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331章 全員轉移隔離,方主任可以回城

  “是!”兩名工作人員立刻調轉方向,跳上吉普車,引擎轟鳴著朝東風公社疾馳而去。

  陳景山的怒火仍未平息,他指著臨時診點旁堆積的藥品箱:“第一組!立刻清點急救藥品,所有能用上的重癥藥都裝上車!再派四名急救醫生、兩名護士,跟著去東風公社!必須在半小時內把昏迷的孩子穩住!”

  “明白!”第一組組長當即應聲,帶著隊員們飛快地拆箱分裝。

  一行人忙成一團,玻璃藥瓶碰撞的脆響在緊張的空氣中格外清晰。

  這邊老胡對著方言說道:

  “行了,你們忙吧,一會兒我讓人做好飯菜就送過來。”

  方言點了點頭:

  “路上小心點。”

  老胡說道:

  “放心有老崔呢,他這些地方天天開車跑,熟著呢。”

  接下來方言繼續忙碌起來,今天來義診的同學們也是遇上了,到了這會兒連口熱乎飯都沒吃上,三兩口吃了饅頭咸菜,然后就又開始工作了。

  本來都還以為來人了他們就可以交差,結果現在倒是好了,還得繼續干活兒。

  好在就是今天有方言在這里陪著他們工作,還給他們說了,待會兒老胡還會把飯菜從廠里那邊送過來。

  要不然今天看起來還真就是來受苦的。

  忙活了一會兒,遠處傳來引擎聲,方言定睛一看發現是安東開車回來了。

  “師父!”停好車安東立馬就跑了過來,對著方言開始匯報起來。

  “那邊公社的書記已經被抓了,現場已經被防疫隊的接管了,那邊義診的人知道了消息后,由岳美中老教授帶頭現在留下來正在配合防疫隊做工作。”

  “廣播通知過后,就陸陸續續的有人帶著自己家孩子到公社報道了,現場的情況暫時還算是穩定,岳教授讓我告訴這邊,不用擔心他們。”

  方言點了點頭,對著安東說道:

  “你辛苦了,趕緊吃點干糧,我們這邊緊急情況也處理的差不多了,待會兒布置好后續治療后,我們應該就可以休息了。”

  安東點點頭,然后去拿了個饅頭啃了起來。

  接著周圍忙空的人也過來對著他打聽那邊公社的情況。

  安東三口兩口把饅頭咽下去,又灌了口熱水,才對著圍過來的同學們和衛生所的醫生們細細說道:“那場面剛開始真亂!我們到的時候,防疫隊的人剛把東風公社書記架上吉普車,他還喊著‘憑啥抓我’,好多村民嚇得抱著孩子往村外跑,說‘當官的被抓了,沒人管娃了’。”

  他抹了把嘴,語氣里帶著點慶幸:“幸虧那邊有人反應快,站在村口喊,說我們是來治病的,還有衛生部的領導撐腰,岳老教授也站出來亮了身份,村民們才敢停下。后來防疫隊開了廣播,反復說瞞報要擔責任,主動送娃來檢查的有藥給,慢慢就有人來了。”

  一個戴眼鏡的女同學皺著眉問:

  “那些藏起來的孩子都找著了嗎?病情嚴重不?”

  安東說道:

  “我走的時候,防疫隊正帶著村干部挨家挨戶找呢。”

  有個同學說道:

  “這要是再晚一天,真不敢想。猩紅熱這病,耽誤一天就多一分險。那東風公社的赤腳醫生也糊涂,咋就認不出來呢?”

