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一六章【劊子手】

  當最新一期的《人民文學》的雜志上面出現林有成的《朗讀者》的那一刻,整個京城的文學圈子都沸騰了,目光隨之聚集,無數的熱愛文學的青年,那些文學工作者都在第一時間去買最新一期的《人民文學》的雜志。

  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因為林有成發表新了!

  林有成的新名字叫做《朗讀者》!

  甚至早就有消息傳出來,林有成的這部最新《朗讀者》同樣也是愛情故事,而且還是相當大膽的愛情,這樣的傳聞自然早就讓一眾文學青年都期待不已,都很想知道林有成會帶來什么樣的愛情故事。

  一如之前的《人民文學》脫銷,現在林有成發表最新《朗讀者》的同樣也是讓《人民文學》一書難求。沒辦法,誰讓這是林有成發表新,絕對的萬眾矚目,要不然那些文學期刊的編輯又怎么會不斷地向林有成約稿,因為林有成這位作家的名字就已經意味著作品的動人與優秀。

  “真的很不容易買到這一期的《人民文學》啊!”

  馬維都走進海馬工作室,瞧見王蒴手里正拿著一本《人民文學》,不禁笑了,說道:“嘿,我還想著給你帶過來看,沒想到你這邊已經看上了,他們都說林有成的這部《朗讀者》相當牛逼,怎么說?”

  “真有那么牛逼嗎?比他上一部《贖罪》還要牛逼?”

  王蒴聽見馬維都這話,搖了搖頭,吐出三個字,“不一樣。”

  “不一樣?”

  “完全不一樣的故事,但是都忒牛了!”

  王蒴是發自內心地佩服林有成,完全被林有成的這部《朗讀者》給驚到了,望著馬維都,說道:“你還沒看吧,趕緊看看,他這真寫得好啊!”

  馬維都聽見王蒴的話,心里自然很是好奇,越發想著自己要趕緊看一下林有成的這部,又問道:“這一次真還是寫的愛情?”

  “沒錯。”

  王蒴一臉動容,似乎還在想看的這部《朗讀者》,內心依舊有些不平靜,聲音都有些激動地說道:“十五歲小伙子和三十六歲女人的愛情。”

  真得?”

  馬維都聽見王蒴的話,整個人表情都變了,瞪大了眼睛望著王蒴,很顯然是沒有想到王蒴說得,林有成這一次的《朗讀者》居然是寫的十五歲小伙子和三十六歲女人的愛情,那可真夠大膽得啊,難怪之前會有傳言說新稿子的尺度很大。

  “是的,而且不是一般的愛情故事,同樣也寫了人性和戰爭,罪惡與救贖,但故事和《贖罪》完全不一樣。”

  王蒴內心很是觸動,他一直都很自信,甚至可以說是自負,認為自己寫得很牛,還想著自己寫出來的不是《紅樓夢》就是《飄》這樣的作品,但是現在看了林有成的這部《朗讀者》,他是真得服氣,真得讓他都深受震撼。

  “真不愧是林有成啊,忒牛啊!”

  很顯然,一如王蒴所說,林有成的這部《朗讀者》真的就是讓一眾讀者都看得目瞪口呆,深受震撼。

  讀者們壓根就沒有想到林有成居然會寫一個相差二十歲的愛情故事,關鍵這個愛情故事的情雨描寫是如此的精彩,絕對的驚心動魄,但是真正驚心動魄的還是在林有成筆下這一場震撼人心的愛情故事寫出了另一種極致,復雜矛盾超乎想象,關于自卑、羞恥與自尊,關于忘年戀,關于戰爭殺害、審判與善惡的極致沖突,都讓一眾讀者看得頭皮發麻。

  真的就是驚心動魄,讓人心驚不已。

  讀者們從未想過林有成居然會寫這樣的故事,一個女人因為欲望和比自己小二十多歲的少年在床上開始縫寬學習,而這位女人每次都讓少年給她朗讀課文,而且這位女人最驚人的秘密,又或者說她一生最大的羞恥竟然是自己不識字,并甘愿為了保守這一秘密而承受牢獄之災。

  不僅僅是京城的文學圈子,應該說是整個文壇都沒有想到林有成這位作家居然會在《贖罪》之后,帶來《朗讀者》這樣一部激烈的文學作品。

  前一部《贖罪》可以說是一位充滿文化的文學作家的人性,那么現在這一部《朗讀者》則是一位文盲女人的人性。

  文學與文盲的之間就是這樣截然不同的故事,但是都是一如既往地沖擊整個文壇的心臟。

  可以說一時間,關于林有成最新《朗讀者》的討論風潮在整個文學圈傳開,又或者說是不僅僅是文學圈子,相當強烈的沖擊,不管是林有成的這一次突破尺度和想象的愛情,又或者關于尊嚴與自由,乃至于生命的討論都是對文壇有極大的沖擊力。

  全國各地文學圈都在討論林有成的這篇大尺度,超乎想象的《朗讀者》。

  可以說是,第一時間就有相當多的文學期刊予以轉載,像《中篇選刊》在頭條位置轉載,《北方文學》第一時間給予轉載…

  沒辦法,林有成的這部的沖擊力和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了!

