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話!
朱元璋自然是立刻明白了。
“他們也看到了真正的天下之景了。”朱元璋緩緩道,臉上掛著笑容。
“對于武將而言。”
“雖然榮華富貴動人心,但相比于為族群開疆拓土之功,名留青史之功,所謂富貴榮華或許也算不得什么了。”
“當然。”
“更為關鍵的一點,那就是淮西知道他們如若不歸附,那就是死路一條。”
“權衡之下,他們自然會做出選擇。”朱應笑著說道。
對于淮西的選擇。
朱應自然是不奇怪的。
“藍玉他們能有此選擇,那就是他們識相。”
“他們也有資格成為我們手中之刃了。”朱元璋也贊同的點了點頭。
“當然。”
“這一次朝堂上推行之所以能夠如此順利,皇上的天威所至也是根本。”
“他們也是害怕了皇上的鐵血手腕。”朱應又笑著說道。
“難得你小子說話中聽起來了。”
聽著這一句,朱元璋也是十分得意的笑了。
繼而。
他的臉色也變得冷厲起來:“畢竟,滿朝可是知道咱的刀是很利的,知道咱不會在乎他們的命。”
“不過標兒,雄英。”
“咱,可以做暴君,做殺人不眨眼的暴君。”
“你們還是要愛惜自己的名聲啊。”
朱元璋語重心長的說道。
“名聲這個東西,讓太子愛惜就好了,仁德之名,太子就可以了。”
“我還是喜歡如皇上一樣,殺伐果斷,以霸道震懾,而非以仁德感化什么。”朱應則是一笑。
“你這小子。”朱元璋也是無奈的搖了搖頭。
“雄英。”
“你說待得這攤丁入畝之策昭告天下后,民間會是怎樣的反應?”朱標帶著幾分期待的問道。
“此國策利國利民。”
“于天下萬民而言也是通俗易懂。”
“此番國策施行之后,天下萬民將徹底歸心大明,只要這國策能夠一直施行下去,只要我大明以后不作死,大明就會一直昌榮下去。”朱應十分自信的說道。
攤丁入畝。
實乃封建王朝之下最為公平的國策。
在原本的歷史上。
辮子朝廷也施行了,在這等國策下,對內,實則是安穩。
但辮子亡于洋人。
而大明如今施展這國策,將會是真正創時代的壯舉。
“是啊。”
“咱也感覺得到,這國策只要推行下去。”
“絕對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雄英你這腦子還是好啊,能夠想到這等曠世國策來。”朱元璋也是充滿贊譽的說道。
“接下來,便是看著天下的這些權貴們如何了。”
“看他們究竟是順從國策施行,還是反抗。”朱應冷笑著,神情也是帶著一種期待之色。
“咱也很期待啊。”朱元璋也是冷笑著。
一旁朱標并未出聲,但同樣也是面帶期待。
今天這朝堂上宣布如此重磅,隨著旨意昭告,可以想到會有怎樣的震動的。
而在皇宮奉天廣場之上!
大臣們成雙成對的走在一起。
除了那些淮西將領外。
幾乎每一個大臣都是愁容滿面的。
當然。
那些原本是清流的大臣則是十分平靜對待,畢竟這種事情針對的是手掌田地的權貴們。
“沒想到虞懷王竟然想到了這等國策出來。”
“以后,我們的日子不好過了啊。”
“田地越多,繳納賦稅越多,而且還十稅二,這般之高的賦稅全部都壓在了地主手中,往后,這可如何是好啊。”
“是啊。”
“朝廷此舉當真是要逼死我們啊。”
“慎言,這可不是亂說的。”
“唉,這一次皇上他們顯然是徹底決定了,根本沒有任何更改的機會了,希望還有變數吧。”
“呵呵,變數?”
“難了。”
“這一次皇上,太子,皇長孫三人都已經是意見一致了,而且那些淮西將領們也全部都支持,誰敢反對就是死路一條,誰敢反對?”
