾,眼中閃過一絲亮光。

  “改‘全面減免出川貨物’為‘行業差異化減免’!”趙貞吉斬釘截鐵地說道,“在保證你最初設想的‘減免總額’大致不變的前提下,對各行業入川貨物的減免比例進行調整!”

  他站起身,走到輿圖前,手指點著長江水道:

  “譬如,對川中已有成熟手工業、且抵制最烈者,如棉布、鐵器、肥皂等,減少其出川的減免。”

  “而對于那些蜀地特產,比如蜀紙、蜀錦等,加大減免的力度。”

  “對于入川貨物也是如此,也不要拘泥于同樣的稅率,對于那些百姓日用的物品,川中稀缺、無法自產或質差價高、且有利于開化民智、促進工商之物,如印刷機、新式農具、優質水泥、火柴,乃至新式學堂所需儀器書籍等,大幅提高其入川貨物的減免比例!甚至可以暫時免于計入‘入川量’的統計!”

  “要讓川地百姓看到,朝廷并非一味‘傾銷’擠壓本地生計,而是真心扶持川地發展所需之物!誰阻礙這些好東西進來,誰就是在阻礙川地的進步!”

  蘇澤聽完,這不是后世的關稅手段嗎?

  這么想來,夷陵稅關,不就等于是一個四川的海關嗎?

  趙貞吉的意思,就是要對不同的行業實行不同的稅率。

  蘇澤連忙道:

  “妙!此策一出,行會聯盟必生裂痕!抵制外省棉布、鐵器的,與急需印刷機辦報、渴望新農具增產的,利益訴求截然不同。前者是守舊自保,后者是求新圖利。”

  “趙閣老的辦法,正是‘以利導之,分化瓦解’!總減免額不變,朝廷的承諾不損,將原本鐵板一塊的‘抵制’,將被切割得七零八落!”

  “棉布行會再號召燒船,恐怕印刷行業的東家們第一個不答應——他們還指著便宜的機器紙張多印幾期報紙呢!”

  “而蜀錦,蜀紙,都是價值高的商品,他們能得到更多的減免,自然會支持朝廷。”

  趙貞吉其實也有話沒說。

  對于蜀錦、蜀紙,這種從三國時期就是四川暢銷貨的商品,能夠操持這種產業的,本身就是四川有頭有臉的人物。

  這種產品已經超過了其本身的日用價值,可說是品牌奢侈品了。

  外省沒有競爭者,他們的產品也就是出川交稅,能少交一點,自然會支持朝廷。

  真正讓四川團結起來的,反而是那些日用的商品。

  這類商品的消費者,受到價格波動明顯,更容易和省外產生競爭沖突,他們也是最反對外省商品入川的。

  趙貞吉接著看向蘇澤道:

  “子霖啊,但是四川也是我大明的一份子,而且也為朝廷交了兩百多年的稅,并不是朝廷的敵人。”

  “這四川也未必都是抗稅的,也有愿意支持朝廷的。”

  “川中也有支持朝廷大政的士紳,也想要圖變圖發展的。”

  趙貞吉這句話,讓蘇澤陷入到了沉思中。

  作為一個穿越者,蘇澤對于士紳這個階層是沒有好感的。

  但是穿越至今,蘇澤又承認,士紳在大明擁有巨大的影響力,是任何政策都無法繞開的。

  在之前,蘇澤都在思考怎么對付士紳。

  但是和趙貞吉的一番話,倒是提醒了蘇澤。

  士紳,是一個團體,但是士紳之間的訴求,是完全不同的。

  經營土地的士紳,和經營手工業的士紳,是一樣的嗎?

  產業不一樣,利益訴求也是不一樣的,立場自然也不一樣。

  蘇澤靈機一動,正如趙貞吉所說的那樣,“以利導之,分化瓦解”,既然士紳是大明繞不開的存在,那也可以引導他們向好的方面發展。

  想到這里,蘇澤回到自己的公房,立刻抽出了空白奏疏。

  第一份奏疏,就是和趙貞吉所議的,《奏為調整夷陵稅關貨物減免比例以利工商疏》。

  這份奏疏就是放權給夷陵稅關,靈活調整出入川貨物的稅率。

  重點不是第一份奏疏,而是蘇澤的第二份奏疏。

  《開明士紳論》

  蘇澤開篇寫道:

  “陛下勵精圖治,新政頻施。然商稅改革中,河南、四川等地屢見鄉紳阻撓,蓋因士紳之利各異。”

  “士紳有魚肉鄉里者,亦有圖變求進者。”

  “四川事亦證,抵制外貨者多守舊手工業主,而求印刷機辦報者實為圖利之士。”

  “朝廷有教化士風之責,勸惡揚善,方能改易風氣,明圣道!”

