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315章 東線大捷,無頭的法國國王

  當初成吉思汗分封諸子的時候,總共才給察合臺分了八個世襲千戶。

  這次察合臺率領六萬大軍參加這次西征,總共帶了五個蒙古千戶,其他兵馬則是察合臺汗國本地征召的兵馬。

  察合臺汗國的地域范圍,是原花剌子模北部地區,包括撒馬爾罕和玉龍杰赤這兩座世界名城。

  這地區最好的兵源,當然是康里人和烏古斯人、欽察人等游牧民族。

  事實上,當初的花剌子模國,也主要是由康里人和烏古斯人、欽察人為基本盤,從這些游牧民族中抽兵,鎮壓波斯人。

  所以,察合臺汗國本身,就是以游牧騎兵為主力的國家。

  這五萬大軍,也盡皆是游牧騎兵。

  他們的列陣方式,也采取了蒙古騎兵最傳統的方式:進如山桃皮叢,擺如海子樣陣,攻如鑿穿而戰。

  在遼闊的多瑙河平原上,他們或者十幾人,或者幾十人,最多不過數百人聚集在一起。

  整個察合臺汗國軍陣雖然只有五萬人,但猶如遼闊的大海一般,一眼望不到盡頭。

  對面的歐羅巴大軍,就軍陣整齊,也“瘦小”多了、

  歐羅巴的大軍,有四萬人是教廷常備的十字軍。其中重騎兵四千人,輕騎兵八千人,精銳步卒兩萬八千人。

  圣殿騎士團三千人,其中“圣殿騎士”一千人,騎士扈從(輕騎兵)兩千人。

  醫院騎士團兩千四百人,其中“醫院騎士”八百人,騎士扈從(輕騎兵)一千六百人。

  法蘭西國王路易九世麾下大軍四萬人。

  其中,重騎兵三千人,輕騎兵六千人,精銳步卒兩萬四千人,還有七千名熱那亞弩手的雇傭軍。

  匈牙利王國的大軍一萬二千人,其中重騎兵一千五百人,輕騎兵三千人,精銳步卒七千五百人。

  如今,為了取得這場關鍵決戰的勝利,他們不是按照國家排列,而是按照兵種排列。

  最前面,是精銳步卒的厚重隊列,中間是教皇的指揮中樞和重騎兵部隊,兩翼和后方則用輕騎兵和精銳步卒護衛。

  巨大的木盾直插在地上,盾牌空隙中露出的十字弩箭,在陽光的照耀下反射著刺目的光芒。

  盔明甲亮,騎士躍躍欲試,戰馬都間或發出聲聲興奮的嘶鳴。

  整個軍陣長短結合,隊列整齊,士氣高昂。在歐羅巴人看來,簡直無懈可擊。

  但察合臺并不這么看。

  在已經和歐羅巴人作戰了兩年的察合臺看來,憑他如今手中的實力,在野戰中硬碰硬戰勝歐羅巴精銳的十萬大軍是不可能的。

  但是,憑他的智慧,和一生的廝殺經驗,足以將二者之間的戰力差距抹平。

  “拜答爾!”

  察合臺沒有騎馬,而是站在一具由四匹白馬拉著的高大華麗的戰車上。

  北風吹動著察合臺的花白的頭發,察合臺威嚴的聲音在曠野上響起,道:“你指揮你手下的萬人隊,給我試試歐羅巴聯軍的斤兩。”

  “是!”

  戰車下,一個身材矮小的蒙古人高聲答應。

  他就是察合臺的第六子拜答爾了。

  此人身材矮小,其貌不揚,還有個怕老婆的毛病,并不為察合臺所看重,從沒將他納入繼承人的考慮之列。就是其他黃金家族成員,也經常戲謔地對其以“矮子”稱之。

  不過,有一說一,此人的軍事能力還是相當不錯的。

  在歷史記載中,拜答爾參加蒙古軍第二次西征,與拔都合攻基輔,又北進波蘭,攻掠桑多梅日、克拉科夫等地,并于里格尼茨之戰殲滅波蘭德意志聯軍,擊殺西里西亞公爵亨利二世,后南下與拔都主力會師匈牙利。

  不得不說,拜答爾算是蒙古第三代中數得著的能征慣戰的宗王了。

  隨著拜答爾一聲令下,一支察合臺汗國的萬人隊動了。

  他們以大約十人為隊,分成一千隊。又三隊為一組,分為三百三十組。

轟隆隆  煙塵滾滾,馬蹄聲如雷,功夫不大,三百三十組察合臺汗國戰士,已經將十萬歐羅巴聯軍四面包圍。

  “殺!”

