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這么優秀的野生民營企業家,真的很罕見。
有錢有能力還罷了,關鍵是敢擔責,“看準”了方向敢動手啊。
這第三點才極其罕見。
尤其在這個方針戰略極為重要的節骨眼兒。
真要是家底兒厚實,做點這樣那樣嘗試也不是不行。
現在已經窮到這點汽車配件外匯信用證都開不出來的地步。
隨便走錯個什么,都可能導致揭不開鍋。
要餓死人的。
就譬如讓衛東隨口給這位朱廠長指點的商業中心做法。
這是三四十年后,任何一個城市人口都熟悉的樣子。
甚至地級市可能更熟悉,因為大城市已經有無數商業中心遍地開花,可能會看花眼。
小地方往往就那么一兩個,三四十年形成都沒有改變。
看得都已經滾瓜爛熟。
稅務大院隔壁是中心小學,岔路口對面是市醫院,隔壁是糧食局。
這種格局在小地方就是市中心的標配。
加上另一邊就是到碼頭的傳統老街,說明解放前這里就是中心區。
所有新城市建設規劃,都是圍繞這周邊展開。
讓衛東這做門衛的,就像個監控攝像頭的延時拍攝,記錄下三四十年街區變化的全過程。
他還覺得理所當然。
這么說吧,去年底滬海在《城市總體規劃》里已經確定修建個以海外人士、外國專家、港澳臺同胞等為主要居住對象的涉外社區。
方便安排外商投資建設旅游賓館、貿易中心基地及駐滬領館基地。
滬海市那些建筑規劃單位正在絞盡腦汁的做方案。
但很顯然,內地相關單位現在搞點拿獎的標志性建筑都是蘇式風格,普及型的住宅社區建設還停留在赫魯曉夫樓階段。
讓衛東推動的高層住宅樓小街區規劃,都高出他們個層面。
根本沒有足夠的能力和經驗可以建設大型國際社區。
專家都做不了。
現在滬海市里面已經有意無意都把關注點放到電子產業園開發區的那片港商配套社區上,酒店、寫字樓、商業中心、高級公寓的組合有板有眼,就看修出來跟圖紙上區別如何了。
現在讓衛東提到的工業用地轉化成商業中心,還特么有板有眼的循序漸進,甚至跟現有的廠區住宅樓改造建設遙相呼應。
就二三十年后城里人大多知道的地產把戲。
這會兒真的讓人耳目一新。
沒幾天就請朱廠長通知讓衛東到市里面開會。
熟人居然還不少!
經委的,一機部,汽車總公司的,然后去年搞房地產去過商州的金融、建委的。
讓衛東竟然混成了到這個級別都有這么多熟人的地步?
他都有點懵了。
平京就這樣,市里、部里、國家級會議沒啥區別,尤其這會兒界限很模糊。
市里面隨便做點啥工作,都要邀請上級領導來參與指導。
反正就隔條馬路或者一棟樓的事兒。
譬如平京電視臺就是后來的磚兒臺,磚兒臺的領導也是宣傳口的領導。
而機構改革中,磚兒臺這會兒的上級還不是光電總局,這廣播電視局這會兒歸口在電子工業部的四機部下。
可見八十年代恰好處于啥都空白,啥都在摸索的草臺班子階段。
難得有個相關專業有國外經驗的都是專家。
讓衛東當然說自己是師從HK了,本來還想帶著秦小妹幫腔,朱廠長以保密條例要求港商還是暫時回避下。
所以只能自己面對:“簡單介紹下港商投資江州地區的一些經驗,我們在苦苦抵抗,資本家的進攻火力非常猛烈!”
他也是來平京各方接觸了快整月,知道還是要把界限劃清點安全些。
果然大家光是聽了這個開頭就精神一震。
這么兇險的嗎?
“我們搞經開區的目的是什么,搞活經濟帶動民生發展,資本家來投資的目的是什么,賺錢,賺錢,還是賺錢!這是我們從踏上HK、歐美外部考察學習起就一定要牢記在心的區別所在。”
光這份稅務工作者根深蒂固的認知,就足夠讓現場穿著中山裝、列寧服的各位鼓掌了。
小讓同志雖然是民營企業代表,覺悟確實不錯。
“我們江州的經濟開發區放在江南區的一片農田村舍,夏季還可以聽取蛙聲一片,思路肯定是用新建設的工廠、樓盤、生活住宅區帶動新城區建設,但港商來看了就不太感冒,他們只想要市中心最好最繁華的地段,為此拿出三十億投資的誘惑!”
當初江州市里面就是這樣把讓衛東賣進房地產,不知道他們匯報給上面怎么說,反正現在終于可以哼哼哼,大家都看看是怎么回事。
在場各位肯定都倒吸口氣,江州市都能這樣吸引三十億!
整個江州已經是全國數得著的重工業大城市,之前全年工業產值就是四十億。
現在計劃單列市把在江州的國企、央企、三線廠都打包給江州,也才價值約三十億。
這港商只要幾塊地就能投資三十億!
