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杲與趙氏共謀,遂同上無問山,欲訪無問仙,備述國師臨蒞之狀。無問仙聞之,含笑而問其來意。李一杲乃言:“仙長在上,吾與子婦共慕長生久矣。但求同心共修,不拘于地。奈何法門難覓,愿仙長垂憐,賜吾等修煉之術,俾在邊關之時,得守且修。”
無問仙微笑而答曰:“修煉之術,非他物也,即在吾所賜之石上。石生葉時,汝等自悟。”李一杲聞之,頓覺茫然,搔首踟躕。忽心生一計,復懇求曰:“仙長明察,傳聞域外多奇珍異草,倘吾采得,遠隔萬里,難以奉獻。且聞西域美食眾多,吾欲攜來供仙長品嘗。敢問仙長,能否賜吾一符,以便隨時傳送珍材?”
無問仙聞言笑道:“汝這小子,機巧過人,然念汝孝心可嘉,吾便賜汝一仙符。凡欲獻吾之物,置石于右,符于左,則物可立至吾手。”李一杲聞之大喜,與趙氏同叩謝恩。
辭別仙山,歸家后,李一杲又稟父母,言國師命其守邊十年,且得無問仙符護體,囑父母勿念。至第三日,國師所賜符箓忽放仙光,李一杲與趙氏手牽手而立,但見仙光閃爍,耀目難睜。俄頃間,只覺身體一晃,仙光頓失。二人睜目視之,已身處雄關之前矣。
李一杲與趙不瓊,二人入關赴官府,稟報守關將軍。將軍審視二人,問曰:“汝等有何異能,以助守關乎?”李一杲恭答曰:“回稟將軍,吾與子皆書生也,雖無武勇,卻擅文墨,略通岐黃之術,可辨藥材,治內外之傷。”
將軍沉吟片刻,謂曰:“軍中正缺醫者,汝等即為隨軍郎中,非戰時得自由出入,采擷藥材。”二人受命,依將軍之安排,于關中尋覓居處,靜候調遣。
安居后,趙不瓊謂李一杲曰:“吾等得無問仙之符,豈非天賜良機?當試其靈驗如何。”李一杲頷首答曰:“然也,當覓佳肴以獻之。”
李一杲與趙不瓊二人,遍游于關中之地,品饌佳肴,數日之間,竟發現一肆,所烹孜然烤羊腿,真乃人間絕味。二人欣然欲嘗,店主忙碌一時,獻上盛盤。二人于幽僻處設案,置羊腿其上,趙不瓊取石立右,李一杲則伸手出符,向羊腿一拂,頃刻間,羊腿消失無蹤。
二人相視而笑,心知此符靈驗無比。又密謀良久,自以為得此仙符,于邊關立功保命之手段已有保障。自此信心倍增,靜待軍中調遣,亦不忘醫術文墨之修習。
五年時光匆匆而過,于軍中二人救治傷員,漸有名聲。無戰事時則上山采藥,遇珍饈美饌或稀世藥材,即以此符傳送無問仙。然二人亦總結出規律,若物重難移,縱是珍稀無比,亦無法傳送。生活雖艱,二人卻不以為意,只是五年未得子嗣,趙不瓊稍感郁悶。李一杲則寬慰之曰:“此邊關蠻荒之地,子嗣生下反受累。”
二人亦常取石觀賞,總盼其能忽生葉子,然每次皆失望而歸,石頭依然普普通通,無絲毫變化。
一夕,李一杲與趙不瓊于軍中療治傷患。忽聞城關火光燭天,爆炸之聲四起。二人驚愕,亟詢奔走之士卒,乃知敵寇傾巢而出,攻城甚急,危在旦夕。二人慌忙尋將軍商議對策,驚聞將軍已戰死沙場,副將執掌兵權,誓死抵抗。
