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59章 新舊更替

第359章新舊更替  黃白城,位于鄭國渠與白渠之間。

  鄭國渠自西向東,連接涇水注入洛水,可以給沿途兩岸土地提供灌溉。

  黃白城就位于鄭國渠之南,而四月時的鄭國渠,可能是年久失修而淤塞。

  展現在趙基面前的鄭國渠只剩下輪廓舊址,溝渠中泥沙淤積,今年新長出來的蘆葦成片成叢。

  趙基勒馬望著馬前干涸的渠道,附近木橋早已毀壞。

  他勒馬觀望之際,幾十名騎士下馬,掏出重型兵器就上前鑿毀渠溝護堤。

  可能是臨近黃白城的原因,河渠兩岸的堤壩用磚石壘砌。

  而越來越多的吏士下馬,一層層揭掉壘砌的磚石,眨眼間就拆出可供騎兵通行的坡道。

  趙基率先縱馬而下,身后二百余名騎士魚貫而行,更后面是驅趕龐大馬群的騎士小隊。

  抵達對岸后,趙基所部立刻開始喂馬,休緩戰馬體力。

  黃白城外各處軍民駐屯據點要么閉門自守,要么向黃白城收縮。

  未及多久,李傕登上城墻。

  經過增修的黃白城雖然還是原來大小,但城墻是新裱糊的黃泥墻,不曾掉皮,高度近乎兩丈,比普通縣邑高。

  李傕背掛鮮綠蜀錦繡披風,象征著春日盎然生機。

  身上是鎏金原始明光盆領鎧,堪稱當世重裝典范。

  只是他已被酒色掏空了身子,雖然身心底子不錯,可也是將近四十歲的人了。

  走到城墻這段路程,就讓他心跳加速,面色潮紅。

  一名衛士還舉著青傘蓋,跟在李傕身后;還有一名衛士,舉著戰旗,金線刺繡‘漢大司馬’四個大字。

  遙遙觀望趙基渡過鄭國渠的表現,李傕只當是趙基的前鋒,對左右跟隨的李應、李桓說:“觀其前方拘謹模樣,就知趙元嗣是個守家賊。”

  李應則說:“兄長,以弟對趙元嗣的了解,敢率千騎急趨此處的,領軍之人應是趙元嗣本人。”

  “還真是狂妄。”

  李傕又點評一句,突然問:“楊奉、李樂、胡才、韓暹四人,真是此人親手斬殺?”

  “此河東士民男女皆知之事,不曾有假。”

  李應又說:“兄長若是與他臨陣搏殺,切不可疏忽,此人神射,當世無雙。”

  “弱冠之年,他才射了幾年箭?”

  李傕嘲笑,扭頭看自己親衛將:“點選銳騎,隨我出城破敵!”

  親衛將略遲疑,就去看李應、李桓,李桓不語,李應則勸:“兄長不可大意,弟領本部為兄長壓陣。”

  “你留著。”

  李傕抬手拍了拍李應肩膀,扭頭看李桓:“你率本部為我壓陣。”

  “喏。”

  李桓也不推辭,緊繃著面皮,瞇眼凝視城外那支騎軍戰團。

  李傕的親衛將見此,也只能去組織出城作戰的騎士。

  他走后,李傕眺望遠處,隨后扭頭看李應,李應也遠眺趙基臨時營地,淚水止不住從臉頰滑落。

  李桓則是默不作聲,他并不怎么清楚趙基個人的武技強弱。

  再說論弓馬武藝,李氏滿門男丁個個驍勇,不弱于人。

  可李應親眼看過趙基選拔、考核虎步軍什伍長的情景,射箭之準,已經可以說是信步閑庭,仿佛喝水一樣。

  片刻之后,城門內側馬嘶聲不絕于耳,馬群躁動,騎士努力勒馬、控制馬匹的情緒。

  李傕轉身下城樓,準備去賭一下。

  只要正面刺傷或抓住趙基或他的前鋒大將,那事情就還有轉機。

  若是趙基本人…那就更妙了。

  李傕在兩名騎從協助下攀登上馬,坐穩后,手持長槊一揮:“開門!”

  十幾人協力,城門被拉開。

  李傕策馬而出,身后五百余騎緊步跟隨。

  大風吹刮落在地面的細膩塵土頃刻間被踐踏揚起,眨眼間漸漸涌出城的騎士隊伍就被揚塵遮蔽。

  李應抬手以袖遮住口鼻,下意識看左右,見城上強弩眾多,每名弩手身邊都放著兩三張備用弩。

  他并不后悔追隨兄長奪權,當時不舉兵反抗,可能所有人都得死。

  要說后悔,就是聽了趙溫的話,勸李傕放天子、朝廷東遷。

  如果天子、朝廷目前還扣在手里,關中又怎么會失控?