  每組首先首先派出一隊,向著歐羅巴軍陣奔馳而來。到了一百二十步的距離上,又陡然轉彎,貼著歐羅巴聯軍的軍陣奔馳。

  不用瞄準,直接仰射,每人連放五箭后,才回轉之前的出發地。

  第一隊剛剛回轉,第二隊的攻擊又到。第二隊之后就是第三隊,第三隊之后又是第一隊…如此循環往復,連綿不絕!

  漫天箭雨如飛蝗一般,向著歐羅巴軍的軍陣傾瀉而來。

  這些弓箭的打擊當然不是重點,即便是拋射,到了一百二十步的距離上,威力也弱的可憐。

  再加上對面的歐羅巴精銳步卒也盡皆披甲,那威力就更可憐了。

  重點在于襲擾和試探。

  他們要讓歐羅巴聯軍心煩意亂,以便試探出歐羅巴聯軍的薄弱之處。

  嗖嗖嗖!

  歐羅巴聯軍的十字弩手們不斷進行著反擊、

  一百年前,教皇英諾森二世,的確下達了十字弩的禁令,但那只是禁于在羅馬教內部的戰爭中使用,并沒有禁止對異教徒使用。事實上,這條禁令自從發布之日,就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名存實亡了。

  比如四十五年前,英格蘭的獅心王理查一世,就是在和法蘭西的戰爭中,被一支十字弩箭射中了肩胛。在拔除弩箭時,箭頭斷入體內,傷口變成壞疽,這在當時不可治療,病重而亡了。

  如今,十字弩已經成為歐羅巴精銳部隊的最常用的弓弩裝備。訓練有素的弩手們奮力裝填著弩箭,向著察合臺汗國的襲擾部隊進行反擊。

  然而,歐羅巴人軍中的十字弩為了取得良好的破甲效果,弩箭本身以沉重、短、頭大為主要特點,同樣的射程所需的拉力是弓的兩倍以上,射速則只有同等威力的弓的三到五分之一。

  察合臺汗國的士兵們距離掐的極準,一百二十步的距離上,這些十字弩已經對他們構不成多大的威脅。

  那些弩手的射速還不到他們的三分之一,讓這種威脅進一步降低。

  所以,察合臺如果想用麾下騎兵強破歐羅巴人大量裝備十字弩的軍陣的話,簡直就是找死。但是,如果用輕騎兵襲擾,這些十字弩手能起到的反制作用就弱得可憐了。

  隨著那些十字弩手體力的消耗,他們的射速越來越慢,反制的力度也越來越低。

  察合臺汗國騎兵在一百二十步上距離的拋射,雖然給歐羅巴聯軍的披甲士兵造不成太大的傷亡。但是,那些馬沒披甲啊!

