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38章 與扶蘇論法(二)

  聽著陳宏滔滔不絕地列舉數據,赤裸裸揭開大秦對人口資源恐怖的超負荷汲取問題。

  眾人都恐懼戰兢了,他們害怕,害怕聽了這些話,就見不到明天的太陽了。

  大秦所有人都知道徭役沉重,畢竟誰家誰戶沒被征過男丁啊。

  可正因所有人都知道,這個問題確實存在。

  太過真實,所以更加敏感。

  在大秦,討論徭役問題,對征發徭役心存不滿,就是在質疑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萬一要是被鄰居舉報了,基本就要倒霉了。

  送你去長城親身體驗上幾年,都是輕的了。

  扶蘇的臉色也有些不好看了,他看了一眼蒙恬。

  似乎是在考慮要不要把這些聽了機密的看客們全都抓起來。

  畢竟這種數據屬于大秦官方的絕密,黔首是不能知道這么多的。

  知道得多了,心思也就多了,就會想著等待機會造反。

  故而歷朝歷代都不會讓黔首知道本朝太多核心的信息,能封鎖的盡量封鎖。

  能被黔首們知道的,要么是不重要的,要么是瞞不住的。

  扶蘇眼神示意,蒙恬與部下耳語一陣。

  扶蘇開始對陳宏鄭重重視起來。

  本以為只是隨意逛逛街,視察民情,遇到一個有學識的,打算探探民間有識之士對朝廷的看法。

  沒想到居然炸出一位大佬。

  小池塘炸出了一條真龍,真是見了鬼了。

  扶蘇一下子變得謙遜了很多,對著陳宏鄭重作揖行禮。

  “先生。”

  “先生既然知道我大秦有徭役征發過重之弊端,可有妙計化此弊端?”

  看著扶蘇鄭重對他彎腰作揖,陳宏口中斬釘截鐵吐出一個字:

  “有!”

  扶蘇一下子直起身來,大喜。

  “還請先生教我!”

  蒙恬意外地看著陳宏,所有人都豎起耳朵。

  想聽一聽這位市井大賢有何高論。

  就連易小川也豎起耳朵仔細聽了起來,因為這個問題,就連他這個穿越者也想不出什么解決的辦法。

  “眾所周知,我大秦全民皆兵,全民服徭役。

  使用的是“更卒”“正卒”“戍卒”的分級征發制度。

  男子15歲需“傅籍”(登記戶籍),成為“更卒”(預備役人員),直至60歲。

  更卒每年需服1個月的“更卒之役”,從事地方勞役如修路、治河、運輸等,但無軍事訓練。”

  “等到約20歲從更卒轉為正卒,服役1年。

  在郡縣接受軍事訓練,包括隊列、信號識別、戰陣布防及體能訓練(如蹴鞠、投石等)。

  負責地方治安與防衛,分屬步兵(材官)、車兵(輕車)、騎兵(騎士)、水兵(樓船)等兵種。”

  “正卒期滿后轉為戍卒,服役1年。

  普通戍卒多數派往邊境戍守或參與筑城、修長城等工程。

  需自備糧食,因為是士兵,適用軍法,若延誤或逃亡將受嚴懲。

  而少數精銳戍卒入選中央軍(如京師衛戍部隊),專業化程度高,免于普通徭役。”

  “戍卒期滿后轉為預備役,仍需每年服更役,并隨時應召參戰。”

  “如此23歲,又是一個更卒,每年需服1個月的徭役。”

  “但這其實只是紙面上的規定罷了。”

  “事實上,大家都清楚,大型國家工程(如驪山陵、長城、阿房宮)常需征發大量勞力,服役期遠超一月。

  去一趟長城這種遙遠的地方,有些地方路程可能都不止要一個月了。

  這就導致了很多時候,錯過了農忙期。”

  “地方工程若未按期完成,服役者需“補工期”,導致實際服役期延長。(源自《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

  地方官吏可能以“臨時征發”名義要求百姓多次服役,或延長單次服役時間。

  一些倒霉的服役者,可能會出現全年無休的情況。”

  “綜上所述,我建議降低服役時間,從一年一個月,降至一年20天。

  并采用徭役天數累計法,規定一年徭役時間封頂60天。

  比如一個民夫本來今年服役20天滿了,但工程延期,足足又工作了40天。

  那他未來兩年就都不用服徭役了。

  工作滿60天,就不能再讓他繼續服徭役了。

  要啟動徭役輪換制度,讓其他今年還沒服徭役的民夫來替他。

  確保他不會被壓榨過度,有一個休養的彈性時間,恢復民力,回去耕作。

  來服徭役的人,官府要保證基本生存,包吃包住,發放工資,提供口糧。

  固定每天工作8小時,加班要付三倍工資,如此可以逼迫工程管理官吏,不要太過壓榨民夫,把他們當耗材,高強度勞動累死。”

  “但以上建議都只是治標不治本。

  秦朝對于人口資源的壓榨程度已經到了一種很難彈性調解的程度了。

  大秦一口氣開啟了太多史詩級工程,對于民力的汲取,幾乎是竭澤而漁的。”

  陳宏嘆了口氣,“所以,還是要從根本上出發。”

  “要放緩施工進程,不要一口氣搞那么多史詩級大工程。

  不重要的如驪山陵、阿房宮就縮小工程量,一個墳墓產生不了實用價值,一個面子工程過于奢靡。”

  聽到陳宏這話,扶蘇都嚇了一跳。

  眾人也都膽戰心驚。

  雖然知道陳宏說的是大實話。

  可這明顯得罪偉大的始皇帝陛下啊。

  偉大的始皇帝陛下,剛剛統一六國沒幾年呢,正是志得意滿的時候。

  修宮殿,要闊氣,要奢華。

  修陵墓,恨不得把縮小版的大秦塞進去,永垂不朽。

  陳宏卻把這兩個工程看輕,話語間隱隱有指責始皇帝浪費民力,竭澤而漁的意思。

  這是我能聽的?

