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402章 連鎖反應

  熊杰用力搓了把臉,聲音有些沙啞:“他娘的,這仗以后要是這么打,我們這些老家伙,會不會連看都看不懂了?”

  伍千里盯著屏幕上被精準摧毀的防空節點和指揮中心,喃喃道:“以前覺得咱們的穿插迂回、近戰夜戰是看家本領,可現在人家根本不給你靠近的機會。”

  何雨柱給他們遞了煙,自己也點上一支,緩緩吐出一口煙霧:“看懂了,就不怕。怕的是看不懂或者裝作能看懂。他們的打法,建立在絕對的制信息權和技術代差之上。我們一時半會兒追不上全套,但不能不研究,更不能不做準備。”

  “怎么準備?”余從戎看向何雨柱,“柱子,你見識廣,給指條路。”

  “幾條腿走路。”何雨柱扳著手指,“第一,研究他們,更要研究他們怕什么。再先進的系統也有弱點,找到它,發展能打擊這些節點的‘殺手锏’。第二,加快我們自己的信息化建設,從單兵通訊到指揮系統,哪怕先從營連級開始試點,也得搞起來。第三,也是最基本的,咱們的老傳統不能丟——藏得住,扛得住,還能在挨打后反擊。堅固的防御工事、分散的物資儲備、頑強的戰斗意志,在任何時代都不過時。”

  伍千里道:“咱們的合成旅試點,現在看,方向是對的。就是要探索怎么把有限的先進技術、裝備,融入到我們現有的體系和戰術里,形成我們自己的特色和戰斗力。不能好高騖遠,但更不能固步自封。”

  熊杰重重一拍大腿:“對頭!不能被他們嚇住,也不能關起門來自嗨。你上次提的那些裝備和訓練思路,我看還得加快!上面要是批不下來,老子就打報告,磨也要磨下來!”

  “你們是步兵,裝備相對好搞一些,上面應該在研究怎么御敵于國門之外。”

  “怎么御?”熊杰問。

  “你頭鐵,你出去頂?”何雨柱沒好氣道。

  “我沒跟你開玩笑,我是真不知道。”

  “空軍、海軍,最后上的才是你們陸軍。”

  “憑什么?”

  “就憑人家幾百公里以外就能對你發起進攻,你們陸軍怎么反擊,或者說怎么制敵于先?”

  在場眾人沉默,他們本以為跟猴子切磋了一把,戰力提升了,結果外面早就不這么玩了,失落可想而知。

  “行了,散了,都回去好好想想。”

  下來后,何雨柱回想那些畫面,讓他比較意外的是,北美的F15沒有出場,這個型號好像取消了,變成了F20這個從未在白頭鷹服役過的機型,參數更是不清楚,可見北面的工業能力。

  阿帕奇也沒有出現,也換成了別的,看來北美的危機意識很強啊,他不清楚他搞了的那些動靜會不會變成蝴蝶的翅膀。

  何雨柱在花城與老戰友們分析完海灣戰爭的啟示,剛回到四九城沒幾天,西飛那邊的宋廠長就又來了電話,語氣比之前更加熱切。

  “何先生,看了海灣的報道吧?”宋廠長在電話那頭感嘆,“睡不著啊!差距太大了!我們開會研究,覺得之前的合作范圍還是太小,步子應該再大一點!”

  “哦?你們有什么新想法?”何雨柱問道,一邊用筆輕輕點著桌面。

  “航電、火控、發動機,我們想在這幾個核心領域都建立聯合實驗室!”宋廠長的聲音帶著急切,“資金、設備,我們盡量籌措,但技術思路、研發方向,特別是跟上國際潮流這方面,迫切需要你們支持!”

  何雨柱沒有立刻回答。

  他清楚這幾個領域的分量,也明白西飛這是被刺激到了,想要奮起直追。

  但這里面的水更深,牽扯更廣。

  “宋廠長,你的想法我理解。但這幾個領域,太敏感了。”

  “何先生是在擔心之前的事情再次發生?”

  何雨柱沒有回答,就是默認了。

  宋廠長嘆了口氣道:“這個不是我能控制的,何先生怎么才愿意深入合作?”

  “我需要一個保證,不是口頭上的。”

  “這個.”