趙不瓊問計于李一杲:“今當如何?”李一杲嘆息曰:“城中百姓數十萬,若城破,恐生靈涂炭。”趙不瓊頷首贊同,曰:“吾等當依計行事。”
遂于亂軍之中,奔向城門。至城門附近,果見敵軍如潮涌入。趙不瓊取石藏于城門右側暗處,李一杲則持仙符躲于左側隱蔽之地。有敵軍沖至,李一杲即揮符一招,敵軍立時消失無蹤。二人配合默契,須臾間,城門附近之敵已被傳送去多數。
副將睹狀,血戰正酣,喜形于色,急收散卒以助二人。未幾,甕城之敵已剿盡。二人隨副將出甕城,以迎大敵。然敵勢如潮,難以匹敵。眾議定策,由副將領兵衛護二人,故縱敵入城;而二人則隱身城門兩側,續施仙法,以傳送敵軍。
天漸明,敵已大半入城。城中火光漸熄,殺聲亦趨微。城外西域大軍首領,自以為勝券在握,正欲揮軍入城,忽被軍師止之。軍師指城門謂首領曰:“大帥豈未見異乎?我軍大半已入,何以城頭未見樹我軍大纛?”首領聞言驚愕,細觀果然,心中生疑。
大帥問曰:“軍師,今當如何?”軍師對曰:“大帥宜暫停進攻,令弓弩手向城門處萬箭齊發。”大帥曰:“今所剩箭矢已不多矣。”軍師曰:“只需齊射三輪,為我爭取片刻時光。”大帥遂命副將部署弓弩齊射。
當弓弩手萬箭齊發之際,軍師出一葫蘆,揭蓋,有沙漠毒蝎長尺余飛出。軍師伸手向城門一指,毒蝎即飛速沖向城門。
城門中副將見箭矢如雨,急令軍士舉盾以擋。一陣乒乓之聲過后,眾人無大傷。趙不瓊心生疑竇,恐敵有詐,急呼李一杲警惕。然見一毒蝎長尺余正沖向李一杲,大驚失色,一邊高呼示警,一邊沖向李一杲。李一杲正與眾人緊盯上空,聞趙不瓊示警之聲,向前望去,驚見毒蝎襲來,慌忙舉起仙符向前一揚。霎時間,毒蝎與趙不瓊皆消失不見。
李一杲驚惶無措,急向副將示意。副將會意,率城內將士,擂戰鼓,殺出城門外。城外軍師忽感毒蝎消失,大驚失色,急告大帥曰:“城內有修士,吾之毒蝎已被收去,宜速退。”大帥聞言,正欲鳴金收兵,忽見城內守軍將士如狼似虎殺出。西域將士大多已進城,本以為已占城內,忽見城內守軍,軍心大亂。大帥連斬數名慌亂之徒,仍無法控制局面。生怕被擒,遂落荒而逃。主帥一逃,西域部隊亦四散逃竄。副將領兵追殺百里,又斬敵無數,方領兵返回。
城內李一杲心亂如麻,憂趙不瓊之安危,亦不知趙不瓊與毒蝎是否被傳送至無問仙處。正惶恐不安間,見副將領兵返回,急上前恭賀并詢問道:“將軍,吾與子瓊拼死協助守城,功勞是否能抵扣剩余流放時間?”
副將下馬向李一杲致謝曰:“感謝李公子伉儷相助,否則城關必破。我等死不足惜,城內數十萬民眾卻將生無寧日。吾等性命皆欠公子之恩情。吾信公子與子瓊之功勞非但可抵扣剩余流放時間,吾將即刻稟報朝廷,定能受嘉獎之榮寵。”
旬余后,有兵士來召李一杲,云副將已晉封為將軍,總領城關之守,將軍命李一杲速至府署。李一杲至,見將軍含笑而言:“李公子,吾上奏朝廷之戰報已有批復,尊夫人之流放刑期已蒙赦免,今汝等自由矣。另,國師有書問公子是否愿為朝廷效命?”
