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54章 沒有真誠,全是算計

  對于喬喻來說,掌握了在數學上的巨大成就帶給他最大的好處之一就是,很容易說服那些數學家們。

  從某種意義上說,能在某個學術領域達到巔峰的人,他們雖然大都骨子里極為驕傲,

  但性格中大都有著單純的一面。

  比如可能會比普通人更迷信權威的分析。

  當然他們眼中的權威可能跟普通人眼中的權威不太一樣。

  能被天才認可的權威必然是在該領域更有能力且做不得假的那些人。

  尤其是數論、基礎物理這類學科。

  作假?

  不存在的,每一步推理都要禁得起包括他們在內全世界數學家的審視跟考究。

  如果存在邏輯上的錯誤,甚至不是錯誤,只是某個小瑕疵,都會被指出來,

  畢竟數學從來都是一門需要吹毛求疵的學科。

  就好像當年安德魯·懷爾斯解決費馬大猜想同樣不是一帆風順的。

  1993年這位數學界唯一的菲爾茲銀質獎章獲得者,在劍橋大學艾薩克·牛頓數學研究所的一系列講座中,宣布證明了志村谷山猜想,進而證明了費馬大定理,可謂是意氣風發。

  這個消息也的確在當時震驚了整個數學界,成為全球性的頭條新聞。

  但沒過兩個月,審稿人之一的普林斯頓數學教授尼克·凱茲就在證明過程中發現了關鍵漏洞,而且還是一個基于歐拉系構造的嚴重缺陷。

  這種漏洞可不是小修改就能解決的。而是能推翻整個結論的嚴重漏洞。

  接下來就是長達一年多時間的修改。當然最終結果還是很好的。

  懷爾斯跟他的學生泰勒合作后另辟蹊徑發表了第二篇論文,成功解決了這個問題。

  論文也跟喬喻的第一篇重要論文一樣,發布在了《數學年刊》上。

  從此懷爾斯也成了全世界頂級數學家之一。

  同樣,當年格里戈里·佩雷爾曼解決龐加萊猜想的過程也是一波三折。

  他的論文最初鮮少有人能看懂。然后諸多數學家為他的論文做了許多補足性工作。甚至一度因為這些而對解決者的身份產生爭議。

  也是在很長時間之后才得到全世界的認定。

  喬喻不一樣的地方就在于,以上這些挫折跟爭議他從來沒遇到過。

  他每一篇解決了某個重大數學問題,或者提出新的數學體系的論文,從來就沒有人從中挑出過錯誤。

  是挑不出錯誤,小錯都沒有,更別提結構性的錯誤了。

  在陶軒之跟彼得·舒爾茨看來這很可怕。

  哪怕天才如兩人,年紀輕輕都拿到過菲爾茲獎,投稿論文也經常會有需要修改的時候。

  畢竟數學工作很多時候一個人的想法會有局限性。

  但喬喻沒有,這個人在數學層面強大到就好像不會犯錯一樣。

  甚至在基礎數學做出如此多成就的同時,他還順帶著做了許多應用方面的工作。

  比如天基防御系統,比如載人登月建設計劃,又比如量子模擬計算,以及現在的通用人工智能···

  所有這些工程方面的應用還都成功了!

  哪怕在天才群里,這也屬于權威了!

  這也是兩人雖然同樣天才絕艷,很小開始就被數學界所重視,但依然會對喬喻深信不疑的原因。

  說個不好聽的,現在就算他們真找到了喬喻論文中的漏洞,甚至都可能懷疑是不是自己考慮的不夠周全—

  這絕對是數學天才最高級別的認可。

  所以即便之前兩人還對七月的能力抱有一絲疑慮的兩人瞬間就被喬喻斬釘截鐵的語氣說服了。

  是啊,人類還需要擔心什么呢?核彈這種發明出來就是為了最大程度毀滅人類的武器都被開發出來了,還怕遠高于人類道德水準的機器會產生什么不好的心思?

