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八十三章 假形代竅,三光元神

  火龍島。

  紅云若燒,初陽似丹,海天橘紅。有道人乘龍出云,攝紫餐霞。

  “我輩修真之人,當如是也。”

  朱明玥癡癡道。

  老侯聞言微笑,是,大家想都是這么想的,可你別當人面說出來呀,你說這話叫人怎么接?奉承你有廣法先生之姿?老侯覺得自己的伴游功夫還不到家,說不出這種話。

  但好在,由龍脊道登火龍島的路很寬闊,即便有很多慕名而來的人來見這一幕,但站得也都很分散,左右無人,林仙長也是愣神看著火龍,所以并未被他人聽去,平白招笑。

  等到兩人回過神來,老侯開始稱職講解,

  “廣法先生自從建立真意宗后,就一直在火龍島上修行,平日里就在火云中潛修,并不輕易露面,島上諸事都是由武、何兩位副教主管著。唯有每天日出時分,廣法先生會駕龍出云,采攝紫氣,驚鴻一現。也因此造就了「火龍含丹」這一景致。

  “火龍島分內外島,我們現在所處的地方就是外環島,可以隨意走動,采買特產。內島則是真意宗的道場,非相邀不得進,兩位注意了。”

  一路走來,林明旭和朱明玥對老侯都頗為滿意,此刻交付酬金,拱手致謝,

  “有勞侯道友了,道友自便就是,我等在島上逛一逛,有緣再見。”

  老侯接了酬金,喜笑顏開,回禮道,

  “有緣再見,如果兩位日后還有朋友來,可代為推薦,伴游和水產,就認準牛尾塘老侯!”

  兩人笑著點頭,

  “這是自然。”

  遂分別。

  此時,島上眾修注目的焦點,「火龍含丹」的主角,程心瞻就端坐在龍額上,采攝紫氣。不過,他攝來的紫氣,并未全部留于體內,洗煉元神,還有一部分,都是被他凝為太初紫露,抹在了身處龍首的雙目上。

  吳牢把事情做的很絕,想當初天鞘山的人養尸,為了不讓尸奴產生靈智,用的也不過是祖傳的絕靈秘法。而吳牢得到龍尸之后,不但以絕靈法煉殺尸上的殘留意念,而且還把龍目給挖了下來。

  夫精明,氣之華也,心之使也,神之候也。

  赤尸把龍珠掏出來,使得身丹分離也就算了,居然把龍尸的眼睛也挖掉,實在是釜底抽薪的絕戶計。

  所以當程心瞻想重新把龍尸養出靈智來,也是萬般艱難。

  針對這種情況,他想了兩個法子。

  第一步是把龍目剜洞洗干凈。

  吳牢下手狠毒,不知用的什么法器,剜去龍目后留下來的坑洞一直在流污流膿,還生了毒瘤。這樣的剜洞,就是找來龍睛也放不進去,所以第一步是清理剜洞。

  程心瞻想的法子就是用太初紫氣,紫氣屬少陽,意在光明,掃蕩陰邪,生機勃發又不沖烈,剔除龍尸眼眶剜洞里的陰邪最合適不過了。

  不過紫氣溫和,洗剜洞、除陰邪也是水磨工夫,程心瞻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到最近也才堪堪洗干凈。

  第二步就是點睛了。

  這個程心瞻反倒是熟絡,都已經做好了,因為涉及到了明治山的老本行。

  明治山修尸解法,又以杖解為第一等。當初明治山的開山祖師詹碧云獨創杖解法,提出尸解靈體一定要有「天竅地絡」。所謂的「天竅地絡」,就是要像竹節一樣中空,可以做竅,或者是像蓮藕那樣有孔,充當經絡。關鍵都是在于可以藏氣和行氣。

  祖師還自創了一道法門,喚作《假形代竅合真妙箓》。

  這道法門的神奇之處就在于外畫符箓,然后封入內竅,化作命藏要穴。符穴箓竅與肉身竅穴一般無二,既可修煉神通,又可存放法寶,還可寄托內景神,是讓仙翁都贊嘆的玄奇法門。

  這道法門,對外人來講是匪夷所思的,明治山的分神化身之法在三清山乃至整個道門中也是別樹一幟的。

  別看程心瞻自打修行不久就有了竹身,并在肉身被真煞堵塞的情況下以竹身修行也不耽擱進度,并時常以三道化身做三件事,這在他人看來其實是難以想象的。

  如果分神化身之法真要這么簡單普遍,那可以煉化第二元神和身外化身的寶物就不會那么罕見與搶手了。

  因為在廣大修者的普遍印象里,只有煉成第二元神,才能不懼日月風雷,以第二元神離體遠游;只有煉成第二元神,才能在不影響本尊元神實力以及不會損耗自身壽元前提下,分身分念去做事。

