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獲》的專號征訂工作從11月上旬就開始了,發酵了大半個月的時間,在國內文學界和讀者群體掀起了陣陣熱議。
截至征訂結束,一張張征訂單從各地反饋到《收獲》雜志社,僅用了不到2個月時間,這在出版社或雜志社的征訂當中已經算是非常高的效率了。
李小琳看看最后匯總的數字,喜不自勝。
85.16萬份!
《收獲》雜志社的征訂工作面向的是全國的各大書店、二渠道以及郵局所代表的個人讀者,在《收獲》歷年的征訂工作中,正刊訂閱是重中之重。
巔峰時期,《收獲》的正刊征訂量超過20萬份。
這20萬份代表的不是全部銷量,而是20萬個最忠實的讀者(單位)。
陸遙的《人生》在82年出版時火遍全國,征訂量也不過12萬冊,這些年累計銷量早已破了百萬冊。
所以雜志或是單行本的實際銷量,往往是征訂量的兩倍,甚至是數倍之多。
但即便是20萬份的征訂量,也已經是明日黃花了,這些年來國內文學雜志的銷量一降再降,《收獲》也不例外,曾經單期百萬份的銷量,如今只剩下個零頭。
此次的專號竟然一舉收獲85.16萬份的征訂量,這如何能讓李小琳不驚喜呢?
「朝陽的號召力真是非同凡響啊!」她看著匯總來的征訂數據,眉眼間盡是喜色。
「是啊,‘林百萬’的名號不是白叫的!」
程永新也忍不住發出了一聲感慨。
「照這個征訂量,銷量恐怕要200萬起步吧?」
他說著話,卻警見了李小琳的臉上閃過了度之色,便問道:「小琳姐,怎么了?」
「咱們專號的銷量越多,書出版以后的銷量可就越少了。」
聞言,程永新愣了一下,卻也明白這么個道理,只是林朝陽都已經答應了雜志發表,
肯定就已經做好了這個準備,他不理解李小琳怎么會突然提起這件事。
不等他多問,李小琳轉頭跟同為副主編的肖元敏低聲商量了一陣,最后做出了一個決定。
將每期專號總印數控制在100萬份整,為之后的出版讓路。
她的決定讓編輯部的人都感到有些意外,但大家想想,即便是100萬份,對于現在的《收獲》也已經是個可望不可及的數字了,更何況這次的專號還是6期。
算上正刊的出版,這相當于在接下來的一年里,《收獲》每月都要出刊一次,從雙月刊變成了月刊。
遠在燕京的林朝陽接到李小琳的電話,先是意外,又隨即表示了感謝。
雖然他不差這點銷量,也不差這點錢,但人家畢竟也是好意。
談到出版的問題時,李小琳的意思是現在國內文學界盜版橫行,發表和出版的時間也不能間隔的太久,否則就是給盜版留市場。
林朝陽想了想便給人文社打了個電話。
接到林朝陽的電話,祝昌盛眉飛色舞。
他前些天還在為林朝陽新書的權被《收獲》給拿去了而感到郁悶,沒想到才幾天的功夫,林朝陽竟然決定將新書的出版交給他們人文社。
這當真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接到林朝陽的電話后,他拉著人文社現任總編兼《當代》主編程早春便跑到了林朝陽家,詳細的商議了出版事宜,才歡天喜地的離開。
12月15日,冬日清晨的陽光被霧霾所遮擋,天空看起來陰沉沉的,冷風吹過,在新華書店門前排著隊的熱心讀者們不由得打了個寒顫。
大雪之后,燕京夜晚的氣溫已經在零下5度,白天的氣溫也只是在零度律徊。
不過天氣再冷,也沒辦法阻擋這些讀者們的熱情。
進入九十年代,燕大周圍多了很多書店,93年萬圣書園開業、95年風入松開業、97年國林風開業,這些都是燕大附近較為知名的學術書店,老板也都是海淀附近幾所大學的教授或畢業生。
但要說最受燕大學子們歡迎的,還是屹立在海淀大街上幾十年的新華書店。
一來是因為這里離燕大較近,從燕大南門出來,穿過老虎洞拐個彎就到了。
二來是因為這里社科、文史類讀物多,相較于那些專營學術讀物的書店在受眾上明顯更廣。
陳佳勇一早和王長江約好了在學校南門見面,兩人見面的時候他正啃著從食堂買來的包子。