李一杲謝將軍之恩,答曰:“敬請代謝國師美意。然吾志在修道,故欲速歸無問山。但歸途萬里,符箓又在吾妻身上,未知將軍能否指點歸家之路?”
將軍出一符箓,遞與李一杲,笑曰:“國師有命,公子若愿為朝廷出力,則封官賜爵;若不愿,即用此符為酬,貼于臀下,即可返回。”
李一杲聞之喜出望外,接過符箓,即向將軍告辭。回至寓所,打點行裝,略一沉吟,取符貼于臀下。忽聞巨響如雷,李一杲覺惡臭撲鼻,急掩鼻而立,身形搖晃間,已消失無蹤。
李一杲心神稍定,顧見無問仙亦掩鼻而前,蹙額謂曰:“汝每現,必惹紛擾。”李一杲惶然詢之無問仙,其妻趙不瓊是否被傳送至此?無問仙自袖中掏出一石,擲于李一杲,含笑言:“汝妻在此,取之可也。”
李一杲接手視之,乃昔時無問仙所賜之尋常石也。心中疑惑,妻何在此石中?無問仙微搖頭,伸手一指,李一杲復視其石,乃見石中景象,正其妻在城門撲向己身,毒蝎即將噴毒之瞬間,凝固于石中矣。
李一杲睹之,大哭不已,懇求無問仙救其妻。無問仙曰:“后山有村,若欲救汝妻,可往尋陸靜,彼知如何救之。”李一杲謝過無問仙,急趨煉丹房,尋得陸靜,備述其事。陸靜蹙眉問曰:“汝果欲救汝妻乎?其代價或甚巨也。”李一杲毅然答曰:“無論代價如何,吾皆愿之。”
陸靜頷首曰:“善,汝隨我來。”遂引路往后山。李一杲從之,行經大半天,至后山一懸崖處。陸靜指懸崖下而言曰:“十數日前,汝夫婦傳送來西域眾人,無問仙言,彼等若在戰場戰死則已,然被汝傳送至此,彼不欲處置,悉數丟入懸崖下。下有十數萬人,無法攀越結界而出,然下有山川河流,可耕可獵,彼等已自謀生路矣。”言畢,取出二玻璃吸管,遞一于李一杲,自含其一。
陸靜輕躍懸崖之上,憑空而立,復招李一杲。李一杲遲疑間,咬牙向懸崖跳下,身形下墜之際,忽有奇異之力托之,如履平地。低頭望去,但見萬丈深淵之下云霧繚繞中隱約可見遺棄之地。
陸靜吸氣抬管向上吹之,一股狂風自管中噴出,其身迅速下墜。李一杲見狀恍然大悟仿效之亦迅速下墜。途中略微調整吸管方向即學會前后左右移動之法。
倏忽間,二人已至懸崖之底,谷深莫測,一望無際。谷底眾生繁多,或筑屋舍,或耕田地,綿亙十余里,皆是如此光景。遙望處,有村落炊煙裊裊,似彼被傳送之士卒已認命安居于此。
驀地,一壯漢村長模樣者,睹見李一杲,怒發沖冠,向旁民眾言:“此即妖人也,害我等囚禁于此,吾必誅之!”壯漢自木屋中取出一柄大刀,疾向李一杲二人沖來,眾民眾亦紛紛執兵刃隨后。李一杲大驚,急吹吸管向下,身體迅即騰空而起。下壯漢與眾人揮舞兵刃,嗷嗷大叫,見李一杲無法觸及,皆嘆息而歸,復勞作如故。
二人再行片刻,又見一新村落。村中有人識得李一杲,竟喜出望外,叩頭拜謝曰:“仙人施法送我等至此地,免遭戰禍荼毒,得以安居樂業度余生,幸甚至哉!感謝仙人大恩!”眾民眾亦紛紛跪拜李一杲。
二人繞行一周,陸靜指懸崖上方,率先飛升,李一杲緊隨其后,須臾間已回至懸崖之上。二人立巖石之上,俯視下方,陸靜嘆息問李一杲曰:“汝果決意救汝妻乎?”