  分身也是一樣,只有煉成身外化身,才能像本尊那樣施展命藏神通、收放法寶、修行功法、運氣調息。如果只是隨便找個軀殼,那就只能像操控傀儡那樣,能動彈,卻做不了太多事。

  還有一種情況是介于這兩者之間,「奪舍之法」,又叫「借尸還魂」。這種法門,以意念或是元神操縱軀殼,可以施展軀殼的本事,卻不能施展意念或是元神自己的神通,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如果寄身的軀殼特別好,比本尊肉身還要好,那也是有大把人愿意。

  比如很多人在斗法中肉身被打爛,元神出逃,如果沒有能煉成身外化身的寶物,那就只能寄希望于能找到一個上好的軀殼了。

  話說回來,程心瞻拿到竹身和蓮身后,一路修到三境結丹,化身體內的竅穴都是他自己以《假形代竅合真妙箓》畫符竅的。此時,要為龍尸重新做眼,用此法自然是恰當的。

  而且程心瞻并不吝嗇于材料,采朝霞為紙,以「赪霞紫炁罡」為墨,畫出來的眼符熠熠生輝。他想,說不得,自己的兩道符紙還要為這條龍尸添一道眼竅神通。

  當然了,在過去的這一年半里,他所作的當然不僅僅只是給龍尸清眼畫睛,他自身的修行也有了長足的進步。

  首先是絳宮中的先天精氣真華,在「太陽燒宮」法門的持續精粹之下,已經凝成了一粒棗核大的精種,種入了云床之中,如今只待仙芽萌發。

  其次是金丹。程心瞻是戊子年早春渡的三洗丹劫,眼下則是明四百七十年的隆冬,都已經過去三年了。他在戊子年又收獲了一批素風罡,比第一次還要多,如果他全部拿來吹拂劫云,最遲明年就要渡四洗丹劫了。

  不過程心瞻目前還收著力,因為仙芽還未萌發出來,提前引發丹劫也不會有太多收益,反而有可能會傷到金丹。所以,在這一年半里,他一直待在火云中,以火云煉丹,增強金性。

  這火云是抽取地下離淵火穴的精氣,再融以地氣和龍氣,從而形成的難得的火焰。而他第三次丹劫是龍劫,并推測第四次是土劫,所以他認為以此火煉丹,既能鞏固龍威,又能讓金丹提前適應土行,是以硬生生煉了一年半。

  最后是神照法。

  元嬰四步,仙芽、命胚、成胎、結嬰。而程心瞻又是慣于走一步看三步的人,現在,精種著落,只待萌芽,所以第一步只是時間問題。等到仙芽萌發,金丹也差不多就可以再煉一次丹氣,到時候兩者精氣相交,便可結成命胚。

  所以程心瞻在這一年多時間里一直在考慮第三步,如何化胚為胎。

  《懷胎歌》里說:「專其意,空其性,紫闕洞開一陽明。神光照耀胎兒現,穩懷十月方通靈。」

  意思是,專心致志,然后洞開紫闕,以神光照耀,便可使精、氣、神三元合一,從而化胚為胎。

  在這一步里,元神注照是關鍵。

  程心瞻親眼看過天真童子的元神注照,天真童子發出來的元神之光乃是純陽之光,像一道金色的瀑布,飛流直下,垂落中宮。他當時就曾想過,等到自己開啟四境修行的時候,又該以何種元神之光來注照,是否也選擇純陽呢?

  在這一年半里,他更加深入的研究了這個問題。

  他與常人不同,保留了陰魄,又將三道魂靈分別煉成了三道元神,所以元神注照就不能按部就班,而是要契合自身去做選擇。

  一直以來,他都是堅定的陰陽大道的信奉者和踐行者,認為陰陽共濟,實時變化,無限可分。

  所謂陽虛陰實,所以魂魄為陽,肉身為陰。而在肉身里,又可按剛柔分為白骨陽而血液陰,再細致一些,還可按心腎分為心血陽而腎血陰。魂魄也是如此,按先天之性,魂好動喜出游,魄好靜而喜守身,自然便是魂陽而魄陰。程心瞻修行《長生胎元顯神密旨》和《太乙金華宗旨》也是按著這個先天之性,把三魂修成三道陽神,七魄煉成七道陰魄。

  但陰陽之分是否就到此為止了呢?

