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35章 鐵器之論

第335章鐵器之論  大陵縣,冶煉場。

  趙基巡視此處,負責管理這里的是司金都尉王琦。

  作為當初八百虎賁中年齡最大的人,自常山撤兵后,趙基就轉任他為司金都尉,帶著臂章上的兩杠四星離開了虎賁體系。

  即便這樣,王琦依舊在官服兩臂刺繡紋章。

  這兩杠四星用的是其他顏色,與虎賁現役的配色不同。

  他的仕途一直很順,先是轉任徐晃的軍司馬;徐晃掠地上黨時配屬了郡北騎士、義從騎士,王琦升為典軍。

  隨后就來擔任司金都尉,執掌太原最大的冶煉、鍛造生產基地。

  賞罰得當的情況下,這里也能算是流水線生產。

  秋冬兩季沒干別的,光用來生產農具。

  趙基著重檢查曲轅犁,王琦與幕府重要人員旁觀,看著吏士操演曲轅犁。

  一人一牛就能開墾土壤,不僅效率高,轉彎也方便。

  之前流行的是長直犁,整體笨重,通常要二牛抬杠,轉彎不變,一個人不好操作。

  而現在,曲轅犁效率高,靈活好用。

  唯一不好的就是犁刀處用了生鐵,是最大的生產成本。

  西曹諸葛玄看著扶犁的吏士單人提犁轉向,而耕牛也不甚勞累,神情激動,忍不住轉身對趙基拱手:“恭賀大司馬,大司馬所造曲轅犁,逆臣袁氏焉能不敗?”

  趙基聞言,看向諸葛玄也是露笑:“庶民苦于耕,與袁氏何干?”

  長史張昶也說:“大司馬,這曲轅犁大不同于長直犁,農乃國家之本,絕非小事,寓意長遠吶。”

  “我明白了,稍后長史草擬獻表,我要向天子進獻曲轅犁,以興國家農事。”

  趙基也明白,這是要在輿論方面攻擊袁氏。

  新式高效率的犁因形制而稱呼、命名為曲轅犁,你袁氏想偷就偷吧,別嫌這個名字難聽就好。

  袁氏受曲,怎么能順利發展?

