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與尉來之間的大戲是好看的,但是在2021年最后兩個月里,對于新能源車企來說,是非常幸福的,對有意購車的用戶來說,同樣也是如此。
新能源汽車補貼新規將于2022年1月1日正式實施,按照新版補貼規則,從元旦開始,含增程式在內的混合車型,補貼統一調整為4800元。
續航里程在300至400公里車型補貼降至9100元,續航里程大于400公里降至1.26萬元,較之2021年補貼政策,新版本下調了30。
跟以往一樣,補貼新規對于技術門檻同樣提高了很多,想要拿到補貼,車企就必須推出電池密度更高,能耗更低以及充電標準達標的新車型。
除此之外,新版本補貼政策有一條很有意思,那就是國家把補貼限定在200萬輛以內,超出部分不再享受補貼政策,顯然市場已經意識到了新能源汽車真正的走入成熟階段了。
補貼的變化,反應在車企以及具體車型上的表現非常的明顯,最為直觀的表現就是部分消費者選擇提前購車,導致12月份國內新能源汽車總銷量暴增至53.1萬輛。
而其中混合動力車型受益是最為明顯的,12月31日之前上牌的混合動力車型享受2021年的補貼政策,尉來L1,星河P1以及BYD的DM系列銷量爆增。
對于受特殊事件影響生產的BYD以及還處于產能爬坡的星河P1來說,算得上是幸福的煩惱了,不過對于尉來L1來說,就是最大的受益車型了。
連續兩個月,尉來L1的銷量分別達到了1.35萬輛以及1.41萬輛了,30多萬的車型,單月能夠賣出去一萬多輛,增程式熱到讓人難以想象,很多車企甚至都搞不懂這款車的賣點在哪里。
當然,市場上也不乏聰明者,模仿這款車型做逆向研發的車企除了賽力斯之外,還有目前不被看好的零跑,縱觀國內新能源汽車史,零跑這家公司似乎是一點存在感都沒有。
零跑的熱度甚至不如皮帶的恒馳與賈會計的法拉弟未來。
補貼退坡,除了消費者提前搶裝之外,大多數的車型應對也很有意思,那就是漲價,包括小朋,BYD等等車企都宣布漲價,把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尉來與特斯拉這兩大龍頭公司的態度就很有意思了,誰也沒有想到特斯拉會在元旦當日宣布降價,這一招對于市場的殺傷力簡直太強了。
尤其是針對那些沒有趕上去年補貼的購車用戶群體,降價之后的特斯拉毛豆3以及毛豆Y這兩款車型實在是太有競爭力了。
在一眾車型漲價的情況下,2022年的開年車圈大戲兩大主角的態度就非常值得市場關注了。
李響在微博上陰陽了一把特斯拉市值泡沫過高,是特斯拉股價大跌的原因之一,其實也不只是特斯拉一家,目前新勢力品牌的泡沫都非常的高。
拿李兵的聞界來說,聞界目前的市場保持在500億至600億美刀之間,年初甚至一度飆升至千億美刀,小朋的市值也居高不下,真真是夸張到了離譜。
不過除了李響之外,媒體也沒有放過檀錦程,補貼退坡加上兩家之爭,再加上特斯拉的降價,導致媒體對于尉來的態度非常關注。
在元旦期間的一次會議上,檀錦程也是公開回應了這兩個問題。
“首先要說明的一點是,尉來不會漲價,無論是星途S01還有L1這樣的熱賣車型,還是星河P1這樣產能爬坡當中的車型,都不會漲價,尉來的高端車型同樣也不會漲價。”
“至于說會不會跟特斯拉一樣的降價,這一點要看2022年度的市場而定,暫時尉來對于熱賣車型沒有降價的計劃。”
“其實我們跟毛豆3以及毛豆Y這兩款車型并沒有太大的沖突,要擔心的其實并不是尉來,也不是其他新能源車企,而是目前依然還在賣燃油車的車企。”
“在電動化滲透率越來越高的市場里,傳統的燃油車企業應該考慮一下加速電動化的轉型了。”
“對于特斯拉的主動降價,尉來抱著支持以及歡迎的態度,作為一家科技驅動型的公司,科技普惠,科技平權是我們永遠的目標。”
“任何大眾消費品都不應該成為奢侈品,也不應該為了高端而高端,汽車同樣是如此,得讓更多的用戶消費得起。”
“星途S01是尉來在科技平權上的一種嘗試,今后尉來會推出更多更具性價比的智能汽車,讓更多的用戶體驗到智能駕駛的樂趣,體驗科技帶來的快感。”