李一杲頷首請陸靜賜教。陸靜曰:“下方十數萬眾生與汝有因果之緣。汝可取無問仙封印汝妻之石擲之下去,則彼等瞬息間將化為血水。彼等死后之血液浸泡此石,汝妻即可得救。”
聞此言,李一杲呆立當場,面露難色。陸靜觀其反應,微搖螓首,繼續道:“吾知此事甚難,然唯此一途可救汝妻。汝妻被困石中,需以大量生命力喚醒之。彼被遺棄之士卒,其生命力正可資用。”
李一杲握石在手,眼中閃爍痛楚與掙扎。俯視下界眾生,雖處艱難之地,卻猶懷希望與堅韌。彼輩無辜,豈可因己之私欲而陷其于死地?然若不舍此石,妻又何以得救?
陸靜不待李一杲定奪,徑自返回煉丹之所,留李一杲獨處于懸崖之巔,糾結彷徨。李一杲于崖上躊躇至翌日清晨,終咬牙決意,重返無問道觀,尋無問仙。既至,不言不語,唯叩首跪拜,直至額上滲出血珠,猶自不止。
無問仙見狀,甚感惱怒,叱道:“汝妻之救法,汝已知之,何須求我?勿再來擾,否則吾將汝一并打入懸崖之下!”
聞無問仙言,李一杲轉悲為喜,笑問道:“敢問仙長,吾妻被困石中,可有性命之憂?”
無問仙答道:“她雖身被封禁,然性命無虞。”
李一杲又問:“能否使吾與妻相通?”
無問仙道:“汝可枕石而眠,入夢相見。”
李一杲聞言大喜,拜謝無問仙后,匆匆下山歸家。先告父母以己與妻之平安,言妻暫于無問道觀相助,未得歸來。食畢晚餐,李一杲入寢室,置石于枕上,緩緩入睡。
是夜,李一杲魂游夢境,果與妻趙不瓊相見。兩人執手淚眼,互訴離愁。趙不瓊言:“妾身雖禁錮石中,尚無大害,然思君之心,刻刻難忘。君須速謀良策,救我出此苦海。”李一杲灑淚道:“吾知卿在石中受苦,然實難忍傷他人之命以救卿。吾必訪求兩全之美法。”言畢,兩人相擁而泣。
趙不瓊忽憶修道之事,乃問李一杲曰:“昔者無問仙曾言,石上生葉,便可入門修道。當時吾與子皆以為妄,然今妾身既能封入石中,豈無他種可攜入而植于此乎?若得此道,修行可期。”
李一杲聞言大喜,贊夫人妙計非常。兩人又細加商議,如何取得能植于石中之種。趙不瓊殷殷叮囑道:“君切莫因往日與無問仙有舊,便輕忽其怒。此次利用傳送之事,已惹其大惱,實吾等之過。君往求種時,務須恭敬謹慎,萬勿觸其怒意。”千叮萬囑,令李一杲務必留心。
李一杲深然其說,道:“夫人所言極是。自我與子結為連理以來,大小事宜皆賴夫人籌謀定奪。吾與子方能共度諸多艱險。”兩人又細加斟酌商議已定,方互道珍重而眠。
次日辰時,李一杲覺醒,夜夢之事歷歷在目,喜形于色,沉吟半晌,自覺此刻尋無問仙有所不妥。思忖:求人不如求己,何不自行尋覓種籽,送入夢中?或許能得奇石內生長之物也未可知。念及此,李一杲即起身行動,四處尋覓種籽之蹤。
至夜幕降臨,李一杲雙手緊握所尋種籽,頭枕奇石,緩緩入夢。夢中景象再現,趙不瓊已等候多時。李一杲展手示之,卻驚見種籽并未隨之入夢,尷尬笑道:“此物竟不能帶入。”趙不瓊問曰:“汝何急于求無問仙賜種?豈非操之過急?”李一杲笑答:“非也,昨夜聞夫人之言,未敢造次。此皆吾自行收集之種,惜未能帶入。”
趙不瓊柔聲安慰:“夫君勿急,每日得見君顏,妾已心滿意足。”二人言談甚歡,重提詩詞歌賦之趣。興之所至,趙不瓊忽問:“夫君在石外視我,貌若何?是老婦還是少女?”李一杲答道:“石旁之你已是白發蒼蒼,如今在石內亦然。”趙不瓊聞言淚下:“原來我已老矣。”李一杲百般勸慰,趙不瓊方止泣。拭淚又問:“若當初相見時我已白發蒼蒼,你未知我青春之貌,還會傾心于我嗎?”
