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十六章 門路

  汴梁這些年的發展真的很快。

  因為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這座城市就商業而言,已然超過洛陽,成為關東第一大商業重鎮。

  之前一直在居喪的卞盱到汴梁跑了一圈,然后又回到了卞氏老宅,與卞滔兄弟閑聊。

  他已經不需要居喪了,畢竟死的不是他親爹,無需守孝三年。不過左右無去處,他大部分時候還是留在卞家,管吃管睡還有人閑聊,難道不好嗎?

  「汴梁市面上的農具大漲價。」卞盱說道:「少則一倍,多則三五倍,看著嚇人。」

  卡滔頭上戴著孝帽,胡子拉碴,看起來十分憔悴。其實他懶得打理而已,畢竟成天出不了個門丁,不能欣賞舞樂,三年戒色,生活還有什么樂趣?

  此刻聽到卡盱的話,稍稍來了些興趣,說道:「定是有人提前囤積,這是要準備南下啊。」

  「正是。」卡盱心情沉重地點了點頭。

  「伯父那邊—」卡滔輕聲問道。

  「姨母說沒大事,點計一下自家莊宅,退一部分出來就行了。」卡盱說道。

  「你家有幾處莊宅?」

  「建鄴一處,不過十頃地罷了。」卞盱說道:「毗陵百八十余頃,會稽四十余頃。新安那邊新置了十余頃地。」

  「那也不多啊。」卞滔說道:「堂堂尚書令,不過占地二三百頃,養幾百家莊客,已經非常克制了。」

  說完,卞滔想了想,道:「我家在濟陰、濟陽的地沒多少了,若下江東,你覺得何處為佳?」

  「北人只要稍一打聽,便會往丹陽、會稽、吳三郡涌去,義興、吳興二郡也不錯,宣城、新安等地就差不少了。」卞盱沉吟道:「這樣吧,都是自家人,毗陵的地多半保不住,你若能拿下,就給你了。一百八十四頃余,墾荒多年了,有灌渠,可種稻,畝收比粟麥多一些。現有四百多家莊客,大部分是僑人,另有百余家是吳人,以前朝廷收拾土豪得來的。」

  卞滔有些心動。

  有熟地的話再好不過了,直接接手,當年就有收益,不比填人命墾荒強?

  不過他又有些猶豫。不是不想要,而是以卞氏如今的地位,他配拿這一百八十多頃熟地嗎?

  兄弟幾個全窩在家里居喪,上頭一個人都沒有,真厚著臉皮去拿地,遇到來頭很大的人,直接一巴掌把你扇開了。

  說實話,卡氏江南那一支真的比北地本家混得好多了,至少卡壺是尚書令,

  而卡敦除了早年做過天子的軍咨祭酒外,就只有陳留太守一職可堪說道了,但他已經死了·————

  「唉,悔不當初!」卞滔長嘆一聲。

  以前怎么就那么不懂事呢?就知道瞎玩,沒半點為家里分擔壓力的心思。

  說難聽點,別看卡盱家是江南亡國之后,真論起關系來,名義上是北方勝利者的卡滔還不如他呢。至少卡盱是裴貴嬪的姨甥,就算卡壺真的死節了,他們這幾個小輩卻不一定有事。

  去江南奪地的北人也不是傻子,人家真沒必要得罪裴貴嬪,又不是只有卡家有地。

  卡盱也就是被嚇著了,等他反應過來,認真分析一下局勢,他家看似危險,

  其實完全可能逢兇化吉。

  卞胗舉新安郡而降,斷然無事,甚至可能趁機收拾心向司馬小兒的吳地豪族,將卞氏在新安的田地大大擴充一番。

  卞瞻、卡耽有些麻煩,他們現在在建鄴為官,尤其是前者,還非常受信重,

  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及時脫身了。

  六盱見卡滔長吁短嘆,笑了笑,道:「莫非你想要會稽的地?那個也可能保不住。」

  卡滔無語,心說你可能多慮了,我是不敢拿毗陵那一二百頃熟地,怕拿不住。還不如放在你家手里,比我保住的可能性還要大。

  「你先別急著處理。」卡滔說道:「等到秋天再說,事情還有轉機呢。」

  卞盱若有所悟。

  不過他很快說道:「都是一家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不會短了你的好處的。」

  「不是我的。」卞滔搖了搖頭,然后伸出腿,端了下還在呼呼大睡的老二、

  老三,道:「二弟、三弟,戰事結束后,你們兩家南下江東,如何?」

  兩人哈欠連天,一聽就有點懵。

  不過父親去世后,家里一直是兄長做主,他們身上也沒官,兄長說讓他們南下,即便再不情愿,卻也難以拒絕。

  只是一一唉,真不想去啊。

  「四弟、五弟就和我留守祖瑩吧。以后一一」說到這里,卞滔的聲音有些低沉:「就是兩家人啦,此生怕是再難見面。」

  六老二、老三聽了,睡意全消,亦有些傷感。

  他們是親兄弟,下一輩按理來說還是從兄弟,但畢竟分隔南北,距離遙遠。

  有些時候,一走就是一輩子的事情。

  幾代人過后,常年不走動的卞氏,還能算是一家人嗎?

