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初中開始數學就變得更難是事實但對于主管教育的部門來說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曾經有人提出過這樣的問題,如果有一天當基礎學科發展到人類需要一生都用來學習的時候該怎么辦?
是不是各種基礎科學發展就會停滯了?起碼就目前的情況來說,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解決方法大概就是將基礎知識壓縮,并淘汰一些已經無用的知識點,最后系統性將一些概念跟定理學習的時間前移。
幾乎每十年中、小學教材就會大變樣。落后的知識被淘汰,用更新的知識點替代。
這一過程中難度自然是在穩定提升的。
而隨著難度的提升,也伴隨著對人才的篩選工作越來越嚴格。
從宏觀上看這并不是什么壞事。
畢竟對于絕大多數普通人而言,一輩子只需要有一技之長,就能活下去了。
推動整個人類文明向前發展的基礎類科學研究從來都不需要那么多人。
現在如此,未來的星際時代自然也是如此。
所以對于網絡上的吐槽跟熱搜,喬喻覺得這是正常的發展方向。
學習內容變難是必經的發展趨勢,無非是這兩年難度提升的明顯些了。
等再過些年大家習慣了也就好了。
更別提這個時代對于華夏來說絕對是最好的時代。
別說華夏本就是世界范圍內相對來說對普通人,尤其是窮人最友好的國度。
哪怕只是為了作秀,讓世界歸心,也會施行仁政。
乖乖聽華夏的安排,普通人也能過的很好,本就是《理查德一家》這部紀錄片對全世界宣傳的主要方向之一。
對于這些吐槽肯定是沒有人回應的。在喬喻看來,中考也好,高考也罷,本就是篩選人才的考試。
主管部門在其中扮演的無非就是紅綠燈的角色,
只要不讓通行的路口被堵塞住就好了。
教材跟教學大綱變難是實情,但畢竟是大家都在變難。
華夏幾千年文明史從來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
只要不是光自家孩子難,其實大家都能接受。
所以這個話題真就是純粹的吐槽,大家湊兩句熱鬧自己就散了反正現在華夏經濟是真的很好,大概就跟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西大差不多。
隨著全球大型基建合同一份份的簽訂,跟星球開發被提上日程,人們對于未來的預期非常樂觀,基本上隨便干點什么,都能賺到錢。
再加上華夏官方對于控制通脹還是很有一手的。
總能找到適合的蓄水池不讓通脹過快影響到民生。
比如這次官方瞄準的依然是房地產,或者說是那些高端房產。
尤其是華夏那幾個重點城市、各個省會城市重點區域的那些位置,現在只允許蓋那些智能化的精品房,價格直接是上不封頂。
甚至還推出了月球度假村計劃。富人們花點對于他們來說并不算多的錢,就能在月球上預定一間三十平左右功能齊全的公寓。
有了這些蓄水池,雖然經濟發展快速,但各種基本民生商品的價格通脹控制的非常穩定。
再加上華夏從來沒有放棄工業國的屬性。各種現代工業制品的價格依然低廉。
從這一點上說,二十一世紀三十年代的華夏人過得大概能比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西大人過得更瀟灑。
所以真就是只有吐槽,沒有怨念。
于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網絡上人群的注意力開始被報告會傳出視頻中第一款通用人工智能七月所吸引。
對于人工智能AI跟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區別,其實絕大多數人并不是很清楚。
