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910章 新的金礦

  雖然不是雨季,可是,清晨時分,又下起了雨。

  一場大雨讓整個云頂高原都處于煙雨之中,大雨,霧氣,讓云頂高原宛如仙境一般。

  在這種情況下駕駛汽車是要小心一點的,相比往常,今天路上的汽車都開的很慢。

  收音機里的新聞播報斷斷續續地傳來,王英杰單手扶著方向盤,指尖隨著廣播的節奏輕輕敲打。

  “.月球任務組已完成隔離,將于明日正式與公眾見面”

  月球12任務小組,幾天前完成了在前哨1號月球基地長達半年的部署返回了地球。

  盡管多次月球任務早就確定了月球不存在微生物或其他生命形式,但是仍然采取了嚴格的隔離措施,以防止可能的“月球病原體”污染地球。

  宇航員返回地球后,立即穿上生物隔離服,并被轉移到移動隔離設施中。

  他們在“友誼號”航空母艦上的隔離拖車內度過一周,隨后被運送到萬戶角的月球接收實驗室繼續隔離兩周,總計21天。

  現在他們終于結束了漫長的隔離。

  “真快啊,都21天了…”

  他推了推眼鏡,繼續駕駛著汽車前行。很快汽車就駛入了南洋大學,這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學之一。而王英杰正在這所大學讀博士。

  很快他將車駛入實驗大樓的地下停車場。電梯上升的幾十秒里,他的思緒已經飛向了實驗室里那塊來自月球的藍色晶體。

  那塊藍紫色的晶體靜靜地躺在惰性氣體保護艙中。即便在明亮的實驗室燈光下,它似乎還散發著獨特的幽光,這是一種極其特殊的晶體,它的重量很輕,雖然和硅類似,但是重量卻很輕。

  “硅…”

  心里想著它的一些特性,王英杰忍不住冒出了另一個念頭。

  “要是以硅作為對照,進行相應的測試呢。”

  當一個念頭冒出來的時候,那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進入實驗室之后,王英杰就和以往一樣,開始是對這塊晶體進行各種測試,只不過,與往常不同的是,他現在是有針對性的對這種晶體進行各種測試。

  雖然任務小組在隔離之中,但是對他們帶回來的礦物,已經開始進行研究了。

  而南洋大學實驗室,也是月球任務合作伙伴之一,他們不僅參與了月球火箭以及月球基地的研制,而且每一次月球任務完成之后,他們都會獲得一些月球樣本。

  “電子遷移率測試結果出來了。”

  王英杰盯著屏幕上的曲線,聲音有些發緊。

  馬爾斯立刻湊了過來,金絲眼鏡后的眼睛微微睜大:

  “這…比硅晶體高了不止一個量級。”

  “不止如此。”

  王英杰調出另一組數據,說道:

  “耐高溫性能也遠超預期。普通硅基半導體在200度就開始失效,而這個…它簡直就是為極端環境量身定制的,過去我們采用的硅晶體最大的問題就是無法耐高溫,而他卻是完全不同的一種晶體。”

  半導體的工作溫度,直接影響到了他的性能。就像鍺晶體管被淘汰。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的工作溫度低:鍺晶體管的工作溫度一般在55℃到70℃之間,超過這個范圍就會導致性能下降或損壞。這限制了鍺晶體管在高溫環境下的應用,也增加了散熱的難度和成本。

  而硅之所以取代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工作溫度高:硅晶體管的工作溫度一般在55℃到150℃之間,甚至可以達到200℃以上。

  這使得硅晶體管可以在更廣泛和更苛刻的環境下工作,也減少了散熱的需求和開銷。

  可雖然如此,因為工作溫度不高,所以使用仍然受到了限制,畢竟,晶體管還需要在有很多惡劣的環境下使用。

  而現在,這種晶體耐高溫性能大大提高,如果可以應用在半導體上,那自然會取得新的突破。

  “它的高溫性能如此優良,要是在半導體上得到應用的話,那么,肯定會克服硅晶體的不少缺點。”

  馬爾斯接話道,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下巴,

  “如果能實現工業化制備,或許我們會獲得一種新的半導體材料,而且還是性能更加優越的半導體材料”

  “問題是我們手上只有0.5克樣本。”王英杰嘆了口氣,指向密封柜,“連基礎測試都不夠用,更別說進一步研究了。”

  馬爾斯突然直起身,說道:

  “那就繼續問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要唄!”

  “你是說…”

  王英杰眼前一亮。

  “我們可以申請專項研究計劃。”馬爾斯快速的拿出調出申報表格,說道:

  “我們可能是第一個發現他這種特性的,如果可以對他進行充分的測試,或許,我們真的發現一種新型的半導體材料。”

  王英杰點點頭,手指在鍵盤上快速敲擊:

  “我這就起草報告。需要強調它在電子設備上的應用前景…”

  “還有集成電路領域。”

  馬爾斯補充道,

  “這種電子遷移率,很可能會進一步提高我們的集成電路性能,這個非常關鍵。”

  兩人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同樣的決心。這塊來自月球的藍色晶體,或許將改變人類科技的未來——但首先,他們需要說服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為他們帶回更多的樣本。

  只有擁有更多的樣本,他們才能夠進行進一步的實驗,而在編寫報告之前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測試。

