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經銷商體系混亂,消費者口碑崩塌,對于船夫哥以及BYD來說,與其說是眼光超前,提前布局新能源,倒不如說是他們的燃油車已經完全賣不動了。
作為一家傳統車企業,燃油車那么成熟的體系,怎么可能會有企業放著白花花的銀子不賺,全面放棄燃油車業務,是個人都知道燃油車跟電動車兩者是可以共存的。
哪怕是在電動汽車最為瘋狂的時間段,性價比高的燃油車依舊很好賣,吉利與長城在2021年度轉型緩慢,固然有自身戰略的原因,但說到底還是因為他們的燃油車賣得實在是太好了。
看看這兩家2021年度的銷量,吉利132.8萬輛,長城128.1萬輛,合計260.9萬輛銷量當中,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加起來也不過23.7萬輛。
三四線城市以及縣域市場,充電基礎設施覆蓋率不足,燃油車依舊是這部分市場的主力,成熟的燃油車矩陣,降價之后性價比極高的國產燃油車,頗受這些用戶群體的青睞。
尉來的燃油車銷量雖然下滑,但70多萬的銷量依舊能讓不少車企眼熱,這可是砍掉了很多車型之后的銷量,BYD玩跟新勢力一樣的套路,根本原因還是燃油車競爭力不足。
在新能源汽車爆發之前,BYD每年雖然也能賣出去四十多萬輛的車子,但對于一家大型車型來說,這個銷量根本就不夠看,若不是有包括電子代工等等其他業務,僅僅依靠這些銷量BYD真不一定能撐到新能源汽車的爆發。
“嘿嘿,有現成的熱度為什么不蹭一下,還得恭喜叔您了,今年的銷量上了一個臺階。”
特斯拉近期與尉來的紛爭還沒有結束,他們喊出的140萬輛銷量,對于尉來而言就是最好的靶子,兩者的競爭可不僅僅只是在標準之爭上,全球第一新能源車企的名頭,無論是對于哪一家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融資噱頭。
尉來141萬輛的新能源年銷量預期,就是明晃晃的表示要在2022年重新拿下全球第一新能源車企的名頭。
“是啊,也算是苦盡甘來了。”
船夫哥自然明白檀錦程話里行間的意思,從1995年成立以來,至2007年憑借著F3的爆火,BYD銷量突破10萬輛,2009再上一個臺階突破40萬輛,也是在2009年,巴菲特入股了BYD。
不過之后的幾年里,BYD對于市場的判斷失誤以及自身產品一系列問題造成的品牌信任危機,讓BYD在2011年經歷了自成立以來的最大危機。
船夫哥都不得不公開承認,BYD在客戶,經銷商,媒體三個關系都沒有處理好,也正是經歷了這次危機之后,BYD開始從規模導向品質導向轉型。
從跨界造車的生死抉擇,到經銷商崩盤與品牌信任危機,再到豪賭新能源汽車,BYD的每一次轉型其實都是迫不得已,無非是遇到了生存危機。
“全面停產燃油車的豪賭,遠的不說,近的對BYD影響就不小啊。”
迪子的燃油車占比雖然不足2,但部分車型毛利率高達15,停產之后,短期來看,迪子每個月至少會減少8000萬元的利潤,這也是尉來不會放棄燃油車的原因。
“我們不像你們啊,雖然品牌形象重塑了,但是燃油車真的沒人認。”
船夫哥一臉的無奈,BYD說是傳統車企,但是這個傳統二字幾乎沒有消費者認了,沒有哪一家傳統車企的燃油車銷量會如此之低的。
有也有,都倒閉了。
BYD沒有倒閉,除了有其他業務支撐之外,最大的就是他們對于政策的把握以及ZF方面的資源,另外他們的運氣也不錯,拿豪賭新能源到完全擺脫困境這事兒來說,很大部分運氣也受益于“運氣。”
2020年特殊事件的爆發,供應鏈的絞殺,BYD通過跨界自求,用生產口罩來獲得國民好感度,成為全球最大口罩供應商之一,不僅僅緩解了壓力,還通過銷售口罩獲得15億元。
供應鏈的垂直整合,自研IGBT芯片的量產,電池雙供體系,抓住了國內新基建的機遇,在地方ZF方面,還拿下了包括深城在內多座城市的電動公交訂單,商用車銷量在2020年同比增長了23。
尉來也改造了口罩生產線,不過沒有船夫哥這么激進,主要還是用于甬城周邊以及老家地區的口罩供應,其他的則是通過英柯醫療來執行,在產能上沒有BYD那么的夸張。
