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百七十九章 兄弟生疑

  今日告祭太廟時,趙佶也在群臣之中。

  他和群臣一樣穿戴正式梁冠朝服,看著遠處趙煦跪拜太廟先帝畫像,旁邊的趙顥萬眾矚目,一字一句宣念祭文。

  可今日的趙佶卻無心嫉妒羨慕。

  最近趙佶正陷入天大的麻煩之中。

  蜀地遂寧城的一首童謠,差點把他玩死。

  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

  隨著童謠的內容被傳到汴京,首先知道的是趙煦,然后是政事堂的大佬們,最后才是他。

  聽到童謠的內容后,趙佶目瞪口呆,當場快暈厥,這首童謠簡直是奔著要他命去的,若是官家信了,他趙佶不僅未來無緣于皇位,甚至連命都保不住。

  而且不知為何,最近幾日與他來往的朝臣也少了許多。

  以前的趙佶雖不至于人見人愛,但他工于書法丹青,文采不凡,愛好風雅,讀書也是極為聰慧,故而許多朝臣都樂意與他來往,私下里常與他飲宴作樂,吟詩狎妓,舞弄風月。

  可最近幾日,趙佶發現找他的朝臣少了許多,朝臣們似乎視他為蛇蝎,避之唯恐不及。

  趙佶知道,這全是因為那首童謠。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政事堂大佬們都知道的事,根本瞞不住汴京的官員們。

  如此嚴重惡劣的傳聞,試問誰還敢跟他玩?

  大家以前聚在一起是愛好樂趣相投,比起普通的豬朋狗友不過是多吟了幾首詩而已,大家根本不熟好不好。

  誰知道你這濃眉大眼的家伙,居然背叛革命了呢…

  童謠里的主角啊,你特么藝高人膽大啊,官家還沒死呢,你就惦記上位置了?

  雖說也有許多聰明的朝臣清楚,童謠或許不是趙佶本人傳出來的。

  可這種事是沒辦法講證據的,不管是不是趙佶干的,童謠既然傳開了,就代表趙佶這個人很危險了。

  朝堂上當官的都是人精,對于危險的人和事,自然要遠遠避開,誰沾上誰倒霉,尤其是跟皇位有關的事。

  趙佶這幾日待在郡王府里,大門都不敢出,戰戰兢兢等著趙煦召見質詢,然而趙煦仿佛根本不知道這回事似的,一直未曾召見他。

  趙佶愈發惶恐不安,整日揣度官家到底是何心意,童謠這么嚴重的事,他連問都不問,究竟是胸懷大度不當回事,還是索性已把他趙佶當成了死人,懶得跟死人廢話。

  當然,童謠不可能無緣無故散播開來,趙佶可以肯定是有人暗中構陷,為的就是離間他與趙煦的兄弟關系,給他的即位之路制造障礙。

  而炮制童謠的嫌疑人,趙佶幾乎不用猜。

  至今他最恨,同時得罪最徹底的人,除了楚王父子還有誰?必然是他們。

  這幾日趙佶陷入無盡的內耗之中,人都快瘋了。

  終于在今日,趙佶以郡王的身份參與了告祭太廟儀式。

  儀式過后,趙佶見趙煦滿臉欣喜回了宮,細細思忖一番后,趙佶覺得今日是個自辯的好機會,趁著朝廷收復燕云,龍顏大悅之時,趕緊在趙煦面前解釋清楚,興許趙煦一個高興,不再計較了呢。

  于是告祭太廟后,趙佶第一時間趕到福寧殿求見。

  再不解釋清楚,趙佶可就真成死人了。

  福寧殿內,趙煦與趙佶相對而坐,趙煦仍舊一臉親切的微笑,看著趙佶的眼神仍如往常般寵溺,似乎與往常并沒有什么不同。

  趙佶小心地觀察趙煦的表情,此刻心中稍稍安定了一些。

  趙煦在他面前表現得像個脾氣溫和的兄長,他關心地詢問趙佶最近讀了什么書,是否有佳作,勸誡他不要玩那些奇奇怪怪的石頭,免得玩物喪志,少去煙花風塵之地,莫壞了天家名聲等等。

  這些話都是老生常談,以前兄弟倆在一起時,趙煦也常常這樣說。

  趙佶的心情愈發安定了,唯唯稱是。

  良久,趙佶終于期期說到正事。

  “官家,臣弟今日是來解釋…”

  話沒說完,趙煦卻笑了笑:“你是說蜀地遂寧城的童謠?呵呵,不必在意,朕知道,此事斷非你所為,若你真是野心勃勃之輩,怎會到處宣揚,提前暴露自己的心思,這樣的蠢貨是坐不到這個位子上的。”

  趙佶長松了口氣,眼眶不由泛紅,哽咽到:“多謝官家信任。”

  但趙煦卻嘆了口氣,遞給他一份奏疏,道:“佶弟你再看看這個。”

  趙佶茫然接過,趙煦嘆道:“朕知你是清白的,但童謠已經傳開,天下人心動蕩,終歸是不妥,政事堂的宰相們都進諫,此事當迅速平息,否則于國不利。”

  “政事堂的意思是,佶弟既然已成年,也該正式封一字親王了,這個‘遂寧郡王’的爵號,不如去了吧,佶弟意下如何?”