這種是檀錦程對于某些國產汽車品牌的一個提醒了,其實就有吉利以及長城,吉利在2021年度,除了整了個極克001出來之外,在電動化路是進展緩慢。
就這還交付困難,而從前在燃油車市場上的王者長城就更加的不堪了,歐拉系列被BYD的海鷗,海豚暴揍,銷量下滑嚴重,高端的魏牌發展也不太順利。
而從前傳統的熱賣燃油車型哈弗系列,電動化更是異常的緩慢,賣得最好的H6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混合動力車型,依舊還在做著燃油車的開發。
這種逆市場而行為給長城帶來了不小的傷害,反觀尉來與BYD,則是把絕大部分的資源都投入到電動化當中,兩家企業尤其是尉來,從2021年開始,已經可以大聲的對外界說擺脫了對于燃油車銷量依賴了。
特斯拉主動式的降價,也不僅僅只是針對與尉來的標準之爭,時間上雖然提前了,但并非倉促為之,尉來自然不可能盲目跟進。
對于價格的下調,特斯拉最大的底氣除了他們有著全球范圍內最高毛利率之外,產能上的又一次大爆發也是主要依仗之一。
在元旦官宣降價的同時,特斯拉還對外界透露了滬市超級工廠月產能突破六萬輛,占據著特斯拉全球銷量的一半以上,每一次產能的大爆發,都給特斯拉帶來質的變化。
而尉來這邊則跟BYD一樣,同樣受到了特殊事件一定的影響,北倉港口出現的特殊事件實際并不是特別的嚴重,如果是2020年那樣相對寬松的政策,其實也沒什么太大的問題。
但現在環境發生了變化,尉來也不得不重視起來。
“也沒什么好擔心的,遲早也會輪到特斯拉的,咱們按照自己的節奏來就行。”
檀錦程對這事兒太了解了,從BYD到尉來,輪到特斯拉也是遲早的事兒,實際上在接受采訪之時檀錦程倒也沒有說錯,尉來2021年主推的車型是星途S01與尉來L1這兩款車型。
一輛是緊湊型的A級轎車,一輛則是大空間六座SUV,兩者在2021年都沒有什么競爭對手,跟特斯拉的車型也是錯開了,雙方單純從車型競爭上來看,其實是不同類型的車企。
真要說起來,兩家車型主要的競爭戰場不是在國內,而是在歐洲市場,歐洲市場目前特斯拉占據一定的優勢,但是尉來進步神速,追趕的速度也很明顯。
訴訟與反訴訟,這兩場官司至少得打上個半年以上,最后的結果大概率也是和解,在打官司的同時雙方都是在默默的做著準備,積蓄力量。
只不過歐洲市場的放開充電,無論是尉來還是特斯拉都得往后推遲一些了。
而在國內,尉來的充電樁開放計劃依舊還是按步就班的推廣著,特斯拉無論是在輿論還是在政策上都沒有太好的辦法,除了盡快跟進之外,也只有建設更多的充電樁,完善特斯拉的充電網絡。
兩家在充電樁網絡上都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又都是有錢的主兒,鹿死誰手還不得而知。
“該說不說,特斯拉的超級工廠確實比我們做得要成功很多,我們還是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啊。”
因為特殊事件的原因,回到北倉的檀錦程更多關注的還是尉來的生產,1月5號當天,檀錦程與李響一起視察尉來的生產情況。
“是的,這方面特斯拉經驗豐富,畢竟是吃過虧的。”
戴著口罩的李響,甕聲甕氣的答道,檀錦程與李響的搭配,時常被網友拿來與小米的高管對比,在互聯網上也算是喜感十足的一個組合。
恐怖的產能,快速的交付周期是特斯拉的大殺器,這當然都得益于他們的超級工廠模式。
“有時候吃點虧也是好事,我們今后也要建立更多的超級工廠。”
李響說的是特斯拉在北美的超級工廠,當時由于理念太過于超前,技術不達標,導致特斯拉北美工廠的產能一度接近癱瘓,也是這一次促成了滬市超級工廠計劃。
“投入也很嚇人啊。”
真正介入到尉來的全面運營,李響對比起在路特斯之時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首先就是尉來的投入是非常巨大的,每個地方都需要花錢,CEO的責任就包括盈利,對于成本李響非常的敏感。
不過投入雖然大,但是回報也是非常的明顯。
“風浪越大魚越貴的嘛,投入高雖然高風險,但是這也是大型智能制造最大的優勢,同時也是時代的趨勢。”