“諸位如果想著讓皇上他們來改變,還不如想著如何將手上的田地散出去吧,我們可是只有半年時間,如果半年時期都散不出去,以后這重稅都會完全壓在我們的頭上了,哪怕能夠找到佃戶來種,也根本賺不了多少了。”
“這一手,當真是高明啊。”
“皇長孫,當真利害。”
廣場上。
許多大臣都不由得議論起來,幾乎所有議論的都是帶著一種不滿之意,不過也不敢明說,只是話音之中明里暗里的表達。
“攤丁入畝,利國利民。”
“諸位同僚,吾等淮西誓死遵從皇上,太子還有皇長孫的旨意。”
看著周遭的議論紛紛,藍玉大笑一聲,大聲道。
“不錯。”
“利國利民之策。”
“大哥,我們原本就將田畝都統計了,趁著今日,便將田地以低價賣給那些佃戶吧,相信他們肯定會樂意的。”
“不錯。”
“禮部擬定詔諭還需要一些時間,可要抓緊機會了,不然這些田地都砸在手里了。”
常茂,還有一眾淮西將領都紛紛附和起來。
而在他們的聲音落下后,許多大臣的臉色一變,原本還在三兩成群,緩慢出宮的他們也不由得加快了腳步。
顯然。
藍玉他們的話傳出來,的確是有道理的,趁著現在禮部昭告還沒有傳下去,趁著此刻將田畝賣出去還有好處。
以禮部的速度。
今日將旨意擬定,最快也要在明日才能昭告了。
這一天時間也是足夠操縱不少了。
奉天大殿內!
聽到了藍玉等淮西將領一唱一和的聲音。
朱元璋都忍不住笑了:“藍玉他們這些家伙倒是有意思。”
“他們在多日前就已經將田畝賣了不少了。”
“所以他們自然是看得開。”朱應也是笑了。
在當日王府之后,在朱應的暗示下,藍玉他們的速度自然很快的。
“爹。”
“既然他們要時間,那我們就給他們一些時間。”
“等禮部將昭告擬定好了后,拖延兩日再行下發。”朱標笑著說道。
“雄英,你覺得呢?”朱元璋看向了朱應,畢竟這事是朱應一力促成的。
“影響不大,讓他們將田畝賣出去,也讓他們少一些怨言吧。”
“反正改變不了國策施行的大勢。”朱應點了點頭。
對此。
朱元璋也是贊同的點了點頭。
這一次。
國策施行可謂是真正的重磅。
待得昭告之日,必然是要載入史冊的一日。
“對了。”
“昨晚有沒有試試我給你們的丹藥?”朱應笑著問道。
提及此事。
朱元璋與朱標相視一眼,臉上都是帶著一種驚訝之色。
“雄英。”
“那藥散真的是你親手調配的嗎?”
“昨天晚上泡了那藥浴,開始的時候的確是劇痛難忍,可到了后面卻是格外舒暢,而且在服用了那什么固元丹后,昨天晚上咱竟然一晚上睡得格外踏實。”
“咱已經有幾年未曾睡得這般踏實了。”朱元璋十分興奮的說道。
“爹。”
“除了睡得踏實,難道你不覺得渾身輕松了不少,而且力氣都增大了?”朱標又補充道。
聽到這。
朱元璋施展擺動了一下手臂,活動了一下身體,然后點了點頭:“好像也是。”
“雄英。”
“你調配的真的是普通的藥嗎?”
“這可不簡單。”朱標意味深長的問道。
“恭喜二位,武道煉體已經入門了。”
“只要以后再配合這鍛骨散修煉,強身健體不在話下,長命百歲也不在話下。”朱應笑著說道,并沒有說的太過詳細。
“得了。”
“這小子就喜歡賣關子,別去問。”朱元璋笑呵呵的說道。
言下之意。
也是讓朱標不要細問,畢竟朱應也是有著自己的秘密的。
“好了。”
“今天我該做的已經做了,我還是要準備皇家產業的事情去了。”
“攤丁入畝的事情就交給皇上了,沒有其他要事可不要來找我。”
朱應笑了笑,對著朱元璋躬身一拜,隨后便瀟灑的向著殿外轉身離開了。
“你這小子。”
朱元璋看著朱應,無奈的搖了搖頭。
不過在朱應離開后。
“標兒。”
“雄英將他該做的事情,該提的國策已經做了。”
“接下來就是我們的事情了。”朱元璋沉聲說道,十分嚴肅。
“放心吧爹。”
“雄英都已經將國策擬定到了這等地步了,如若我還不能施行下去,那就是兒子的無能了。”朱標也是立刻說道。
虞懷王府!