  戰馬對痛苦的忍耐程度,也遠不如人類。

  從天空而落的箭雨,有些刺入了戰馬的皮肉,讓這些戰馬分外難挨。它們不斷躁動著,試圖擺脫騎手的控制,逃離這恐怖的戰場。

  有些歐羅巴軍士的倒霉蛋,被拋射的箭雨射中了面頰、手、腳,在戰陣中發出了痛苦的哀嚎。

  歐羅巴人終于忍不住了,三千輕騎兵從左翼沖出,向著襲擾的察合臺汗國輕騎兵直殺而來。

  察合臺汗國的襲擾的輕騎兵果斷后退,與此同時,察合臺戰車上的大纛擺動,五支千人隊直迎而來。

  必須說明的是,歐羅巴人的騎兵,是嚴格分著三六九等的。戰力最強的屬于重騎兵部隊,由那些封爵的子侄,甚至是那些封爵本人組成。

  他們既有著充足的營養,又有足夠的空閑時間進行訓練,更有足夠的財富置辦得起戰馬和昂貴的盔甲。

  那些輕騎兵比起他們就差遠了,這些人出身平民或者屬于小貴族的子侄,無論營養、訓練時間,乃至于戰馬的質量、武器的質量,都要遜色了不僅一籌。

  而察合臺汗國的重騎兵,雖然平均素質也在輕騎兵之上,但二者并沒有那么大的差距。

  另外,察合臺麾下全是騎兵,比歐羅巴聯軍的騎兵人數要多,能調動的輕騎兵自然也要更多。

  功夫不大,那支輕騎兵就敗退回了本陣。

  不過,作為歐羅巴聯軍主帥的英諾森四世,卻是不驚反喜。

  因為經過近兩年的征戰,他已經明白,察合臺汗國的大軍是蒙古軍中最弱的一部分。

  如今,察合臺的大纛就在那里,剛才那五千輕騎的表現也比較一般,都證明了這確實是察合臺汗國的主力。

  對面僅僅五萬大軍,還是蒙古軍中最弱的隊伍,那還等什么?

  “全軍進攻!”

  隨著英諾森四世一聲令下,他身后那桿名為“天堂之鑰”的圣旗擺動,歐羅巴軍陣動了!

  歐羅巴的精銳步卒們舉起巨盾,掩護著整個軍陣緩緩前進,向著察合臺大纛的方向殺來。

  察合臺似乎不想和歐羅巴大軍硬拼,指揮大軍緩緩后退。

  一個時辰后,察合臺的大軍已經后退七里,依舊沒有潰散的跡象。倒是歐羅巴聯軍前面舉盾的步卒,已經輪換了九次了。

  “這些卑鄙無恥的韃靼人,就是陰溝里的老鼠,就是骯臟的蟑螂!他們不敢和我們硬碰硬,只想遲滯我們的速度,消耗我們的體力!我們不能這樣再打下去了!”

  法蘭西王路易九世,向英諾森四世提出了建議。

  路易九世固然是歐羅巴之英杰,稱得上雄才大略。但是,單純論軍事方面的才能,就要略差一些了。

  在歷史記載中,他發動第七次十字軍東征,率部登陸埃及,雖然也取得了一系列勝利,但在進軍亞歷山大港時遭到慘敗,其本人被埃及女王珍珠小枝俘虜,交付贖金后獲釋。

  英諾森四世道:“你的意思是,出動我們的騎兵部隊?”

  路易九世道:“是!命令重騎兵出動,直接攻擊察合臺的戰旗方向。輕騎兵掩護重騎兵的側翼,步卒隨后壓上。察合臺要戰,我們就和他硬碰硬,勝利必然屬于我們。”

  “如果察合臺后退,在我們騎兵的沖鋒下,他能來得及帶走他的戰旗?我們的騎兵就咬住他不放,直接砍倒他的戰旗,擊潰他麾下大軍的士氣,勝利還是屬于我們!就是擒了察合臺也并非不可能。”

  “為了神的榮耀,我愿意親自率領騎兵出擊!”

  英諾森四世微微沉吟后點了點頭,道:“你可以率領我軍的騎兵主力出擊。不過,其他騎兵都可以交給你,圣殿騎士團卻要給我留下,護衛我的中軍。”

  英諾森四世政治方面的才能,屬于當世的頂尖人物之一。但軍事才能也比較一般。

  不過,他老謀深算,習慣性地留了一手。

  “可以。”

  圣殿騎士團總共才三千人,無關大局,路易九世點頭同意。

轟隆隆  歐羅巴聯軍的主力騎兵,終于動了!

  “如神所愿,殺光異教徒!”

  “為了神的榮耀!”

  “血與鐵的征服!”

