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022章 目標?比特斯拉多一萬輛

  1月7日,2022年第一周最后一個工作日的晚間,尉來正式對外發布了2021年度集團全年銷量。

  這一份讓汽車市場以及資本市場都異常關注的銷量報表,終于是來了。

  “終于是來了,還以為出現什么意外了呢。”

  一眾投資機構的分析員,還有普通投資者在看到正式報表之外,終于是松了一口氣,按照尉來一貫的作風,這份報表應該是在1月5日公布的,這一次晚了兩天,尉來也沒有表現原因。

  “尉來主品牌的表現太讓人驚訝了,牛逼啊。”

  雖然說尉來內部對于星途很是重視,不過在投資者這邊,他們更加關注尉來這個主品牌的銷量,全部車型售價在20萬元至50萬元之間的尉來主品牌,是尉來汽車最大的營收來源,也是毛利率大戶。

  集團旗下涵蓋尉來,悅馳,知豆,黃海四大汽車子公司,尉來,悅馳,星途,坦克,知豆,揚子,黃海七大子品牌,產品覆蓋從燃油車到電動汽車領域的乘用車與商用車兩大領域。

  “滿打滿算還不到15年,尉來已經發展得如此全面了,真是讓人驚訝啊。”

  車型覆蓋了乘用車以及商用車,售價也較為全面,如今的尉來已經是一家不容忽視的力量,對照著這份銷量報表以及2021年的前三季度報,資本市場對于尉來2021年的營收非常期待。

  主品牌方面,是尉來表現最為出色的,主力車型ES6全年共計交付4.48萬輛,最貴的ES8全年都賣出去了1.68萬輛,其他兩款ET5以及ES3,也分別賣出去4.05萬輛以及4.12萬輛。

  唯一的一款增程式車型,更是2021年度的熱點車型,爭議雖然高,但頻頻的熱搜,讓尉來L1全年賣出了9.05萬輛,是整個尉來品牌旗下單款車型當最為接近年銷十萬輛的車型。

  “ET5跟ES3雖然在國內表現不算很好,但是這兩款車型在海外市場的表現可是很不錯的啊。”

  尉來的海外銷量是單獨列出來的,因此上述銷量并不包括尉來的海外銷量,在出口方面,尉來2021年度雖然排名不高,但是質量卻是國內所有車企當中最高的。

  作為20萬元至30萬元區間售價的車型,ET5與ES3這兩款車型在國內雖然銷量看似不起眼,但作為針對于歐洲市場的主力車型,對標的可是特斯拉的毛豆3以及毛豆Y。

  全年,尉來品牌針對于歐洲地區出口量高達7.8萬輛,其中ET5以及ES3兩款車型銷量占據著八成.

  “7.8萬輛,是今年寶馬在歐洲地區的全年銷量,尉來這個出口成績單,非常的漂亮了,檀老板敢跟特斯拉爭一爭,不是沒有原因的,主品牌真是沒有一輛車是拉垮的啊,太牛逼了。”

  根據海關總署的統計數據,整個2021年汽車出口量激增至201.5萬輛,同比增長了101.1,對歐出口高達48.98萬輛,激增了184.7。

  從制造大國向全球化品牌輸出者轉型,出口量躍居全球第八,新能源汽車出口占比超過15,尉來7.8萬輛的出口量當中,全部都是新能源車型,占據著國內新能源汽車出口量25.16的市場份額。

  尉來與特斯拉這兩家新能源車企,兩家合計貢獻了新能源汽車出口77.74的市場份額,僅從出口量來說,滬市引進特斯拉就是非常值得的。

  “算上出口,尉來主品牌一年賣了31.18萬輛,銷量上來了還能夠保持著利潤,尉來的現金流應該能得到很大的緩解了。”

  星途系列12.37萬輛,埃安系列12.4萬輛,知豆系列加上四季度開始做出口業務,全年也賣了5.63萬輛。

  算上九月份開始交付的星河P1,尉來今年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銷量高達66.43萬輛,位列全球第二。

  “可惜啊,尉來在北美沒有整車業務,不然全球第一還是他啊,那樣的話估計市場還會更高吧?”

  “就是不知道這個銷量能不能讓尉來的股價止跌或者繼續上漲?”