  實驗室的玻璃窗外,雨已經停了,而實驗室里他們仍然在忙碌著,利用用那0.5g晶體,進行進一步的深度測試。

  兩天后,在官邸的書房之中,李毅安翻看著這份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報告。

  他的眉頭緊鎖,神情嚴肅。

  盡管一直以來他都渴望著通過對月球的深度勘探,在那里獲得新的突破,但是卻沒有想到,新的突破居然是——晶體。

  一種新型的晶體礦物。

  “這么說這種晶體是一種很有潛力的新型半導體材料了。”

  “是的,就目前的測試來看,是一種很有有潛力的半導體材料。”

  袁家騮想了一下,然后解釋道:

  “現在幾家實驗室正在對它進行進一步的測試研究,他們普遍認為它的發展潛力很大。

  值得我們進行進一步研究,能夠取得突破的話,或許,將會獲得一種新型的且性能極其優越的半導體材料,它沒有可能會取得硅…至少在一定程度上。”

  袁家騮之所以會如此的保守,是因為,這種晶體是月球所獨有的。在地球上并不存在,這也意味著它的成本是非常昂貴的。

  聽袁家騮這么說,李毅安想了一會兒,然后說道:

  “那么數量呢?在數量上可以得到滿足嗎?我的意思知道是在月球上這種晶體礦物的儲量足夠嗎?”

  李毅安放下手中的報告,看著袁家騮問道。

  “如果儲量不夠的話一切都是空談。”

  出于一種直覺,李毅安下意識的認識到,或許這種晶體就是“新邊疆”的金礦。

  它將會最大程度上改變人類對太空探索的腳步——探索太空是花錢的,過去,這是一個“虧本”生意,哪怕是它的帶來的技術,可以催生出大量的民用技術,助推科學發展,但是實際上,對于投資者——官方來說是虧損的。

  雖然在美國,與航天有關的企業與研究機構,還可以利用間接回報等一系列的數據去匯報國會撥款,將上百億美元燃燒在太空競賽之中。

  可即便是如此,在美國反對太空競賽,反對探索太空的聲音一直很響亮,甚至有了“在污染其他世界之前,我們應該致力于解決地球上的問題。”這一說法。

  至于俄國,那就更直接了,俄國對太空的興趣一是因為國家榮譽,二則是因為可以推動導彈技術發展,但是當太空探索變成競賽,開始吞噬軍費的時候,原本支持航天的軍方的態度就變得曖昧起來,如果不是因為擔心美國在太空中部署武器,估計太空探索早就被軍方打入冷宮了。

  錢,是所有一切的根本。

  沒有資金支持,所有的科學探索都是紙上談兵。

  而為了獲得支持,NASA開始將新興科技應用到民生領域,通過放開保密,來獲得民眾的支持——我NASA雖然花了大錢,但我們的發明是服務全人類的。

  不過哪怕如此NASA時任局長托馬斯·佩恩也不得不站在正治正確的角度上說——比起人間疾苦,美國在太空探索中取得的成就根本微不足道。

  而在蘇聯,蘇聯的太空事業自開始之初就與軍事難分糾葛,在嚴格的軍事保密制度下,為太空探索進行的發明研究,都被加以保密,不予外界知曉——因為加加林在太空中尿急,為了解決宇航員的急需,蘇聯研究機構花費十年的時間,研制出一種高分子吸收體。這種在60年代末研制成功的高分子吸收體,一直被蘇聯嚴加保密。

  十幾年后,美國帶有高分子吸收體的嬰兒紙尿褲投入市場——其高分子吸收體,航天科技的衍生物,這種新型紙尿褲橫掃全世界的時候。沒有人知道在過去的十幾年中,蘇聯一直在用一萬盧布一個紙尿褲的代價,為他們的宇航員生產同類紙尿褲。

  從社會效益上來說——蘇聯浪費的不僅僅只是十幾年的時間,還浪費大量的資金,浪費了將技術變現,從而獲得支持的機會。

  當然了,以蘇軍方的理解,他們恐怕也理解不了這種復雜的事情,他們所需要的就是——就是保密。

  所以,當軍方無法繼續提供資金用于太空探索,或者說蘇聯的太空探索與軍費發生沖突的時候,蘇聯的太空探索也就走到了盡頭。

  至于美國,當托馬斯·佩恩站在正治正確詆毀他們取得的成就時,美國的太空探索也走到了盡頭。

  究其原因,美國和蘇聯太空事業的殊途同歸,本質上就是因為,太空沒有變成奶牛,不能夠給予人們最直觀的回報,什么發明創新帶來的間接社會效益。沒有人會注意。

  人們在使用嬰兒紙尿褲的時候,不會理會它是NASA花費上千萬美元研制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他們只會記得——NASA花費上千萬美元,給宇航員研制紙尿褲。

  和這群蟲豸在一起怎么能搞好地球呢?

  還是讓我們專注于去解決地球上的問題吧!

  這就是赤果果的人性。

  人們不會看到他們的移動電話,他們電子計算機,他們的光纖通信,不會看到改變他們生活的一切,在發展過程中,因太空計劃的需要,而被加速發展,后來大眾從中受益。

  他們只會看到——你花錢了!

  而且你花錢了,還沒有創造價值!

  這才是太空探索走到盡頭的原因,因為大眾看不到它的價值。

  可如果,它能夠帶回直接的回報——就像西班牙的大帆船帶回一船船的黃金呢?

哎呦文學網    回到過去做財閥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