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06章 白馬還能回來嗎?

  他透過小窗望向月球,灰白色的隕石坑漸行漸遠,星空漆黑深邃。

  他調整無線電,呼叫指令艙:“莫斯科控制中心,這里是登月艙,聽到請回答。”

  幾秒后,指揮官彼得羅夫回應:“加加林,我是彼得羅夫,返回艙在你前方約50公里,相對速度每秒10米,接近中。”

  加加林松了一口氣,嘴角上揚:“收到,準備對接機動。”

  莫斯科任務控制中心燈火通明,科羅廖夫緊盯屏幕,NASA代表在一旁觀察。

  科羅廖夫低聲對助手說:“對接是關鍵,尤里必須精準操作。”

  加加林啟動小型推進器,登月艙輕微震動,速度減至每秒5米。

  他報告:“相對速度調整完成,距離40公里。”

  彼得羅夫回應:“繼續保持,注意姿態角。”

加加林集中精神,1964年的技術要求幾乎完全的手動輔助對接。自動系統充其量當個輔助  他緊盯屏幕數據,隨時準備切換手動。

  屏幕顯示指令艙輪廓,距離20公里,相對速度每秒2米。

  突然,自動系統警報:“對接偏差,探針未對齊。”

  加加林迅速切換手動,穩住呼吸,微調控制桿:“穩住,穩住。”

  他低聲自語,汗水滑過額頭。

  幾分鐘后,探針與對接環對齊,輕輕接觸,鎖定。

  “對接成功!”加加林喊道,聲音充滿喜悅。

  聲音傳回莫斯科控制室后,現場爆發出掌聲,科羅廖夫松了一口氣:“好樣的,尤里!”

  加加林打開艙門,穿過對接通道,回到返回艙。

  和登月艙比起來,返回艙內部要寬敞得多,儀表盤綠光閃爍,氧氣系統嗡嗡作響。

  加加林脫下宇航服,換上輕便飛行服,登月艙里的燃料準備開始轉移到返回艙。

  轉移完畢后就將開始正式執行返回任務。

  “壯麗,但寂靜得讓人敬畏。”加加林思緒還停留在月球上,眼中閃著回憶。

  加加林將月球樣品、科學數據和設備轉移至指令艙,確保安全存放。

  加加林檢查清單:“莫斯科控制中心,樣品齊全,數據完整。”

  “燃料轉移完畢后,準備分離登月艙。”彼得羅夫說,“準備操作控制面板,解鎖對接機構。”

  隨著輕響,登月艙脫離,緩緩飄離。

  加加林望向窗外,登月艙在月球背景中漸遠,心中感慨:“再見,月球。”

  指令艙繞月球飛行,準備返回地球點火。

  莫斯科控制中心傳來指令:“加加林,返回數據將同步給NASA,現指揮權限移交給NASA,后續由倫道夫·林指揮。”

  之所以現在才移交,而不是點火那瞬間就移交,是因為這中間科羅廖夫緊急征得了克里姆林宮的同意,尼基塔親自拍板同意把指揮權限移交給林燃的。

  畢竟這需要實時同步大量數據給NASA,這不是科羅廖夫能決定的。

  克里姆林宮同意的很快,科羅廖夫在接到回信的時候猜測,尼基塔的心情應該很好。

  加加林內心有些驚訝,但又不意外,畢竟離開月球就是林燃直接指揮的。

  “收到。”

  林燃的聲音出現在通信頻道內:“加加林,我是倫道夫·林。”

  加加林說:“收到,教授請指示。”

  “TEI點火時間T150小時00分,燃燒5分30秒,姿態角30度。”

  加加林重復:“收到,T150小時00分,燃燒5分30秒,姿態角30度。”

  林燃接著說:“檢查燃料和電力系統。”

  加加林檢查燃料和電力后:“系統就緒。”

  計時器顯示T149小時59分50秒。

  加加林倒計時:“10,9,8…3,2,1,點火!”

  主引擎點火,推力將返回艙推向地球。

  加加林緊握扶手,感受加速度,窗外月球迅速縮小。

  5分30秒后,引擎關閉。

  “點火完成!”加加林報告。

  林燃確認:“軌跡正常,預計3天后進入大氣層。”

  加加林微笑著說道:“教授,加加林準備回家!”