雖也收獲了不少的好感度,但是比起五菱與BYD,總要差了一些,加上尉來本身就在消費者當中口碑不錯,沒有與BYD這種口碑上的極致反差感。
“說起來挺羨慕你們的,今后你們的燃油車跟新能源汽車銷量點比應該會是六四或者七三的樣子吧,有銷量有利潤。”
今年尉來的總銷量當中,燃油車與新能源汽車占比已經無限接近于五五開了,按照尉來公布的2022年度銷量預期,已經確定了公司的戰略格局。
六四或者七三開,將來可能會隨著市場的變化出現一些變動,但大體的格局不會變了。
“嘿嘿,其實也是您這些老前輩給我們這些后輩帶來的經驗,我們也算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了。”
這一點檀錦程也沒有瞎說,他雖然有前世對于新能源汽車的經歷,但企業經營沒有那么的簡單,無論是像BYD,吉利還是長城這樣的一線自主品牌,還是利帆與眾肽這樣的破產企業,在打交道的過程當中,檀錦程都充分吸收他們的成功經驗,也分析他們的失敗經驗。
其實總結起來,無非就是質量與服務這兩塊兒,傳統的自主品牌大多數其實在這方面做得不行,再者就是營銷能力低下。
“你小子,嘴巴還是這么損,不過你說得也沒有錯,多看看對手是如何成功與失敗的。”
“還有啊,一會兒結束之后咱們聊一聊。”
全面轉型新能源汽車,對于BYD來說又是一場豪賭,除了每個月減的利潤之外,2022年度迪子需要另外增加50億元的投入用于改造生產線,壓力巨大。
雖然補貼下降了,但BYD大部分的利潤其實還是來自于新能源補貼,在資金方面BYD比尉來的壓力要大得多。
這一次參加團拜會,也是想著拉拉關系,看看能不能得到一些融資機會,眼前的可是個大財主,兩家雖然在業務上是競爭關系,但同樣也是合作關系。
BYD的投資部門持有尉來的股票,來還有巨量引擎的投資部門也持有BYD的股票,這種交叉持股的模式,無論哪一家成功了,對于另一家來說都不是壞事兒。
在競爭當中共存,也是兩家這些年建立起來的默契。
“咋?借錢啊?”
檀錦程都不用細想,快過年了,大家都忙得很,船夫哥總不至于找他敘舊,任何一家公司轉型期首先要解決的問題肯定就是資金的問題。
“能不能不要說得這么難聽,這叫融資,我們公司打算發行一些公司債,可以的話你讓你那個巨量引擎認購一些吧,幫著捧捧場子。”
雖然已經減少了在投資圈子里的動作,但是檀錦程的名頭在投資圈依舊響亮,但凡檀錦程站臺或者是巨量引擎認購的股份與債券,都能夠受到市場的關注。
發行方推廣起來也能夠更加的順利。
“行,到時候我跟老成還有老黃打個招呼,具體你派人跟他們談吧,不過資金量應該不會很大哦。”
“知道,你們才花了20億嘛,真是財大氣粗;放心,要不了多少錢,就是借你們一個名頭,讓發行順利一些。”
船夫哥口氣當中不無羨慕,在與特斯拉競爭的同時,尉來也在積極布局產業鏈,去年年底,尉來子公司錦新時代以20億元戰略投資鋰鹽龍頭盛新鋰能,通過定增認購了4663萬股股份,持股比例達到了5.11。
尉來對這次投資的解釋是出于戰略,鎖定鋰資源供應,強化自身在動力電池的上游布局,雙方約定在原材料購銷,技術合作等領域深化協同。
按照2022年采購計劃,2022年度錦新時代將向盛新鋰能意向采購約30億元鋰鹽,對外雖屬于投資,并且現在的價格也有些過高了,但是這筆投資在戰略上卻給錦新時代的動力電池產能擴張提供了便利。
戰略入股盛新鋰能之后,錦新時代通過直接控股,合資參股,戰略投資等方式,累計參股或控股的鋰礦資源企業達七家之多,覆蓋國內川省,贛省,JIANG省以及澳大利亞等核心鋰資源產區。
兩家100控股企業,一家持股90企業,剩余五家持股5至40不等,通過長單協議加技術合作,錦新時代鎖定著全球超50的鋰資源供應。
在尉來汽車還沒有樣車之前,巨量引擎總經理黃鳴就滿世界的買鋰礦相關企業的股票,當錦新時代成長起來之后,黃鳴就帶著張旭輝上門談合作。
長達十幾年的布局已經完成,錦新時代形成了從資源到制造再到銷售的閉環。
