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64章 林燃帶來的靈感

  帝國從來都不缺乏人才。

  阿美莉卡如此,蘇俄也同樣如此。

  阿美莉卡有人類群星閃耀時的科學家們,蘇俄同樣有。

  如果說誰對林燃提出的技術奇點最為敏感,意識到他想要的時間點來了,那無疑是維克多·格魯什科夫莫屬。

  作為自動控制理論領域的專家,二毛國家科學院院士,國家科學院控制理論研究所的所長,他是能接觸到來自阿美莉卡的學術期刊的。

  當他看到《科學美國人》雜志上大幅度的報道倫道夫·林和IBM合作,通過將十個計算機并行打造了一臺能夠戰勝人類的人工智能機器,并且提出了技術奇點的觀念,提出新的冷戰勝負論后,維克多察覺到,自己等候多時的機會已經出現了。

  什么機會,在聯盟范圍內推廣OGAS。

  前面有提到OGAS,但是只是輕描淡寫的一筆。

  這玩意的全稱叫全國自動化經濟管理系統,這是維克多受到諾伯特·維納的控制論思想啟發,認為現在聯盟這種紙面統計、人工決策的方式已經無法適應越來越復雜的經濟需求了。

  柏林危機之所以會發生,就是因為這種經濟體系低效,聯盟分配的物資匱乏所導致的。

  廚房辯論為什么尼基塔會啞口無言,同樣是現在的經濟體系過于僵化和低效導致的。

  維克多不認為改成阿美莉卡那種市場化就是好的,他所希望的是靠技術來解決問題。

  那就是全國性的自動化網絡,來實時收集、處理和分析經濟數據,從而起到優化生產、分配和消費的作用。

  他的設計非常宏偉,甚至已經體現了計算機網絡、自動化技術和云計算的基本原理。

  但沒有被通過。

  原因有很多,蘇俄的計算機技術無法支撐、資金支持不夠,最重要的還包括官僚機構擔心這會削弱他們的權力。

  擔心這樣的自動化系統會暴露低效和腐敗問題,甚至威脅到他們的職位。

  總之他在去年提出這一概念提交給克里姆林宮之后,就像是石牛入海,再無音訊。

  作為一位控制理論大師,從林燃的專訪、技術奇點的概念和深藍的橫空出世,他看到了一絲曙光。

  外部壓力帶來內部變革。

  他有預感,很快克里姆林宮就會召見自己。

  維克多覺得自己需要做好萬全準備。

  二毛和歐洲接壤,因此從一些非正式渠道還是能夠收集到西方雜志。

  維克多在看到深藍的新聞后,就開始發動一切人脈關系收集市面上能找到的所有和林燃相關的報道。

  因為大家都是科學家,對方能在白宮攪動風云,主導NASA項目,以華人之身,還是出身歐洲的華人之身,成為NASA的影子局長。

  維克多覺得從中一定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拼圖。

  從公開采訪和新聞報道中,維克多想自己大概找到了這塊拼圖。

  和白宮擔心的一樣,白宮圍繞人工智能的會議前腳才開完,后腳會議紀要和重要人物講話就出現在了克里姆林宮的桌上。

  “科羅廖夫同志,你是我們之中唯一和倫道夫·林打過交道的人,你看完這些報道和內容之后,我們想聽聽看你對技術奇點和人工智能的看法。”尼基塔說。

  片刻后,科羅廖夫斟酌道:“以我淺薄的認識,我不確定倫道夫所說的人工智能技術奇點能不能實現。

  但計算機絕對是最好的工具。

  哪怕不考慮人工智能,只考慮計算機在各項工作開展過程中的作用,我們都需要加大對計算機的研發和投入。

  打個比方的話,人類的大腦是力,我們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是用力舉起重物。

  而計算機就是杠桿,它能發揮出一個放大作用。

  原本可能只能舉起一百斤的重物,有了計算機作為杠桿,我們能撬動一千斤的重物。

  從更本質的角度出發,計算機是硬件,人工智能是載體。

  但我們現在用來計算數學方程的算法,它也屬于一種人工智能,只是它和倫道夫所說的人工智能比起來是狹義的人工智能,是只能解決特定問題的人工智能。

  而倫道夫所說的是和人類一樣,通用的人工智能。”