  一旁的陶廣正說道:

  “嗐,和醫生關系不大,主要是書記…”

  “在這基層,以前這種不上報的情況可不算少見,尤其碰上這種要擔責任的事,有些干部第一反應不是解決問題,是先想著‘捂蓋子’。”

  他抬頭掃了圈圍過來的人,聲音壓得略低了些:“我前兩年支援過其他地方,那邊有個村子鬧瘟疫,一開始就幾個人發病,村支書怕上報了影響年底評優,就讓赤腳醫生說是‘吃壞了肚子’,偷偷給點土霉素糊弄。結果沒幾天病倒一片,連衛生院的醫生都傳染上了,最后還是地區派了防疫隊下來才控制住,那支書當場就被捆走了,聽說判了兩年。”

  陶廣正以前是當院長的,大家都清楚,班上這種學生還不少。

  另外一個同學也說道:

  “可不是嘛。就說咱們縣去年冬天,北邊公社有孩子起疹子,醫生看著眼熟,懷疑是風疹,趕緊報給公社書記。結果書記說年根底下別惹事,硬是壓著不讓往縣衛生局報,還說小孩子起疹子正常,過幾天就好。后來疹子蔓延到三個村,有兩個娃并發了肺炎,才驚動了上面,那書記直接被擼了職,現在還在公社食堂幫廚呢。”

  戴眼鏡的女同學聽得咋舌:“就為了自己的前程,拿人命當兒戲啊?”

  “不全是為了前程。”方言不知何時走了過來,手里還拿著剛寫好的處方單,“有些干部是怕擔責任,覺得‘沒上報就不算大事’,真出了事也能往‘突然發生’上推;還有的是怕上面派來防疫隊,又要調物資又要組織人力,麻煩不說,還顯得自己工作沒做到位。”

  他頓了頓,想起之前培訓時聽過的案例:

  “前陣子衛生部通報過一個典型,有個公社書記隱瞞流感疫情,就因為擔心影響糧食征購,結果疫情擴散到周邊四個公社,最后不僅他被撤職,連分管的副縣長都受了通報批評。這兩年上面抓得嚴了,明確說瞞報比疫情本身更可怕,這種情況才少了些,但架不住總有人心存僥幸。”

  安東啃著饅頭插話:“那東風公社書記也是糊涂,猩紅熱這病哪捂得住?那么多娃發燒咳嗽,難道能一直瞞著?”

  “他就是賭能蒙過去。”陶廣正站起身拍了拍褲子,“想著等娃自己好起來,這事就過去了,哪成想趕上咱們義診,還來了防疫隊,這下想瞞也瞞不住了。也就是現在政策嚴,換以前,說不定還能找個‘情況不明’的由頭混過去。”

  正說著,遠處傳來吉普車的鳴笛聲,眾人抬頭望去,只見之前去東風公社的一輛吉普車又開了回來,看來是回來給陳景山匯報消息的。

  匯報的內容方言他們不知道。不過匯報過后,陳景山快步從通訊車旁走過來,臉上的凝重散去了大半。

  方言對著眾人說道:

  “應該是過來跟我們說接下來的安排了。”

  其他人也好整以暇,等著陳景山過來發話。

  陳景山過來,他先是對著眾人點了點頭,目光最終落在方言、王玉川和陶廣正身上,聲音清晰而有力:

  “跟大家通報一下東風公社的最新情況,算是個好消息。”

  他刻意頓了頓,然后說道:

  “那邊公社藏起來的十二個患兒已經全部找到,剩下那兩個沒露面的,是家長帶著去鄰村走親戚了,防疫隊已經聯系上,正派人把孩子接回來檢查。最危急的五個昏迷患兒,經過岳老教授的中藥調理和防疫隊的西醫急救,體溫都已經降到38度以下,雖然還沒醒,但呼吸平穩了,算是暫時脫離了危險。”

  在聽的不光是方言他們,還有一些看病的家屬,人群里頓時響起一陣低低的贊嘆聲,幾個一直揪著心的人也悄悄松了口氣。

  陳景山對著方言他們說道:

  “這事兒,你們這個團隊立了大功。”

  他先是看向方言,“方主任,你第一時間確診猩紅熱,還提前用中藥穩住了輕癥患兒,更關鍵的是,你最早預判到東風公社可能有瞞報,讓周書記提前派人去探查,這才為后續的搶救搶回了最寶貴的時間。”