在超級工硬物的方面,檀錦程是比較認同特斯拉的,作為超級工廠模式的開創者,在產能這一塊,特斯拉是值得學習的對象,大多數有意超級工廠的車企也喜歡從特斯拉那邊挖人,今年在挖人方面,馬斯克還跟何小朋鬧得很是厲害。
超級工廠的核心是垂直整合,規模化效應,技術創新以及本地化的生產,其核心訴求無非就是通過規模化效應帶動制造成本的降低以及快速交付。
用一句較為通俗淺顯的話來形容,就是圈一大塊地皮,在地皮上各種建工廠,從零部件到整車,這些環節里大部分的活兒都自己干了。
但是想要實現這個模式卻是非常困難的,目前全世界范圍內有這個實力建設超級工廠的企業,加起來也不超過十家。
建設超級工廠是汽車和電池業的巔峰挑戰,首要挑戰就是投資門檻高,相對于傳統汽車工廠,超級工廠的建廠成本要高上五到十倍之多,其次就是現金流承壓周期長,以及技術迭代的風險。
資金方面,特斯拉在美股,股價又持續上漲,融資便利,尉來雖然在A股,但融資能力也不弱,同時還有一個實力雄厚的大股東。
技術迭代的風險就更嚴重了,一個技術路線判斷失誤,可能導致整條生產線,甚至于整座工廠被淘汰,拿特斯拉今年壓注的4680電池來說,其生產線單條成本就高達兩億美刀,失敗了淘汰的就不只是一條生產線這么簡單。
除了資金黑洞之外,在供應鏈,技術上的整合難度也是地獄級的,人才方面的要求極高,既要懂電池工藝又要懂AI算法的工程師,目前在全球范圍內都不足萬人。
另外還有就是政策方面的雷區,也有著非常大的風險,拿特斯拉柏林工廠來說,因為環保問題被法院叫停了11次之多,地緣ZZ也會影響著投資回報率。
還有補貼方面的博弈等等,都是導致大型車企不敢輕易投資超級工廠的原因所在,也只有馬斯克這種狂人,在墨西哥都敢建超級工廠。
尉來目前也有自己真正意義上的超級工廠,那就是位于梅山島的尉來汽車工廠,這里也是尉來的總部所在,走的是電池加整車自供體系。
梅山工廠是所有工廠當中自動化率最高的,采用機器人加自動化生產線,引進了從6000T到9000T級別不等的一體化壓鑄機,工廠屋頂采用的是太陽能屋頂,擁有完善的儲能系統。
這是尉來花重金,一步步打造出來的標桿工廠,也是尉來回報率最高的一座工廠。
電池是自家錦新時代的,電機電控以及車身結構,內飾與電子還有充電設備等均來自于本土采購,隨著產業鏈的快速發展,目前尉來的零部件國產化率已經能夠達到95了,僅部分高端芯片依賴于進口。
除了自身投入巨資之外,在整合供應鏈方面尉來也是投入巨資,一味的對供應鏈壓榨并不可取,供應商賺不到錢肯定就會偷工減料,質量與安全必定大打折扣。
像是一體化壓鑄,芯片,電機等等,供應商們在研發之時,尉來都是投了錢的,通過與供應鏈企業共享研發成本,來提高供應商們的技術升級。
同時也給尉來形成了技術護城河,隨著供應商們的成熟帶來的高國產率好處也是十分明顯,相對于其他車企國產化率普遍在70至80之間,尉來在成本上有著巨大的優勢。
整車成本方面,至2021年底,尉來整體成本已經較之前幾年下降了近20,目前甬城超級工廠已經在引進AI技術,走電池加整車加AI集成的路線,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
甬城工廠目前的年產能有在60萬輛,主要生產尉來戰略意義較大的車型,如星途S01,尉來L1以及星河P1,而尉來其他一些高端車型,則放在廬州產業基地那邊生產。
規劃當中的甬城超級工廠,是一座年產能120萬輛的汽車工業基地,也是尉來的核心,如今整個梅山島以及海對岸的春曉工業基地一片生機盎然。
同BYD全國各地建設生產基地不同,尉來并不打算走這種多點開花的戰略,尉來規劃當中的產業基地就那么幾個,走的是集中路線。
甬城總部超級工廠最終規劃120萬輛的年產能,廬州生產基地規劃當中的產能是60萬輛加上配套電池產業園,這兩大產業基地是尉來的核心所在。
另外還有如常州,湘城,江城以及山城,滬市等基地,這些地方要么是以電池工廠為主,要么就是規劃當中的產能不多,從10萬輛至40萬輛年產能不等。