BYD其實也想跟盛新談戰略入股,只不過一則他們暫時拿不出那么多的資金,二則當他們找到盛新之時,盛新的責任人之時,被告知巨量的總經理黃鳴以及錦新CEO張旭輝已經在跟他們談了。
比起二級市場投資部總經理,專注于一級市場的黃鳴要低調很多,其投資以整個巨量系的戰略為主,并不一味的追求投資利潤。
從前幾年紅火的互聯網,到現在如火如荼的新能源,黃鳴始終扮演著檀錦程影子的角色,如今在動力電池領域,黃鳴絕對是跺跺腳就能讓市場震上三震的人物。
“好說好說,您先忙,我這邊有點事兒。”
人情往來也是商業競爭當中的一環,迪子又不是什么爛公司,借用一下他的名頭來拉點投資,他并不是很介意,只要不花太多錢就行。
不過就算巨量想要花得多,估計老王也不答應。
“行,你去吧。”
船夫哥看了一眼正快步朝這邊走過來的張永,會心一笑。
“老板,提前給您拜個年了。”
快步而來的張永,笑嘻嘻的朝檀錦程拱了拱手,多年的習慣,讓張永在面對檀錦程之時不由自主的沿用了習慣性的稱呼。
“坐,有幾個月沒見了,咱們好好聊聊。”
也沒有刻意糾正張永的稱呼,檀錦程指了指船夫哥剛剛坐過的位置,張永欣然應下。
“哪吒這一年發展得不錯啊,怎么樣,什么時候IPO?”
2021年的哪吒,是新勢力品牌最大的黑馬,全年接近于七萬輛的交付量,超額完成了年初四到五萬輛的銷量預期,哪吒V接近于五萬輛的銷量,也算是純電車型領域的小爆款。
12月份單月交付破萬,讓哪吒進入了月交付萬輛的行業,成為第三家單月交付量破萬的新勢力企業,實質意義上,哪吒已經進入到一線新勢力的行列。
“IPO不是很順利,銷量雖然不錯,但老板你也知道,大部分都是網約車。”
銷量占比超過70的哪吒V,絕大部分面向的是B端市場,在C端市場上,哪吒的市占率極低,跟聞界與小朋這樣的一線品牌完全不能比。
甚至于還不如威馬這種面臨資金鏈風險的企業,這是目前哪吒IPO過程當中最大的阻礙,B端市場,幾乎是埃安以及BYD的天下,哪吒再怎么弄也翻不起天來。
銷量上不去,也就意味著IPO之時估值提不上去,科創板否了他們的上市計劃,雖然給出的理由是科技含量不高,但其實是不看好他們的模式。
目前哪吒正在計劃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但是在連續吸納360,寧得時代以及多地國資之后,哪吒220億元的IPO前置估值,是目前一個很大的問題。
“新勢力品牌,上市會不會死不知道,但不上市一定是一個死,你們已經錯過了最好的時間窗口,必須要加快進度了。”
“是啊,科創板沒能排上,讓我們錯過了太多的時間。”
張永嘆了一口氣,哪吒今年是發展得不錯了,但是成熟的市場對于新勢力品牌,已經是處于一個絞殺階段,底蘊不夠厚的新勢力,上市未必不死,但不上市必死幾乎已經是注定了。
檀錦程投資的另外一家新勢力品牌零跑,目前正在向港交所遞交IPO計劃,與哪吒第一次選擇在國內上市不同,零跑就要聰明多了,直接走港交所。
從2020年開始,新勢力品牌爆發危機,也就是倒閉了的有七家,面臨經營困境的有四家,這里面還包括曾經的新勢力一哥威馬,2021年度僅僅賣出去4.4萬輛車子,工廠經常間歇性的停產。
威馬爆發危機,讓消費者對于新勢力品牌的信任度進一步下降,對于像哪吒這樣的二線品牌也給予了極大的壓力。
看似新勢力的黑馬,風光無限的一年,但是對于張永而言,他的工作一點都不輕松,從尉來離職去哪吒,是職業生涯上的一次大冒險。
外界對于哪吒這一年的表現,也給予了張永極高的評價,但其中的艱難只有他自己知道,哪吒遠沒有想象當中的那么風光。
第一次IPO失敗的哪吒一次次引進資本,360與寧得時代這樣的資本方還好說,但多家地方國資入股之后,哪吒的問題反倒是越來越多了。
“很簡單啊,時代不同了,現在的國資與我們當年的國資是不一樣的。”
張永倒也不是要找檀錦程這位前老板幫忙,現在他多多少少有些理解老板當初對于哪吒的不看好,規勸他不要去哪吒了,只不過開弓沒有回頭箭。
這次跟著方總來參加團拜會,其實也是為了多拉一些投資,讓哪吒的IPO更加的順利,碰到前老板打個招呼,聊聊天,敘敘舊就是他找上檀錦程的目的。