  “繼續上漲有點難吧?畢竟尉來還有巨量自己都公開表示目前新能源行業泡沫化,能穩住股價就不錯了。”

  特斯拉也已經公布了自己的全球銷量,93.62萬輛的全球銷量當中,北美地區占據了31.34萬輛,如果不計算北美地區,特斯拉62.28萬輛的銷量確實是要低于尉來的。

  不過這種賬也只有普通投資者會去計算,市場并不會買賬,特斯拉還是無可質疑的成為2021年度的全球新能源第一車企,股價飆漲當中有一定是因為這個名頭。

  特斯拉股價在2021年度不斷的刷新紀錄,不過作為特斯拉最大的電池供應商,公認全球范圍內最有力的競爭者,尉來在2021年度的股價表現同樣不俗。

  基金調倉,補貼下滑,市場因素等等,尉來在去年底經歷了一陣較為激烈的調整,年初最低點甚至一度徘徊在3000億元市值左右徘徊。

  然而全年的市場表現,卻是讓市場大吃一驚,尉來股份堪稱經歷了一個爆發式增長的一年,就在與特斯拉起紛爭的十二月份,尉來股價股價創歷史最高點692元,市值突破1.6萬億元。

  1.6萬億市值的表現,不僅僅刷新了創業板最高市值紀錄,同時也短暫超越工行,成為僅次于茅臺的A股第二,相比起國內另一家今年表現亮眼的新能源汽車巨頭BYD,尉來股份的股價表現簡直是太好看了。

  全年幾乎沒怎么跌過,只在12月份的后半程經歷了一系列的調整,截止至1月7日收盤,尉來的市值也高達1.3萬億,依舊是國內第一車企。

  而BYD的股價表現,就沒有那么好看了,二季度的BYD股價甚至一度暴跌超過47,雖然在下半年開始了反彈之旅,全年47.25的上漲率在投資行業來說也堪稱經典,但放在2021年的汽車行業以及BYD本身經營表現來說,只能說是勉強及格。

  看看今年國內幾家新能源車企的股價表現就知道了,尉來全年上漲350,而聞界與小朋的市值截止2021年12月31日,也分別達到了3200億以及2700億。

  就連全年乘用車銷量不過8000輛的賽力斯,因為與菊花合作,轉型新能源的原因,股價都上漲了100,市值超過800億元。

  BYD的股價表現難以匹配他全年59.38萬輛的銷量以及全球第三新能源企業的名頭,更何況在2021年,BYD是少有的沒有受到芯片供應波及的車企。

  一定程度上,尉來,特斯拉以及一眾新勢力市值在當下泡沫明顯,而BYD的市值則相對有些低估了,不過這跟BYD長期以來留給資本市場的印象也有關系。

  尉來與特斯拉,是今年包括銷量,營收以及股價表現都最為亮眼的兩家車企,但身處A股的尉來在估值要遠遠落后于特斯拉,同樣是萬億市值,一家是以人民幣為單位,另一家則是以美刀為單位。

  部分投資者甚至認為尉來在A股上市是一個錯誤,另外股價的高居不下,呼吁尉來在港股上市以及高送轉的呼聲也是越來越高。

  對于這三點,檀錦程在股東電話會議上也有回應。

  “自上市以來,在剔除分紅以及增發等等因素之外,尉來股價的漲幅累計超過了22倍,若是按發行價計算,當初中簽新股的用戶保留至現在,每一簽的收益超過了20萬元。”

  “單論這個投資回報率,甚至是比十幾年以來的房地產都要高,尉來對得起機構以及一眾普通投資者,這也是我當初在上市之時呼吁投資者長遠持有的原因所在。”

  長遠以來尉來的市值一直都處于一個相對穩定的區間,股價的波動是自創業板把漲幅從10調整為20的前幾個月開始的,也就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爆發的初期,可見市場還是非常敏感的。

  很多時候,銷量甚至于財報都不值得信任,但是無論是美股還是A股,二級市場上的資金都是不會騙人的。

  “萬億市值是對尉來這些年苦心經營的一種回報,同時也是一份鞭策,就投資者關心的股價泡沫,首先要說明一點的是,新能源產業的投資熱肯定會過去,但長遠來看,新能源是一個很好的投資產業,值得長遠擁有。”

  “對于尉來今后的股價走勢,老實說我也不知道,我們要做的就是繼續好好經營公司,給消費者提供更為優質的產品以及服務,剩下的就交給市場吧。”

  1.3萬億元市值的尉來,肯定不是終點,從長遠來看,檀錦程甚至看好尉來市值達到兩萬億以上,成為國內第一家市值超過兩萬億的上市公司。

  超越茅臺,成為A股第一也不是沒有可能,不能總讓A股第一讓賣酒的霸占著嘛。

  尉來現在相當于寧得時代,BYD以及新勢力三方的結合體以及精簡版本,在動力電池市場,隨著福迪電池以及寧得時代還有一眾二線電池品牌裝機量的上升,錦新時代的市場份額肯定會被一點點蠶食的。

