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火毒不簡單,先遏制一下,等會芍藥仙子會親自下來。”
中軍大帳之內,天蓬大元帥和姜臨站在一塊。
而在二人的面前,則是被泡在一個大木桶里面的哪吒。
哪吒的眼里依舊布滿著血紅的火毒,但已經比一開始緩解了很多。
聽到天蓬大元帥的話,哪吒有些不甘的問道:“您也沒有辦法?”
“有倒是有,但是得受罪。”
天蓬大元帥摸了摸下巴上的短須,說道:“里外不過多等一會的事,你找那個麻煩做什么?”
說罷,有些無奈的說道:“其實最好的法子,是把你送回天庭去治療。”
“不去。”
哪吒果斷的搖搖頭,心有余悸的說道:“那些仙子太嚇人了。”
姜臨聞言一愣,不由得看向天蓬大元帥,有些疑惑的眨眨眼。
仙子為什么會嚇人?
天蓬大元帥忍著笑,解釋道:“天庭現在大部分的仙醫都是女子,也都在瑤池掛名,你也知道,女人嘛,一扎堆,色心比男人還大。”
“像是哪吒和楊戩這種,若是落在她們手里…”
天蓬大元帥壞笑著,指著哪吒繼續說道:“尤其是哪吒這種傷勢,最好的法子是內外同行,內里服藥,外面還要敷藥,而且火毒已經貫穿全身,非得是全身敷藥。”
“哈哈哈哈哈哈!!”
說到最后,天蓬大元帥忍不住笑了起來,笑的那叫一個男人都懂。
姜臨緩緩點頭,明白了,嘴角也勾起一抹壞笑來。
“你小子也會有這么一天的。”
哪吒沒好氣的蹲在大木桶里,瞪了一眼姜臨,說道:“照這么下去,你小子馬上就得對上大妖王層級的對手,受傷那是家常便飯,你以為你跑得脫?”
說著,哪吒驚奇的看著姜臨,仿佛在看什么怪物一樣,感嘆道:“小爺本以為,自己是個天才,也見過不少的天才。”
“猴子修了七年,就能大鬧天宮,二哥也不過幾年光景,就能斧劈桃山。”
“張天師人間悟道三十年,飛升即太乙。”
哪吒嘟囔著,越發驚嘆的說道:“可你小子出道至今才多少年頭?”
“居然這就趕上我了…”
在哪吒的眼里,現在的姜臨,周身沒有絲毫的靈韻外顯,好似一個普通人一般。
這個狀態他可太熟悉了,可不就是晉升太乙金仙之后的表現嗎?
也就是說,在自己和金烏化身火并的時候,姜小子在戰場上抽空晉升了太乙金仙!
這種事即便在哪吒這種近乎妖孽的天驕看來,也是極其不可思議的事情。
至于在晉升之中到底收獲了多少的東西,這一點哪吒問都懶得問。
姜小子若是那種沖動的人才是怪事,這小子必然是有了十足把握才敢這么干。
否則,紫微大帝和酆都大帝第一個不同意。
真以為這兩位跟姜臨親爹都沒差的大帝沒關注著自家的獨苗?
別鬧了。
所以在哪吒看來,姜臨絕對是沒有任何后遺癥的晉升了太乙金仙。
他所驚嘆的,也只是姜臨這夸張到爆炸的晉升速度而已。
姜臨聞言,卻笑著搖搖頭沒說話。
一旁的天蓬大元帥則上下打量了一番姜臨,對哪吒笑道:“小子,你的眼力還是差了些,你真的以為,玄應現在是太乙金仙?”
哪吒愣了一下,下意識的反問道:“難道不是?”
“不全是。”
姜臨搖搖頭,道:“晚輩現在,只能說一只腳踏入了太乙金仙的門檻。”
沒錯,姜臨現在并非是完全的太乙金仙,雖然從一切表象上來看,姜臨和太乙金仙沒有任何的區別,但內里卻不同。
“嗯?”