  只能說大師就是大師,哪怕不從事計算機相關研究,也一語道破了人工智能的本質,描繪出了通用型人工智能概念的雛形。

  “因此,我們無論如何都要加大對計算機技術的投入。”科羅廖夫說。

  他能意識到人工智能的潛力,也對現在蘇俄把資源全部用于發展軍事而感到不滿(這點在AsifSiddiqi著作《紅色火箭的挑戰》中有所體現)。

  技術奇點對于科學家群體來說,是一個很好爭取資源支持的點。

  蘇俄加大對計算機研發的投入,計算機投入使用,是能夠惠及所有科學家群體的。

  科羅廖夫的態度如此,克里姆林宮找來的其他專家同樣如此。

  一直到維克多。

  和白宮把所有專家在同一時間聚集在一起,大家暢所欲言探討不同。

  克里姆林宮采取的策略是一個個來。

  維克多·格魯什科夫是最后一位走進克里姆林宮討論此事的專家。

  “格魯什科夫同志,我們想聽聽你對計算機的看法,關于技術奇點的想法,以及更重要的,關于通過計算機來完成經濟分配的看法。”

  熟悉的聲音響起。

  關于OGAS,克里姆林宮內部討論過很多回。

  有人反對自然就有人支持,阿列克謝·柯西金就是其支持者之一,因為他看到了這個系統提高經濟效率的潛力。

  經濟分配資源在林燃的專訪中有提到,蘇俄方面不知道才不正常。

  在來之后又重復看了一遍技術奇點相關報道后。

  維克多說:“我認為技術奇點的抵達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我們必須要在這方面加大投入,從現在開始,從此刻開始。

  計算機的潛力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的。

  計算機能在國際象棋領域戰勝人類,那它就能在其他領域戰勝人類。

  我們在太空領域贏得比賽,我們也要在計算機競爭中取得勝利。

  我們需要重視技術奇點這件事。

  至于計算機分配資源,這也是我在OGAS系統中所說的。

  通過一個計算機網絡來實現經濟分配的自動化和優化。

  它的本質我也闡述過很多遍,就是通過實時數據收集和分析,來取代傳統的手工統計和多層審批流程。

  通過提前預測供需變化,優化資源分配,最終起到提高資源分配效率的作用。

  在這方面,我非常贊同林教授的觀點。”

  一個冷酷的聲音響起,這是來自計劃委員會,也就是蘇俄指令型經濟的核心。

  主要負責制定計劃和協調全國經濟活動,計劃委員會就完全依賴人工統計和地方上報數據,也是OGAS的主要阻力之一。

  尼古拉·拜巴列夫說:“格魯什科夫同志,你是否擔心這是阿美莉卡的陰謀。

  我們一旦采取了這樣的方式,如果失敗了怎么辦?

  如果成功了,聯盟的民眾們會覺得還不如機器,這樣的后果你思考過嗎?”

  尼古拉試圖塑造一種機器取代人的概念,來引起大家的不安。

  “首先我想說,我們可以先在部分國家進行試點。

  比如把二毛、東德、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這四個國家為試點國家,在這四個國家開始推行OGAS,根據效果再決定是否要在整個聯盟范圍內推廣。”

