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八十六章 米粒之光,爭輝皓月

  韶光如箭,在山中靜修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恍惚之間,小半年就過去了。

  記得夏時歸山,獅子嘴里還在喊著熱,就被魁元帥捉去學法。感覺這還沒過幾天呢,秋意就起來了。金風吹散蟬鳴,每下一場雨,天氣就更冷三分。

  再一轉眼,就到了九月十九,立冬都過三天了。

  感到久違平靜、心生懶意的程心瞻知道,不能再拖了,該出去渡劫了。

  古人說,此心安處是吾鄉,這話一點不假。自己在外游蕩,分神化身,斬妖除魔,出謀劃策,心中也會時常感到疲乏。但每次一回山中,這種疲乏又會快速被洗滌干凈,讓人重獲輕松。

  也正是因為如此,現在程心瞻是越來越喜歡在山里常住了,不愿意出門。

  本來定好了冬至渡劫,想著還是去鐵槎山,那里海上被黃海封鎖,陸上被嶗山封鎖,安全無虞,渡劫陣法又都是現成,稍微改改就好,所以不必提前去做準備,立秋出門即可。不過等到了日子,懶骨酥軟,不想出門,就拖到了白露,然后繼續拖到秋分,最后自己給自己下通牒,到立冬必須走,到現在過了立冬又拖了三天。

  “哎!”

  程心瞻長嘆一聲,痛定思痛,狠一狠心,從無憂洞里走了出來。

  山高雪早,此時三清山里已經開始飄著細碎的雪花,混在風里,煞是寒冷。風雪逼人,卻把柿樹上的果子吹得愈發火紅。火紅的果子映入程心瞻的眼簾,喚起了一些他塵封多年的記憶。

  九月十九,是自己的生日。

  自己多少年沒過過生日了?回憶一下,好像上次過生日還是自己拜入師門后第一次下山,在苗寨過了一次生日。那一天,自己去山里打了兩捆柴,獵了一頭野豬,晚上跟寨民們開了一場熱鬧的篝火會。

  那是四十六年前的事了。

  普通人的大半輩子就這么過去了。時至今日,寨子已經荒了,老寨主走了,當年打鳴的那只大公雞都踏上修行路了。

  自己都六十二歲了。

  此時,程心瞻捫心自問,自己的心境莫不是真的老了,怎么又突然開始回憶往事了。而且在年輕的時候,自己在山里是待不住的,就想著出去闖蕩,如今卻是懶得挪窩了。

  怪哉,真是怪哉。

  “走了,出門了。”

  程心瞻拍了拍堵在洞門口、在風雪里呼呼大睡的獅子。

  元帥隨心,獅子憊懶,一個只在想起來的時候教,一個只在教的時候學。在其余時間,獅子都是能不動彈就不動彈。

  獅子被驚醒,打了個大大的哈欠,然后等到程心瞻坐上來,這才起身,踏云而走。

  鐵槎山,云霧依舊。

  程心瞻解了云禁,化作一道流光,飛入云光洞中。獅子得了程心瞻的應允,一個猛子扎進黃海里,自去龍宮玩耍去了。

  冬月初二。

  冬至,一陽生。

  宇宙萬物,莫不由陰陽二氣的消長變化所推動。夏至陽氣最盛,但陰氣開始滋生,冬至陰氣最盛,但陽氣開始復發。此所謂「物極必反,否極泰來」也。

  冬至節氣對應《易》的第二十四卦,「地雷復」卦。

  復卦,本卦是異卦相迭,震卦在下,坤卦在上。震為雷、為動;坤為地、為順,動則順,順其自然。動在順中,內陽外陰,循序運動,進退自如,利于前震為雷,為內卦;坤為地,為上卦。

  地內有雷,意為雷聲震響,大地松動,萬物萌生。復,為復興回歸之意,乃萬象新生的轉折點。從卦象上看,除第一爻為陽外,余爻皆為陰,正是陰消陽漲之象。

  這個時節,天寒地凍,為陰,但陽氣在大地中萌發復興,為陽。蓬勃的陽氣從地下涌出,沖開陰氣,天地自此開始緩緩復蘇,即為陰中有陽、一陽來復。

  這股從大地中涌出的陽氣,便稱之為地陽復氣。

  地氣在這一天最盛,有很多例子。

  比如溫泉涌流更旺,熱氣更顯,仿佛沖霄白柱;比如井底、湖底開始變暖,為解凍化冰蓄勢;比如臘梅迎風盛放,在冰天雪地中吐蕊,報示春日將至。當然,也包括鐵槎山溫熱的地氣上涌,化作云霧,盤旋于九頂鐵槎之處。