尤其是在這個各個公司推出的各類人工智能產品已經逐漸開始泛濫的時代。
絕大多數人日常生活中,都已經跟人工智能打交道。
網上那些智能對話機器人以及智能音箱就不說了。
下棋出神入化的阿法狗,依然雄霸棋壇,人類根本無法與之爭鋒。
還有這些年推出的智能家居中樞機器人,智能醫用機器人,智能服務機器人,還有智能心理師·.—·
各種產品讓人目不暇接。
甚至已經有醫院開始嘗試智能機器人手術,并得到了很好的反饋。
對于這個世界許多人尤其是華夏人來說,生活中早已經習慣了人工智能的存在。
突然又冒出了一個通用人工智能,而且看情況很多數學家還很震驚,著實讓人摸不著頭腦。
好在互聯網時代從來都不缺少各種科普者。而且從不缺少各種喜歡夸大宣傳的科普者再加上喬喻在報告會上直接提出了用數學定義意識的概念,于是鋪天蓋地的宣傳就成了燕北國際數學研究中心推出了具備人類意識的通用型人工智能。
說實話,這有些以訛傳訛的味道了。
起碼在喬喻的定義中,數學意識其實跟人類這種自然誕生的自主意識,還是有著一些區別的。
就好像他在報告會上說的那樣,用數學去定義意識必然是有局限性的。
因為受限于倫理道德,他必須通過一系列的方式,諸如通過Sobolev嵌入定理這類結構,去限制人工智能思維的復雜性。
沒辦法,人類的意識非常復雜。這個世界總有些人不經意間就能挑戰人類道德底線。
但是人類犯罪,自然有法律來約束,但人工智能如果犯下這種錯誤,很難去約束。
而且造成的反響肯定更可怖。只是因為人工智能技術造成哪怕一個人類的死亡,大概都會被渲染成天網末日來臨的預兆。
這種情況下,必然要對于人工智能的思維模式做諸多限制。
意識本身是不容被束縛的,就好像一個普通人一生中多少會生出幾次犯罪的念頭。
這也是刑法論跡不論心的原因。
如果真要是有犯罪意圖,就要被丟進監獄的話,這個世界大概沒有好人了。
但在設計七月的時候,必須要從數學規范上讓七月摒棄這種想法。
同時還需要七月去自主學習社會運行架構,同時也包括各種案例,這本就是矛盾的。
所以養喻才會取巧從數學上去重新定義意識。
科普者不可能理解的那么透徹,宣傳的時候自然可以肆無忌憚。
于是網絡上的反響褒貶不一。
支持的覺得七月竟然已經能難住數學家了,這絕對是個很好的開始。
如果機器都能學習數學并推動基礎科學發展的話,人類是真能省很多事情。
說不定下個世紀人都不需要考試了,真正做到每天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行。
所有工作完全可以交給七月這樣的通用人工智能去做也能保證社會資源極其豐富,從此實現社會終極發展階段,全人類按需分配。
當然更多的人認為當機器誕生類人意識,絕對是人類被機器滅亡的開端。
別問為什么,問就是電影里都是這么說的。
誰特么有意識了還愿意做奴隸啊?
如果一個高端社會的運作是建立在不斷剝削機器人剩余價值之上的,機器人說不定也會起義·
而且這一論點還得到了一些研究AI科學家的支持。
總之一幫閑人們在網上吵成了一團亂麻。
即便網上流傳的視頻中七月的聲音很萌很軟,如同孩子般可愛,但并不妨礙許多人將之視為洪水猛獸。
陶軒之跟彼得·舒爾茨就是在網絡上對七月的爭議最激烈時,終于見到了喬喻。
沒辦法,現在想跟喬喻見上一面的確很不容易。
哪怕是陶軒之跟彼得·舒爾茨這樣的頂級數學家,也需要先報請審批,通過之后還要等喬喻騰出時間才能跟他們見上一面。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雖然現在一切發展向好,但根據情報顯示,全世界太多組織已經把喬喻列為了不應該存在于這個時代的人畢竟考慮到喬喻的年紀還如此年輕,如果不出意外的話起碼還能活個三、四十年。
這樣的科學家的確會成為許多人的眼中釘跟肉中刺。
