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55章 清北大學派

  見人,深聊,然后說服———

  報告會完結之后這些天喬喻幾乎所有時間跟精力都放在這件事上。

  喬喻專門定了一個挖人的清單。單子上主要是那些年紀在五十五歲以下,的確有真材實料且接觸過人工智能研究,并依然具備極強研發能力的數學家這些人大都也是在限定時間內解決了七月那道題目。

  挖人墻角這種事情,喬喻做的完全沒有半點心理負擔。

  反正他挖的大都是西邊那些超級高校里的教授跟研究員。

  至于華夏這邊的,壓根就不用挖。被列入國家計劃的項目到時候直接以項目組的名義征用就好了。

  也沒誰會拒絕。

  全華夏都知道跟著喬喻做事情,不但能出成果,而且錢給的很足。

  畢竟喬喻的項目從來都不缺錢的。天知道多少企業揮舞著支票本想要喬喻從他們那里拿錢—·

  而且做挖西方那些高校墻角這件事情,喬喻做起來沒有半點心理壓力。

  當年天知道西邊虹吸走了多少華夏這邊的勞動力。現在他這么做無非就是收點利息而已。

  而且他已經很克制,很有底線了。

  來參加這次報告會的知名數學家總計一千多位。他的名單上才一百八十七位。

  那些經驗豐富還身居高位的老人家們,喬喻都沒碰。這些火種必須留給對面。

  雖然他們大都已經不在研究第一線了,但他們能拉到資源,而且懂教育,還能教學生啊·.·

  等他們把學生都給帶出來了,以后再挖學生好了。

  反正人才流動機制總是從落后地區向發達地區流動的。

  不說再過幾年了,就現在哪里更發達都是一目了然的事情。

  不要說什么華夏在全球援建,讓全球城市都變新了。

  實際情況是,華夏正在用基建帶動看全球區域性消費習慣改變。

  這對于一個純粹的工業國來說意味著什么不言而喻。

  說白了,就是另一套全球化貿易體系。

  當全世界主要的地區街頭跟牌都是華夏知名廠家的牌子,未來會發生什么是顯而易見的事情。

  更別提華夏在玩網絡帶貨這塊更是有著其他國家根本無法相提并論的優勢。

  拋開西方文明那塊面紗其實人性都是一樣的。并不會因為皮膚顏色不同而不一樣。

  更別提越是在快樂教育下長大的人,越容易被洗腦。

  總之喬喻隨便想想都能看到五年甚至十年后的世界會是什么樣的。

  只能說很多人都不自覺的小看了儒家思想的侵略性,更高看了建立在海盜文明體系下的影響力。

  畢竟海盜文明是建立在遠超其他國家武力基礎的前提之下的,一旦沒了這個優勢,以掠奪為基礎建立起的文明很快就會土崩瓦解,然后被同化。

  一切的一切歷史早已經給出過答案。畢竟海盜文明其實跟華夏歷史那些在荒漠跟草原上誕生的文明都差不多。

  所有邊疆靠掠奪為生的文明,只要融入了中原地區,大都會被快速同化。

  對于這一點,喬喻的總結就是人類文明種地才是王道。

  無非是以前的種地真就是在地里刨食。現代化的農業則是讓各種現代化工業制品從工廠里「長」出來。

  當然現階段養喻其實定的計劃并不高。

  一百八十多人的名單,他覺得只需要挖來五十人就差不多夠了。

  其中只有十二人的重點名單,喬喻定的目標是能夠挖來一半就行。

  不過在他辛苦兩周之后,收獲非常喜人。

  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后,同意來華夏加入元數學項目的數學家達到了九十三人十二人的重點名單則來了十個人。