「灌一肚子風,你小心等會兒肚子疼。」
王長江提醒了他一句,陳佳勇卻沒當回事,兩人一路往新華書店走去。
陳佳勇是今年新概念作文大賽的一等獎獲得者,因此被保送進了燕大中文系,他也是新概念作文大賽歷史上最幸運的一批獲獎者。
第一屆新概念作文大賽,有七位一等獎獲得者被燕京大學、南開大學等名校破格錄取。
此事在國內文化界和教育界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爭議,在那之后,各大名校為了避免爭議,逐步收緊了要求,直到幾屆之后新概念作文大賽的獎項只能起到高考加分的作用。
王長江則是正常考入燕大中文系的。
兩人來到新華書店門口,看著門口的長隊,王長江不禁驚訝,「這么多人啊?」
他們都是八零后,買書排隊這種事只在小時候聽說過。
新華書店八點開門,這會兒離開門還有不到20分鐘,兩人見陸續還有讀者加入隊伍,
趕忙先排上隊再說。
「我記得小學五年級那年,趕上林朝陽的《達拉斯買家俱樂部》出版。
我爸本來是負責送我上學的,結果他為了買書把我帶到了書店門口排隊,害得我遲到被老師罰站了20分鐘。」
王長江看著前面的隊伍,饒有興致的說著往事。
「你接觸林朝陽的作品那么早呢?」陳佳勇問。
「早什么呀?那天我爸買完《達拉斯買家俱樂部》,回家就被我媽罵了一頓,書直接沒收了。」
陳佳勇頓時忍俊不禁,「沒收」這事當然是有說法的。
當年《達拉斯買家俱樂部》剛在國內出版的時候,就因為其中所涉及的艾滋、同性等問題被國內許多人視為洪水猛獸。
很多家長更是嚴防孩子看這種書,甚至還有人向教育部門請過愿,試圖將這本書列為禁書。
這么多年過去了,《達拉斯買家俱樂部》在不少思想保守的人眼中,依舊是有些離經叛道的文學作品。
但實事求是的說,這部帶給讀者的正面意義要遠大于負面的。
至少在陳佳勇讀來,《達拉斯買家俱樂部》所帶給他的更多的是感動和對生命的敬畏「不過后來我還是趁著暑假的時候,偷偷讀了這部。
可惜那時候太小了,讀著感覺太沒意思了,比《西游記》差遠了。」
王長江說到這里問陳佳勇,「你最早看林朝陽的書是哪本?」
陳佳勇脫口而出,「是《梵高之死》。」
「《梵高之死》?太早了吧?《梵高之死》出版的時候我們還沒上小學呢。」
「又不是出版了立刻就看到的。我是中學讀的,正好那年暑假我媽給我報了美術班。
那個美術老師還做藝考培訓,有一個班全是美術生。
我印象特別深刻,那個班里有個女生,長發披肩,皮膚特別白———”」
陳佳勇回憶著回憶著,往事就變了味道,王長江挖苦他:「沒看出來啊,你小子挺早熟!」
兩人說話的功夫,新華書店門口的隊伍已經越來越長了。
距離八點還有幾分鐘,新華書店的門開了,人群一陣躁動。
四十多歲的營業員對此見怪不怪,她經歷過七八十年代徹夜排隊買書的奇景,從八十年代中期以后,這種排隊買書的場景就已經消失了。
也只有林朝陽這種級別的作家新作面世,才能引來這么多讀者的搶購潮,
新華書店開門之后,讀者隊伍中傳來一陣騷動,但很快就平息了。
現在不是十幾年前了,只有書店擔心書賣不出去的份,壓根不用擔心買不到書。
準確的說不是「書」,而是「雜志」,可看著跟書沒什么區別。
「嘿!這就是林朝陽的新書?」
排隊著走入新華書店,王長江急忙忙的來到擺著新刊的書架前,不需要特意翻找,最新一期的《收獲》專號就擺在上面。
他握住書脊,將雜志取下,第一反應是驚訝于專號的厚度。
「這是多少字啊?不應該直接出版嗎?」
跟他的反應不一樣,陳佳勇同樣拿下了一本雜志,第一眼是放在了雜志封面上。
滿地菊花映目,燦爛輝煌。
《天朝》。
第一眼看到書名,陳佳勇只感覺到一股霸氣撲面而來。
他的閱讀面在年輕人當中算是比較廣的,對于很多經典文學作品都有涉獵,但還是第一次看到個性如此突出的書名。
「這書名—」
王長江湊過來,「這名字看起來可真霸氣!」
陳佳勇不由自主的點了點頭,確實夠霸氣,而且也很大膽,至少在他所看到的主流文學作品當中是極其少見的。