  林燃:“平安歸來。”

  返回地球的3天,指令艙以約11公里每秒速度飛行。

  第二天,警報突響,氧氣壓力下降。

  加加林檢查儀表,發現微小泄漏,可能是微流星體撞擊。

  消息傳回地球后,林燃皺眉問道:“情況如何?”

  “壓力下降緩慢,但不能忽視。”加加林的語氣有些緊張。

  林燃命令道:“準備出艙修復。”

  加加林迅速穿上宇航服,準備艙外修復,盡管因為技術限制,導致艙外活動風險高。

  但此時顧不得那么多了。

  最終加加林找到泄漏點,一個針孔大小的裂縫。他取出特制膠帶,貼上封堵,壓力穩定。

  加加林聯系NASA:“控制中心,氧氣泄漏已封堵,請指示。”

  林燃回應道:“監控壓力,使用備用氧氣,你做得很好。”

  指令艙接近地球,速度增至11.2公里每秒。

  林燃在控制室指揮道:“角度4.5度,耐熱峰值3000°C,注意調整返回艙姿態,確保熱盾朝前!”

  加加林調整返回艙姿態:“準備再入。”

  加加林緊握座椅,內心緊張:“關鍵時刻到了。”

  他回想月球的寂靜,地球的喧囂即將來臨。

  返回艙進入大氣層,外殼發熱,窗外橙色火焰跳躍。

  艙內溫度升高,生命支持系統正常。

  “溫度2800°C,正常。”加加林報告道,汗水滑落。

  幾分鐘后,火焰消退,窗外出現藍天。

  加加林松了一口氣:“過了最危險階段。”

  林燃指令:“10公里高度,準備開傘。”

  降落傘展開,指令艙減速,風聲和傘布拍打聲傳入艙內。

  加加林微笑:“這是來自地球的聲音。”

  指令艙濺落太平洋,浪花四濺。

  救援船趕到,艙門打開,海風吹入,帶來咸濕氣息。

  加加林走出,救援人員歡呼迎接,來自地球的鎂光燈照片將他照的有些睜不開眼。

  加加林抬頭望天:“謝謝,莫斯科,謝謝,教授。”

  CBS新聞演播廳,沃爾特·克朗凱特端坐于此,面前擺放著任務簡報和一架返回艙模型。

  背景是一幅巨大的地球地圖,標示著太平洋濺落區域,約北緯20度,西經160度。

  右側屏幕顯示著NASA紅石基地控制中心的畫面,左側是地球落點附近的實時畫面。

  演播廳內,工作人員忙碌地調整設備。

  克朗凱特這次的嘉賓換成了來自NASA的高級工程師羅伯特·吉爾魯斯,他手持軌道圖表,準備為觀眾解說。

  墻上時鐘顯示任務時間T219小時,指令艙即將進入大氣層。

  克朗凱特調整坐姿,目光直視鏡頭,聲音中充滿期待:“女士們,先生們,這里是CBS新聞,我是沃爾特·克朗凱特。

  今晚,我們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迎接美蘇聯合登月任務的圓滿結束。

  蘇俄宇航員尤里·加加林正乘坐返回艙返回地球,預計在太平洋濺落。”

  他停頓,翻閱筆記,內心激動萬分。

  這次登月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冷戰中的合作讓他感慨萬千。

  他繼續:“這不僅是技術的勝利,更是人類團結的象征。美蘇兩國科學家共同設計了這次任務,從月球到地球,跨越了政治的藩籬。”

  克朗凱特轉向吉爾魯斯,語氣溫和:“羅伯特,返回艙的再入過程對觀眾來說可能很復雜,能否簡單解釋?”

  吉爾魯斯微笑,指著模型:“當然,沃爾特。指令艙以每秒11公里的速度進入大氣層,熱盾承受約3000攝氏度的高溫。降落傘將在10公里高度展開,減緩速度,最終濺落。整個過程需要精確控制,誤差僅幾秒。

  根據來自NASA的最新消息,莫斯科方面已經把返回地球的指揮權限交給NASA了,由教授親自指揮。”

  克朗凱特聽到大笑道:“真是個好消息,這讓我對加加林成功返回地球又多了幾分信心。

  羅伯特,我很好奇,你們NASA內部也叫倫道夫·林教授嗎?我還以為你們得叫局長。”

  這個話題不僅克朗凱特關心,從現場演播廳臺下觀眾們的神情來看,他們也同樣關心這個問題。

  吉爾魯斯笑道:“當然,局長多生硬,教授會親切得多。”

  克朗凱特問道:“不是說教授在NASA內部非常嚴厲嗎?”