  今天,便是程心瞻為他自己挑選的渡劫日。

  他想,根據先前的劫數,一洗三九水雷、二洗五九火雷、一道虬龍的千年金性道行,再加上三洗七九木雷,自己的金丹已經歷經了陰水、陽火、陰金、陽木四次洗煉,這也和自己的五府陰陽之分一模一樣。

  而道藏《悟真篇》里有言:「離坎若還無戊己,雖含四象不成丹。只緣彼此懷真土,遂使金丹有返還。」

  紫陽真人所述,不就是和自己的情況一模一樣么?自己金丹已經歷經水火,包羅四象,正是在等一道真土,統攝四象,全了陰陽五行,便可趨于圓滿。

  所以,無論是基于道家內丹法說,還是五行陰陽次序,亦或是求仙修真趨于圓滿這個萬古不移的真理,程心瞻都推斷出自己的四洗劫雷就應該是陽土劫雷。屆時,自己的金丹趨于圓滿,丹氣也將全蘊五行。

  他自認為,以他如今對陰陽、內丹、天機的理解,這個推斷應該不會錯。所以一直以來,他也是按這個來準備的。既然天意要讓自己的三境修行在土行中達到圓滿,那他索性再加一根柴、添一把火,仔細把控素風罡和玄牝珠對劫云的影響,選擇在地氣、陽氣最盛的冬至日渡劫。

  時至子時,地熱最盛,涌出地面后,猛然遇寒,便化作白茫茫的云霧蒸騰直上。與此同時,程心瞻也催動陣法,祭出八寶云光帕,云氣將整座大山完全鎖死。

  他吐出金丹。

  蓮子大的丹丸飛出云光洞,屹立在九頂鐵槎之間,浸潤在地氣云霧之中。金丹散發著火焰一樣踴躍跳動的丹氣,大放毫光,璀璨耀眼。

  緊接著,天上便有紫氣滋生。

  紫霄劫。

  劫云從絲絲縷縷的云氣起,緩緩增大,很快便化作一道覆壓整個鐵槎山的千畝云海。

  “轟隆隆——”

  冬雷震震。

  劫雷開始醞釀。

  程心瞻自雷云滋生起,便一直緊緊盯著天上,看著云內的動靜。

  一聲,兩聲,三聲…

  雷聲綿延不絕,雷霆越來越多,便是覆壓千里的劫云也顯得擁擠,雷霆越發躁動不安,在幾十聲后,劫云終于掩蓋不住,數道雷霆竄出云外。雖然只是一閃而逝,驚鴻一瞥,但他看的分明,那幾道劫雷粗如殿柱,迸放著深黃色的電光,好似一條條相互糾纏撲殺的黃麟天龍!

  除此之外,隨著雷霆迸發,一股厚重穩固、剛猛無匹的氣息在天空之上彌散開來,仿佛天上浮著的并非是云,而是綿延的峰巒山石。

  到此刻,他目綻精光,臉生喜色,終于是松了一口氣——

  磐石雷!

  樞機院,坤宮戊雷司的磐石雷!

  果真是陽土劫雷!

  雷霆震響九九八十一聲,復歸平靜。

  “哈哈哈哈——”

  雷聲才收,劫雷劈落前的短暫間隙,天地間一片寂靜之時,程心瞻忽地放聲大笑。

  此刻,他高興極了,他為自己猜對了劫數而高興,為自己的金丹即將圓滿而高興,為推動世界萬事萬物運轉的陰陽五行之理而高興。

  他同樣為這磐石雷高興,陽土之雷眾多,偏偏自己的劫數是磐石雷,這不正是天公作美,預示著自己的金丹將堅如磐石么?

  “轟!”

  雷霆劈落,天上戊陽雷和地下土陽氣在云中交匯,炸成一片耀眼電網,往金丹上罩去。

  “嘩啦啦——”

  天上響起翻書聲。

  一本杏黃色的法書被程心瞻祭出,法書攤開,書封朝上,書頁朝下,像個人形的屋頂一樣,把金丹護住,共同沐浴雷霆。

  程心瞻手上捏著法傘,只待地書疲力,便立即換上。

  一九。

  二九。

  三九。

  地書對土雷的抵御能力讓程心瞻也感到意外。連續三波二十七道劫雷劈落,地書竟跟無事一般,懸浮在空中,沐浴雷霆。不但如此,這法寶還察覺到了空中洋溢的地陽復氣,在程心瞻并未催動的情況下,竟然自發去捕捉地氣,來滋養自身,療補雷傷,叫程心瞻看的嘖嘖稱奇。