翻開雜志,略過版權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篇「編者的話」
「唐王朝是中華文明歷史上最輝煌的階段,疆域空前遼闊,極盛時東起日本海、南據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貝加爾湖。
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文化開放,包容并蓄,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和文明之一,故唐以后海外多稱中國人為「唐人」。
作為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時代之一,其所留下的輝煌早已沒在歷史的沉沉煙霧之中。
有限史料所展示的錯訛斷裂且不必論,各類通俗演義作品,對唐帝國的描述也不盡準確,以至于盛唐的萬丈光焰十不復一,令人不忍嗟嘆。
這實在是中國歷史的悲劇,也是中華文明的悲劇。
一個富有正義感與歷史感的民族,不應忘記和丟棄奠定自己文明根基的偉大時代。
《天朝》一書起源于朝陽同志與朋友們的閑聊,可所有人卻未曾想到,當年的一句戲言后朝陽同志竟以絕大的毅力與驚人的才華付諸了實踐。
如不出意外,《天朝》一書應有洋洋六卷兩百萬言,將唐朝兩百八十九年的歷史蒼勁雄渾的鋪展開來。
這部堪稱鴻篇巨著的作品,生動的還原了巨大的歷史落差與戲劇性的帝國命運,再現了一個帝國一步步實現自己夢想的悲壯歷程。
書中每一行每一頁都充滿著智慧方略、陽謀政治的風骨,奮發惕勵、強勢生存的精神,充滿著來自中華文明時代的英雄風骨與本色靈魂。
陳佳勇閱讀雜志讀過很多「編者的話」,但這一期《收獲》雜志的「編者的話」絕對是他所讀過的當中最長的一篇。
但他讀來卻沒有感到絲毫的長、贅述,反倒津津有味。
等他終于將「編者的話」讀完,眼神落到最后的落款上,忍不住露出了驚訝的神色 巴金。
這篇「編者的話」竟然是巴金先生寫的!
陳佳勇心中驚嘆之余,不由得又對這部《天朝》多了幾分期待。
「巴金對這部的評價有點高呦!」一旁的王長江這會兒也剛看完「編者的話」
對陳佳勇說了一句。
「是啊。」
陳佳勇此時沒心思跟他聊天了,只想一睹《天朝》為快。
他不再翻看雜志內容,快步來到收款臺排隊付錢。
「你可真是個急性子!」
出了書店的門,王長江正調侃著陳佳勇,卻不妨他小跑了起來。
「矣,你跑什么呀?」
「馬上上課了!
陳佳勇跑出去幾步,他的聲音才傳過來,王長江恍然,趕緊追上他的腳步。
涿州中學。
剛下了一趟語文課,于春來終于接到了《收獲》的專號,他用手摸索著封面,眼中滿是欣喜,這將是他未來一個月里最重要的精神糧食。
正打算翻開雜志嘗嘗「咸淡」,坐在隔壁辦公桌的鄧大姐又跟于春來提起了相親的事「記著晚上的見面。」
于春來也鬧不明白鄧大姐為什么這么看好他,上回介紹相親被他婉拒了之后竟然又鍥而不舍的跟他提了第二次,而且還拿來的女方的照片。
看著照片上容貌清秀俊麗的女青年,于春來到了嘴邊的拒絕被糊住了,今天就是雙方約定見面的日子。
他心中暗暗的生出幾分期待,等回過神來,正打算看看雜志,上課的鈴聲再次響起,
又得上課了。
真是片刻不得閑。
好不容易握到傍晚,到了半天的雜志一直也沒騰出功夫看,鄧大姐主動提出幫他盯著班里的晚自習,讓于春來心中感激不已。
到宿舍換了身衣服,對著鏡子照了照,想到女青年的長相,他沒來由的有點心虛。
隨即又振奮起來,跟自己打了打氣,才出了門,見面地點約在了縣城為數不多的西餐廳,他見到了照片上的女青年。
「你比照片上好看!」
于春來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冒出這么一句傻話來,說完這話他心里滿是懊悔,沒想到對面的裘樂卻被他這話逗笑了。