  三道元神是否都是太陽之極了呢?

  程心瞻之前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因為還沒到這一步。但在這一年半里仔細一琢磨,他就發現,答案當然是否。太陰尚有陰晴圓缺、太陽尚有食虧缺晦,世間哪有什么是稱得上陽之極的呢?

  所以他想,以純陽之光孕育出來的元嬰可能和自己長久以來堅持的陰陽大道并不完全契合。

  一則變,二則對,三則生。

  自己有三道元神,按理來說應該有生生不息的無窮變化才是,又怎能只局限于純陽一種呢?更確切的來說,應該是:元神屬陽,可為純陽,但陽中又有陰陽,不止于純陽。

  而這種陰陽觀,也是受到了《少陰少陽煉神歸真樞要》的啟發。在這一年半里,他和華瑤崧時常溝通,完成了這本專為襲明派陰靈弟子所創功法的第一版編寫,程心瞻自身也是受益良多。

  進一步的,如果說,有什么東西為三之數、為陽之意,能發明亮之光、含陰陽之變、窮天地之機,那一個顯而易見的答案就出現在程心瞻的腦海中。

  三光日月星。

  三光為光明之源,驅逐永夜黑暗,是陽的一面;三光高懸于天,位于清氣之中,相比于地、相比于濁,是陽的一面;三光日升月落、斗轉星移,永不停歇的變化著,這也是陽的一面,同時,這也與魂好動喜出游的特點相契合。

  在細分之下,日為太陽,月為太陰,星為太和,在陽的一面中又有陰陽之變。而且,爽靈元神司澄澈、掌慧鑒,對應陽和之氣;幽精元神統形骸、役欲津,對應陰純之氣;胎光元神鎮丹元、固命蒂,對應太和之氣。

  這真是延津劍合——神物天配了!

  并且這樣一來,自己的三道元神和自己所追求的陰陽大道完美契合,三道元神所發的乾天三光注照入命胚,也將形成一個獨一無二的、符合自己道途的胎兒!

  而當這個想法確立之后,他自然而然便想到了當初自己作為主儀官迎龍王的時候,曾經主持過三光同天的儀式,宗門特意賜下了「弱水洗星罡」和「子夜月華罡」,而龍王自身還贈予過一道「赪霞紫炁罡」,這三道天罡不就剛好對應了日月星三光嗎?

  正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也。

  確定好神照法門后,程心瞻便駕馭三道元神分食三道天罡,悟其神韻,養其神華。除此之外,每逢天上三光盛大時,他也會外放元神,直接采攝三光精華,時至今日,已有小成。

  不多時,太陽由丹轉白,熾烈耀眼,程心瞻便停止采攝,馭龍回到云中,他也感知到,兩個徒兒上島了。

  “敢問可是林、朱兩位道長?”

  外環島上,兩個女子找上了林明旭和朱明玥。

  兩人聞言一看,便見兩個女子各有千秋。一個白裙,膚白細膩,殷桃小嘴,腰身盈盈可握;一個藍裙,面容姣好,長相大氣,體態豐腴飽滿。

  “兩位是?”

  林明旭問道。

  藍裙女子笑答,

  “回道長,我倆是真和宮隨侍,伏淼/白珍珍,掌教命我二人迎兩位入宮相見。”

  林明旭和朱明玥對視一眼,連道,

  “有勞。”

  真和宮位于火龍島中央,同時也是「三元九宮七星大陣」的中宮位置——赤尸定下的這個大陣基調已經足夠好,所以程心瞻并沒有大改,只是動了九井井壁的符紋,之前這里也是赤尸的住處,現在被改成了真意宗掌教道宮。

  “兩位道長,請進。”

  真和宮前,伏淼和白珍珍停步,并展臂請林、朱二人入內。

  兩人點頭謝過,邁步走進。

  殿宇內有香案,香案后懸掛一張巨大的杏黃色寶幡,上書陰陽兩個大字。香案前擺著一些蒲團,正中間坐著一個年輕的道人。

  兩人見狀,齊齊執禮參拜,

  “弟子明旭/明玥,拜見師尊。”

  程心瞻笑著抬手,一股法力將兩人托起,道,

  “一路辛苦了。”

  兩人連道不敢,隨即,朱明玥從洞石中拿出一方長條形的玉盒,雙手呈上,

  “師尊,伏霞湖洪教主所托手信和信物均在其中,請您過目。”

哎呦文學網    蜀山鎮世地仙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