光是想想就覺得匪夷所思。
當然也有人問為什么港商要感冒…
讓衛東趕緊解釋是打比方,不感興趣的意思。
他其實是隱約記得好像港商在平京是拿了很大很牛逼的幾塊地,現在把話說透點,算是打個預防針,起碼有人知道這事兒大概怎么回事:
“肯定有很多吹牛皮的港臺商人,大多都是騙子,但我接觸到江州這幾位都是赫赫有名的億萬富豪、百億集團、上市公司,這三十億也能從合資公司投入查證,所以我分析下這三十億怎么投,又為什么會投…”
就分享會的模式:“一座二十多層的酒店建筑,建設成本一千萬就夠了,但后期裝飾裝修各種設備妥妥的上億,四五星級酒店運營就得三五億,一座商業中心建設成本大概也是幾千萬,但要能全面對外營業,而且定位在高端購物中心,帶影院、帶各種餐館、美食街,五到十億的投資很正常…”
對于月工資一百元內的機關單位,啟動偌大個平京汽車合資公司,勒緊褲腰帶都實際上沒掏幾個現金,總資產才五千萬美元。
按照官方匯率不到兩億。
已經搞得天上地下一團亂麻,據說當時是六位院里副總拍板才確定合資。
這邊港商搞商業中心幾個億都稀松平常的口吻。
真的把各位驚到了。
好在讓衛東這不是準備賺錢:“相比之下,一座二十多層的寫字樓投入才是最低,簡單裝修給各家單位租用辦公,所以幾千萬都能搞定,這就是我推薦給平京汽車制造廠的模式。”
“相應的,把這些地塊上的市民群眾轉移拆遷到別處居住,是不是也要建樓修住宅,這些投資也要算在里面,可港商就會提出來,安置五棟樓,修十棟給他們賣五棟行不行,為了賺錢,房價就會拉起來,記住他們能賣三五千、甚至上萬元每平方。”
大家再次對資本家的陰狠毒辣有了清晰印象。
因為有對比:“目前我們很熟練了,磚混結構的六到八層建筑成本是每平方三百到三百五十平米,鋼筋混凝土的二十多層帶電梯高樓,每平方五百元左右,滬海、平京可能會稍微貴幾十塊,我們是盡量按照集資建房的價格就這樣賣給職工群眾,反而是按揭分期貸款買房的利息,會加到30,這錢是銀行賺取了。”
現場已經有人忍不住銀行這么賺的嗎?!
讓衛東都沒好說后來好像貸一百萬,得換一百九十萬?
他肯定沒貸過,但聽過吐槽。
這個利率其實是他跟商州、江州的銀行臨時算出來,都沒人說不是。
自有人幫他辯經:“銀行賺了也是國家賺,利率…二十年回款周期好像也有點低哦。”
讓衛東還想爭取下:“但穩定啊…”
話一出口,他就想給自己一巴掌!
反正現場能看到,跟銀行相關的眼都亮了。
為什么商州、江州的房貸方案,跟銀行方一說就通。
這會兒銀行每年放貸給各種單位,然后收不回來的死賬呆賬是個天文數字。
前幾年大部分行業私營企業還沒有被允許,計劃之外便是投機倒把,所以現在除了極少數地方,私營經濟還遠沒有成型。
地方國企和商業銀行的地方分行都是地方政府系統的,連銀行高管的任免都抓在地方手里,因此銀行貸款直接被看做“第二財政”。
這就導致,這會兒的貸款絕大部分不是走客戶申請銀行審核的程序,而是地方政府和體制內關系戶直接伸手要。
至于還錢,都是一家人提還錢你不覺得太俗嗎?
到后來終于有做大的民營企業想要貸款,比起老老實實辦手續,還是拉上銀行信貸人員,晚上吃好喝好X好更有效,幾杯下肚醉醺醺,外加上下打點到位,打開公文包拿上印章開始簽合同了就。
讓衛東有點肝兒顫的連忙和盤托出:“房地產貸款確實最穩定,但我們在商州推動對社會上出售商品房的時候,就發現個后果,銀行寧愿給房地產貸款,卻對各種生產經營企業推三阻四。”
本來剛有些熱烈起來的現場,猛的像潑了盆冷水。
無數經營業主都給稅務系統抱怨過這個局面,銀行不給我們放貸,你們還要來收稅,就兩頭夾板氣。
稅務系統都頭痛不已的后果。
讓衛東不得不本著自己的良心,堅持說出結果:“最后就是銀行有的是錢,每年盈利最高的單位就是銀行、房地產,可市面上搞生產搞制造業的中小企業卻越來越難,這跟我們要發展生產力的根本思路背向而馳。”
這是后來的常識,對吧。
現在卻讓所有人都看著這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深深點頭。
就像看著年輕的少俠,驚艷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