  “這是底線。”

  “好吧,我可以去申請,不過我要先確認您能拿出我們想要的東西。”

  “可以,我可以給你一份清單,你看過之后再決定。”

  “行,那請何先生盡快準備。”

  “沒問題。”

  何雨柱掛了電話,就在考慮給什么,他手里確實有一整套資料,問題是不可能都拿出來,來源沒法解釋。

  想了又想,他整理了一份清單,只列出了隱形材料、先進發動機核心原理、數字化航電架構以及精確制導技術相關的技術領域名稱和極其簡略的方向描述,沒有任何細節。

  這份清單很快傳真到了西飛。

  宋廠長拿到后,立刻召集了總工和幾位核心領域的負責人。

  會議室內,當那寥寥幾頁紙在眾人手中傳閱時,不時響起倒吸冷氣的聲音。

  “老宋,如果這些方向是真的,那價值.”李總工的手有些顫抖。

  “關鍵是,他怎么會有這些思路?這和我們內部研判的下一代發展重點,吻合度太高了!”另一位負責發動機的副總工難以置信。

  宋廠長也是面色凝重:“人家一個商人都看得到的東西,我們現在才有了初步研判結果,你們不覺得我們的思維落后太多了么?還想問人家哪里來的,人家可不是普通商人,見過的比你們要多得多。這個源最好不好去溯,人家能搞到不知道冒了多大的風險,這種聲音我不想在我們廠內在聽到。”

  “可是,上面能批準這種深度合作嗎?之前的雷達項目就惹出那么多麻煩。”有人擔憂。

  宋廠長深吸一口氣:“此一時彼一時。海灣這一仗,打醒了不少人。我去找部里領導,親自匯報!無論如何,也要爭取一下!”

  幾天后,宋廠長親自到四九城南鑼鼓巷,登門拜訪何雨柱。

  在何家書房里,他臉上帶著難以掩飾的疲憊和歉意。

  “何先生,讓您失望了。”宋廠長嘆了口氣,“上面研究了很久,最終還是沒法給您想要的那個保證。涉及的領域太核心,顧慮很多。”

  何雨柱似乎早有預料,神色平靜地給宋廠長倒了杯茶:“理解,茲事體大,謹慎是應該的。”

  “不過,”宋廠長話鋒一轉,“上面也看到了您的誠意和我們面臨的緊迫性。雖然核心軍工領域暫時無法深度捆綁,但領導提了個折中的思路,不知道您感不感興趣?”

  “請講。”

  “我們系統內,其實有一些主要面向民用領域,或者技術可以軍民兩用的研究所和配套廠子。比如,研究民航飛機輔助動力裝置的、搞機載民用電器的,還有專門研發特種復合材料的,它們現在日子都不太好過,急需資金和技術注入來轉型。如果您有興趣,或許可以從這些地方入手合作,甚至注資一兩家,先把架子搭起來。”

  宋廠長見何雨柱沒回答,接著道:“這些單位底子好,技術人員功底扎實,一旦盤活,潛力巨大。而且,民用技術的突破,很多時候也能反哺…其他領域。”

  “這么做我的好處是什么?又投資金、又投技術,最后這些單位還不是我的,技術成果也不一定讓我在外面用?”何雨柱反問道。

  “這個.”

  “那就等你問清楚了再來談這件事吧,我雖然有心助力國防建設,你們也不能讓我血本無歸吧?”

  “明白,我再跑一趟,把事情問清楚了再來找您。”

  “嗯,你可以先把你說的這些單位的資料給我一份,我們評估一下,跟我們合作也不是什么單位都可以的。”

  “了解,從您選的那些合作伙伴就能看出來,我回去后就準備。”

  “那行,我就等待你的好結果了。”

  送走宋廠長后,何雨柱問小滿:“你怎么看?”

  “這種事情我看不準,還是你自己決定吧,不過決定前你得想想家里和集團,你可不是孤身闖蕩的人。”

  “我清楚,所以才猶豫。”何雨柱道。

  “其實我們現在做的行業對集團來說足夠了。”

  “我也清楚,算了,看天意吧。”何雨柱道。

  “你還信這個?”

