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歷史上,是什么支撐著人類對新大陸的探索?
是安全嗎?
當然不是!
是對香料,對財富的渴望。
直到現在,太空事業都是虧錢的,都是吞金獸,可如果從某一天起,太空船可以帶回一船船的“黃金”,那會發生什么?
現在,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似乎發現了新時代的“黃金”,那么,問題也就簡單了——它的儲量是否足夠。
因為只有擁有足夠的儲量,才能夠滿足的未來的開發。
“兩天前,前哨一號再一次對發現區域進行了勘探,通過鉆機鉆取,發現深入到地下兩米處,仍然存在著這種晶體,現在月球13任務小組,仍然在對其礦脈進行勘探,但保守估計,其儲量至少在數萬噸以上,甚至可能更多…”
袁家騮的回答,讓李毅安的心頭一喜,臉上流露出來的喜色是難以掩飾。
數萬噸!
芯片本身就是量小價高,它對原料的需求量并不大,或許,它的運輸成本會很高,但是高端芯片…有便宜的嗎?
在另一個世界,摩爾定律到了21世紀的20年代,基本上就快到頭了,由于物理限制、熱效應、工藝復雜性和經濟限制等因素的影響,硅基芯片很難突破1納米的尺寸。
所以,科學家們探索采用新的制造方法和工藝,以實現更高密度和更小尺寸的電子元件。
如果,它能克服這一點的話…帶來更小、更強大的芯片。這勢必將為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等領域帶來更大的突破和發展。
想到這,李毅安的內心又怎么可能不激動。
“那…我們可以把它帶回來嗎?”
這一句帶回來,可不僅僅只是發射登月飛船,然后幾百公斤,幾百公斤的帶回來,而是幾千公斤、幾萬公斤,甚至幾百噸的運回地球。
到那個時候,新型晶體就是新時代的黃金,用于制造高性能芯片的必需。
或許它的價格非常昂貴,但是要是物有所值的話,人們仍然會從月球上把它帶回來,關鍵要看它是否的值得。
當年把黃金從新大陸帶到舊大陸,沿途的風險也是非常大的,動不動有船沉入大海或者被海盜掠奪,但是隨著技術不斷的發展,運輸的成本也在不斷的下降。
有了這種最直接的回報,太空探索事業就可以獲利,從虧本生意,變成賺錢的買賣,那么阿波羅計劃期間出現的,愈演愈烈的抗議潮流,就不會再席卷了研究設施和大學實驗室;也不會有人將美國比作了一戶缺吃少穿的貧農,一家之主卻把微薄的薪水拿去購買電動火車玩具。
人類對太空探索的腳步,不僅不會停下,而且還會在利益的驅動下,被進一步加速。而且,出于對利潤的追求,人類會投入全部的力量,研究改進如何降低登月和月球運輸成本。
現實的需求,會使得人類在太空技術上取得進一步的突破,并且最終實現廉價的太空飛行,這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前提是要得到足夠的刺激,貪婪是人類的本性,也正是這種本性驅動著人類社會的進步。
而月球上的寶貴礦藏,就是太空技術探索的源動力,就像芯片等產物一樣,為什么它能從最初的天價,不斷的下降,并且最終變成白菜價,不就是因為它的暴利,因為人們對利潤的追求嗎?
如果人類沒有拋棄星空轉而一頭扎進那個充滿無數可能的賽博空間,那么半個世紀之后人類的社會將變成何種模樣?
“嗯…”
袁家騮想了一下,回答道:
“我們有把握把它帶回來,并且把每公斤的運輸成本下降到一個數量級,甚至更低,但是這涉及到一個問題。”
因為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一直致力于“廉價宇航”的研究,所以他還是有一定把握的。
李毅安問題道:
“什么問題?”
“'母港計劃',也就是國際空間站,我們需要把它完善成為全功能方案——”
“母港計劃”,是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在三年前提出的一個草案,直到去年才開始實施,就是以國際空間站為先導,建立一個太空母港。
“…完整的太空母港包括一個LEO軌道站,一個SSO軌道站,以及附屬的同軌光學/雷達遙感衛星,計劃完成后,它將擁有一個多功能太空機庫,用來組裝和維護前往月球、甚至火星的大型飛船。到時候,地月往返成本也將大幅度下降。”
之所以下降,原因再簡單不過——不需要再發射昂貴的登月火箭,而是用普通火箭把人和物資送上太空,發射成本自然也會大輻度降低,甚至就連同登月飛船也是多次往返,反復利用的。
李毅安不加思索的說道:
“那就實施它吧!”