  隨著聲聲氣勢恢宏的吶喊,九千三百名重騎兵和一萬八千五百名輕騎兵,兩萬七千多人的歐羅巴騎兵,向著察合臺大纛的方向直沖而來。

  后面的七萬步卒隨后壓上!

  “保護可汗!”

  “攔住他們!”

  “白皮猴子,受死!”

  一隊隊察合臺汗國騎兵趕緊攔截,又迅速被歐羅巴主力騎兵擊潰。

  甚至有一支三千人的察合臺汗國的重騎兵,試圖從側翼將這支騎兵隊伍攔腰截斷,也未能如愿。

  隨著歐羅巴騎兵越來越近,察合臺不得不放棄了他那輛華貴的馬車,在眾多親衛的率領下向東方退去,察合臺汗國的騎兵也似乎意識到了失敗,四散奔逃。

  路易九世連砍三劍,察合臺的大纛應聲而倒!

  察合臺那輛四匹白馬所拉的華麗戰車,也成了路易九世的戰利品!

  “韃靼人敗了!韃靼人敗了!即便是成吉思汗的子孫,也無法在神最勇敢的騎士面前立足!”

  路易九世站在察合臺那輛高大的馬車上,高聲地下達著命令:“換甲!重騎兵,全部換甲!隨我追擊察合臺,殺了這個韃靼人最年長的宗王!”

  “殺!”

  指望重騎兵追上察合臺是不可能的。而且,察合臺身邊人數眾多,追擊的兵力少了沒用。

  功夫不大,重騎兵全換輕甲,兩萬七千歐羅巴騎兵向著察合臺逃走的方向緊追不舍。

  “該死!”

  在這些年征戰的過程中冉冉升起的歐羅巴將星,被后世人譽為“最偉大的羅斯人”的亞歷山大·涅夫斯基見狀,心中暗罵一聲,趕緊來見教皇。

  他雖然地位上升甚快,但歐羅巴等級森嚴,還是沒資格指揮騎兵的,而是指揮著精銳步卒。

  “偉大的基督代行者,如今察合臺的大軍雖敗,但主力未損。我們現在讓騎兵和步卒分開,實在是太危險了。還請您下旨,讓我們的騎兵速速回來。”

  亞歷山大單膝跪地,鄭重地提出建議。

  英諾森四世卻微微皺眉,道:“危險?能有什么危險?附近以平原地形為主,察合臺能安排什么像樣的伏擊?”

  “即便戰事不順,他們這些騎兵,難道連退回來的機會都沒有?”

  “還有,我軍大勝,卻斬獲不多。不趕緊追擊敵人,擴大戰果,豈不是貽誤軍機?難道,等察合臺收攏殘兵敗將,繼續和我們為難嗎?”

  亞歷山大深吸一口氣,道:“具體有什么危險,我一時間也沒考慮清楚。不過,察合臺敗得太干脆了,我心里總不踏實。”

  英諾森四世搖頭,道:“我總不能因為你一個沒有任何根據的猜測,就做出如此重大的決定。”

  亞歷山大無奈道:“實在不行,請您下旨,步卒向東方行進,向騎兵靠攏。”

  “這個倒是可以。”

  英諾森四世一聲令下,七萬多步卒向東而行。

  他們半個時辰內連行六里,就又有大隊的韃靼騎兵從四面八方而來。這些韃靼騎兵的總人數在萬人左右,對他們不斷襲擾。

  亞歷山大見狀,心中更加忐忑:很顯然,這支韃靼騎兵是在遲滯他們的速度。真不知察合臺汗國前面有什么手段,在等著歐羅巴的主力騎兵。

  然而,此時路易九世卻是自我感覺良好。

  他是認得察合臺的。

  隨著他這半個時辰的急速追擊,察合臺身邊的騎兵不斷逃亡,越來越少。

  他甚至幾次親眼看見察合臺的身影!

  好了!

  察合臺這次,絕對跑不了!

  這可是察合臺啊,如今蒙古第二代可汗里面活著的,就是察合臺和趙朔了。

  如果路易九世生擒了察合臺,該引起歐羅巴怎樣的震動?