大殿內。
“少爺。”
“按你的吩咐。”
“淮西眾將散出去的田畝七成被我以皇家產業之名收下了。”林福恭敬向著朱應稟告道。
“兩日之后,還會有很多的田畝會拋售出去,你用皇家產業繼續收購,多多益善。”朱應交代道。
“老奴明白。”林福點了點頭。
“接下來。”
“就看看這大明天下有多少人是頭鐵的了。”朱應臉上浮起了一抹冷笑來。
時間眨眼即過。
對于應天城而言。
這兩日。
原本掌握著許多田地的官吏,乃至于權貴,紛紛將名下的田地賣了出去,而且價格也都遠遠低于平常的數倍,這也讓應天城內許多百姓都是詫異不已。
為何忽然間有此轉變。
但今日。
一切的謎團都將揭曉。
自禮部府衙內。
一百禁衛軍親自護送,禮部代理尚書劉璟手捧著蓋印的告示,向著應天城內的宣詔之地而去。
禁衛軍開路,更是有禮部諸多官吏隨行,這一陣仗自然是引得城中百姓紛紛匯聚。
“禮部尚書劉璟大人,尚書親出,這真的是要發生大事了啊!”
“是啊。”
“這兩日來,應天的許多大人物都在瘋狂拋售著名下的田地,價格很低,幾乎都腰斬了,這其中必是有緣由的。”
“難道是與田地有關的大事不成?”
“肯定是了。”
“從現在的情況看來,那些大人物拋售田地肯定是因為此,而且擁有太多的田地似乎不是好事,要不然他們可不會拋售出去。”
“的確如此。”
“肯定是要出大事了,我們還是跟上去看看吧。”
“當今禮部尚書親自宣詔啊。”
隨著劉璟從禮部府衙出去,一路上吸引了不計其數的百姓。
這也讓劉璟一路行進匯聚的人越來越多,除了保護的一百禁衛軍外,還有京都軍也被調動,用以開路,在兩旁維持秩序。
今日之昭告。
關系未來大明的國運昌隆。
禮部自然是格外的重視,而劉璟作為劉伯溫的兒子,自然也是心系家國,在朝堂上的大臣之中,少數的人不曾擁有太多田地,而劉璟就是其中之一。
他自然也看得出這攤丁入畝國策對大明而言有多重要。
一路行進。
終到了宣詔之地。
此刻。
大批禁衛軍,京都軍護持此間。
劉璟已經站在了宣詔墻所在。
今日。
禮部甚至還專門搭建了一個高臺。
“大明的子民們。”
“吾,禮部尚書劉璟。”
“今日奉皇上旨意,特來宣詔,此詔不同以往,乃是有關吾大明稅收之策根本改變,恩澤吾大明天下萬民。”
“此事落定,定為國策。”
“此國策,乃吾大明皇嫡長孫,虞懷王朱雄英所奏,所定,所施。”
劉璟站在了高臺之上,展望著周圍匯聚的無數百姓,大聲道。
隨著此話落下。
整個宣詔之地的百姓全部都變得期待起來,充滿了好奇。
這一次朝堂上的變故,或許是消息宣詔百官之后最為保密的一次,因為這關系到了他們所有人的利益,為了將手中的田地賣出去,自然是不能泄露出去,這也成了共識。
所以這兩日來,真正有關于國策施行的消息未曾真正傳開。
此番劉璟這個禮部尚書親自宣詔,規格從未有過。
自然可以看出此番國策絕對是影響天下的。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劉璟舉起了手中的圣旨,大聲宣讀。
“草民恭聽皇上圣言。”
隨著圣旨拿出。
整個周圍的百姓全部都跪倒了一地,無不恭敬以待。
“昔日咱立國之時,以國士之恩待開國勛貴,以惜才之恩對待吾大明才子。”
“然。”
“經皇長孫所奏,咱方知此弊將斷吾大明國運,亂我大明之天下。”
請: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