  這里面不僅僅是電池技術領先這么簡單,還涉及到營銷,零部件公司同樣需要營銷,一直以來尉來以及錦新時代都在極力的營造出高端動力電池的形象。

  通過給尉來以及特斯拉這兩大全球性新能源汽車企業供應電池,也給錦新時代的電池帶來了很大的品牌力提升,越來越多的企業都意識到了這點。

  今年船夫哥就在多個場合,極力的營銷他們的福迪電池,寧得時代以及國軒高科等等企業也是如此,這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他們電池的裝機率,擠占了錦新時代的市場份額。

  但是不管怎么樣,錦新時代的市場地位不會被動搖,除了BYD之外,現如今高端車型用錦新時代的動力電池,幾乎是消費者固有的認知。

  動力電池市場地位不容動搖,在汽車整車領域,星途S01擴大了尉來汽車在大眾市場上的份額,新推出的混合動力車型星河P1市場表現力也不錯。

  雖然有受國民品牌悅馳的形象加分,但DHT技術的推出,讓市場意識到了尉來在極力補齊自己的短板,當增程式不再受歡迎之時,尉來汽車依舊還是兩條腿走路的企業。

  純電與混合動力,這就是未來新能源汽車的趨勢。

  比起尉來,他的兩個主要競爭對手當中,特斯拉只有純電車型,并且在30萬元以下的大眾市場表現沒有得到驗證,而BYD則是少了一個增程式不少,在高端化方面跟尉來相比更是不是一個級別。

  另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點,就是新能源汽車從2021年開始,已經進入到了智能汽車的競爭當中,從年中檀錦程幾次主動與余大嘴的爭論開始,智能汽車這個概念就被炒熱了。

  新能源汽車從電池續航之爭,到智能化之爭,已經是毋庸置疑了,今后要比拼的不僅僅只是硬件上的配置,更是軟件上的實力,而這方面,BYD也不如尉來。

  另外在傳統的燃油車領域,尉來今年依舊占據著不小的市場份額,悅馳汽車去除星河P1,三大燃油車系列還有高達77萬輛的銷量,說明著尉來在傳統燃油車領域的底蘊。

  雖然悅馳系列銷量正在逐年下滑,在家用汽車市場的份額不斷縮小,但揚子系列皮卡車每年都能貢獻著穩定的銷量,硬派越野坦克300網紅屬性的爆發,訂單供不應求,全年高達8.5萬輛的銷量成為悅馳汽車新的燃油車增長點。

  有一點不得不承認的是,無論新能源汽車如何的火熱,但在一些地區還有一些場景上,電車是無法取代燃油車的,特斯拉與BYD全面的電動化,雖然能夠讓資源更加集中,但也更加的危險。

  行業內其實都知道,打著環保旗號的電車,實際上在環保上其實還有很大的爭議的,無論是從生產還是使用以及電池回收等等環保,還有生命周期方面,都爭議十足。

  當下環保熱,歐洲人也想在電車上分一杯羹,但是等他們意識到環保概念玩不下去了,而歐洲的車企對于電動車的轉型也不夠理想之時,那么燃油車就會重新被提起。

  尉來保留著自己的燃油車事業,沒有像BYD那樣的激進,將來若是市場環境發生變化,尉來就能夠隨時回歸燃油車,而BYD以及特斯拉就會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

  而國內如長城,吉利這樣的傳統企業,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表現又不如長遠,無論是從長遠還是短期,尉來都是最為保險的汽車企業之一。

  可進可退的戰略方針,不斷對技術短板的補充,以及持續上升的銷量,是支撐起尉來1.3萬億市值的基礎。

  燃油車加上新能源汽車,尉來合計的銷量達到了143.43萬輛,算上黃海系列商用車,尉來全年累計銷量的準確數字為146.93萬輛。

  “尉來集團營銷歸營銷,但還是耿直啊,就差幾萬輛到150萬輛,就這他們年底都不搞一搞,真是個奇葩啊。”

  修改之后的尉來2021年度銷量預期是150萬輛,年底交出來的答卷完成度接近于98,這是尉來自成立以來第一次沒有完成年度銷量預期。

  “是啊,隨便哪里添點兒都行,像是尉來L1,隨便添點兒到10萬輛就很好看了。”

  尉來走的是全面精品化的戰略,車型平均,旗下單款年銷量破十萬的并不是很多,以往除了悅馳A1,尉來就沒有什么走量的車型,這跟當初尉來品牌的高端化戰略也有關系。

  高端化市場畢竟相對小眾,對于一家大型車企來說,走量是必須的,只靠一款車或者某一個品牌走量雖然可行,但多多少少缺了那么點兒。

  如今星途S01以及埃安系列成為尉來的走量品牌,算是讓尉來全面精品化的戰略更進一步,對于150萬輛的年銷量預期能不能達成,檀錦程本人沒有那么的在乎。

  數據造假這個玩意兒,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無數次,非必要情況下檀錦程不希望尉來這么做。