  包括陶軒之跟彼得·舒爾茨在經過考慮之后,都決定暫時移居華夏,加入燕北國際數學研究中心除了這兩位之外,喬喻還從普林斯頓高等數學研究院跟數學院挖來了總計七位教授。

  其中三位曾經獲得過菲爾茲獎。

  如果人真的泉下有知,很難想象洛特·杜根教授此時是個什么想法。

  畢竟喬喻的報告會上專門提到了悼念他的去世,但報告會之后順手又從他為之工作了大半輩子的高校挖走了七位頂梁柱級數學家而且簽下的還是那種終身保密協議。

  換言之,未來就算元數學這個項目不做了,鑒于這份保密協議,他們也不能隨意跳槽去別處工作,更不可能再回普林斯頓。

  當然與之相對應的,項目組會確保這些教授們這輩子衣食無憂。

  哪怕未來不在元數學跟通用人工智能項目組工作,每個月也能收到一筆能讓人生活過得不錯的特別津貼。

  當然特指是在華夏過得不錯,

  而當這一份份合同簽訂之后,學術界的聲調也逐漸統一起來。

  沒辦法,十多位曾經獲得菲爾茲獎的數學家集體發聲,認為基于數學意識出的人工智能意識,不可能產生毀滅人類文明的念頭,只會推進人類文明向著征服星空的時候,人們的觀念很容易就被扭轉了過來。

  當然,這些集體發聲并不能改變所有人的想法。但機器意識或者說人工智能威脅論,

  終究成了小眾的觀點。

  這其實跟數學家的辯論方式有關。

  跟文科的辯論賽不同。

  這幫數學家在拋出論點后是給了詳盡的數學證明過程來佐證這一觀點的。

  而且拿到過菲爾茲獎的這些數學,并不會直接否定反對者的觀點。

  但如果想要證明人工智能到終極肯定會毀滅人類文明,請拿出經得起推敲的數學證明過程,指出數學意識的未來不確定性到底在哪。

  如果能有嚴謹的證明過程一切都好說,這些大佬們不但不介意改弦易轍,贊同這些想法,甚至還愿意推薦其去拿菲爾茲獎。

  但如果證明不了,只是用哲學辯論那一套,又或者拿科幻電影里的情節來當論據,那對不起,不但不會引起重視,更是會被直接擊的。

  高端的文化人損起人來說的話可以不帶臟字,但往往比臟話要更臟,能治好低血壓那種。

  就好像網上反對通用人工智能最歡的某個學者,陶軒之直接在博客上把這人的教育經歷、職業經歷跟獲獎履歷放了出來,然后非常仔細的剖析了那些名校前綴后面跟著XX學院中的貓膩。

  最后給出了一個八字評語一一不學無術,坑蒙拐騙。

  還真就是極為有理有據的評價,就跟數學家做證明題一樣論據清晰。

  但又比數學證明過程要清晰明了的多,普通吃瓜群眾都能輕易看懂。

  沒辦法,數學家給出的那些數學意識無害論的證明過程太復雜了。

  別說一般吃瓜群眾看不懂了,就連絕大多數專門研究數學的教授跟博士們同樣看不太懂。

  更別提那些反對者了。

  而陶軒之博客上的內容雖然同樣采用了數學向證明的方式,但只要是個人又識字的話都能看懂。

  就這樣,所謂的意見領袖開始漸漸不敢在這件事上發言了。

  畢竟全球主流學界都認可了通用人工智能只會幫助人類文明快速。

  這個時候跳出來,就是跟主流學界做對抗。

  而且現在看來與世無爭的數學家較真起來,是真會深挖人的底子偏偏太多喜歡在網絡上發表意見的公知型人物,底子是經不起深挖的。

  畢竟真正有能力的要不然做的工作被學界認可,真拿到了大獎了,要不然真就埋頭在第一線苦干,為獲得認可做準備,哪有時間天天當什么意見領袖?