在產能以及車型方面,尉來沒有BYD以及吉利那樣的全面開花戰略,走的是“精英”路線,保證市場上在售各價位車型都是在合格標準線之上。
在檀老板看來,這兩家車企的模式并不算健康,攤子一旦鋪得太大了,根本就收不住手,除了不停的擴張產能之外,似乎沒有更好的辦法。
尉來在產能上的規模是盡量避免產能過剩,如特斯拉那般,利用集中生產的優勢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控制企業風險。
在尉來內部有一個企業在遇到危機之時的計劃,那就是一旦銷量下滑,會一步步的關停外圍生產基地,最后保證甬城總部以及廬州生產基地完整運營。
在銷量穩定增長的情況下,尉來也是盡量以擴充甬城以及廬州產業基地為主,這兩個地方,無論是從人脈背景還是感情上,都是對尉來最為友好的,也是檀錦程最放心的。
在甬城這邊,尉來的地位堪比騰迅之于深城,廬州那邊尉來的地位,在江淮不爭氣,李兵不穩定的情況下,尉來把幾款高端車型以及電池產業園放在廬州,地位也越來越高。
誰說目前廬州地區的車企,只有尉來最是爭氣呢,雖然BYD在廬州也有工廠,但BYD的核心工廠其實是在長安,深城之于BYD是總部,但BYD的造車之路說起來還是從長安開始的。
1月5日,又到了各大車企公布去年的銷量以及今年的銷量預期之時。
尉來在2021年度的成功相當不錯,在并入知豆汽車銷量之后,尉來旗下汽車實現到從三萬元到50萬元的全價位覆蓋,每一款車都有著自己的亮點。
如果再加上路特斯,尉來可以說是實現了100萬元以內價位的全覆蓋,這是國內車企絕無僅有的。
“細分市場上我們拿下了幾項冠軍,但主要優勢還是在傳統賽道SUV這一塊兒,不過星途S01的表現讓我們成功打入到純電轎車市場。”
“感謝星途團隊的努力,讓我們終于是正兒八經的進入到了C端轎車市場,并且還是競爭最激烈的大眾市場。”
上午視察工廠,下午開會,為對外公布今年的銷量預期做準備,同時也對外公布尉來2021年度的總銷量。
與其說是開會,倒不如說是慶功會,星途S01團隊受到了檀錦程的重點表揚,三個季度拿下12.37萬輛銷量,平均每個月的銷量超過1.3萬輛。
自上市以來單月銷量就沒有跌破過萬輛,一款現象級的車型,對于尉來意義非凡。
星河P1的表現也不錯,不過上市時間還是晚上了,因此整體銷量表現得相對而言沒那么亮眼,除了這兩款今年的新車之外,表現最為亮眼的自然是尉來L1了。
全年超過九萬輛的銷量,高端新能源SUV的冠軍車型,嚴重擠壓了BBA的市場地位,順帶著還是尉來汽車的利潤擔當。
“L1團隊的努力我們也看到了,該有的獎勵同樣不會少,不過有一點要說的是,相比起其他車型,L1你們的壓力更大啊。”
增程式車型,友商們太好逆向研發了,利潤確實是高,但技術護城河也是最低的,消費者調侃的冰箱彩電大沙發,雖有失偏頗,但也確實反應了增程式的現狀。
當友商們一個個加入增程式,開發增程式車型,再加上混合動力技術的越發成熟,未來L1的市場空間只會一步步的被擠壓,好在尉來L1已經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優勢,這是一大助力點。
但這種優勢必須建立在不斷的技術研發基本上,只有時刻保持著同類型的技術領先,才能夠保證現有的市場,也因此在檀錦程看來,今年將是尉來L1關鍵性的一年。
混得好了,繼續保持著增程式頭部的位置,再多賣幾年賺幾年的錢,混得不好了就被包括菊花甚至于零跑這樣的品牌搶了市場。
當然,最終的目的肯定還是純電以及混合動力,增程也確實只是個過段,也因此星途S01已經放棄了增程式車型的推出,反正純電型目前賣得很好,沒有必要去畫蛇添足。
“所以大家還是討論一下尉來L1在2022年度的銷量預期吧。”
去年的銷量數據在那里,表揚過后檀錦程也沒有過多的提起,反正對于KPI的獎勵公司內部自有章程,然而就是在尉來L1以及2022年度改版車型與新車銷量方面,集團內部出現了很大的分歧。
下午的會議,其實主要討論的也就是這點。
似乎自有天定,分歧的點來自于檀錦程與李響二人。
請: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