  方言擺擺手:

  “今天這事兒誰遇到都會這么處理的。”

  陳景山笑了笑,接著他轉向王玉川還有老教授們:

  “教授們,你們劃分隔離區、指導防護的措施非常專業,從源頭上遏制了疫情在咱們公社的擴散,剛才防疫隊的同志還跟我說,你們病例復核和癥狀鑒別講解,幫他們省了至少兩個小時的適應時間。”

  最后他掃過周圍的同學們:

  “還有各位同學,在物資匱乏、人手緊張的情況下,你們堅守義診崗位,沒有一個人退縮,這種擔當很難得。包括老胡同志的物資支援,安東同志的來回奔波,缺了任何一個環節,事情都不會這么順利。”

  “這都是我們該做的。”眾人也趕忙客氣起來。

  王玉川也不忘了給領導上價值:

  “主要還是防疫隊來得及時,藥品和設備也充足。”

  陳景山抬手止住他的話:

  “分內之事能做到這個程度,就值得表揚。”說完他話鋒一轉,“不過現在,有更重要的安排給大家,工作交接已經基本完成,防疫隊的同志們已經完全接手了診療、流調和消殺工作,后續的防控方案也已經制定好了。”

  他看著眾人明顯疲憊的神色,放緩了語速:

  “我知道你們從早上忙到現在,連頓熱飯都沒好好吃。所以,我宣布,從現在起,方主任、王教授,還有各位同學,正式從防疫一線撤下來,進行休整。”

  這話一出,不少人都露出了掩飾不住的輕松。

  不過方言聽到陳景山說的是休整不是撤離,說明不會讓他們離開疫區。

  這會兒陳景山看出了大家的心思,補充道:

  “不過現在大家還不能回城,需要找地方完成醫學觀察。”

  聽到這里大家就明白過來了,他們治療病人屬于是全程接觸人員,屬于是高危暴露人群,猩紅熱的潛伏期大概是2到5天時間,需要觀察隔離才行。

  陳景山的目光掃過眾人瞬間凝重的臉龐,語氣隨即緩和下來,安撫道:

  “大家別緊張,醫學觀察不是‘隔離審查’,是對你們自己和家人負責。猩紅熱的鏈球菌傳染性強,潛伏期又短,你們近距離接觸了這么多確診患兒,哪怕一直戴著口罩、做了防護,也得排除風險。”

  “隔離地點是我們準備安排在公社新翻修的知青宿舍,每間宿舍住兩到三個人,被褥、熱水、洗漱用品都備齊了,食堂會專門把飯菜送過去,不用你們自己跑腿。觀察點的宿舍里有收音機,也能借到書報,不會讓大家悶得慌。”

  “每天上午下午會有防疫隊的醫生來測體溫、問癥狀,要是出現嗓子疼、出紅疹這些情況,能第一時間處理。前三天是發病高峰,能最大限度降低傳播風險。等三天后體溫正常、沒出現癥狀,大家要是精力允許,也確實想搭把手,可以隔著老遠給防疫隊遞遞東西、整理整理非接觸性的檔案,但絕對不能再進隔離區、接觸患兒和家屬。”

  眾人聽到這個消息后,也沒有太驚訝,都是有這方面經驗的,這么做也無可厚非,不過這地方的條件可就不太好了。

  就在方言想說話的時候。

  陳景山對著方言說道:

  “方主任,你情況特殊,做了消毒過后可以回城。”

  方言聽到這話一怔,然后反應過來,這是看在衛生部和廖主任的面子上,給他的特殊待遇。

  方言想了想說道:“領導,感謝您這份關照。您能體諒我的情況,我心里很清楚這是特殊照顧,實在感激不盡。”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身邊的同學們,又轉向陳景山,繼續說道:“不過您也知道,醫學觀察的規矩是為了所有人的安全,我雖然情況特殊,但前三天這個發病高峰期,絕不能搞例外。要是我這會兒就回城,萬一真有什么情況,不僅對不起家里人,更辜負了您的信任,傳出去也會讓大家覺得規矩是活的,影響不好。”