  維克多從林燃身上學會的第一招,用效果說話。

  想要推廣技術奇點和人工智能,先把深藍拉出來亮個相。

  想要掌握NASA的權柄,先預測自由7號的失敗,再帶領NASA走向勝利,一來一回,大家自然信你。

  想要推廣國際海運標準,先打造一條現代化的航運線路。

  維克多連國際海運標準和林燃相關報道都找到了。

  此時的維克多在林燃事跡的感召下,整個人感覺都已經開悟了。

  他不再追求急著說服克里姆林宮在全聯盟推廣OGAS。

  你們不是懷疑嗎?我們先在這四個歐洲國家打包試點。

  行不行看療效。

  而且他選擇的國家也是精挑細選過的。

  不談東德是聯盟體系內最工業化和技術最先進的國家之一,光是東德此時的管理者瓦爾特·烏布利希本身既推行過新經濟體系,又強調科學管理,對技術進步持一個比較開放的態度。

  捷克斯洛伐克在機械工程和電子領域有著強大實力,對經濟改革也比較熱衷,曾經嘗試過要引進市場機制。

  波蘭盡管忠誠度低,但它的核心產業是煤炭和鋼鐵,天然就適配OGAS的調配。

  至于最后的二毛,就是他所在的國家,他可以親自參與,根據本國民眾的感受去調整OGAS。

  其實OGAS這個項目獲得過一定的支持,甚至在1964年的時候通過了部長會議,同意讓他們開始做可行性研究。

  但來自官僚系統的阻力,很快讓這個項目沒能付諸實踐。

  而現在維克多給出的設計要合理的多,需要的資源也少得多。

  本身克里姆林宮加大在計算機領域的投入就是大概率事件,他還說先在東歐進行試點。

  這讓聽到這話的尼古拉·拜巴列夫感到不安。

  你小子啥時候這么精了。

  “至于給民眾造成機器強于人的錯覺,我覺得更是不用擔心。

  因為目前的機器一樣需要人來操控,取得的效果也是克里姆林宮的英明決策下的產物。”

  這是維克多從林燃身上學到的另外一個絕招。

  功勞都是領導的。

  林燃在接受采訪的時候動輒提起白宮,把功勞給肯尼迪和白宮,維克多也同樣。

  OGAS的成功不是因為這套機器分配方式多牛逼,而是克里姆林宮的英明決策。

  就差直接說:太偉大了,尼基塔同志!

  也就是這個時代沒有牛頓,不然牛爵士來了,都得感慨一句,你小子把這幫“單純”的科學家調哪來了。

  尼基塔敲了敲桌子,示意會議開始。在所有他們認為該找來詢問的科學家都來詢問了一遍后,才輪到克里姆林宮排得上號的人們開會。

  尼基塔聲音低沉:

  “同志們,今天我們聚在這里,討論一個事關我們未來命運的問題。

  倫道夫·林和IBM配合下在計算機技術上取得了突破,他們在白宮提出了人工智能會是冷戰的決勝關鍵所在。

  這幾天我們也密集召見了一系列在計算機、控制論、數學領域的專家,大家也充分聽他們表達了他們的看法。

  現在我想聽聽各位的看法,是否真的可能出現能夠帶來技術奇點的人工智能,以及我們該怎么做?”

  柯西金翻開文件,眉頭微皺:

  “對于加大對計算機以及相關技術的研發投入,在計算機領域追趕阿美莉卡人,甚至投入一定資源從硅谷獲取技術機密,這些我都贊同。”

  對蘇俄來說,就是獲取,大大方方去取。

  “同時我們也要加大對人工智能的投入。

  我們可以集中一部分專家,開展相關研究,同時實時觀察阿美莉卡在這方面的投入和動向,再來調整我們的資源投入。

  兩個月后倫道夫的自動翻譯機會是我們一個重要的觀察指標。”

  大家的意見都差不多。

  加大對計算機方面的投入,沒問題,也確實該這樣做。

  本來去年古巴危機之后,就和阿美莉卡談了停止核試驗和裁軍問題。

  蘇俄的經濟狀況也沒到拿不出這點資源來的程度。

  “好,后續計算機研究我提議交給謝爾蓋·阿列克謝耶維奇·列別杰夫同志全權負責,具體研發進度由其直接向柯西金同志匯報。

  柯西金同志根據研究進度、困難點和關鍵成果,判斷是否需要集體討論決策。”