  路易九世又該起個什么尊號好呢?

  其實現在法蘭西的人口已經超越了神圣羅馬帝國,只是腓特烈二世還擁有著西西里王國才能穩壓他一頭。

  如果路易九世真生擒了察合臺,讓教皇封他的皇帝問題不大吧?

  至不濟,稱“太陽王路易九世”,不算過分吧?

  哈哈!

  路易九世嘴角微微翹,不知不覺間已經率領歐羅巴騎兵進入了一個盆地之中。

  說是盆地,并不算準確。

  多瑙河平原地勢低平,沒有什么險惡的地形。這個“盆地”兩側的山坡坡度極緩,而且土坡最高處和盆地的最低處只是相差十幾米而已,騎兵完全可以縱馬上下。

  如此盆地,絲毫不能讓歐羅巴聯軍感到威脅。

  然而,也正是在這時——

嗚嗚嗚  三聲低沉的牛角號聲,響徹了原野。

  隨著一陣劇烈的馬蹄聲響,兩側的土坡上出現了大隊的蒙古騎兵的身影。

  他們隨時能夠俯沖而下,威脅歐羅巴騎兵的兩翼。

  在歐羅巴聯軍的后方,馬聲隆隆,煙塵滾滾,似乎有大隊的察合臺騎兵正在趕來。

  最致命的是前方,一團黑影從遠方緩緩行來,越來越近,正是一萬名重甲騎兵。

  隨著那些重甲騎兵越來越近,路易九世甚至發現了那領軍之人正是察合臺!

  “不!這是個陷阱!披甲!快點披甲啊!”

  路易九世面色大變,心中一片冰涼,慌亂的發著命令。

  他的重騎兵的鎧甲,已經交給騎士扈從,也就是那些輕騎兵分擔了。

  現在必須馬上披甲,要不然面對敵軍重騎的出擊,后果簡直不堪設想。

  “現在才披甲,晚了!再說了,雙方現在的差距,又何止有甲胄?”

  察合臺見狀,面上現出了嘲弄的笑容。

  他當然非常清楚,歐羅巴騎兵的戰力。那些歐羅巴輕騎兵的戰力,比他的普通騎兵差不了多少。

  那些重騎兵的戰力,更是絲毫不在蒙古重騎兵之下!

  公平對決,察合臺占不著什么便宜。再加上歐羅巴步卒,察合臺更是輸定了。

  但是,那又如何?

  察合臺憑著近五十年的戰爭經驗,安排了這個致命的陷阱。

  其一,這回他出動的總兵力不是五萬人,而是六萬人。

  當初,蒙古分兵三處,蒙哥率領八萬蒙古大軍齊襲勃蘭登堡。忽必烈率領兩萬一千蒙古軍,兩萬八千附庸軍,共四萬九千人,威脅著蘇臺德山區。察合臺率領本部兵馬在匈牙利,共五萬一千人,和教皇英諾森四世對峙于多瑙河畔。還有兩萬蒙古軍分駐波蘭、匈牙利的各大城池,鎮壓地方。

  為了這場決勝,察合臺將匈牙利境內的一萬蒙古軍,全部調來了。

  這一萬純蒙古軍,一直養精蓄銳,在此地等候、

  其二,戰馬。

  蒙古人是用馬的行家,一人三馬甚至四馬。而歐羅巴大軍,習慣了一人一馬。

  現在,歐羅巴騎兵狂追四十里,戰馬疲憊,馬力消耗甚大。

  而察合臺用來合圍的兩翼和后方的騎兵,卻是已經換了馬,正是馬力最為充沛的時刻。

  騎兵以速度為先,戰馬的馬力起到的作用至為關鍵。

  再加上蒙古軍鎧甲的優勢,人數的優勢,何愁不勝?

  “哼,歐羅巴人把我們蒙古人看做只知破壞的野蠻人。而我看他們,不過是一群群不知天高地厚的野獸而已。優秀的獵人,不會和野獸比爪牙的尖銳,只會用智慧設下陷阱,去捕捉他們,獲取他們的血肉和皮毛。”

  察合臺精神亢奮,低語了一聲后,高聲道:“怯的布花!”

