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34章 暫做退讓

  青州,齊國。

  出于對齊文化、齊地影響力的遏制,整個齊國被削的只剩下六個縣。

  齊國廣縣,與北海劇縣相連。

  然而就如趙岐預料的那樣,孫策率軍進入濟南國時,臧霸從北海撤兵,正式退兵返回瑯琊。

  當孫策抵達齊國時,青州大姓代表通過北海人逢紀,與袁紹完成了媾和。

  于是,袁紹的使者飛馬抵達孫策軍中,傳達袁紹最新的態度。

  表奏孫策為泰山郡守、破虜將軍。

  齊國的冬季消退的更早一些,但真正的春季卻還沒有來,只能說目前齊國的氣候令孫策的軍隊感到適應。

  現在孫策軍隊不過一萬三千人,另有五千余嘩變士兵貶為的隨營苦力,能算是預備役,只是待遇很低。

  到底是聽袁紹的安排,率軍前往泰山赴任,還是分兵掠地,一舉搶占青州,這對孫策來說是個為難的問題。

  前腳才從袁術麾下叛出,好不容易獲得朝廷的接納,成為彭城國相。

  后腳又奉袁紹的調令來青州,現在若從袁紹麾下再叛出,那天下之大,孫策已無容身之地。

  除非一舉成功,拿下青州。

  到那個時候,自然能穩定內部,對外也有談判、縱橫的余地。

  孫策于是招謀士議事,然而張昭稱病不來。

  張昭的立場是遵奉朝廷,他不介意孫策此前是徐州牧又或者彭城相,能歸入朝廷序列,那張昭就能接受。

  自響應袁紹的命令揮兵北上后,張昭就悶悶不樂。

  雖然不至于當眾甩臉色讓孫策難堪,但也始終一副不爽的面孔。

  張昭不來,張纮則來與孫策獨對。

  兩人乘馬出游,營外原野之上已有一層淺綠。

  但氣候變化無常,陽光之下,張纮外披羊裘大氅,聆聽孫策的苦惱。

  張纮也是神情沉肅,現在遭遇袁紹的利用,全軍士氣不高。

  自孫策以下,都悶悶不樂的,張纮自然也笑不出來。

  沉吟許久,張纮說:“仆觀袁本初之謀,是要以將軍制衡曹孟德。此前泰山由應劭領郡,歸屬于河北。后曹孟德之父弟宗族受害于瑯琊,應劭接應不及,恐曹孟德加害,故棄軍遁走河北。”

  “我也是如此做想,今不恨失青州,所恨乃未能破東萊,得劉繇宗族。”

  孫策驅馬緩行:“袁本初據有東萊后,必與劉繇相互溝通。我軍家眷縱然能向北,也會落入河北,自此以后,將受制于袁氏,再難伸張志氣。”

  家眷落在劉繇手里,彼此之間隔著袁術、劉備,劉繇拿這些家眷也沒什么用,不會要挾、瓦解孫策的軍隊。

  可落到袁紹手里,一河之隔,袁紹可以輕易調動、瓦解孫策的軍隊。

  如果可以選擇的話,寧肯北上的船隊被狂風驟浪卷入海底。

  見孫策表明心跡,張纮就說:“若將軍志氣不減,如今之形勢,仆已有一番見解。”

  “先生請言。”

  “應劭在泰山時,黃巾賊寇屢有入侵,皆能被應劭擊退。彼非知兵、善戰之人,所賴乃不過泰山兵強。”

  張纮語氣舒緩:“天下未亂之際,除去三州邊軍外,余下能稱強軍者,不過丹陽兵、泰山強弩與板楯巴兵。余下如淮泗、廬江雖稱上甲,然不及此三地。今泰山人口折損近半,仍然有二十余萬。將軍得之,亦可收得精銳萬人。合軍中老兵,兩萬余精銳之師,也不失為一方英雄。”

  孫策疑惑看著張纮,張纮又說:“至于家眷之事,出兵奪回即可。”

  家眷人質北上的船隊抵達東萊后,無非就兩條路,要么繼續海運繞過膠東半島,直抵勃海;要么改為陸路。

  陸路的話,孫策自然有把握搶回來。

  可袁紹也會提防這種事情,因此家眷大概率會走海運。

  孫策疑惑:“若是如此,須有水師為助。”

  “是。”

  張纮說:“此前青州崩散,郡國之內豪帥割據一方。今因將軍虎威,豪帥多依賴于河北。然黃巾賊濟南徐和,樂安司馬俱、北海管亥、東萊管承四部必不受用于袁氏,早晚彼輩剿滅。將軍何不遣使游說,陳述利害,收為羽翼?”