  “不信不行啊,人定勝天,可這天不止一塊,上面的云彩太多了,誰知道下一刻來的是白云還是烏云?”何雨柱道。

  “我可不希望看到烏云來,一直晴天最好。”

  “怎么可能。”何雨柱笑道。

  “不行我們就找個云彩少的地方。”

  “誒,外面什么情況你難道不清楚,復雜程度不比這邊差。”何雨柱道。

  “所以涉獵的越少我們風險越小。”

  “那可未必。”何雨柱道。

  “不跟你討論這個了,沒有結果的,除非我們老何家不做生意了,要不然就是我們都退,讓弟弟們和孩子們頭疼去。”

  “怎么,你想退休了?”何雨柱道。

  “嗯。”

  “過幾年吧,現在你敢放手?我可不敢!”何雨柱道。

  “也是。”

  宋廠長也沒讓何雨柱等太久,底下嗷嗷待哺的企業太多了,在他看來被挑中的才是幸運兒。

  何雨柱仔細翻閱著宋廠長留下的資料,手指在其中三份上輕輕敲了敲。

  “就這三家吧。”他對小滿說,“民航輔助動力研究所,機載電子設備廠,還有那個特種材料實驗室。底子都還不錯,主要是方向對口。”

  小滿接過文件看了看:“打算怎么談?”

  “先接觸。明確我們的條件:資金我們可以投,技術可以引,管理權必須歸我們。保證現有職工安置,但新公司要按我們的模式運作。”何雨柱語氣平靜,“如果他們能接受,就往下談。不能接受,就此打住。”

  第一次洽談安排在機械工業部下屬的一個招待所會議室。

  對方來了五六個人,除了三位單位的負責人,還有部里的兩位同志。

  何雨柱這邊只帶了律師和一位財務顧問。

  “何先生,感謝您對咱們這些單位的關注。”部里的張處長開場很客氣,“改革嘛,就是要大膽嘗試。不過經營管理權這個事,是不是可以再商量?畢竟這些單位的技術都有特殊性.”

  何雨柱微笑打斷:“張處長,我理解。但既然是合作,就要權責對等。我投入真金白銀和先進技術,如果不能掌握經營方向,無法按照市場規律決策,那這筆投資的風險就太大了。”

  材料實驗室的負責人推了推眼鏡:“何先生,我們實驗室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設備老化,很多實驗做不了。如果合作,您能投入多少更新設備?”

  “第一期五百萬。”何雨柱直接報數,“主要用于更新關鍵設備。但前提是,實驗室的研究方向要調整,重點轉向民用高性能復合材料。”

  “五百萬?”幾位負責人交換了一下眼神。

  這個數字在當年,對這些困于經費的單位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

  機載電子設備廠的廠長猶豫著問:“那現有職工怎么辦?”

  “全員接收。”何雨柱給出明確答復,“經過培訓后重新上崗。不愿意留下的,按國家標準給予補償。”

  洽談持續了整個下午。

  送走對方后,律師低聲道:“何先生,部里那兩位的態度還是有所保留。”

  “正常。”何雨柱并不意外,“這種事沒有先例。讓他們慢慢消化吧。”

  接下來的一個月,談判進行了三輪。

  何雨柱堅持經營管理權不松口,但在職工安置、技術成果歸屬等細節上做了適當讓步。

  最終,在更高層面的推動下,協議達成了:黃河集團出資六千萬,與這三家單位共同組建“黃河高科集團”,黃河占股67,獲得經營管理權。原有單位作為股東保留33股份,職工全部轉入新公司。

  簽字儀式很簡單,就在部里的會議室。

  放下筆的瞬間,何雨柱知道,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開始。

  “恭喜了,何先生。”宋廠長特地趕來,“這下你可是把擔子挑起來了。”

  “還要多謝宋廠長牽線。”何雨柱與他握手,“怎么樣,你們那邊有進展嗎?”

  宋廠長壓低聲音:“領導說了,先看看你這邊的成效。如果這條路走得通,后續或許會有更多合作可能。”

  回到公司,何雨柱立即召集管理層開會。

  “三家單位的情況大家都清楚了。王總,你帶團隊去輔助動力研究所;李總,你負責機載電子;張總,特種材料交給你。”何雨柱分配任務,“首要任務是穩定人心,然后是設備更新,最后是業務轉型。”

  幾位老總領命而去。

  小滿有些擔心:“一下子鋪開三個攤子,管理跟得上嗎?”