哪吒愣了一下,盯著姜臨喃喃自語道:“返醭歸真,肉身與靈魂融會貫通的同時更進一步,這完全是太乙金仙…不對!”
他自己打斷了自己,眼睛微微瞪大,說道:“你的道,還在金仙,不,也不對,半步太乙?”
“你小子的道,還沒有走出至關重要的那一步?”
姜臨微微點頭。
他現在的狀態就是這樣的。
如果說,金仙是一個裝滿水的瓶子,那么太乙金仙就得是一個裝滿水的大缸。
二者之間雖然沒有絕對的質變,但質量和數量的提升也絕對是一個夸張無比的概念。
但姜臨現在的狀態是,瓶子已經變成了大水缸,但里面的水還是瓶子里的那點水,距離填滿,還缺了一些東西。
外相已經是太乙金仙境界,但內在的道,卻還停留在金仙境界。
“缺了什么?”
哪吒越發的疑惑起來。
姜臨現在的這種情況,他還真沒見過,就沒聽說過晉升境界還能散裝著來的。
“晚輩估計,是大神通鬧的。”
姜臨撓了撓下巴,有些不確定的說道:“不久之前,晚輩有幸拜謁道祖尊駕,承蒙道祖錯愛,得傳我道門大神通顛倒陰陽,僥幸悟出了幾分真意。”
“但,這幾分真意,是在太陰星上悟到的。”
“你說什么?!!”
哪吒瞪大了眼睛,打斷了姜臨的話。
天蓬大元帥還好,姜臨去兜率宮的事情,他也知道一些,甚至帝君老爺做這個安排的時候,他就在旁邊。
所以并不算震驚。
但哪吒就不一樣了,他是真的不知道這件事。
雖然姜臨在戰場上不止一次的展開過顛倒陰陽的真意,但哪吒那時候還在戰斗爽,自然沒有時間去關注姜臨。
“你居然,悟到了顛倒陰陽…”
哪吒的震驚溢于言表。
他當然也在領悟大神通的路上,但大神通和大神通之間也有差距。
顛倒陰陽,道門八大神通的次席,僅次于斡旋造化的存在。
這般的大神通,一個大紀元只會有一個悟道者,而且就算這個悟道者死了,死的透透的,同一個大紀元里也不會出現第二個。
哪吒知道這個秘辛,所以才會這般的驚訝,心里把姜臨的重要性再次提升了一個檔次。
消化了這個消息之后,哪吒有些復雜的看著姜臨,道:“你繼續說。”
姜臨點點頭,繼續道:“晚輩猜測,由于我的顛倒陰陽真意,是在太陰星悟到的,那么按照陰陽相依相存的至理,此時的半步太乙狀態,是否是因為,缺了太陽星的一部分?”
道門陰陽之理,乃是一切的基礎,可能連三歲小孩都知道的太陽和月亮,其內所蘊含的至理,卻可能讓大神通者都不能完全參透。
那么,按照這個至理,結合姜臨現在的狀態,很容易就能得出一個結果。
孤陽不生,孤陰不長。
只有陰而無陽,自然會止步不前。
“所以,你得抽空去一趟太陽星?”