  “臣思之如下,能守如下四責者,可謂‘開明士紳’。”

  “一為支新政,二為興工商,三為護民生,四為助稅賦。”

  既然確定了標準,接下來就是對開明士紳的優待。

  首先是“旌表褒揚”。

  旌表,這是官府為忠孝節義之人立牌坊、賜匾額以示嘉獎,亦代指此類牌坊或匾額。

  不過在原時空的,旌表變成了貞節牌坊,反而成了儒教束縛的工具。

  但是蘇澤決定將旌表用起來,專門來表彰“開明士紳”。

  “歲終由布政使司舉薦,賜“開明鄉賢”匾額,載入方志。”

  先給名,然后再給利。

  “優遇子弟,其子弟入學科舉,禮部優先錄取;吏部銓選,酌授地方吏職。”

  最后蘇澤寫道:

  “此策行,則士紳知利隨新政,守舊者日孤。”

  “臣請敕下禮部頒行天下,以固新政之基。

  臣謹奏,無任惶悚待命之至。”

  蘇澤放下手里的奏疏,微微嘆息。

  士紳這個階層,是大明繞不開的階層,他們就是統治者的一員,是地方秩序的主導力量。

  這不是蘇澤主觀意志上能夠改變的。

  主觀上無法消滅士紳階層,那客觀上就只能承認他們。

  正如那位偉人所說的那樣,“所謂政治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敵人搞得少少的。”

  士紳既然存在,那就要團結開明的士紳,聯合他們打壓落后的士紳。

  否則就算是蘇澤有掛,也沒有那么多威望點,直接消滅士紳階層。

  蘇澤將兩份奏疏都塞進了手提式大明朝廷中。

  《開明士紳論》倒是沒有意外,這種政治性的奏疏,本身就沒有反對的理由,自然獲得了通過。

  但是《奏為調整夷陵稅關貨物減免比例以利工商疏》,就沒那么順利了。

  ——模擬開始——

  《奏為調整夷陵稅關貨物減免比例以利工商疏》送到內閣。

  高拱、張居正、趙貞吉,贊同你的奏議。諸大綬放棄發表意見。

  雖然內閣支持你的奏疏,但是這份奏疏遭遇了四川籍官員的反對。

  四川籍官員認為,當年朝廷和四川士紳早有約定,這時候調整夷陵稅關,是朝廷言而無信。

  由于四川官員的激烈反對,隆慶皇帝留中了你的奏疏。

  ——模擬結束——

  剩余威望:7800。

  若要完全通過你的奏疏提案,需要支付500點威望值,是否支付?

  蘇澤果斷選了“是”。

  叮!威望值已扣除,請宿主在現實中提交奏疏,模擬結算將在奏疏執行后進行!

  剩余威望:7300。

  蘇澤看向系統,果然四川官員也不是傻子,也明白自己分化瓦解的計劃。

  也虧著自己有掛,接下來就要看系統發揮了。

  三月二十一日。

  三月旬末休沐的日子里,四川會館熱鬧非凡。

  四川士紳比起散裝的江南來說,就要團結很多,所有川地官員來京的第一站,都是四川會館。

  這些官員和家里的私信往來,也都是通過會館來傳遞的。

  所以比起其他地區,四川的官員更加的團結。

  遇到和四川有關的事情,四川的官員們也會聚集在四川會館,商討對策。

  今日四川官員聚集在一起,自然是為了蘇澤的奏疏。

  夷陵稅關的問題,四川籍官員自然早就知道,他們自然樂意看到張元忭的工作失敗。

  但是蘇澤上書,要對不同行業的出川貨物進行減免征稅的時候,這些四川官員看到了危機。

  這是分化四川士紳的陽謀!