  這話讓陳景山眼中閃過一絲贊許,他原本還擔心方言會借著“特殊待遇”立刻抽身,沒想到對方考慮得如此周全。

  “所以前三天的關鍵觀察期,我肯定留下。”方言話鋒一轉,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只是有個不情之請,關于隔離的地點,能不能允許我調整一下?老胡同志的工廠離這兒不遠,他之前跟我提過,廠里有專門的消毒間和閑置的休息室,都是單人單間,通風好,消毒條件比知青宿舍更完善,畢竟他那是生產物資的地方,衛生標準本來就高。”

  他怕陳景山不放心,立刻補充道:

  “而且老胡他們廠里也有支援的同志,本來也要進行醫學觀察,我們這些教授和同學正好能湊在一塊兒,方便防疫隊的同志統一管理、統一測溫。我去那邊隔離,既不破壞規矩,也能利用廠里的條件更好地自我觀察,您看這樣行嗎?”

  眾人聽到方言這話,倒是松了一口氣,老胡那邊的廠里條件肯定比這邊好多了。

  也就是方哥能有這個本事和領導討論商量了,其他人只能服從。

  陳景山盯著方言看了兩秒,嘴角慢慢揚起笑意,伸手在他胳膊上輕輕拍了一下:“方主任,你這考慮得比我還周全,我有什么不放心的?”

  他轉頭對著身邊的防疫隊干事叮囑道:

  “小吳,你記一下,待會兒帶兩名同志跟著方主任去工廠,把觀察點的規范跟他們再強調一遍,單人單間、每日兩次測溫、垃圾單獨消殺處理,這些流程一個都不能少。再把登記表給方主任一份,讓他幫忙盯著廠里其他觀察人員的情況,有異常第一時間跟咱們聯系。”

  “明白!”小吳立刻應聲記下來。

  陳景山又看向方言,語氣里多了幾分懇切:“前三天辛苦你多費心,廠里那些支援的同志未必懂醫學觀察的門道,你在那兒我也踏實。三天后要是一切正常,你想回城或者留下搭把手,都憑你方便,到時候我讓人給你開證明,保證不耽誤你的事。”

  “您太客氣了,這都是我該做的。”方言連忙擺手,“我待會兒就跟老胡通個氣,讓他提前把休息室再消一遍毒,保證符合防疫要求。有任何情況,我肯定第一時間向您匯報。”

  “好。”陳景山滿意點頭,又對著周圍的眾人說道,“大家都聽見了,方主任以身作則,咱們更得把觀察規矩守好。現在大家就跟著去安置,有任何需求直接提,別不好意思。”

  眾人紛紛應下,就在這會兒,老胡的車也開回來了,后面還跟著他們廠的拖拉機,車上面應該就是拉的做好的午飯。

  老胡剛把車停穩,就跳下來扯開嗓子喊:“開飯咯!都別愣著啦!今天給大伙兒加了硬菜,趕緊來趁熱吃!”

  中午吃了點饅頭咸菜,這會兒肚子里也沒啥貨了,聽到吃的來了,大家都圍了過去。

  現在病人都安排好了,他們也不用擔心了。

  這拖拉機斗里弄了幾個大桶,這個應該是專門定制的,市場上根本沒有這種款式,掀開蓋在上面的蓋子,熱氣瞬間裹著香味涌出來,一盆紅燒肉燉得油光锃亮,肥肉顫巍巍的幾乎要化在湯汁里;一盆炒雞蛋黃澄澄的,還撒了把翠綠的蔥花;還有清炒白菜、蘿卜絲燉粉條,最后是兩大桶冒著熱氣的小米粥,熬得黏糊糊的能掛住勺。

  “我的天,這伙食也太香了!”李卉眼睛都亮了,啃的饅頭咸菜早消化得干干凈凈,這會兒光是聞著味兒,肚子就咕咕叫起來。

  其他人驚嘆起來,老胡這真是財大氣粗啊!