  意識的本質是發散的,自由的,不受約束的。但數學卻是嚴謹的。

  用嚴謹的數學開發出的類人的意識,相對于人類的自然意識必然是有缺陷的,但道德上限一定是會被約束,遠高于人類平均道德水準的。

  至于人工智能引發戰爭?

  別開玩笑了—

  沒有人工智能的年代,從世界范圍來看,哪有什么真正的和平?

  地區之間小規模的沖突任何時候都沒停止過。

  也就是這些年華夏的天盾系統上線之后,各地才算老實了些。

  打架之前大都會問問華夏的看法跟意見。未來有了人工智能,說不定還能更加和平。

  「人類是社會化生物,有社會就會有利益爭端,有利益爭端就會不自覺的出現各種利益團體,并有著不同的訴求。

  機器意識則不同,任何時候機器意識都可以從相對中立的角度去看待跟分析問題。

  所以我們需要發展機器意識。現在很多人都在網上唱反調,說什么機器意識會導致人類文明毀滅。

  這種無知的言論我是懶得去駁斥。回頭你們幫我宣傳一下,未來我們是要走向星際時代的。

  不要總把目光放到地球這一畝三分地上。宇宙是無限大的,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或許稀少,但絕對不是沒有!

  沒有機器意識的覺醒,人類靠什么探索宇宙?征服星空?一個具備機器意識的無人宇宙級飛船,可以在宇宙中流浪幾千年,去探索適合碳基生命生存的星球。

  人類有這個能力嗎?而且你們知道設計只載有機器意識的飛船有多容易嗎?不用考慮生命維持系統,不需要重力系統,甚至不需要生存物資。

  節省出來的空間只需要堆砌各種可更換的易耗零件以及充足的燃料,就能夠讓人類的觸角延伸到前人根本不敢想的地方。

  等到七月發展成熟之后,我們的月球基地差不多能劃出專門的重工業區。以華夏的工業能力,未來也許每個月都會有載有機器意識的飛船發射進入深空。

  它們的第一步任務是將中繼衛星灑滿整個太陽系。然后收集太陽系的內部各個行星,

  衛星更詳盡的信息,并發送回地球!

  這意味著在未來十年到二十年間,我們對太陽系乃至對整個宇宙的認知,將會突飛猛進。意味著人類真正走向了星際時代。

  有了我們這代人奠定的基礎,我們下一代,下下一代會發生更多的飛船,找到人類走出太陽系的方法。

  一個世紀之后,也許人類對于太陽系的開發以及對太陽能源的利用能達到百分之三十甚至更多。一次說走就走的星際旅行將成為所有人的日常!

  最重要的是,在諸多資源跟華夏制度的加持下,全世界的人類都不再需要為了生存而發愁!因為我們的努力而讓全世界所有人都有近乎無限的資源用于揮霍」

  喬喻突然站了起來,用近乎蠱惑的語氣描述起未來的愿景,一時間是真把陶軒之跟彼得·舒爾茨震撼到了。

  畢竟這描繪的場景有些太宏大,太美好,甚至有些不太真實。

  這要讓他們下意識忽略掉了喬喻最后那句還包含了「華夏制度」四個字。

  畢竟如果真能實現每個人都擁有無盡的資源,意味著人類的自由意志介意徹底解放。

  單純從數學角度來講,這更意味著未來的天才必然不可能因為生存問題而埋沒。

  當每個人都不需要考慮生存跟生活問題,完全為了興趣而活的時候,進發出的創造力跟想象力是他們現在根本無法想象的。

  陶軒之在片刻愣神之后,率先反應了過來,點了點頭,很認可的說道:「沒錯,如果我們要探索星域,毫無疑問發展機器意識最好的選擇。

  而且機器意識的本質依然是工具。整個人類發展史,更直白的說就是使用工具不斷升級的歷史。不管是生產工具又或者戰爭工具。」

  彼得·舒爾茨也在一旁點了點頭。

  沒辦法,喬喻的構思就跟他的論文一樣邏輯嚴謹,無懈可擊。

  畢竟宇宙之大,靠人去探索效率的確太低了。

  跟機器相比,人類的身體顯然太過脆弱。一點點宇宙輻射,都能對人類的生命產生致命影響。更別提生命維持系統需要占用太多的資源。

  但機器就不一樣了。

  完全沒有生存困擾,各種抗輻射抗極端環境的材料足以讓機器意識長時間在宇宙中游蕩,采集各種信息。

  這些寶貴的信息將能讓未來的宇宙學家了解更多的宇宙運行規律,當人類完全掌握了這些規律,自然就能將星球改造,星際移民這些科幻中的詞匯變為現實。

  這才是必將載入史冊的科技革命!如果成功必然會是人類文明史上最重要的科技革命!