「你這人還真是以貌取人。」
裘樂的話里帶著挖苦的意味,偏偏眼中的笑意又讓人覺得那么可親。
于春來一時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只能尷尬的笑了笑。
落座點了菜,于春來的眼神放在裘樂的手邊,剛才他沒來之前她一直在看書。
仔細分辨了一下,他沒想到裘樂看的竟然是這一期的《收獲》專號,他本來尷尬的不知道要說些什么,這一下子找到了話題。
「你也喜歡《收獲》?」
「還行吧,我是有什么看什么。」
「這一期是林朝陽的專號,我訂閱的雜志今天也剛到,還沒來得及看呢!」
說到這里,于春來的語氣中透露出一絲遺憾。
「要不是跟我見面,你這會兒應該都已經看上書了吧?」裘樂幽幽的問了一句。
于春來再遲鈍也意識到自己又說錯話了,他連忙擺手,「沒有沒有,看書什么時候不能看。」
裘樂剛點了點頭,就聽他又問道:「你看了嗎?講的是什么內容?」
裘樂笑了起來,這笑有一半是氣的,還有一半她也說不明白。
「講唐朝歷史的,我也剛開始看,主人公是李世民。上來先是倒敘,描寫的是玄武門之變——」
《天朝》第一卷最開始的情節是玄武門之變,之后以倒敘的方式講述了隋末的山河崩裂。
以寥寥幾千字描寫了隋煬帝楊廣這個敗家子是如何好大喜功的把開皇之治的大好局面敗了個精光,再引出了李家父子的「創業故事」。
裘樂的聲音很柔和,跟于春來在學校里聽那些女老師講課的聲音完全不一樣,讓人耳朵癢癢的。
但慢慢的,他的注意力轉移到了她所講述的情節上。
「我就看了這么多。」
講了幾分鐘,裘樂就停了下來,
于春來聽完覺得心癢難耐,「隋煬帝可真是個敗家子啊!」
「不僅是個敗家子,還是個瘋子。一場傾盡全國之力、竭盡天下之財的戰爭才剛剛遭遇慘敗,數干方將士剛剛捐軀沙場。
他竟然還能為了一已之私二征高麗,實在瘋狂。」
「也不能說是瘋狂。自西晉以來,中國政治一直都是門閥世族玩的游戲。
天下以智力相雄長,真正的政治智慧和政治力量只掌握在少數貴族手中,平民百姓們在這場游戲中連配角都算不上,只是養料和耗材。
所以這些上位者和平民百姓天然就有著階級矛盾,才不會管老百姓的死活。
就像偉人所說的那樣,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
于春來才看了個開頭,但結合自身的歷史知識,他的見解卻贏得了裘樂的欣賞。
見裘樂對這方面的歷史似乎很感興趣,于春來便借著的內容繼續給她講了起來。
「”.前面兩次東征高麗的失敗如果還有情可原,那第三次東征卻足以把楊廣釘在恥辱柱上。
大業十年,他終于率領好不容易才組織起來的大軍兵臨平壤城下。
此時的高麗表面上還在頑抗,實則早已精疲力竭了。之前兩次大戰固然拖垮了隋朝可同時也讓小小的高麗元氣盡喪。
面對卷土重來的隋朝水陸大軍,高麗王高元惶惶不可終日,最后只好低頭妥協,他向楊廣獻上降表。
你想象不到,楊廣不假思索的就接受了高麗的請降,然后即刻傳令班師回朝。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上說「大軍三出,未能平賊,勞而無功,吾竊恥之」,連在宋遼之爭中一向主和的文官司馬光都‘竊恥之」,楊廣這個皇帝當到這個份上也是獨一份了!
這已經不能叫‘門戶私計」了,簡直就是拿天下大事當成小孩子過家家。」
于春來不愧是當老師的,只憑著《天朝》開頭的不到兩萬字,便口若懸河做了半個多小時的「閱讀理解」。
偏偏裘樂不僅沒有反感,還被他這侃侃而談的姿態所吸引。
吃完了飯,兩人軋了快一個小時馬路,于春來把裘樂送回了家,兩人約定了下周再見面。
目送看裘樂的背影,于春來暗暗發誓,下次見面之前他一定要把《天朝》倒背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