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457章 棱鏡計劃

  作為美國空軍目前的天字第二號工程,X51A項目自打正式啟動以來就一直受到多方的關注乃至爭搶。

  至于各種定期或突擊開展的審計核查行動更是每年都要搞的傳統藝能。

  雖然這次突然出現的國家安全局確實是個新角色,但之前也有過問責局和聯邦調查局聯合出動的情況。

  所以剛開始的時候,沙普爾·柯林杰也沒太當回事,甚至還把幾個關鍵子系統負責人給拉到另外一間會議室,提前把各自負責的任務給布置了下去,以免一周后返工的時候當無頭蒼蠅。

  直到全部工作收尾,他準備回到自己的辦公室收拾一下東西,卻發現連辦公區都已經被封鎖起來的時候,才終于意識到情況有些不對——

  往常無論查賬目還是查安全,基本都是隨便找個實驗區走個過場,可從來沒有過這么大的陣仗。

  尤其他們這種主管級別的辦公室,原則上都屬于私人區域,就算是提前通知的例行檢查都很少涉及,更別提這么粗暴的行事風格了。

  他本想態度強硬地上前溝通一番,但卻忽然沒來由地從心底生出幾分不安。

  恰好這個時候,他的助手查理·布林克也從另一側走廊匆匆而來,語氣中滿是焦急:

  “我,還有其它幾位同事的辦公室那邊…”

  話說到一半,就看到對方的辦公室門口也站著一個面無表情的黑衣壯漢,顯然也和他們遇到了一樣的情況,于是戛然而止:

  “這…”

  “先別著急,應該是信息安全風險檢查的一部分。”

  柯林杰擺了擺手,示意布林克稍安勿躁:

  “我會跟對方的負責人溝通一下,讓他們注意在檢查過程中不要弄亂辦公室里的資料和物品…”

  這個回答看似合情合理,卻讓后者很是意外。

  柯林杰作為在波音工作了幾十年的高級工程師和項目主管,雖然屬于技術人員行列,平常也是一副慈眉善目的樣子,但絕對不是什么好相與的對象。

  NSA的名頭放到一般中小公司屬于尚方寶劍,但對于波音這樣的龐然大物來說也就是個權限稍微大一點的普通機構。

  以布林克對自家領導的了解,如果擱在平常,對方第一反應肯定是跑到董事會去申訴,讓人撤掉對辦公區域的封鎖和檢查。

  不管最后結果如何,至少要表現出足夠強硬的特點,免得被隨便拿捏。

  而今天則顯然不太正常。

  “主管,這次的安全核查…”

  他試探著開口:

  “我們內部不會真有什么問題吧?”

  柯林杰先是一愣,然后眼神閃爍地否認道:

  “怎么可能…我估計是前些天華夏那邊突然展示出來的高超音速武器把上面給嚇著了,一方面是覺得咱們進度太慢,另一方面也是給國會和問責局一點交代,所以才把陣仗搞得這么大…”

  說完之后,他又馬上轉移話題:

  “也正好,趁著他們查項目的這段時間,我可以好好休息幾天,順便整理一下第三次試射的思路,你要是也閑不住的話,可以優化一下激波系統的檢測和控制邏輯,我覺得目前用調度隔離段壓力與參考壓力比值來確定激波位置的算法有些潦草。”

  果然,這一招可謂立竿見影。

  布林克的注意力幾乎理科就被吸引到了工作上:

  “您認為目前對激波系統的定位精度還不夠?”