  至于那些的確也有真材實料,甚至也拿到過菲爾茲獎或者諾貝爾獎,同樣反對繼續推進研究通用人工智能的學者自然也是有的。

  但這樣的人在跟自身齊平的學者們拋出論點跟論證過程之后,不會即刻直接發聲。

  而是開始悶頭去學習元數學,并寄希望從這些論證過程中找出漏洞,然后才會開口辯駁。

  畢竟這才是數學家正常的辯論方式。

  顯然這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完成的工作。

  總之自從陶軒之的發了那篇長博客,直接讓一位網上挺知名的學者灰頭土臉之后,學界就已經聽不到什么反對意見。

  但對于這件事情陶軒之其實有苦難言其實那篇博客根本就不是他發的,當時只是被喬喻借去用了下,他甚至懷疑是博客內容其實是七月準備的。

  起碼以他目前對喬喻的了解,這家伙可沒那個耐心去刨一個不知所謂的人那些老底。

  但不管怎么說,這篇博客對于整個項目組而言是件好事情。起碼能讓國際數學聯盟負責學術道德倫理的部門認可這項研究。

  這種普遍性的認可對于研究本身來說不重要,但對于未來通用人工智能的推廣還是很重要的。

  畢竟按照喬喻的構思,七月成熟之后是要為人類文明服務的,而且將用在各行各業,

  尤其是太空探索領域。

  而不是只做為一個輔助的數學研究工具。

  跟這個世界打交道久了,喬喻很清楚一個人是不可能跟世界對抗的。

  不管想做任何事情,都得先獲得一批人的,然后去影響更多的人。

  要的就是人多勢眾,才能形成碾壓優勢。

  一小撮人直接硬著頭皮去撼動大批人的利益,那才是真蠢。

  換句話說,喬喻的想法其實跟許多所謂的公知差不多。

  無非是公知們往往用似是而非的道理去拼命洗腦自己的粉絲,然后再喊出獨立思考的口號。

  喬喻則是走的上層路線,用嚴謹的數學證明過程,讓一眾掌控話語權的學界大佬站在自家這邊,然后躲在后面,讓這些大佬為他搖旗吶喊。

  顯然后者更具說服力。

  畢竟這些數學大佬不但本身的影響力擺在那里,他們的徒子徒孫也都是學術界的中堅力量。

  對于華清跟燕北來說,這種情況更是喜聞樂見的事情。

  尤其是華清跟燕北數學院的兩位院長,這段時間見了誰都是笑得合不攏嘴。

  不吹牛逼的說,當喬喻用元數學跟通用人工智能研究將這些頂級數學家都拉過來后,

  華清跟燕北已經成了世界數學研究中心。

  起碼幾十年內,這個地位無可撼動!

  兩所學校甚至已經開始商量著,再共同籌建一個國際數理研究中心。

  一下子多了近百位在世界范圍內都享有極高聲譽,做出了極大成就的數學家跟教授,

  這要是不好好利用起來,簡直就是犯罪。

  雖然其中大部分人簽訂的協議中是不需要給本科生上課的。

  但人都已經來了,帶些研究生問題不大吧?更別提這些數學家做相關研究本身就需要助手。

  至于合同中約定的那些待遇—

  別說喬喻的元數學項目本身經費就很多,華清跟燕北這些年更是不差錢。

  畢竟這些年華夏經濟本就過熱,科研跟教育這塊的投入更是水漲船高。

  更別提華清跟燕北還是親兒子總之在喬喻的操作之下,元數學項目是真不缺人了。

  尤其是基礎數學理論研究這塊,這些簽完了合同的數學家,在用了幾個月時間安頓好各自的事情之后,便非常自覺地開始坐在一起,將元數學的基礎理論整合,然后細分與之相應的,七月的能力也開始越來越強大再次作為總指揮的喬喻也終于可以理所當然的把大部分事情都推了出去。

  畢竟他是真的充分相信這些數學家的智商跟能力,這些人缺的無非就是一個火種而已。

  當然也不是沒有煩惱比如這么多有能力的人聚集在一起研究同一個項目,動不動相互之間的理念就會碰撞得厲害,為了某個問題吵成一團的事情經常發生。

  吵得厲害了,最后肯定是找到他這邊,而且情緒上頭了,往往不會管他多忙總之,想完全置身事外是不可能的”

  甚至很多時候喬喻覺得這些投奔過來的數學家背后有人給他們支損招不然哪里會三天兩頭就有那么多的爭議?讓他長假里想好好修整幾天都難?

  只能說人心太復雜了學壞太簡單了!

  請:m.badaoge.org

哎呦文學網    巔峰學霸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