  吉爾魯斯點頭道:“沒錯,但嚴厲不妨礙我們尊敬他,希望教授能多指導我們的工作。

  同樣的工作,如果教授幫你,你原本要花一年才能完成的,可能只要一周時間就完成了。”

  克朗凱特驚呼道:“這么夸張?”

  吉爾魯斯語氣淡定,內心則在回憶在NASA工作時和林燃合作的幾次交集:“沒錯,就是這么夸張。

  你知道我們內部主要用的計算機是IBM7094,我們在做復雜軌跡計算,像計算月球任務的發射窗口、跨月軌道注入和著陸軌跡,這些涉及到多體問題和引力攝動的計算時,我們可能要計算一年以上,教授來幫你計算,一周就能算出結果。

  教授一周算出來的結果,比IBM7094一年慢慢調整慢慢計算出來的結果還要更好。”

  臺下觀眾響起一陣驚呼。

  “總之,教授在數學計算領域,他的大腦比計算機還要強大得多。

  但凡涉及到數據有關,教授在我們眼里和上帝沒區別。”吉爾魯斯總結道。

  克朗凱特感慨道:“不愧是教授,難怪莫斯科方面要把指揮權限移交給教授。”

  克朗凱特接著說:“好,讓我們回到加加林返回月球,我們即將見證這一刻。

  我相信教授的指揮會為加加林順利返回地球提供最大幫助。”

  控制室傳來聲音:“NASA報告,返回艙進入大氣層!”

  克朗凱特迅速戴上耳機,示意安靜。

  屏幕切換到救援船的實時畫面,鏡頭從直升機俯拍,藍天中,三個橙色降落傘拖著指令艙,緩緩下降。

  海面波光粼粼,救援船整裝待發。

  克朗凱特的聲音高昂:“看!指令艙的降落傘已經打開!加加林正在接近地球,距離濺落僅幾分鐘!”

  他緊盯屏幕,雙手緊握,眼中閃著淚光,內心感慨:“這是人類歷史上執行過的最復雜的航天任務,是兩個國家的共同勝利。

  我們第一次將人類的腳印印在了月球上,第一次美蘇旗幟同時插在月球上,第一次站在月球上回望地球!

  正如教授所說那樣,這不僅僅是加加林的一小步,更是全人類的一大步!”

  吉爾魯斯補充:“降落傘的展開非常順利,速度已減至每秒10米。指令艙的熱盾經受住了考驗。”

  畫面中,指令艙接觸海面,激起白色浪花,穩穩漂浮。

  克朗凱特幾乎跳起來:“濺落成功!加加林安全返回地球!哦,天哪,太棒了!”

  演播廳爆發出熱烈掌聲,工作人員歡呼,相互擊掌。

  克朗凱特摘下眼鏡,擦拭眼角閃爍的淚花,笑容滿面:“這是人類太空探索的巔峰時刻!”

  克朗凱特平復情緒,轉向吉爾魯斯:“羅伯特,這對未來的太空探索意味著什么?”

  吉爾魯斯神情同樣振奮:“克朗凱特,這次任務證明了國際合作的潛力。

  美蘇克服了技術標準差異,實現了燃料系統和對接的兼容。

  這為未來的聯合任務,比如月球基地,鋪平了道路。”

  克朗凱特點頭:“確實如此。讓我們看看莫斯科的反應。”

  屏幕切換到莫斯科控制室,科羅廖夫和團隊鼓掌慶祝。

  克朗凱特評論:“看,莫斯科也在歡呼!這是全人類的勝利。”

  他轉向鏡頭:“觀眾朋友們,我們收到了NASA和蘇俄航天局的聯合聲明:‘此次任務展示了人類在面對共同挑戰時的團結。’”

  屏幕回到太平洋,救援船靠近指令艙。海軍人員劃著橡皮艇,打開艙門。

  加加林率先走出,穿著橙色救生服,面帶笑容,揮手致意,扶著艙門,深吸一口海風。

  克朗凱特激動地說:“看!加加林出來了!他們狀態良好,精神飽滿!這位太空英雄完成了不可思議的旅程。”