哪吒若有所思的看向了天蓬大元帥。
意思是你還在等什么,趕緊的安排啊。
姜臨晉升太乙金仙,對北極一系,對天庭,對哪吒等人都有百利而無一害。
既然現在姜臨已經一只腳在太乙金仙境界站穩腳跟,那么自然要趕緊的趁熱打鐵了。
“沒那么簡單,太陽星要去,但不是現在去。”
天蓬大元帥卻搖搖頭,道:“陰陽循環,卻也關乎內外之理。”
“玄應悟道于太陰星,是外。此刻缺的,是內。”
“他是男子陽身,既然已經有了悟道太陰的經歷,接下來要做的,是在體內補足太陽之道。”
“如此一來,內陽外陰,陰陽內外循環貫通,才是上上至理。”
姜臨點點頭,該說不愧是大神通者,見識就是比哪吒要廣泛很多。
天蓬大元帥所說,與姜臨對自己的推測沒有區別。
現在的重點,不是去太陽星,因為如果要去,也得等到姜臨徹底的晉升太乙金仙,甚至于站在大神通者的關口時再去。
至于現在,要做的是如何補足自身內陽,從而與悟道太陰的外陰互相印證,徹底的掌握顛倒陰陽的完整真意,也奠定自己的大神通者之路。
“太陽…”
哪吒自然不是傻子,在天蓬大元帥的提點,以及姜臨不久前說的話,幾乎一下子就反應了過來。
“難怪你說要宰了金烏。”
“是了,論起太陽偉力,還真沒有誰比得過金烏。”
金烏的根源,本就是在太陽星內,最初的兩尊金烏,也是從太陽之中誕生,屬于先天生靈。
但目前三界僅剩的這只金烏,卻是后天金烏,不過雖是后天,但跟腳完滿,沒有雜血。
而且,對于姜臨來說,后天純血金烏反而更好。
因為姜臨也是后天人族,而非是先天生靈,若是借助先天金烏去補足自身之道,反而會適得其反,被那先天地而生的陽氣給摧毀自身的陰陽平衡。
而若是后天金烏,就沒有這份顧慮了。
后天純血金烏,體內有先天一點至陽氣,但卻是誕生于三界之中。
作為姜臨補足自身太陽之道的資糧,完美的不要再完美。
“所以現在的關鍵就是,怎么把金烏給宰了?”
哪吒有些苦惱的拍了拍腦門,道:“那金烏現在可不好對付,單單是一個化身,便是我全盛時期,對付起來也棘手的很,想要擊敗都無比困難,更不要說其本體所在了。”
“而且…”
他看向了姜臨,問道:“你要如何利用金烏來補足自身之道?”
補足自身之道,說起來容易,但如何去做呢?
具體如何行事,反正哪吒是兩眼一抹黑。
“很簡單。”
姜臨抬起了手,手上浮現出一抹氣機,這一抹氣機稀薄到了極點,仿佛下一刻就會自行消散。
但就是這樣的一抹氣機,卻讓哪吒瞪大了眼睛,甚至不自覺的浮現出幾分羨慕。
畢竟,這可是屬于顛倒陰陽這門大神通的氣機。
一個大紀元之內,僅有一人,也唯有此一人能夠修行的道門大神通!
“是了,解鈴還須系鈴人,既然你如今的狀態是參悟顛倒陰陽造成的,那么也得用顛倒陰陽去解決。”
哪吒喃喃自語的點點頭。
世界上很多事情,說出來都是這般的簡單。
只需給姜臨一個機會,一個斬殺金烏的機會,而后就簡單了。
顛倒陰陽之下,只需要做一個簡簡單單的顛倒而已。
金烏因果,隨著金烏的逝去一道消亡,而金烏純陽之氣,卻能夠顛倒給姜臨,以此補足自身。
可是,現在問題又回到了原點。
姜臨如何去斬殺金烏?
而且,最好還是親自去擊敗,而后斬殺。
現在的金烏,單單是一個化身就能和哪吒捉對,甚至超出哪吒。
姜臨再怎么妖孽,可境界限制擺在這里,更不要說還得對上金烏本體。
這難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姜臨沒有說話,只是看向了天蓬大元帥。
之前和大元帥的一番問答,姜臨對現在的局勢已經捋的很清楚了,只是在剛剛青獅白象出現之后,在這個清晰的局勢里,多了一個變數。
不,不是變數,而是從一開始就隱藏在表層局勢之下的某些存在,隨著戰爭的深入,漸漸的浮出了水面。
“放心吧,會有機會的。”
天蓬大元帥微微一笑,目光越過了哪吒,朝著某個方向看去,嘴角勾起一抹絕對算不上友好的笑容。
“這一場戰爭,主角之一是我天庭,但另一方,不是妖族,從一開始就不是。”
“金烏也好,妖族也罷,都只是開胃菜,是問路石。”
“要知道,三界,也不止有一尊金烏啊…”
姜臨聞言,暗道一聲果然。
而哪吒也瞇了瞇眼睛,對當前局勢的認知,他比姜臨還更清楚一些。
天蓬看的方向,是…
西方?