  趙佶剛剛安定的心情陡然一涼,后背冒出了一層冷汗,臉色不由自主地蒼白起來。

  封不封親王,去不去爵號,其實趙佶并不在意。

  此刻的他明白了一件事。

  原來官家不是不在乎童謠,他終究還是對自己生了猜疑之心。

  否則不會斬斷他與“遂寧”二字的關系。

  童謠起于遂寧,且有“蟒袍繼,朱雀興”的字句,而他趙佶又恰好是大宋未來的第一繼承人,這些因素組合在一起,實在太要命了。

  事關皇權與皇位,親兄弟亦難免反目,更何況他與趙煦還只是同父異母的兄弟。

  趙佶知道,一旦趙煦生了猜疑,短時間內這份猜疑的心思是不會消散的,而他以后只能更低調,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無辜。

  于是趙佶努力壓下驚懼的心思,強笑道:“臣弟今日覲見,正有此意,臣弟已成年,確實也該封親王了,請官家降下恩典。”

  趙煦對趙佶的反應表示很滿意,點了點頭道:“佶弟既然不反對,那便去了‘遂寧郡王’的爵號,晉封‘端王’,郡王府改為端王府,另增食邑千戶,賜黃金千兩,絲帛五百匹。”

  趙佶起身,恭敬長拜:“臣弟領旨,謝官家恩典。”

  趙煦含笑道:“佶弟放下心思,朕對你一如既往寵愛,你我是親兄弟,自小一同長大,朕不會因為這點流言蜚語而寒了兄弟的心。”

  趙佶感激地道:“多謝官家明鑒是非,相信臣弟的清白。”

  趙煦嗯了一聲,又與他寒暄了幾句家常,趙佶才識趣地告辭。

  恭敬地走出殿外,趙佶總覺得后背發涼,仿佛有一道陰鷙的目光一直盯著自己的后背,可他忍住不敢回頭。

  趙佶離開許久,趙煦叫來了鄭春和,淡淡吩咐道:“密令皇城司魏節,讓他遣派暗探,潛入端王府,監視端王的一舉一動。”

  鄭春和心頭一緊,急忙應命。

  趙煦頓了頓,又道:“楚王府上,也安排暗探進去。”

  鄭春和這會兒已是頭皮發麻,但他不敢表露絲毫情緒,依舊恭敬地領命。

  燕云,河間府。

  趙孝騫最近忙得兩腳不著地。

  宋遼河間之盟簽訂后,更繁瑣的事情還在后面,尤其是官員權力交接方面,更是大小麻煩不斷。

  現在趙孝騫才知道,原來交接權力沒那么簡單,各級官府的接替,賬目的清算移交,官倉府庫的統計,還要安撫各地的百姓,區分漢人和遼人等等。

  趙孝騫忙得頭都大了,很想撂挑子不干,可許將卻拽著他死活不準他當甩手掌柜,逼著他親力親為。

  府衙正堂內,趙孝騫像被八百個女人榨干的藥渣,一臉頹靡不振地坐在桌案后嘆氣。

  “早知如此麻煩,當初就不該和議,索性跟遼軍動手,一座城一座城地攻克,占領城池后哪有那么多麻煩事,城里剩多少就是多少,自己拿一點,將士們分一點,其余的交給朝廷…”

  許將瞥了他一眼,道:“混賬話,兵者,兇也,圣人不得已而為之。眼下和議之后交接,已是最好的結果了,不過讓你多費點心神主持交接,你便吃不得一點苦么?”

  趙孝騫連連搖頭:“我真的吃不了一點苦,要不接下來的事便交給沖元先生解決吧,您是狀元公,這方面的能力比我強太多了。”

  許將冷笑:“甩手甩得越來越灑脫了,老夫會上你的當?”

  “你是一軍主帥,河間之盟也是你一言而定,咱們大宋占了大便宜,現在要做的是把這些便宜算清楚,然后拿到手里,這很難嗎?”

  趙孝騫皮笑肉不笑地扯了扯臉頰。

  這很難嗎?

  多可恨的話,就像考完試后的學霸跟學渣對答案,學霸說“這很難嗎”,學渣說“我特么弄死你信不信,我在社會上認識人”…

  趙孝騫也很想說我在社會上認識人,認識的還不少,理論上認識十萬大軍…

  “朝廷派來的官員共計三百余,大多是汴京的寄祿官,他們將奉政事堂之命散入燕云各地,接管燕云十六州的各級官府,此事有了他們應對,老夫和子安接下來會輕松很多。”

  許將停頓了片刻,突然嘆道:“收復燕云皆是子安之功,可奇怪的是,這次官家卻對子安并無封賞,至少目前還沒等到官家的封賞圣旨…”

  “子安,這很不正常。”

哎呦文學網    世子穩重點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