  和剛才的饅頭咸菜形成了鮮明對比。

  老胡笑著說道:

  “你們跟方大夫冒著風險治病,還能讓你們虧著嘴?這肉是廠里食堂特意留的,雞蛋也是買的新鮮貨,快盛!不夠還有!”

  說著就開始給眾人拿筷子和搪瓷缸。

  方言這才發現筷子上都被他弄了廠你的標記。

  而這個時候眾人早就按捺不住,紛紛拿起搪瓷缸和碗筷圍上去,做菜的師傅給幾個同學盛了紅燒肉,張羅著大家多吃點,現場搪瓷缸碰撞的脆響、喝粥的呼嚕聲混著飯菜香,把一天的疲憊沖淡了大半。

  方言拉著老胡走到一旁,遞給他兩個剛盛好的白面饅頭,把醫學觀察的安排細細說了一遍。老胡聽完立馬拍大腿:“這有啥難的!我剛才就跟后勤交代了,把辦公樓旁邊那幾間休息室收拾出來了,床單被套全換了新的,消毒水也備足了。你放心,保證符合防疫隊的規矩!”

  “我那邊修建的時候就是按照大廠規格來的,把另外一個公社的人叫過來一起隔離也行。”

  方言聽到后點點頭:

  “那行,我待會兒通知那邊。”

  說完方言咬了口饅頭,突然想起什么,壓低聲音問:“對了,央臺那石敏主任還有攝影師同志呢?他們倆咋安排?跟咱們一塊兒去廠里隔離不?”

  老胡一怔,本來是打算送他回城里的,結果這家伙不回去要跟蹤報道。

  他抬眼掃了一圈,看見石敏正蹲在一旁,拍著他們吃飯的場景。

  這家伙真是敬業啊!

  “石同志,吃飯了!”老胡對著他揮手。

  石敏揮揮手回應了一下,不過還是沒過來。

  方言和老胡對視一眼,干脆拿著飯菜走了過去。

  把飯菜遞給他后說道:

  “跟您說個事兒,我們接下來要去老胡廠里進行三天醫學觀察,你這邊怎么打算?”

  石敏說道:

  “我跟大隊伍一塊兒觀察沒問題,服從安排。但有個情況得跟你們說一下,我這幾盒膠卷里有今天義診和防疫的關鍵素材,要是擱在觀察點捂三天,萬一受潮就廢了,這可是要發回臺里播的,耽誤不得。”

  “能不能麻煩你們跟陳領導說一聲,讓我的同事先把膠卷送回城?攝像機我可以留下,素材備份也做好了,就這幾盒原片得趕緊送回去處理。”

  方言沉吟了一下,這事兒確實耽誤不得,新聞素材的時效性和保存條件都苛刻。他點了點頭:“你別急,我這就去問陳領導。膠卷送回去沒問題,肯定得給你妥善安排。”

  接著老胡對著他說道:

  “行了,先吃飯吧,這邊已經拍的差不多了,待會兒到了隔離的地方,您想挨著采訪都行。”

  石敏答應一聲,最終還是和攝影師關了機器,接過搪瓷缸道了聲謝。

  用筷子扒拉著紅燒肉,沒幾口就吞下去大半碗,顯然也是餓得不輕。

  “那先謝過二位了,素材真耽誤不起。”石敏抹了把嘴對著方言他們說道。

  一旁攝影師這會兒也吃上了。

  看著他們狼吞虎咽的樣子,肯定是剛才就餓了,現在這會兒吃上后終于是忍不住了,哐哐的直造。

  等到他們吃的稍微慢點,方言才對著他問道:

  “這里面我們治病的內容,大概什么時候播?”

  石敏說道:

  “很快,如果順利的話,今天晚上的新聞里應該就能看到了。”

哎呦文學網    重生1977大時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