  這個議題全票同意通過。

  第二個就是關鍵,格魯什科夫的OGAS。

  “我看過去年格魯什科夫同志遞交給克里姆林宮的報告。

  OGAS的構想確實大膽,通過全國計算機網絡實現經濟自動化管理,可以提高效率,優化資源分配。

  這在理論上很有吸引力,尤其是在我們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

  但問題在于,實施這樣一個系統需要巨額投資,而且我們的計算機技術是否已經成熟到支撐如此龐大的網絡?”

  “格魯什科夫同志今天提出了一個小型的OGAS方案,只需要在東歐四國打造這樣的OGAS系統,我覺得這是一個值得一試的方案。”

  “我們確實應該通過OGAS為克里姆林宮提供更準確、更及時的信息支持。”

  “阿美莉卡計算機技術進步給我們帶來了壓力。如果我們不采取行動,西方會利用這一點大做文章,宣揚他們的技術優勢。

  而OGAS如果失敗,我們更會成為西方的笑柄,尤其在東歐這種地方,我們在東歐的嘗試失敗,可是絕對瞞不過自由陣營的媒體。”

  “如果OGAS成功,也會帶來新的問題。”

  “蘇斯洛夫同志,我明白你的擔憂。

  可本身保持系統的純潔性不正是我們要實現的目標之一嗎?”

  現在還不是后來的列昂尼德,和列昂納德比起來,尼基塔多多少少有點理想主義。

  “我覺得我們應該做一些嘗試。

  即便失敗了也不是什么大問題。

  我和各位說說我對技術奇點和人工智能的看法。

  我認為不管倫道夫所說是否是真的。

  人工智能都會成為我們重要的優勢之一。

  以阿美莉卡的體系來看,他們會培養出很多個人工智能。

  不同的金融集團會培養出不同的人工智能,摩根、洛克菲勒、杜邦、福特等等,而西歐的國家像英格蘭、法蘭西這些國家同樣會有自己的人工智能。

  比如他們10個人工智能,每個人工智能有10億個晶體管組成的機器大腦。

  也許我們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總數不如他們,但整個聯邦只有一個人工智能,它會有80億個晶體管組成。

  我們能擁有一個比他們的人工智能強大的多的人工智能。”

  尼基塔在經過了這幫專家們的緊急培訓后,對人工智能和計算機也有了大致的了解,甚至都能說出晶體管這樣的專業詞匯。

  而他所說的,放在后世看,就是阿美莉卡會有GPT、Gemini、Grok等等。

  如果蘇俄能活到2020年而且不改變的話,他們肯定只會有一個人工智能。

  時代局限造就了尼基塔這樣的認識。

  “從本質上來說,倫道夫提出了人工智能決勝論之后,阿美莉卡把冷戰從短跑變成了長跑。

  盡管沒人會覺得冷戰真的只是短跑,誰先登月誰就贏了。

  但公開層面變成長跑后,我們的經濟韌性將變得更加重要。”

  這里沒明說的潛臺詞是,登月重要性降低,登月哪怕贏了,給民眾帶來的情緒價值也會降低,你終究要解決你的經濟問題。

  “鑒于這樣的判斷,OGAS就變得很有必要。

  官僚體系造成的延誤、低效、虛報等操作我們都很清楚。

  OGAS能避免這些問題。

  而它如果先在東歐四國實行,能夠把這四個國家捏合成一個整體,對我們也是有好處的。”

  尼基塔的發言,讓贊同在東歐四國進行OGAS試點的聲音壓倒了反對聲音。

  林燃看不到蘇俄的報道,也不知道蘇俄開始推OGAS了。

哎呦文學網    科技入侵現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