  「大勢如此,天子逼得我等骨肉分離,也是無法。留在北地的日子并不好過,至少這兩三代人內不好過。去吧,走得遠遠的,父親生前不就希望氏開枝散葉,永葆興旺么?」卡滔嘆道:「你們帶上自家仆婢,各領一百家部曲莊客,

  為兄再貼補些錢糧,找到船后就南下。去了那邊自有人接應,興許有吧。」

  老二、老三的臉色有些茫然、不舍。

  好好的一個家,怎么就散了呢?

  天色漸晚,王衍就住在觀風殿中的衙署內,找來了王玄及侄子王徽。

  「羊長和(羊忱)了,杜尹調任徐州刺史。燕督應是李重的,眉子你去當刺史吧,天子已然首肯。」王衍說道。

  「是。」王玄應了一聲,微微有些失望,

  他之前是冀州刺史,因為丁憂去職,父在母死,只需居喪一年,因此他已然可以再度出仕了,不過確實有些失望,當來當去都是刺史,難以再進一步。

  「你這個年紀,這輩子就這樣了,當好這一任刺史吧。」王衍似是知道兒子的心思一般,嘆道:「沒機會進中樞了,也沒好位置給你。」

  說完,不管兒子失望的神色,又看向王徽,道:「幼仁,本想派你去江南的,不想平子病重,奈何。回家陪最后一程吧,將來會有機會的。」

  「是。」王徽應道。

  他爹王澄快死了,據老家那邊私下里說一把年紀了終日縱酒,他都不知怎么評價這事。

  這下好了,一旦故去守孝三年。好不容易得來的大理寺主簿也沒了,卻不知道會便宜誰。

  「回瑯琊老宅后,若有江東族人求上門,不要輕易答應,讓他們徑來汴梁找老夫。」王衍叮囑道:「茂弘一一可惜了。」

  王衍已經記不清他們多久沒見面了,或許有二十多年了吧?人老了,記性不行,王導的面容都有些模糊了。

  想當年天下大亂之時,他的戰略不可謂不高明。

  以王敦為青州刺史,利用瑯琊王氏影響力控制這個有「負海之險」的地方;

  以王澄為荊州刺史,控制這個溝通南北的通重鎮再為王導爭取徐州刺史之位,雖為裴盾搶走,但最終還是以另一種(輔佐司馬睿)方式得到了徐州,并且在司馬睿南渡之后發揚光大,權勢熏天;

  他自己則留在洛陽這個龍潭虎穴,榨干朝廷最后一份價值。

  這個戰略謀劃真不能算錯,甚至有趁亂問鼎天下的可能。

  只不過王敦上任路上就被盜匪嚇走了,王澄在荊州不當人,搞得天怒人怨,

  王導去了江南后定位于佐命之臣。

  到頭來,還是他王衍運氣最好,這卻不知該怎么說了。

  「敬豫侄兒大概要和陸家一樣了,徙居邊地。」王衍說道:「總算天子開恩,茂弘可留一子在建鄴,奉養老母。」

  「茂弘叔父他一一」王玄問道。

  「到了如今這個地步,茂弘唯有一死了,不然大家都不體面。」王衍嘆息道:「茂弘這一支有這個結局,已然是天子看顧老夫情面了。」

  王玄默然。

  以父親之能,也只能做到這個地步。畢竟茂弘叔父是司馬家的丞相,不是什么阿貓阿狗,且王氏子弟到現在還在抵抗,試圖挽回將要傾覆的大廈,還能說什么?

  「式思真的要南下嗎?」王衍又問道。

  「是。」王玄點點頭,道:「他說按部就班沒意思,不如立個大功,父親你再使點勁,他能一飛沖天。」

  「式思」是王玄之子、原左驍騎衛司馬、現長安度支校尉王賢之弟,名王良。

  「也罷,就遂他意吧。」王衍說道:「王氏子弟,能多勸一個總是好的。眼下不要想太多,浮財什么的不重要,由地部曲交出去就交出去好了,只要人還在,就還有希望。」

  「阿爺,要勸王氏子弟回北地嗎?」王玄問道。

  「天子有令,南渡士人盡皆落籍江南,僑州、僑郡、僑縣、僑鄉一律罷廢。

  他分明是不想這些人回北地,別想了。」王衍擺了擺手,道:「其實留在江南也好,老夫想辦法保全一些,將來北地士族大舉南下,還能賣些人情。」

  「兒要不要遣人南下圈占莊園?聽聞江州不錯一一」王玄說道。

  「江州勿要多想。那邊多邑地、官田,司馬氏滅國后,他封的官爵不作數,

  那些邑田定然要被朝廷收走,貿然圈地容易吃虧。」王衍說道:「還是盯著丹陽、會稽吧。」

  「是。」王玄應道。

  「北地大族群情激昂,江東之局已然注定。」王衍站起身,嘆道:「不知多少衣冠君子身陷圖圖,又不知多少窈窕淑女墜落塵埃。值此之際,有功者得免,

  有門路者僅自保,無功無門者免不了為群狼撕咬,便是天子也不能阻止。」

  王玄側然。

哎呦文學網    晉末長劍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