  易小川此時都有些佩服陳宏的大膽了,什么話都敢說,真是作死啊。

  高要則沒什么感覺,他不知道歷史,根本沒怎么聽懂,也沒親身經歷過徭役,也就沒多大感觸。

  聽了陳宏的建議,就連扶蘇都覺得,自家的老父親,不可能采納陳宏的建議,停緩工程的腳步。

  哪怕那確實竭澤而漁,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讓無數服徭役的人苦不堪言。

  但在那位皇帝陛下眼中,和自己的萬世千秋偉業一比。

  一時的苦一苦百姓,熬一熬也就過去了。

  唯有功業,才是不朽的。

  自己就算有一天真死了,也要做地下陰間的皇帝,統領千軍萬馬,永垂不朽。

  這就是計策與實際操作的鴻溝了。

  就算你知道應該怎么做,可皇帝不想做,你就沒轍。

  就算真的把利國利民的策略實施下去了。

  可到了地方施行的時候,官吏、豪族、世家、貴族不配合,也是沒轍。

  就比如大名鼎鼎的王安石變法。

  明明策略的出發點都是好的,但真到施行的時候,下面的官吏就搞得一團糟。

  其中有龐大吏員群體,借此機會,敲詐勒索、大肆欺壓百姓斂財,把本來好心的新政,執行成了敲骨吸髓的酷政。

  變法,反而成了壓榨百姓的新型工具。

  還有黨爭,敵對舊黨的拖后腿、使絆子。

  什么新政,什么改良,什么策略,執行不下去,都是白搭。

  說到底,比到最后,比的都是人。

  官吏要是清正有為,什么困難都有辦法治。

  官吏要是全是蠅營狗茍之輩,想再多妙策都沒用。

  諸葛亮來了都得抓瞎,束手無策。

  好在此時的秦朝還有些朝氣,又經歷了商鞅變法圖強。

  從戰國這個修羅場煉蠱殺出來,官吏素質基本比較務實、效率高。

  吊打了大宋幾百條街。

  看起來,大秦還是有救的。

  只要給秦始皇洗洗腦,別太急功近利,老想著一代人干十代人的活,把天下的民力都耗枯竭了,致使民怨沸騰。

  再加上陳宏開掛,用機械的力量,替代天然的人力,還是能讓高負荷運轉的大秦緩上一口氣,回上一口血。

  讓百姓休養生息,一張一弛,才是長久之道。

  扶蘇不敢在徭役工程上的事多問了。

  這畢竟涉及到老父親的墓地和房子問題。

  別人都可以說,唯獨他不能說。

  否則就有“不孝”的嫌疑了。

  于是,扶蘇轉而問道:“剛才先生已講了秦律制定上的三個弊端以及解決方法。

  一曰:輕罪重罰,連坐峻法。

  二曰:條文繁雜,標準模糊。

  三曰:賦役苛重,耗竭民力。

  那敢問先生,這秦律執行方面,又有何問題?”

  陳宏喝上一口酒,娓娓道來:

  “一曰:執法暴虐,濫用酷刑。

  嚴密的《效律》考核制度,導致官吏為完成指標,橫征暴斂。

  平民實際需繳納的田租芻藁數倍于律,逼反百姓。(出自《里耶秦簡》)

  基層官吏為完成考核指標,常以“捕盜”為名濫抓無辜。

  如:某亭長因未完成抓捕任務,竟誣告平民為盜,以填充抓捕盜賊之數目。(出自《云夢秦簡》)

  秦律規定死刑有車裂、腰斬、梟首等十余種,肉刑包括劓(割鼻)、刖(斷足)、黥(刺面)等。

  酷刑泛濫、種類繁多,違反人性,致使百姓極度恐懼掌握了刑罰的官吏,不敢違逆分毫,怨氣日積月累、越來越深。”

  “二曰:貴族豁免,以錢贖刑。

  雖然商鞅提出“刑無等級”,但實際執行中宗室、功臣、貴族常被赦免。

  刑法再苛,刑不上大夫。

  實為統治百姓之暴力工具也,毫無公平可言。

  就連富人都可以繳納財物抵罪。

  《法律答問》載“贖黥”(刺面刑)需繳12石粟,普通百姓根本無法承擔。

  可富人輕輕松松就能拿出12石粟,躲過刺面刑的刑罰。”

  扶蘇沉默了,蒙恬也沉默了。

  這回扶蘇問都不敢問一下怎么解決這些問題了。

  他怕陳宏口無遮攔,把貴族、官吏、富人全得罪死了。

  他扶蘇自己,可也是貴族啊。

  他和蒙恬,也都是特權階級的一部分。

哎呦文學網    同時穿越:都市,無限進化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