  其他豪帥、宗帥哪怕是流民帥都能被袁紹收下,唯獨這四個黃巾渠帥不會被袁紹收下。

  孫策陷入思考,到現在這個地步,已經無所謂招納黃巾的惡名。

  曹操就是先例,誰又指責曹操的不是了?

  就曹操犯下的那些事情,引黃巾降軍為爪牙,反而是不痛不癢的指責。

  如張纮所言,此前青州秩序混亂,豪帥、宗帥之間尚且相互爭斗,根本無法擰成一股繩。

  當擰成一股繩后,以后青州的主官肯定會征集豪帥清剿這些黃巾渠帥。

  不剪除這些黃巾賊帥,那郡國就無法有效治理豪帥。

  不然今天你的使者被黃巾賊殺了,明天你的屬吏被黃巾賊殺了,鬼知道具體誰殺的?

  唯有剪除這四個有名的黃巾渠帥,才能肅清郡國內的小賊,使州郡的命令能暢通無阻,下面各縣也能奉令而動。

  對袁紹來說,剿滅這些黃巾賊帥師出有名,能迫使豪帥出兵,完成初步統合。

  然后借著戰爭錘煉、磨合,將棱棱角角收拾干凈,賊也滅了,不聽話的宗賊豪帥也給收拾了,這自然是一個聽話的青州。

  只要沒有了各種賊寇,附屬于宗賊、豪強躲避盜賊侵害的百姓,也將會生出脫離的心思,進一步擴大青州的編戶規模。

  袁紹不是袁術,袁紹肯定會著手恢復青州的秩序。

  孫策緩緩點著頭:“我明白了,這就遣使四處,邀他們同往泰山。”

  這四個黃巾渠帥,也是無處可去。

  曹操那里招降了青徐黃巾軍不假,可招降分了三個階段。

  第一次是勸對方退兵,失敗;第二個階段是擊敗對方前鋒,商議停戰、招降時設伏,將青徐黃巾軍的大小頭目斬殺一空。

  第三個階段,才是對群龍無首的黃巾軍進行迫降,即便這樣,曹操依舊壓制青州兵,不使其中滋生、成長出什么意見領袖。

  有青徐黃巾軍前車之鑒,這四個黃巾渠帥不可能投降曹操,也不可能與曹操合作。

  曹操一次性,將自己在黃巾殘部那里的信譽敗壞光了。

  未來也不存在招降的可能性,這些黃巾渠帥麾下可是有著完整的太平道士傳承,有講經人,能重新在青州兵群體中建立組織脈絡。

  因此,目前曹操才是與黃巾軍殘部不死不休的那個人。

  這四個黃巾渠帥中,管承最為特殊,麾下有三千余家,位于東萊長廣,這里算是東萊、北海、瑯琊交界處。

  雖在山中,可管承卻與海賊關系親密,曾組織海賊多次襲擾瑯琊、東海。

  極限動員的話,管承擁有萬人規模的海賊部隊。

  孫策很熟悉這種海賊,吳越之地也有這種海賊。

  其首領也就千余家、數百家的規模,相互聯合,動員沿海漁民后,就能組織出一支規模十分可觀的海賊力量。

  如果能將管承拉過來,自己這里再出些人,肯定能在瑯琊、東萊的海岸線上將家眷隊伍搶回來。

  這是一個大計劃,招降四部黃巾渠帥也不會那么順利。

  人都是短視的,現在就是懷疑袁紹會剿滅他們,也會存有僥幸之心。

  真等袁紹開始動手時,再游說不遲。

  而這段時間里,就接管泰山,積蓄力量。

  然后接應四部黃巾渠帥,救回家眷,再談今后的歸屬、立場。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泰山各縣此前數年里旱情、蝗災并不嚴重,不影響今年春耕的情況下,可以維持孫策的軍隊。

  至于長遠的未來,就要看接下來中原的局勢變化。

  當手里有三萬人左右的軍隊時,朝廷肯定也會重新拉攏他。

  三萬人左右的軍團,足夠孫策再賭一把。

  不是他嗜好賭博,而是目前形勢就是這樣。

  袁紹不肯給他青州,呂布應該會樂意給他,到時候再搶就行了。

  奉朝廷詔令出兵青州,阻力應該會小一些。

  (本章完)

  請:m.llskw.org

哎呦文學網    虎賁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