  在旬休之前,就陸續有川籍官員上書反對了。

  今日旬休,四川官員更是齊聚會館,決定在旬休結束之后,發動更大的反對聲浪。

  吏科給事中陳三漠坐在角落中,看著一個個同鄉官員慷慨激昂的發言,他努力低下頭,不讓自己太有存在感。

  身為吏科給事中,陳三漠對朝廷上層的局勢更了解。

  四川商稅的事情,是閣老的共識,是蘇檢正力推的事情。

  這夷陵稅關的張元忭,是蘇澤的得意門生,本科的狀元,是在皇帝和重臣心中都掛上號的人。

  陳三漠熟悉蘇澤的性格,凡是蘇黨的人,蘇澤都會盡力幫助。

  蘇澤絕對不會坐視自己的弟子折在夷陵稅關上。

  但是這一次,四川官員并不想要放過任何人,在場的官員都要上場講話,并且表態保障要上疏反對,確保人人過關。

  陳三漠有些后悔,早知道就稱病不來了。

  就在眾人紛紛登臺表態的時候,堂外忽傳唱喏:“東閣大學士趙公到——!”

  滿堂驟寂。只見趙貞吉緋袍玉帶,負手踱入。

  趙貞吉是川籍官員地位最高的人,眾人紛紛上前向趙貞吉行禮。

  趙貞吉目光看著眾人,這其中不乏一些趙貞吉的舊友,他心中嘆息。

  他能理解四川官紳反對商稅,但是身為閣老,他也明白大勢所在。

  朝廷給了緩沖器,給了四川商人優待,還發生了燒船這樣的事情。

  且看刑部主事狄許,這些日子在河南巡案,判了多少反對商稅的不法士紳?

  如果真的逼了朝廷用上雷霆手段,四川還能抵擋朝廷大軍?

  趙貞吉被眾人迎到了主位后,趙貞吉環視一圈說道:

  “蘇子霖這份奏疏,是本官的想法。”

  趙貞吉此言一出,眾官員不顧禮數,紛紛發出驚呼。

  “閣老!您!”

  一名和趙貞吉相交多年的官員,連忙問道。

  趙貞吉揮了揮袖子道:

  “旬休之前,老夫遣人去國子監,調了川籍學子的捐監名錄。”

  趙貞吉這句話說完,在場官員的臉色驟變。

  捐監,就是在朝廷缺錢缺糧的時候,讓人捐錢,獲得國子監監生的資格。

  先帝嘉靖朝的時候國庫緊張,多次開放捐監。

  捐監生,可以說是大明門檻最低的士紳了。

  要成為士紳,首先要成為士。

  但是四川人口眾多,科舉十分的激烈,秀才和舉人每年也就這么多的名額。

  監生也有一些讀書人的特權,而是只要捐錢就行,所以四川捐監的數量一直不少,僅次于南直隸,位列國子監捐監人數第二。

  在場的官員之中,就有不少親朋故舊都花錢買了捐監的名額。

  趙貞吉說道:

  “蘇子霖已經拿了名冊,和燒船案有關的棉布行會成員,如有家族子弟捐監的,一律打為劣紳,取消其捐監資格。”

  趙貞吉這句話說完,不少人的臉色都變了。

  這一次川籍官員中最激進的反對者,都是和棉布行業聯系緊密的士紳。

  趙貞吉說道:

  “正如蘇子霖《開明士紳論》所言,朝廷要褒揚開明士紳,自然也要打壓劣紳。”

  打了一個巴掌,趙貞吉又換上了勸解的語氣道:

  “諸位,以我蜀人之勤勞能干,以蜀地之富庶,為什么不堂堂正正的競爭呢?”

  “蜀錦能聞名天下,蜀布為什么不行?”

  “諸位也都看到了,水晶宮博覽會展示的織布機日新月異,蒸汽織布機已經能織出柔軟輕薄的棉布了。”

  “這些機器又不禁止我們蜀人購買,甚至入川還能減免稅,咱們也可以用這些機器,改進制作更好的蜀布。”

  “是要故步自封,還是跟上這個時代。是要做朝廷褒獎的開明士紳,還是做朝廷打壓的劣紳,諸位好好想一想吧!”

  請:m.badaoge.org

哎呦文學網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