  “在!”

  “率領你的人,給我馬上沖陣,殺光這批白皮猴子!”

  “是!”

  怯的不花是乃蠻人,屬于拖雷一系。不過,在這蒙古軍和歐羅巴聯軍決戰的關鍵時刻,還是堅決執行察合臺的命令。

轟隆隆  怯的不花動了,一萬純蒙古重甲騎兵,向著慌亂披甲的歐羅巴聯軍沖殺而來。

  兩翼各兩萬察合臺汗國騎兵,共兩萬人也動了!

  后方,是一萬五千名察合臺騎兵,也加入了戰團!

  四萬五千vs兩萬七千!

  近乎兩倍的人數優勢!

  頃刻間戰斗就進入了白熱化,戰馬的嘶鳴聲,兵器的撞擊聲,受傷的哀嚎聲,戰士們的嘶吼聲,完全交織在了一起。

  “殺!”

  路易九世在眾親衛的拼死保護下穿上了重甲,又率眾沖殺了數回。

  他身邊的親衛越來越少,又戰馬馬失前蹄,向前栽倒,從馬背上摔了下來。

  路易九世眼前天旋地轉,只覺得左臂劇痛,手中的騎槍也被甩了出去,不知道落在了哪里。他翻滾起身,一名韃靼騎兵沖到近前揮刀就砍。

  路易九世拔出腰間短劍將大刀格開,上前一步便將那韃靼騎兵刺死。

  又有一名韃靼騎兵持槍刺來。路易九世閃身避開刺擊,隨即抓住槍桿,試圖奪來使用。

  不料那騎兵力氣不小,路易九世根本奪不過來。而此時又有一名韃靼騎兵沖了出來,手中長槍直襲他的脖頸!

  “別殺我!我是法蘭西國王!”

  路易九世一邊打滾躲避,一邊大聲叫喊著,道:“我愿意投降!我愿意支付豐厚的酬金!”

  也不知是不是路易九世的幸運,那韃靼騎兵征戰歐羅巴多年,還真能聽懂他的話語。

  那韃靼騎兵連聲歡呼:“我活捉了法蘭西國王!捉住了路易九世啊!”

  兩個時辰后,盆地中的戰爭完全結束,兩萬七千歐羅巴騎士,盡數被殲滅于此。

  沒辦法,他們戰馬的體力消耗太大了,想跑也跑不了。

  “路易九世,我們又見面了。”察合臺的精神越發見旺,鷹隼般的目光向路易九世看來。近兩年的征戰,二人多次領軍在戰場上交鋒,是互相認識的。

  “請尊貴的可汗開恩啊!法蘭西是歐羅巴最富有的國度,我愿意用和我身體十倍重,不,是百倍重的黃金,來換我的性命!”

  這一刻,路易九世哪里還想著什么活捉察合臺,做什么歐羅巴的第二個皇帝啊?他只想活著。

  他更是無比后悔,為什么要親自領兵,趟這攤渾水?

  他明白,他實在是小瞧了這位從遙遠的東方征戰到多瑙河畔的蒙古宗王。

  即便察合臺手中的兵力孱弱,路易九世想要在野戰中占此人的便宜,也純屬癡心妄想!

  當然了,路易九世此時再怎么想,也無關緊要了。

  “別白費力氣了,你活不了了。”

  察合臺抽刀上前,揪住路易九世的頭發,刀光一閃,血光崩現。

  路易九世血淋淋的頭顱,已經被察合臺高高舉起!

  開玩笑,察合臺要路易九世的黃金干什么?

  他年紀大了,又好酒及色,本來就活不了多久。為了這場殺局,察合臺又親自誘敵,消耗了太多生命的潛力。

  察合臺現在絲毫不覺疲憊,但也更加明白,這是過度亢奮的跡象,預示著他時日無多。

  黃金對一個將死之人有何意義?

  還是一刀殺了路易九世,鑄就察合臺的身后名,對察合臺最為重要!

哎呦文學網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