  攻擊敵人,講究動于九天之上,意思就是要進行整體戰,從各個方面下手。

  以今年的儲備,也就滿足各處官田,大概限于太原、河東兩郡,與弘農、河雒地區;明年才能向西河、雁門、代郡、上黨、河內傳播。

  后年時,估計也就能傳播到汝穎、陳留、南陽、襄陽一帶。

  袁紹、曹操即便知道,也不會猝然大面積推廣。

  限制農耕的除了器械外,還有畜力。

  也就趙基這里,能通過匈奴部落采購耕牛。

  牛與牛是不一樣的,可匈奴內遷之前就有耕種的習俗,自然會繁育耕牛。

  春耕時,除了牛外,馬匹也是可以做畜力的。

  所以曲轅犁也會給匈奴各部,以及鎮羌城的羌人分配。

  從匈奴人手里弄牛馬,是一件比較精細的工作。

  既要弄到牛馬,還不能激起太過強烈的抵觸情緒。

  征稅是一個方式,免除匈奴人的口賦、徭役,口賦、徭役折成牛馬。

  攤派到匈奴各部,就能拿到這筆畜力折算的稅賦。

  另一個方式就是經濟手段,用鐵器從匈奴各部置換畜力,但具體怎么置換,還需要詳細討論。

  曲轅犁,播種的耬車,都是要生產的。

  只要不涉及鐵器部件,木制結構的農具都很好生產,農閑時就能組織人力進行生產。

  還有各種民用獨輪車、水車,以及灌溉河渠、水堰的修建,都需要持續投入人力。

  以至于趙基都有些滿足于現在的地盤,想要費一年時間進行深耕。

  特別是境內匈奴各部,目前也就去卑這里拆分了六個千戶級別的大部;趙基很想將千戶制度推行到治下所有匈奴人頭上。

  將數千戶規模的匈奴大部拆掉,匈奴一戶就是一落,通常能有大大小小二三十人,發達行為的落能有人五六十口人。

  特別是那種戶主年老,好幾個兒子成年正處于分家階段的落,人口規模更大。

  一個剛分家,新興的落,也能有十個人,兩三個青壯。

  但今年還真不適合對匈奴人下手,不是權威不夠,也不是力量不夠,而是匈奴人還沒過上好日子。

  當技術推廣,讓匈奴各處生產力提升,能過上比過去兩三年更明顯的富足生活時。

  那么匈奴內部對抗的阻力就會明顯降低,到時候再開始拆分大部為數個千戶,組合中等部落為千戶,自己吃掉小部也編為直屬的千戶。

  以千戶制度,逐步代替匈奴人內部成熟的名王大部,這樣以后幕府就能通過千戶制度垂直管理匈奴。

  所以還需要一段時間了解匈奴各部的首領、貴族,掌握大部內部的矛盾信息。

  也讓匈奴人了解自己,拆分大部又不是直接吞并,不過是推恩令的強化版本。

  每個匈奴名王肯定有叔父、兄弟、堂兄弟或成年的兒子,拆掉大部,讓其中親近幕府的近親充為千戶。

  完成千戶制度后,匈奴人的動員力,服從力都會得到顯著提升…征稅也會方便。

  要么繳納畜力折算賦稅,這就是保護費;要么接受兵役,成為幕府一員。

  檢查完曲轅犁,趙基眾人又檢查倉庫里的農具。

  趙基這才放心很多,這些農具,才能保證今年太原、河東的生產恢復。

  他不怎么懂經濟,沒做過什么大生意,但也知道分配的重要性。

  翻閱庫存賬簿,趙基問:“目前鎧甲、軍械不便分發給義從、匈奴貴族,這農具分發、獎賞下去并沒有多少隱患。而我現在疑惑的是,不知該不該放開農具互市。”

  現在倉庫的農具,肯定是發下去,直接發給各處縣府、軍士家庭手中,縣府再給佃戶租出去。

  至于各縣的民戶,只能錢購買,反正很多人賣蝗蟲也掙了許多現錢。

  雖然為了買糧食又讓許多錢幣回流到官府手中,可民間貨幣儲備目前來說是充足的。

  只有市場上提供百姓急需的貨物,他們手里的錢幣才有意義。

  所以民戶想要補充、更新農具,只能錢買;把錢出去,他們才有掙錢的動力。

  匈奴義從騎士的家庭…哪怕再呂布那里效力的義從,原則上也是響應趙基的征發,也是可以分配農具的。

  匈奴貴族需要拉攏,獎勵農具給他們,提高他們領地內的生產效率,這樣也有好處,能讓貴族更加依賴幕府。

  如此一來,唯一需要考慮就兩件事情,第一就是要不要對匈奴人放開農具購買的資格;第二就是給盟好勢力是否放開農具買賣。

  比如張楊這里,河內早就打爛了,陳留更是缺鐵。

  明年秋收后張楊獲悉曲轅犁的優點后,因不產鐵的原因,應該會很饞這個。

  還有張燕,對曲轅犁的要求更為迫切。

  但山中能冶鐵,張燕這里今年送去曲轅犁后,就能自行生產。

  趙基現在問的是農具,其實問的是鐵器外流到鮮卑的隱患。

  匈奴與鮮卑是宿仇不假,可匈奴人能在趙基這里購買鐵器農具后,若轉身能給鮮卑人賣個好價錢,那匈奴人自然樂意當個中間二道販子。

  兩只羊換一把鐮刀,匈奴人就敢拿鐮刀去找鮮卑人換兩三匹馬!

  應趙基所問,眾人收斂喜色,陷入沉思。

  最終,還是張昶先開口:“大司馬,若是準許民間百姓購置農具,又不準匈奴購置。會傷匈奴依附之心,也難以奏效。”

  “嗯,百姓有利可圖,自然會將官營的農具轉賣給匈奴百姓,以獲取利潤。”

  趙基見其他人態度也不強烈,就說:“不過農具儲備不夠豐富,今年只準許百姓購買,余下人等延期到明年。從明年二月時,不再限制買賣。此事也可傳告鮮卑,我欲發通關文書給鮮卑王,由他遣使來晉陽與我互市。”

  張昶還沒開口,東曹趙蕤立刻開口:“大司馬,鮮卑如狼似虎,豈可與之互市?其所缺正是鐵器,千萬不可與之互市。若是關隴平定,馬騰、韓遂臣服,我軍無有腹心之患,再與鮮卑互市不遲。”

  可能是感覺語氣有些強烈,趙蕤又改口提了個前置條件。

  他世居常山,距離鮮卑不算遙遠,也算是有切身之痛。

  趙基也只是試探,見張昶、諸葛玄對這方面缺乏敏感,也就點著頭。

  也只有給匈奴各部進行千戶整編后,他才會放開匈奴的農具買賣限制。

  而這期間,就讓治下的吏士、百姓當一段時間的二道販子,從匈奴人手里賺點獸群。

  想要嚴格限制,也是不難的,無非就是給農具鐵器上打字。

  與二維碼身份信息一樣,一個是明文,一個是暗碼。

  通過銘文,限制該農具的流通范圍…超過這個范圍被有司查到,沒收即可。

  只是現在沒必要,等后續一點點打補丁,收緊這個政策。

  各地工具鐵器供應有個上限在,匈奴人即便走私也走不了多少。

  比起農具鐵器走私,軍械走私才是大頭。

  這種黑心錢讓匈奴人或者雁門、代郡、西河豪強轉走,趙基感覺未免可惜。

  當然是安排人手,來個官方走私。

  哪怕是軍中淘汰的兵器,對鮮卑人來說也是寶貝。

  這是鮮卑人的生產力所決定的,他們很缺軍械。

  (本章完)

哎呦文學網    虎賁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