  146.93萬輛的銷量,對于一家成立第14個年頭的企業來說,已經是相當的優秀了,看看排在尉來前面的五家,除了長安以及廣汽之外,今年的銷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身后的吉利表現也不如預期。

  內部也不是沒有想過給尉來L1來沖沖量,讓銷量突破十萬輛,吸引更多的關注,不到10的銷量問題,要想解決還是很簡單的,不過都被檀錦程給否了。

  L1又不愁賣,完全沒有這個必要。

  在5號的會議上表現得尤其明顯,考慮到L1以及增程式的熱度,2022年度尉來肯定是有新的增程式車型推出,李響也想把增程式系列的銷量預期定在20萬輛。

  不過檀錦程認為15萬輛足以,甚至于不一定能夠賣出去15萬輛了,增程式是用來賺錢的,30多萬的車型,一年賣個10幾萬輛還要怎么樣?

  更何況檀錦程是知道的,菊花跟賽力斯合作的前兩款車型,雖然不被市場重視,但余大嘴接手之后,走增程式路子的賽力斯可是非常好賣的。

  菊花全面背書的情況下,品牌號召力可不是賽力斯能比的。

  而對于2021年銷量預期,內部的分歧也很同樣明顯,已經實質上形成了多品牌同時發力的尉來內部,對于2022年度的銷量預期非常的看好。

  特斯拉93.6萬輛的全球銷量,搶去了新能源汽車頭名,讓尉來內部很是不服氣,按照前幾天特斯拉公布的2022年全年銷量預期140萬輛。

  按照過往以及2021年度的數據,燃油車市場進一步下滑,內部對于2022年度的燃油車銷量預期是62萬輛至70萬輛之間,也就是2021年度銷量的80至90。

  這個倒也符合實際,不過對于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爭議性就比較大了。

  根據中汽協以及尉來自身的內部數據,2022年國內汽車市場的銷量將會維持在2600萬輛附近,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繼續保持著爆發之勢,最終的銷量可能會超過650萬輛。

  按照今年尉來在新能源汽車市場22.78的市場份額計算,尉來在2022年度的預期應該是在148.07萬輛左右,因此尉來內部想把新能源汽車的2022年銷量預期定在150萬輛。

  “當BYD喊出2022年銷量預期是120萬輛,特斯拉140萬輛,尉來新能源汽車150萬輛的銷量確實不算什么。”

  頭部品牌當中,連上汽都喊出了新能源汽車年銷100萬輛的口號,其余像是吉利,長城,聞界以及小朋等等品牌,無不都是銷量翻倍的口號。

  拿吉利來說,他們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堪堪過10萬,7.5的滲透率連長城這種不太重視新能源的企業都比不了,是所有自主品牌當中最慘的一家,在所有車企當中,吉利轉型之慢已經是跟合資品牌不相上下了。

  全年股價下跌20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就這樣的吉利都喊出了把今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提升10個百分點的目標。

  “混合動力方面,我們在2021年賣出去了13.9萬輛,但是星河P1只賣了一個季度,這個數據不足以作為支撐。”

  “增程式15萬輛的預期,加上越來越受歡迎的混合動力,因此我們在混合動力方面可以適當的樂觀一些,定個40萬輛不算多。”

  至于說純電車型,年銷量比今年翻個倍的目標肯定是要定的,也就是105萬輛,加上混合動力,145萬輛的年銷量預期與150萬輛差異并不算很大。

  加上燃油車系列,尉來在2022年度的整體銷量目標為207萬輛至220萬輛區間。

  不過對外公布方面,尉來的作法也很雞賊。

  當特斯拉全年140萬輛的銷量預期公布之后,緊跟其后的尉來也公布了對于2022年全年的銷量預期,整體200萬輛的銷量,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預期141萬輛。

  “要說雞賊還得是你小子,141萬輛這組數字又讓你們上熱搜了。”

  臨近年底,廬州ZF方面組織了一次汽車相關行業的團拜會,檀錦程,船夫哥,余大嘴,李兵以及哪吒的老總都很給面子的出席,可以說是星光熠熠。

  在會上,檀錦程還碰到了許久未見的張永,雖然張永不是皖省人,不過他是跟著老方代表哪吒前來的。

  一見面,紅光滿面的老王就親切的摟著檀錦程低語起來,2021年之于BYD,之于船夫哥,都是意義非凡的一年,2021年之后,BYD再也無需擔心“倒閉”了。

  長期以來,壓在老王心頭的石頭終于是落地了。

  請:m.badaoge.org

哎呦文學網    2003:從外貿開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