  但是,這難得一見的陽土磐石劫雷,好處也不能讓地書獨占了。接下來,程心瞻把身上所有的法寶,包括化身、肉身、元神,都過了一遍劫雷,淬煉去蕪,沾染生機。

  不過,在祭出其他法寶和肉身歷劫后,對比之下才發現,并非是這「紫霄九九磐石劫雷」不猛烈,而是地書對土屬劫雷的包容性格外的強,等到其他法寶頂上去后,才感受到這劫雷的厲害。

  法劍飛劍八把,一共只頂了四九、五九兩波十八道劫雷。

  「桃都」在前兩次劫雷中完成了兩次有無形之變,第三次龍雷特殊,不能淬煉法寶。不過后來在離淵火穴中淬煉兩年,又第三次從有形煉成無形。而今日歷經陽土之劫,便再度從無形煉成有形,完成了三次有無形之變。「幽都」則是落后一步,完成了兩次變化。

  五行法劍及雷劍,得益最深的是土劍,其次雷劍,再其次金劍,余者大差不差。

  葫蘆、法傘、寶印、玄牝珠、上清箓,加上經師諸寶,一共頂了六九、七九兩波十八道劫雷。

  在這里面,得益最深的是玄牝珠和無恙印。

  本尊肉身,加上兩具化身和三道元神,勉強頂住了八九劫雷,也在劫雷中得到了精粹與升華。

  等到最后一波、也是威力最強的九九劫雷降下,程心瞻便再度祭出了猶有余力的地書。

  地書也感覺到了九九劫雷的威力,自行翻到「九頂鐵槎山」這一頁,上面由程心瞻繪制的潑墨丹青和兩首題詩清晰可見。

  地書大放毫光,照在鐵槎山上。

  “轟隆隆——”

  登時,地動山搖,山底下傳來“咚咚”的聲響。

  此刻,程心瞻施展法眼去看,便見山下的地脈像人的脈搏一樣在跳動。大地復蘇,地氣勃發,白茫茫的霧氣像倒飛的瀑布一樣往天上涌,然后又被地書盡數吸收。

  “轟!”

  第九波第九道劫雷降下,也是整個劫雷的最后一道,此時,即便是地書也在搖搖欲墜。

  不過這時,便見一直躲在諸法寶之下的金丹一個忽閃,便繞過地書,飛到了地書之上,流星趕月似的,竟然主動去迎那最后一道劫雷。

  這倒是少有的事。

  程心瞻并未阻攔,這是金丹靈性的表現,其實也是他潛意識中極度自信的反映。

  “嗞嗞嗞——”

  金丹被雷霆打到,但飛沖的勢頭并未被打斷,在雷光江河中逆流而上。與此同時,歷經前八十道雷霆的洗煉,金丹在此刻引發質變。丹丸在雷霆中逐漸凝縮,進一步變小,但表面愈發渾圓光潔,發出的光亮更甚。金丹上的丹氣就仿佛此刻鐵槎山下的地氣一樣,似倒飛瀑布一樣蒸騰,直沖云霄,蔚為壯觀。

  金丹越飛越快,越飛越高,在最后一道劫雷消逝之時,金丹也來到了劫雷生發的地方,然后像一顆劍丸一樣,貫穿了紫霄劫云,來到了劫云之上。

  這時,金丹已經凝縮到極致,微若米粒。

  此刻,子時未過,明月高懸,仿佛一把掛在夜穹上的天弓,銀芒畢露。

  然而,米粒雖小,但丹氣蓬勃,此時大放明光,仿佛在與皓月爭輝!

  “原來這就是傳說中金丹圓滿所帶來的第二道神通嗎?”

  云光洞中,程心瞻察覺到了體內的變化,臉上露出了頗為意外的笑容。隨后,他看向天穹上的金丹,一躍而起,飛出云光洞,沿著金丹的軌跡來到九頂鐵槎之巔,立于劫云之上,俯視山海,顧盼神飛。

  此時,千畝紫云還未消散,泛著紫黃毫光,襯得他似一個謫仙一般高絕。

  遙望夜海云生,他有心詠景,但感受到明月也似的丹光照拂,便覺得再美的景色在此刻也比不上頭頂那顆米粒大的丹丸來得叫人迷醉。

  于是,他有感而發,張嘴一吸,那粒微形而巨象的圓融金丹便被他吞入腹中。隨即,在夜色云海之上,只聽他念起了紫陽真人的那首千古絕唱,直抒胸臆,

  “藥逢氣類方成象,

  道合希夷即自然。

  一粒金丹吞入腹,

  始知我命不由天。”

哎呦文學網    蜀山鎮世地仙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