  就算餓肚子,餓死一茬茬的公卿、郎官,可依舊會有很多名士、舊臣、孝廉、勛貴子弟入朝補全所缺的職務崗位。

  如果當時學習趙基,將皇后扣在手里,也不至于像現在這么被動。

  李應思索之際,堂弟李桓督率千余步兵緩慢出城,都是重裝步兵,持矛挽盾,左腰懸刀劍,背上掛強弩。

  這支步兵源自飛熊軍,如今卻沒什么響亮名號。

  李桓并不急著上前接戰,而是壓制行軍縱隊,盡可能維持行軍的秩序。

  鄭國渠南岸,望見黃白城煙塵揚起時,趙基就督五百騎換乘戰馬后,主動上前攔截。

  但李傕沒有直接沖鋒的意思,收斂騎隊,組成大橫陣向趙基推來。

  鄭國渠南岸田野荒廢,便于騎軍展開。

  趙基也是以大橫陣迎擊,雙方緩緩靠近,相隔兩箭之地時有默契停下。

  北方吹刮,趙基軍在黃白城西北方向。

  當兩軍停歇時,帶起的揚塵快速被卷走。

  趙基也放棄行軍時佩戴的笠盔,這更像是他的禮儀用盔。

  現在戴上了沉重的全覆式頭盔,他緩緩勒馬上前,對著身邊一名騎士示意,對方策馬輕馳,直奔李傕騎陣。

  李傕勒馬,瞇眼審視趙基所在,那里也豎著幾面戰旗,計有:漢大司馬、平陽侯趙、舉兵上雒、護國討袁四面。

  李傕下意識回頭看自己的戰旗,只有兩面,分別是‘漢大司馬’,與‘池陽侯李’。

  又看自己的親衛將,對方舉著他的指揮長麾,是柄部整體貼金帛,麾蓋則用九十九支白色牦牛尾。

  又去看趙基的指揮長麾,是緋紫兩色流蘇組成類似麾蓋的長麾,跟傳言類似。

  長麾所在,說明對方才是趙基本人。

  李傕做出判斷,就見趙基使騎奔來,長呼:“可是池陽侯當面?”

  “是我。”

  李傕踹馬上前,氣度不凡,審視這使騎:“告訴趙元嗣,我與他陣前單騎相見。”

  “是。”

  使騎下意識高聲應下,又覺得不妥,當即撥馬就走。

  李傕則囑咐親衛將與十幾名驍銳小校:“若見我手勢,立刻一擁而上,最好生擒此人。”

  “喏!”

  這些人立刻答應下來,他們有這個信心。

  不多時,趙基也單騎驅馬上前,與李傕面對面,相距不過五六步。

  見李傕并無護面,趙基也就解開頭盔護頸,露出臉頰,上下審視李傕,見他面容黑紅卻嘴唇青白,騎在馬上呼吸雜亂,當即面色疑惑:“你就是池陽侯李傕?”

  “是我。”

  李傕從容回答:“今袁術造反,你不去討伐袁術,來關中就不怕天子、天下人質疑、誹議?”

  “若怕他們說三道四,我豈能有現在的成就?”

  趙基還是狐疑:“聽上軍校尉說你不過三十七八歲,怎么氣息紊亂,如似將死之人?”

  李應,領著上軍校尉的職務。

  李傕想起朝廷東遷時對自己做出的種種誆騙,又見趙基取笑他身體狀況,不由十分惱怒:“你我都是亂臣賊子,說這些又有什么意義?”

  “不一樣,你快死了,而我會活的更好。”

  趙基舉起長槊斜指李傕:“給個準話,你想怎么死?”

  李傕雙手執槊,瞪著趙基:“那就你我一戰,我贏了你退走,我輸了這顆頭給你。”

  說著還沉吟一番,補充說:“還請念在…算了,多說無益。”

  趙基不語,控馬向后倒退,同時左手抬起將護頸甲片繩帶重新掛好,將面容遮住,只露出一雙眼睛。

  李傕也擔心趙基以暗器傷他,同樣控馬后撤。

  趙基后退十幾步后控馬調頭,拉開足夠沖鋒的距離。

  韓述策馬湊上來:“大司馬之勇,天下誰人不知?李傕主動邀戰,必有陰謀。”

  “無礙,他們就崇尚這個。”

  趙基還是囑咐:“若遇變故,鐵騎隊先沖,余下各隊自行發揮。”

  “喏!”

  韓述應下,立刻驅馬后撤,而趙基也對百二十步外的李傕舉起長槊示意。

  李傕也舉槊回應,兩軍吏士駐望之下,兩位漢帝國的大司馬齊齊控馬加速。

  彼此騎術精湛,都是雙手捉著馬槊,企圖一個回合內戳翻對方。

  趙基死死盯著李傕,李傕也是屏息凝神,精神高度專注。

  兩馬交錯之際,趙基的騎槊更穩,撞歪對方的槊,如長劍一樣的槊刃摜入李傕脖子。

  槊刃推鋒而進,切開大半個脖子與頸椎。

  李傕腦袋當即垂落,被右頸前部的一點皮肉連著,依舊掛在身軀上。

  就在趙基得手之際,李傕的親衛將引著十幾名驍騎策馬加速,來戰趙基。

  更有三人,抓起馬具里上弦的強弩就對趙基扣動機簧。

  趙基持槊撥開一枚弩矢,另一枚弩矢錯身而過,還有一枚弩矢擦著護肩飛過。

  眨眼間彼此就攪合到一起,趙基精神高度專注,看他們仿佛看慢動作。

  抬手一扎,甚至能感受到槊刃扎穿對方面門的阻塞感。

  對方更多騎士脫隊,朝趙基這里殺來。

  但戰斗寬度是有限的,再多的騎士也無法貼近趙基,反而陣型擾亂,難以控制。

  趙基持槊挑撥,沒人能抓穩兵器,僅僅就是挑撥之際反手刺擊,就是一具尸體墜馬。

  連續挑落七八人,鐵騎隊持槊沖擊踐踏而來。

  失去指揮的李傕部騎士,頃刻間大潰,向南而走。

  (本章完)

哎呦文學網    虎賁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