“可是…”
袁家騮說道:
“這涉及到多國合作的事宜,我們需要在歐洲各國的艙段上加裝屬于我們的大型艙段,而且,更重要的是,根據計算,‘母港計劃’需要發射大700噸物資,從數量上計算需要發射六枚普羅米修斯二型火箭,僅僅只是這個成本,就是非常高昂的了…”
聽著袁家騮的回答,李毅安整個人都陷入了沉默,他站起身來,來回走動著,他很清楚,普羅米修斯2型火箭有多貴,要接連打六枚,把700噸物資送上太空…這簡直就是匪夷所思,畢竟,在另一個世界,拼了二十年基木的國際空間站,一共才480噸。
不過,才打上太空的四年的“國際空間站”,現在就已經突破了200噸,其中SEA的“星辰”號試驗室,單艙的92噸,可以同時容納12人——它是用普羅米修斯2型火箭,也就是登月火箭打上太空的,他同樣也是人類在太空中最大的單艙實驗室。
至于英、法、德、意、荷艙室,則是用萬戶五以及普羅米修斯火箭打上太空的。
直接入軌700噸…
想想都刺激!
不是刺激,是燒錢啊…
稍微想了一下,李毅安說道:
“你們先對這種晶體進行深度研究,至于太空船塢…可以進一步的研究,一年肯定上不了太空,那就用四到五年的時間,分批送上太空,如果它真的有開發價值的話…”
走到書桌邊,用手指點了一下那份文件,然后李毅安說道:
“那么,即使是花上幾十億,那也是值得的,如果開發它,需要建立一個太空母港,那我們就造一個!”
這一天,在書房里,李毅安做出了決定。
這個決定會帶來什么樣的改變?
無人知曉!
但是所有的一切都從此變得與眾不同起來,也許未來之門將會從此打開,也許,這不過只是空歡喜一場。
但人類總是要懷以希望,要心懷對未來美好的向往。
等到袁家騮離開之后,李毅安靜靜的坐在書桌的轉椅上,他的神情變得越發的嚴肅。當他坐在椅子上的時候,腦海中所閃動著的是另一個世界硅基芯片的是如何接近了物理特征的極限。
似乎人類的科技將會止步于此。
而現在呢?
在月球上發現在的新型晶體礦物將會從根本上改變這一切,至少有一種可能。
“有希望,總比沒有希望要好…”
在太空中總存在著一些可能性,如果說太空里所有的星體礦物都和地球的是一模一樣的,那肯定是荒謬可笑的。
畢竟,特殊的構造與形成原理,必定會生出特殊的物體,哪怕就是宜居星球上誕生的智慧生物,也有可能有本質上的區別,也許是類人物,也許是四條腿的半人馬或者其它的生物。
總之,宇宙這么大,總有著無數的可能。
又一次,探身向前,看著那份文件中,又仰身靠著椅子,并且輕輕撫摸著這份文件,自言自語道:
“好吧,今天,我們總算是開創了一個可能。”
在這一瞬間,李毅安是驕傲的,畢竟,在來到這個世界之后,他一直以來所開創的都不過只是對另一個世界的“復制”,這些年來,他在的官邸沙龍上,與青年學者討論著學術問題,探索著未來。
那個未來是什么呢?
不過只是重復,是復制,是cosplay。
雖然現在SEA的帶動下,這個世界的科技水平大約領先世界十年左右,局部甚至領先了十五年,但是那又怎么樣?
這些所謂的發明,創新,都是“沒有新意的cosplay”,是李毅安“走私”的技術。
對于那些技術的未來,李毅安一眼就看到了盡頭,或者說,它的發展路徑,都在他的意料之中,無非就是提前個幾年,十幾年而已。
或許,在未來的十年內,世界將會進入網絡時代。二十年后,智能手機也會提前出現,然后諸如移動支付之類的東西都會出現,甚至就連同人工智能,也會顯現出希望的曙光。
但是…這一切都是另一個世界的科學成就的復制。
是cosplay。
至于是成功的復制,還是失敗的模仿。
只有時間才能證明這一切。
唯一一的原創是什么呢?
就是月球基地了!
“前哨一號”基地的建設是建立在另一個世界對月球的了解上的,如果沒有另一個世界對月球幾十年的研究,又怎么可能提出熔巖管方案以及氣囊基地結構。
有了這個基礎之后,才有了月球基地,后才有了對月球的進一步研究,有了在月球上的常駐,才能夠不斷的擴大勘探半徑,最終,取得了這一次的發現,而這個發現可能會改變一切。
重要的是這種改變是這個世界原創的——它很有可能會掀起一場新的半導體革命。
有了這種新型半導體之后,世界的電子技術很有可能會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甚至有可能走的更遠。
這一次的發現將會在多大程度上推動人類向前邁出那一步呢?
坐在轉椅上的李毅安沒有繼續暢想下去,他只是從書桌上的雪茄煙盒里抽出一根雪茄,然后雪茄鉗剪斷一頭,點著雪茄和默默的抽著雪茄,手指輕輕的擊打著那份很有可能改變一切的報告。
這時,桌子上的電話響起了,拿起電話,聽著電話那一頭的報告,李毅安的眉頭輕揚,用驚訝的語氣說道:
“什么?你說什么…”
請:m.minguoqiren.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