  “所以要用他們自己的人。”何雨柱早有打算,“我們只派財務和幾個關鍵崗位。要是連這些都管不好,后續更大的合作就更不用想了。”

  轉型并不順利。

  機載電子廠的老工程師對新來的生產線操作手冊直搖頭:“這都是什么洋玩意?咱們以前那套多好用!”

  材料實驗室的研究員對轉向民用很不理解:“我們以前都是為重點項目服務的,現在去做民用材料,這不是大材小用嗎?”

  何雨柱親自去各廠走了走,然后在全體員工大會上講了話:

  “我知道大家有顧慮。但我要告訴大家,最好的技術,一定要能在市場上立足。民用領域的競爭,某種程度上比軍工更殘酷。能在這里活下來、發展好的技術,才是真正過硬的技術。”

  他頓了頓,環視臺下:“而且,民用技術的突破,往往能反哺其他領域。這個道理,大家以后會明白。”

  接下來黃河高科開始了艱難的轉型。

  老舊設備被淘汰,新的生產線安裝調試。

  研究人員被要求學習國際最新技術動態,管理人員開始接受市場培訓。

  痛苦是難免的,但也有人很快適應了變化。

  宋廠長再次來訪時,很是驚訝:“老何,你這效率可以啊!部里領導都很關注。”

  “你不忙么,還有空往我這跑?”何雨柱道。

  “有個消息,上面看了你們改制的報告,覺得這條路可行。可能明年會放開更多類似單位進行試點。”

  何雨柱點點頭,這在他的預料之中。

  “這跟你們也沒啥關系啊,你們可改不了。”

  “我這不是等成果等的急么。”

  “急有啥用?成果又不是一天就能變出來的,我這才剛剛開始。”何雨柱道。

  “我們能不能插個隊?”

  “不能,除非你把你的人調過來一些,不然我可保證不了,下面的工人和技術人員還要活啊,我可是給他們做了保證的。”何雨柱道。

  “那我去申請,如果真能調過來了,你可不能再找借口推了。”

  “沒問題,你去找人吧,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何雨柱道。

  “這個可是你說的。”

  “我說的,除了你們這類單位,其他單位的如果人家要跳槽你們也不能攔著。”何雨柱道。

  “這個.你就這么大信心。”

  “是。”何雨柱道。

  “那我可真得考慮考慮。”

  “那你回去考慮,別耽誤我忙。”何雨柱道。

  “咱們都這么熟了,你就不能對我客氣點。”

  “你就跟討債鬼一樣,我怎么客氣?”何雨柱道。

  “合著都是我的不是了。”

  “嗯,就是這個意思。”何雨柱道。

  “不行,我要是把人給你弄過來,你得請我吃飯。”

  “是你求上門的。”何雨柱道。

  “那還是你先找到我們的呢。”

  “此一時彼一時!”何雨柱道。

  “走了,記得準備好酒!”

  宋廠長回去后沒幾天就讓人送來了一份詳細的人員檔案,可見他多著急。

  何雨柱翻開檔案,都是四十歲上下的技術骨干,專業背景扎實,但在原單位似乎都有些不得志。

  他拿起電話撥給宋廠長:“老宋,你這幾個人,怕不是把刺頭都給我塞過來了吧?”

  電話那頭傳來笑聲:“哪能啊!都是有能力、有想法的,就是性子直了點。你何老板不是最擅長調教這樣的人嗎?”

  放下電話,何雨柱把檔案遞給小滿:“讓技術部評估一下。如果專業確實對口,就安排面試。”

  “好。”

  面試安排在一周后。何雨柱親自參與了最后幾場,他發現這些人的確如宋廠長所說,專業能力扎實,但多少帶著些原單位的思維定式。

  “這些人要不要?”面試過后小滿問道?

  “選最好的錄用,那些思維僵化的不要,不適合我們。”

  “好,我這就去安排。”

  宋廠長打電話來問怎么退回去那么多,何雨柱也不跟他客氣,告訴他那些只適合國企。

  宋廠長說下次會篩選過后送過來,何雨柱不置可否,他們自己篩選還不知道篩出個啥,不過總比沒篩好,多少能省點時間。

  何雨柱把具體的事情交給下面去做了,面試那些人他就不參與了,有點浪費時間。

  下面的人倒是松了口氣,老板親自來他們壓力也是很大的。

哎呦文學網    四合院,傻柱:我這輩子父母雙全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