西牛賀洲,靈山大雷音寺。
如來世尊罕見的沒有高坐雷音云臺,而是漫步在靈山之中。
這位如今三界最頂尖的大神通者之一,佛門魁首,此刻卻好似一個尋常的老僧一般,緩緩的踱步行走。
路上見到的所有僧人,無論是沙彌,比丘,亦或者羅漢尊者,乃至菩薩佛陀,都對如來世尊視而不見。
如來世尊笑瞇瞇的走過是僧眾們的身邊,而僧眾們卻只感覺到有一縷清風吹拂。
他緩緩的行走在靈山上,看似漫無目的,但最后卻在靈山半山腰處的一顆大樹旁停下了腳步。
這棵樹很大,非常大,大到明明是在半山腰,但其頂端卻與靈山之巔比肩,僅僅比在靈山之巔的大雷音寺要矮一些。
如來世尊抬頭看著大樹,在那繁茂的枝葉之上,有著一個碩大的鳥巢。
這鳥巢由無數糾纏在一塊的漆黑藤蔓編織而成,充斥著上古蠻荒的氣機。
在這佛光遍地的靈山之上很是突兀。
但過往僧眾顯然早就習慣了這大樹,這蠻荒烏巢的存在,早已司空見慣。
因為這棵樹以及那烏巢,在靈山出現的很早,非常早,早到和大雷音寺一樣的古老。
如來世尊走到了大樹之下,在那里,有一個小小的木頭亭子。
亭子里,只有一個蒲團,蒲團上端坐著一位黑衣僧人。
僧人手持一卷經,正在細細的研看,到了精妙處,也會呢喃出聲。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南無。”
如來世尊很沒有禮貌的打斷了黑衣老僧的誦經,走上前去,見沒有蒲團,也不在意,席地而坐,抬頭看向那老僧。
“大僧有禮。”
竟是如來世尊先行雙手合十見禮,且看現在的位置高下,如來世尊竟在這黑衣老僧之下。
“我佛如來,你管四大部洲,一應僧眾,怎有空閑來我處?”
黑衣老僧收起經卷,雙手合十還禮,而后淡然開口詢問。
“管那許多,勞心勞力,小僧微弱之軀,實不堪用。”
如來世尊竟口稱小僧,道:“今次貿然拜謁,乃請大僧出山,助小僧一臂之力。”
“南無。”
黑衣老僧微微搖頭,道:“老衲不過靈山一戒子,有何能為,堪為世尊臂助?”
“大僧此言差矣。”
如來世尊道:“如今,至尊不知去向,以至三界生亂,多事之秋,小僧雖微弱,但也有撥亂反正之心,奈何獨身一人,是在難以繼事,故而懇請大僧出山。”
說罷,竟雙手合十,拜佛三匝。
黑衣老僧沉默半晌,方道:“十萬大山,戰至如何?”
如來世尊道:“金烏復蘇,小僧已遣了大勢至去拜謁。”
黑衣老僧聞言,終于睜開了眼睛,再次問道:“鯤鵬何在?”
“妖師不知去向,想來在與紫微對峙。”
黑衣老僧微微搖頭,道:“鯤鵬,狼子野心之輩,背主忘尊之徒,不可信也。”
說罷,站起身來,將手中經卷遞給了如來世尊。
如來世尊雙手接過,微笑點頭。
“小僧,恭迎烏巢大僧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