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殿之中的大朝會開完,困守在臺城之中多月的一眾公卿帶著家人終于出了城。
只是,等待著他們的卻是一條未知之路。
顯陽殿之中,蕭衍坐在御座之上,正如他不久之前坐在太極殿之中一般,沉默不語。
直到李爽到來,眾臣退去,蕭衍才緩緩站了起來。
這位大梁的帝王七十有余,身姿矯健,身上帶著一股莫名的威勢,看著李爽,道:
“秦王!”
“臣在!”
聽了李爽的回答,蕭衍笑了一聲,道:
“那個逆子自己不敢來么?”
蕭衍北上,蕭綱這位太子便是建康之主。但這樣還不夠,蕭綱必須要一份蕭衍出具的合法的讓他主掌國政的詔書,好去封住他一干兄弟的嘴,好讓這建康之地的公卿百姓心服。
只是,蕭綱自己不敢來。
“殿下仁孝,不忍與陛下分別,故而遣臣而來,還望陛下體諒。”
蕭衍聽了,冷笑一聲。
“朕不體諒就行了么?”
蕭衍畢竟是數十年的南朝之主,看似平和,可要是真的能忍了這一口氣,才怪了。
他的目光相當鋒銳,看向了李爽,問道:
“秦王以五千騎至建康,挾數十萬眾北上,千秋之下,戰功煊赫,足以彪炳史冊。秦王威震天下,亦得江東之民心。公卿得名,百姓得利,可這幫癡兒又知不久之后要面對怎樣的處境?”
蕭衍從來不是一個昏君。
一將功成萬骨枯!
如今,建康城中這份和諧的場景只是暫時的。
代價,蕭衍很清楚。
蕭衍將早就準備好的詔書交到了李爽的手中,問道:
“有沒有這份詔書,大梁之亂都不可避免。秦王竊得大名,遺禍于百姓,心安否?”
李爽握著手中的詔書,回道:
“陛下以為,便是臣不來,大梁的百姓就能安寧么?”
“若無秦王,朕不死,大梁就不會亂。”
這句話是蕭衍最后的堅強。
李爽嘆息了一聲,道:
“可陛下終有一日會老、會死,當陛下老到再也護不住這大梁百姓之時,禍亂只會比如今更大!”
李爽的話語像是一柄刀,刺進了蕭衍的心間。
“陛下以權術駕馭百官公卿,寬縱以撫其心,讓黔首奴隸安于現世,遁于寺廟,看似上下各有所安,實則這太平之象下,巧言令色者鵲起,蠱惑人心,致使律法不明,軍紀廢弛。如今大梁朝中之將皆以老邁,待得他們亡故,大梁軍中可還有知兵者?”
蕭衍不言,李爽繼續道:
“便無外敵,待得百年之后,大梁國中,世家大族永居上位,黔首奴隸永為塵蟻,匹夫之血性,皆在這一聲聲太平盛世之中消磨殆盡,將相百姓不知兵事,安于富貴貧賤,以苦為樂,以期來生。這便是陛下心中之盛世么?”
蕭衍想要說這樣世道難道不好么?
可話到嘴邊,他終究還是說不出來。
空蕩的殿宇之中,大梁的帝王久久不語,似是迷惘,似是不甘,卻找不到一個好的說辭。
不是蕭衍不知道該如何反駁,而是李爽在這,他想到的說辭都顯得蒼白無力。
李爽見此,拱手道:
“臣待陛下北還!”
李爽走出了大殿,蕭綱便急匆匆的走了過來。
“秦王,如何了?”
李爽將詔書交給了蕭綱,對方打開來看了一眼,終于松了一口氣。
“我還有些要事與秦王商談。”
“那去殿下之東宮?”
蕭綱點了點頭,與李爽回到了自己的居所。
數月沒有回東宮,一進來,蕭綱就驚呆了下巴。
蕭綱發現自己的數萬卷藏書、財貨,甚至是宮女都不見了,整個東宮就剩下了空架子,就差沒有將瓦片、房梁拆了。
“秦王,這是為何?”
“定是蕭正德這廝貪墨了殿下之物。”
蕭綱一時間也沒有理會這些的心思,他的心中有著更多的要緊事。
“秦王,就這么放那些公卿回家,萬一他們逃離,該如何?”
“該走的,留不住,要留的,殿下也趕不走。”
“可我就怕這些公卿去投奔我的那些弟弟,生了順江而下,直搗建康的逆心。”
李爽聽完,點了點頭,道:
“殿下如今便是有監國之名,可要統轄大梁各地藩王,恐怕依舊有諸多麻煩。此事,的確可憂。”
“那該如何?”
“殿下可效漢之舊事,分封宗室子弟,于各地就藩。”
“分封宗室?”
蕭綱本能的想要反對,可李爽卻是勸道:
“殿下,如今荊襄的重鎮,如襄陽、江陵、郢城等城,皆在殿下的兄弟子侄手中。殿下以為一紙詔令,就能將讓他們放棄手中的土地和軍隊么?”
蕭綱搖了搖頭,心知不可能。這幾個月來,這些宗室罷黜了朝廷派去的官吏,安插自己的親信,掌控了軍隊與財政,已然將州郡藩鎮化了。
“如此,殿下將他們已然擁有的土地分封給他們,又有何可惜的?他們接受了封國,若是再度興兵,便會成為眾矢之的。殿下只要掌控江東、嶺南之地,控扼石城,便不必擔憂一眾兄弟會合而謀之。”
蕭綱聽了,微微點了點頭,似是覺得有道理。
李爽道:
“殿下如今該爭的是那十萬大軍,本王聽說這數月以來,蕭紀與蕭繹戰而不利,人馬乏食,麾下大軍不少人都投奔了江陵。江陵本是重鎮,蕭繹若是得此十萬大軍,荊襄無人可當,倒時蕭繹北并襄陽,南吞嶺南,得嶺南百年之積累,興兵東向,殿下斷然擋不住。”
蕭綱的心揪住了,問道:
“那該如何?”
“這十萬大軍之中,七萬戰兵,三萬輜重兵,其中戰兵多來自江東、江淮之地,殿下可以爭取的便是這些戰兵,將其余的兵馬都分給蕭繹、蕭綸、蕭續、蕭紀與其余出鎮的宗室。蕭綸、蕭續必然忌憚蕭繹吞下蕭紀這十萬大軍,而會遵從殿下的旨意。倒時,蕭繹若不遵從,必然引得眾人討伐。”
蕭綱聽了,終于放下了心,道:
“有賴秦王了!”
說著,蕭綱又問了一句。
“秦王何時啟程北返?”
看樣子,蕭綱比李爽都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