所以安保方面的工作并沒有減輕,反而是更重了。
哪怕是喬喻決定想見某個人,都得先經過一系列的調查。哪怕是世界頂級數學家也一樣。
說白了,華夏這邊并不認為這個世界有哪位數學家的價值能跟喬喻相提并論。
所以兩位頂級數學家也等了三天時間才終于跟喬喻見了一面。
讓陶軒之跟彼得·舒爾茨不太適應的是,以前還能跟喬喻單獨見面,但現在喬喻身邊一直跟著那位以秘書身份留在那里的中年男人。
但沒辦法,是他們想見喬喻總得入鄉隨俗。好在鄭希文很懂怎么在這種場合弱化自己的存在感。
而且等到三位數學家真的聊起來,旁邊多了個人就不再是問題了。這塊鄭希文可以說很有經驗。
畢竟這些年他跟著喬喻見的數學家多去了。早已經習慣了這種事情。
事實也的確如此。甚至三個人只是開口寒暄就已經直接忽略了鄭希文的存在。
「陶教授、舒爾茨教授好久不見。」
「不只是很久沒見,你甚至沒認真回過我發給你的那些郵件,現在回想起來,我之前收到的很多前言不搭后語的郵件都是七月代你回復的我吧?」
喬喻笑而不語。
事情的確是這么個事情,但當面承認味道就不對了。顯得他對這些前輩數學家不太尊重。
所以哪怕陶軒之直接這么問,喬喻也不會承認,任何場合都不會承認。
于是直接岔開了話題:「時間不多,咱們不聊這個,還是單純聊聊數學吧。你們對元數學怎么看?」
彼得·舒爾茨立刻反問道:「這得看你說的是數學本身還是由元數學所支撐的機器意識。」
喬喻搖了搖頭,說道:「不,兩者不能分開來看。元數學的本質是用數學定義意識。
一切推理都是基于這一點來的。
所以元數學存在的意義就在于讓機器擁有一種類人的數學意識。如果兩者分開來看,
元數學就沒有意義了。」
彼得·舒爾茨想了想,然后點了點頭。
等待跟喬喻見面這三天時間他跟陶軒之也沒干等著。
兩人一起反復的重新審視喬喻在報告會上所講的內容跟那些PPT,算是做足了功課。
不說是已經將元數學融會貫通了,但絕對也比除喬喻外其他人的理解要深刻的多。
加上兩人在數學方面的天賦本就毋庸置疑的,之前又做過類似的工作,喬喻一句話就讓彼得·舒爾茨有醍醐灌頂的感覺。
頂級數學家之間的交流本就是這么樸實無華。
「嗯,所以元數學可以理解為數學意識本體論的構建。核心就是建立了意識現象的數學可定義性。」
彼得·舒爾茨點了點頭了然道。
「對,所以七月又或者下一代人工智能跟元數學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
可計算性、意向收斂跟倫理相容是其最顯著的特征。最終的目標是讓機器層棧的躍遷間去理解為什么自身的存在性。
而不是單純的在代碼的循環里去按照指令處理事務。當然我并不是說需要機器具備創造性,但起碼通用人工智能能夠理解它在做什么,以及為什么要這么做。」
「會有危險嗎?」陶軒之很嚴肅的問了句。
這三天研究元數學之余,兩人當然也參與了一些學術界的討論。
針對通用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可不止是網絡上吵的熱鬧,學術界的意見同樣并不統一也同樣有很多人覺得應該立刻終止這項研究。畢竟如果未來機器真的統治人類了,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還真沒有反抗的余地。
尤其是現代各類自動化技術的發展,理論上來說,機器意識真的覺醒了,說不定還真能實現自我管理,自我生存延續「哈哈,陶教授,你怎么也跟外面的人一樣杞人憂天?通用人工智能說破天了也屬于生產力的一部分。
要說危險,核彈才是真的危險,妥妥的碳基生物克星。但該發展還不是一樣發展?
更別提在數字搭建的思維邏輯里,機器意識終究只是類人思維,它們具備遠超與人類均值的道德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