  柯林杰點點頭:

  “雖然理論上能夠達標,但是需要留出來的余量太大了,也可能影響到后續測試的成功率…主要是壓力參考值涉及到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導致最終仍是一個完全由人工劃定的設計常量,受到飛行試驗過程中具體外部條件的影響很大。”

  說到這里時,就連他自己都重新認真起來:

  “每一組參考值都需要大量的實驗數據,而且還要對這些選擇的參考值作高保真度隔離段模擬,而目前我們只能在相對簡單的環境下確定大約68組數據,然后被動等待靶場上空的飛行條件達到其中某一個范圍…至于更復雜的環境,那就需要更高還原度的超高速風洞,而這恰好是我們最大的短板…”

  一番交流之后,總算才把布林克給送走。

  然而,柯林杰的表情卻并未有任何放松。

  剛才提到“超高速風洞”時,他本能地想起了亞琛工業大學的那一座THD高焓激波風洞。

  本來是考慮能不能再靠個人關系借用一下對方的資源。

  但很快就意識到了另一個更加嚴重的問題。

  也想明白了剛才那陣不安感是從何而來——

  之前為了盡快查出第一次測試失敗的根本原因,他曾經把X51A和SJX611發動機的工作參數交給過自己的老友卡爾·海因茨·布林克曼。

  雖然最后確實發揮了作用,發現普惠提供的整個動力系統在設計階段就存在諸多偷工減料,但僅從操作角度考慮,那可是妥妥的違規泄密。

  再考慮到亞琛工業大學曾經和華夏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有著緊密合作,如果這檔子事被發現,那自己絕對是跳進黃河都洗不清…

  想到這里,柯林杰趕緊開始回憶當年的操作細節。

  最后基本確定,至少在自己這里,應該是沒有留下什么漏洞。

  唯一的隱患應該在布林克曼那邊。

  如果在THD風洞的后臺發現了與X51A相關的數據文件,那順著這條線怎么都能查到自己。

  雖然對方當年曾經保證過,已經刪除了全部運行日志,但總歸還是再確定一下為好…

  他右手伸進口袋,準備給對方打個電話。

  但又很快把手機放了回去。

  “歐洲這會兒已經入夜,還是等等再聯系他吧…”

  柯林杰這樣想道。

  實際上,對于這次安全檢查感到恐慌的并不只有柯林杰一個人。

  負責超燃沖壓發動機研制的普惠公司代表、負責助推火箭研制的麻省理工大學課題組,甚至包括波音公司的某些中高層管理人員…

  可以說除了柯林杰的核心項目團隊以外,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從里面撈了不少好處。

  而這種事情就屬于不上稱沒有四兩重,上了稱一千斤都打不住。

  就算已經上下打點過了,也不可能完全無視NSA的突然襲擊。

  總得做點什么。

  于是,按照過去的一貫經驗,他們幾乎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相同的策略——

  禍水東引,把水給攪混。

  所有人都干了,就相當于所有人都沒干。

  你檢查組再怎么膽子大,難道還敢把從上到下所有人都給搞下去?

  真要是這樣,那最后被搞的絕對是檢查組自己。

  因此,NSA上午入駐波音集團,連午飯都還沒吃,中午就已經收到了不同來源的十幾份匿名舉報材料,看得行動負責人蒂莫森·喬伊斯頭皮發麻,順理成章地發出了和幾年前柯林杰一樣的感慨:

  “跟這樣一群蟲豸在一起,怎么能搞好高超音速武器呢?”

  但感慨歸感慨,該做的工作還是得做,只好把材料整理出來,交給旁邊的副手肯·貝里。

  后者看著眼前這燙手山芋,連接都沒敢接:

  “調查這些?我?”

  這些材料里涉及到的人員范圍之廣,已經完全超出了他們此行出發之前的任何預期,可以說誰敢查誰就敢死。

  喬伊斯也知道這個情況,并不準備強人所難:

  “我們這次的任務是查通華嫌疑,這些都是經費濫用還有不盡職行為,你記錄一下交給局長就行,不用往下面深查。”

  其實看著眼前這些材料,他已經大概知道了為什么X51A的研發進度遲遲趕不上計劃。

  但任務在身,必須得查出個上級想要看到的結果出來。

  貝里這才松了口氣,顫抖著把那一沓紙接到手中,同時問道:

  “既然不準備查,那為什么還要多此一舉…”

  喬伊斯嘆了口氣:

  “看這個架勢,我們在這兒再怎么忙活都是無用功…不如省點事,拿這些東西當證據,向上面申請,對全部敏感人員啟動監聽計劃,沒準還能找到點什么有用的東西。”

哎呦文學網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