  音頻傳來,加加林用俄語說:“感謝莫斯科,感謝NASA,感謝教授,我已安全回家,現在的感覺前所未有的好。”

  翻譯同步播出。

  克朗凱特微笑:“加加林感謝了所有參與者,其中特別感謝了教授。這真是感人的一刻。”

  吉爾魯斯補充:“宇航服內有冷卻系統,保護他們在月球和再入時的極端溫度。現在,他們終于可以呼吸地球的空氣了。”

  救援人員將加加林接上船,醫務人員檢查身體。

  克朗凱特評論:“救援行動非常順利,救援團隊同同樣訓練有素。”

  演播廳外,觀眾通過電視機觀看,情緒高漲。在紐約時代廣場,大屏幕直播濺落畫面,上千人聚集,大家歡呼雀躍。

  技術方舟前,記者正在采訪民眾。

  一位白人老太太對記者說:“我從沒想過能看到這一天,阿美莉卡和蘇俄一起登月,太不可思議了!”

  芝加哥一戶人家,孩子們圍著電視,父親感慨:“這比任何電影都精彩,孩子們,記住這一刻。”

  馬丁路德金在黑人酒吧和在場的黑人們集體碰杯歡呼,“教授,無所不能的教授,為我們帶來和平的象征,帶來人類走向宇宙的希望!”

  馬丁路德金暗下決心,得把華裔群體拉上追求平等的戰車,得有能沖鋒的,也得有能提供理論的。

  漫威漫畫的斯坦李和助手羅伊·托馬斯在公司觀看了返回地球全程,他們在碰杯:“我想我們該給X教授更多的戲份了。”

  “教授無所不能,我的人生沒有失敗,我不是針對各位,我想說在座的都是垃圾,這么有逼格的角色,我們當然要給他更多的戲份!”斯坦李說道。

  (此時的英語里自然沒有逼格這個單詞,但cachet和class,可以表達類似的意思。

  cachet強調風格和聲望,適合描述有高雅氣質的事物或人,如“這個品牌很有逼格”可譯為“Thisbrandhasalotofcachet”。)

  CBS電話熱線響個不停,觀眾留言:“這是人類的驕傲!”

  “教授果然無所不能。”

  “加加林是英雄,教授同樣是英雄,美蘇合作太了不起!”

  CBS演播廳里,電視直播還在繼續。

  克朗凱特讀出一條觀眾來信:“來自波士頓的瑪麗寫道:‘看到加加林揮手,我哭了。這是和平的希望。’”

  克朗凱特轉向鏡頭,語氣莊重:“女士們,先生們,今天我們見證了歷史的誕生。1964年,美蘇聯合登月任務以加加林和彼得羅夫的成功返回畫上圓滿句號。這不僅是一次太空探索的勝利,更是人類團結的象征。”

  他轉向吉爾魯斯:“羅伯特,最后有什么想說的?”

  吉爾魯斯:“我想說,宇宙是人類的共同疆域。今天,我們邁出了第一步,未來還有更多挑戰等待我們。”

  克朗凱特點頭:“說得好。”

  他面向鏡頭:“感謝觀眾們的收看,我們將繼續為你帶來后續報道。讓我們期待,人類的太空之旅將更加輝煌。我是沃爾特·克朗凱特,CBS新聞,祝您晚安。”

  演播廳燈光漸暗,工作人員爆發出掌聲。

  克朗凱特摘下耳機,內心充滿屬于人類的成就感。他低聲對吉爾魯斯說:“這可能是我們報道過的最重要時刻。”

  51區的高層也觀看了全程直播。

  錢院長主要負責翻譯,其他兩位負責觀看。

  加加林走出艙門后,錢院長實在沒忍住吐槽了一句:“白馬還能回來嗎?”

  另外兩人聽到后面面相覷,然后長嘆一聲:“我們得想點好的,好消息是就算白馬所做有一天暴露了,阿美莉卡最多把他軟禁,也不會對他怎么樣。”

  “是啊,回來,這比當年把錢院長你接回來恐怕要難上一萬倍。”

  錢院長聽到后無奈苦笑。

哎呦文學網    科技入侵現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