李一杲猶豫未答,趙不瓊掩其口笑道:“吾已知之,無須多言。此乃人之常情。”李一杲乃道:“若當日初見仍能暢談甚久,即便你白發蒼蒼,或許我們仍會結緣。”趙不瓊笑問:“然則你就不會故意落榜了?”李一杲笑道:“那也未必。若當日初見有緣,或許我們仍會走到一起。”
趙不瓊含笑而言:“然則,夫君便不會故意落榜,以避世俗之目,對也不對?”言罷,她似有所悟,眼神一亮,續道:“夫君,我忽然似有所覺。你且看看,我身畔可有毒蝎子之影?”
李一杲聞言,即環顧四周。但見白茫茫空蕩一片,了無他物,更無毒蝎子之蹤。他心中一動,似有所悟,乃道:“夫人,莫非汝亦在夢中與吾相會耶?”趙不瓊頷首微笑,曰:“正是如此。夫君,汝初見妾時,何物最令汝難忘?”見李一杲眸中光芒閃爍,趙不瓊續道:“若言吾與子初見之時,有共通之物,那又是何意?今既在夢中相逢,夢境能否令吾與子共創一物,以為紀念?”
李一杲頓開茅塞,贊不絕口:“夫人慧心妙語,如醍醐灌頂。”乃伸手入心,取出一小物,似種籽,呈于趙不瓊曰:“夫人識此否?”趙不瓊亦探手心中,取出一物,與李一杲手中者無異,含笑對曰:“妾心中亦生此物。”
李一杲復探手心中,再出一物,較前更大,笑問:“夫人又識此否?”趙不瓊依法炮制,亦取出一物,歡喜答曰:“妾心亦有此物長成。”二人將心中所取之物合而為一,竟化為兩顆種籽,再合之,則成一顆晶瑩剔透之大種籽。二人驚喜交加,趙不瓊詢之曰:“夫君以為此何種籽?”李一杲思及昔日問無問仙所修之道,若有所悟,答曰:“或乃吾與子共同孕育之道形。”趙不瓊笑問:“可得長生否?”李一杲頷首肯定:“此必吾與子百年后之長生道種。”
言猶在耳,忽地動山搖,爆響連連。李一杲從夢中驚醒,卻見枕畔已立一人,乃是趙不瓊。兩人相擁而泣,歷久方止。趙不瓊取石自枕上,遞于李一杲曰:“夫君視之!”李一杲接石細觀,但見石中毒蝎清晰可見,而毒蝎身上竟生出一株嫩芽,嫩葉兩片,青翠欲滴。二人相視共嘆:“此乃愛情之真諦也。”
遂攜手重上無問山,至無問道觀。陸靜早已恭候,見二人笑謂曰:“恭喜師兄師姐,老師已等候多時,請隨我來。”二人隨陸靜入觀,拜見無問仙曰:“弟子參見恩師。”無問仙招手,趙不瓊懷中之石飛出,落于掌中觀后,復還之,笑道:“善哉!汝二人同修此道,當矢志不渝,否則天誅地滅。切記,切記。”
二人受命受教,自是無問山中開始了新的生活。從此夫唱婦隨,共修大道,以期長生不老之境。故事至此,已近尾聲,然其愛情之真諦,將永傳于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