  這一切都將成元數學的提出以及通用人工智能的出現作為標志。

  喬喻在看到兩人認可了他的想法后,也趁熱打鐵拋出了今天最關鍵的一句話。

  「所以,兩位不如加入我們吧!加入燕北國際數學研究中心元數學跟通用人工智能的發展項目。

  我知道在你們這個年紀,重新換一個環境生活可能會有諸多不習慣。但請想想我們的事業是將推動人類文明突飛猛進的發展,你們的犧牲也必將會被歷史所銘記!」

  這句話頓時讓陶軒之跟彼得·舒爾茨再次愣住了。

  喬喻說的其實沒錯。

  他們這個年紀突然從西方搬到東方來,生活上肯定有諸多不習慣的地方。

  畢竟故土難離。

  更別提兩人都是各自學校頂梁柱級的教授。

  社會關系也都在已經生活了幾十年的地方。

  但話又說回來,誰不想在人類最偉大的科技革命這段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呢?

  猶豫了片刻,彼得·舒爾茨問道:「不能遠程參與這個項目嗎?」

  喬喻搖了搖頭,遺憾的說道:「彼得,我的朋友,雖然我們這是為了人類整體文明的發展,但受限于這個時代,畢竟還是有國家、民族這個概念的。

  你應該知道這個項目是華夏的重點項目,更是被寫進未來發展計劃的項目,投入是以億為單位來計算的。

  更別提還七月目前使用的代碼已經超過百萬行,那些廢棄的代碼超過千萬行,這可是數方軟件工程師的心血。

  所以七月的涉密程度極高你們應該都能理解吧?說實話話,如果你們人不來的話,真的很難放心讓你們參與到這個項目。

  我跟你們說句實話,其實讓你們參與這個項目,上面的直屬管理部門是有疑慮的。其實你們的交際圈非常單純,各方面的核查根本用不了那么久,為什么等了三天時間?」

  說到這里,喬喻刻意頓了頓,留夠了時間給兩位聰明人思索,才繼續說道:「就是因為我提出了想讓你們加入這個項目的想法!

  而我做出這個決定的原因也很簡單,人類最頂級且依然處于年富力強狀態下的智力不應該被這么浪費掉!

  如果你們都不參與到這個項目中來,我不知道還有誰更適合為七月未來的發展出謀劃策!

  元數學還在起步階段,機器意識現在的發展還很難肩負起未來遨游宇宙的需要。所以我在這里代表燕北國際數學研究中心誠摯的向兩位發出最真誠的邀請,請加入我們!共創人類星際文明!」

  這番話養喻說的很嚴肅,但旁邊的鄭希文忍了很久才沒翻白眼畢竟他才是最了解真相的人。

  真相就是把框架搭建起來之后,一堆的細節工作喬喻已經不想再繼續了·

  就好像他私底下吐槽的那樣,他學習跟研究數學并不是興趣使然,純粹是為了生活。

  所以現在他想要趁著年輕多享受生活,少負責些具體的事情。

  所以上面的這番話他已經對不下余十個人說過了—

  無非是陶軒之跟彼得·舒爾茨更為重要,所以拖的時間久了些—

  他甚至不在乎這些頂級數學家未來在一起工作時私下里對賬。

  反正只要簽署了保密協議,總會有一百種辦法讓這些頂級智商,老老實實的待在項目組里,為了七月未來的發展做出貢獻當然,這也是好事。

  全世界最頂級的這批人才,能招攬來自然是極好的。

沒有真誠,全是算計

哎呦文學網    巔峰學霸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