當然,也不是張永不想找檀錦程幫忙,實際上合眾的方總就曾經提過這個問題,只不過張永是知道這位前老板個性的,當他不看好一家企業之時,哪怕是錯過投資機會,都不會投一分錢,人情也不行。
在張永看來,老板這是愛惜自己的羽毛。
“是啊,跟以前確實是不一樣了。”
合眾的融資模式,某種意義上有些類似于當年的閃馳科技以及尉來汽車,采用的是地方國資與國際化投資機構的結合體,但是表現在企業身上的效果,卻是完全不同。
閃馳以及尉來拉來的地方國資投資,都是在2010年之前,彼時的市場環境比現在要好很多,地方國資往往更在意項目的引進以及解決就業等等,在投資收益以及企業的主導權方面并沒有那么大的意愿。
而現在則不一樣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確實是一個好的項目,引進到本地固然能夠拿到政績,但頻頻的暴雷也讓地方國資更加的警惕了。
說白了,就是十幾年之前,你拿著一個好的項目,只要你答應落地,地方Zf會給予大量的優惠政策,提供資金幫助,但現在這種好事兒沒有了。
合眾的股權當中,有三大地方國資,偏偏持股方面還相當,誰都想要主導產業落地本地城市,導致的結果就是哪吒的資源分散于三地。
一年將會七萬輛汽車,也就特斯拉滬市工廠一個月出頭的產能,結果還要分給三地,單單運輸成本就爆表了,更何況他們賣的還都是低端車型。
再者,這三座城市工業基礎也不是那么的好,比起甬城以及廬州有著諸多不足,更不用說是一線城市了,不過對于哪吒來說也沒有更好的選擇。
跟檀錦程同為老鄉,合眾的老方當年也不是沒有找過廬州,但是廬州方面寧愿投資李兵冒險都沒有接納合眾,可見廬州方面的投資能力真不是全憑運氣的。
李兵的換電以及銷量還有虧損等等,雖然飽受詬病,也時不時傳出他們要倒閉的傳聞,但不管怎么說,廬州ZF在聞界上的那一筆幾十億元的投資絕對是賺發了。
合作促成之時聞界的市值僅僅38億美刀,而2021年巔峰市值高達千億美刀,僅僅財務上的回報率就是一個巨額的數字,這筆買賣對于廬州ZF來說,怎么都不算虧。
“抓緊上市吧,爭取跟零跑一起上市,另外再給個建議,你們的車機系統最好不要叫360。”
哪吒汽車怎么經營,檀錦程并不是很關心,也輪不到他關心,尉來與哪吒之間唯一的關聯其實就是在張永身上,不過在閑聊之時,張永聊起他們的戰略規劃之時,檀錦程還是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360在安全方面的實力誰都承認,哪怕是最頑固的黑粉都認可這一點,但你要說360系統,估計大家腦子里蹦出來的第一反應就是廣告了。
沒辦法,在互聯網產品以及口碑方面,周紅衣與他的企業實在是不怎么樣,現如今的智能汽車吸引的是新一代的消費者,走科技路線,這些人有幾個沒被360產品坑過的?
“額,我們會考慮的,只不過您也知道,周總是我們的大股東,這事兒不太好辦。”
張永一臉苦笑,大股東要用他們的產品,這事兒還真不是他一個CEO能夠直接給否了的,這一點與他在尉來之時完全不一樣。
“呵呵,也是,如果有什么問題就及時脫身吧,但是我給的建議就是盡快上市。”
零跑汽車IPO已經籌備三個多月了,前期的準備工作基本完成,計劃于年后向港交所正式遞交招股說明書,與聞界與小朋不同,零跑是首家以境內主體架構直接赴港上市的新勢力車企。
檀錦程目前在零跑持股5.7,位列杭城國資之后,是零跑的第五大股東,是產業資本與長期投資者之一,錦新時代也是零跑的電池供應商之一。
哪吒原本也可以憑借這個名頭先于零跑一步登陸港交所的,很可惜他們錯過了這個機會。
“明白,我們會盡快推進的。”
張永點了點頭,原本還有很多話想說,但是檀錦程一句是要有問題盡快脫身,讓他閉上了嘴。
肯提醒他,老板已經做到了仁至義盡了,勉強擠出一絲笑容道:“對了,尉來2021年度的財報一定非常漂亮的吧?這里先恭喜老板了。”
在尉來公布2021年度銷量以及2022年度預期之后,尉來的財報就是市場最大的焦點,新能源汽車賺不賺錢,國外看特斯拉,國內看尉來就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