  又或者說,伴隨著情與色的描寫,相差二十多歲的不論之戀都讓更多的人去看這部,于是整個》朗讀者真的不僅僅是轟動文壇那么簡單。

  4月5日,《文學評論》刊登了評論學家張慧的一篇關于《朗讀者》的評論文章,毫不掩飾對林有成這部的欣賞和贊美,評論寫道:“我們可能都難以理解,為什么那個女人楊菊,會寧愿認下所有的罪名,都不愿意暴露自己不認識字,這一探究的過程就是我們對人性,甚至可以說是生命復雜性的探求,也是林有成這部文藝作品的美之所在。也許,每個人都有自己不愿為人知的秘密,甚至可以為了保守它而付出一切,而這些做法經常是旁人所無法理解的。”

  “那種彼時年少為你朗讀的畫面太過美好,令人動容,楊菊要江夏朗讀是對知識的渴望,但跟楊菊上床是沉淪欲望,還是愛的瘋狂。江夏最后沒把能讓楊菊減刑的證據告知任何人,探監時在臨近牢房的路上轉身折返時,我相信江夏不單單是自私逃避,也是因為他是懂楊菊的,懂得她所有的驕傲和自卑,他把這種心意藏在一盒盒朗讀好的卡帶里,他先影響了她,其后擊垮了她,而她對他的影響從15歲持續終生,他和她明明只是糾纏了一個夏天,林有成這部的厲害就在于,它能借愛情之口講述世間一切不能被定義的東西。楊菊在錄音帶里聽到第一個音節的驚慌失措,然后一直在中艱難學習認字,在寫信時一筆一劃寫上自己的名字,那些日子都隨風飄去,唯愛永存。”

  這樣的一篇評論毫無疑問引發了非常多讀者的共鳴,這也是他們心中所想,但讀者的想法卻不僅僅于此。

  很多文學報刊都有在轉載,刊登相關的評論文章。

  《北方文學》予以轉載林有成的《朗讀者》,并刊登評論文章,“愛情也許是這部最矛盾的地方,楊菊在江夏這里的形象是割裂的,一部分是那個幽惑他的帶他初嘗禁.果的女人,一部分又是殺了那么多同志的內戰分子,江夏無疑深愛著女主但又無法接受她,這也最終導致了楊菊出獄時選擇了無望的自殺。…”

  《文論報》上面就有文學評論家評論文章,寫道:“林有成的《朗讀者》這篇的情節緊湊和高潮逐漸隨著的深入浮出,就像被繩索纏住,越纏越緊,從最初的驚心動魄到最后結局時的崩潰大哭,很難說清是文字的魅力還是情節的魅力,整個文字和想象相當耀眼奪目,令人驚嘆,楊菊為什么羞于承認自己不識字?江夏為什么難以啟齒于這段蒙上罪責陰影的戀情?曾幾何時,在江夏的臂彎里為情節悲傷地抽泣,出于天性的欲望,混雜著道德、歷史、戰爭的復雜因素,局內人與局外人的價值分歧,只能在較為客觀的錄音機和文學里回溫,無法執筆回信,最后掩熄于歲月成為回憶…”

  《上滬文報》報紙也在第一時間刊登了文學評論家黃暉的評論文章,稱:“這并不是一本愛情,這是一本關于人性的。女主楊菊最后的生的希望寄托在那個長不大的小情人身上,最后因為態度的誤解,希望破滅,踩在書上,告別了世界。去世前再次見到他,他不再是15歲,那個愛的毫無保留的少年了。那些不會輕易對別人講自己過往的人,會不會都藏著一些不敢回憶的故事呢?歷史與人性的巧妙結合,她的復雜倔強,她對歷史的冷酷,卻在聽到的情節會禁不住哭泣,林有成寫得這個角色楊菊令人太印象深刻,無法忘記,楊菊在監獄中為了心中愛的火苗,翻開書學字時,感動到了頂點…”

  與此同時,《青年評論家》雜志也有文學評論家的評論文章稱贊這是林有成繼《贖罪》之后的又一關于愛情與人性的力作,稱:“繼《贖罪》之后,林有成又一部人性深刻的文學作品,對于愛情與欲望的討論,以及人性的深度挖掘與多角度剖析頗令人不寒而栗…”

  這些關于《朗讀者》的討論在整個文學圈還只是冰山一角,因為林有成本身的文學地位和影響力,每一次作品發表就備受關注,現在又是帶來的這樣一部《朗讀者》,完全不輸《贖罪》的愛情與人性的討論,看似直線式的敘事結構,但是整個故事隨著情節發展依舊沖擊力十足。

  不單單是文學雜志上在激烈地討論,現實的文學院校里面同樣也在激烈地討論林有成的這部《朗讀者》。

  余樺就一臉羨慕地說道:“林有成寫得真的太牛逼了!”

  “是啊,寫得真的太好了,前大部分一直輕松愉悅,結尾虐心,引人深思的,相當震撼,在林有成描述下,楊菊中年女人的粗野古板以及類于母性的原始的柔美都寫絕了,少年迭整好衣褲,沉入水中,獨自仰浮于水面,把那種間于青澀與成熟的濕漉漉的夏日迷惘同樣寫得太有畫面感了!”

  蘇潼也是佩服不已,連連點頭,說道:“整個故事都相當有畫面感,十分真實,不過真的難以想象,一個女人寧愿承認自己槍殺過無數同志,也不承認自己不識字,這就是尊嚴嗎?”

  莫唁也發表自己的看法,說道:“楊菊其實一直都有在展示她的自尊心,并以極致瘋狂的方式去維護。她對文學美好的情節落淚,也就是對美好事物的向往越強烈,那么也就會對自己的文盲身份越厭惡。至于江夏越是隱藏那段回憶,就越是丟失自己。”

  “最后江夏的朗讀給她太多希望,也給她罪惡感。最終隔閡讓希望成為絕望,她踩在書本上結束了矛盾的一生,理性與尊嚴的抗爭,理性永遠敵不過真實的生活。”

  “你說這是不是也是一種強烈的對比,作為《贖罪》里面的作家林雪用書本去虛構想象贖罪,而楊菊則是直接選擇了自殺。”

  一旁的其他作家同學也都紛紛點頭,十分認同莫唁的話,甚至都開始分析討論起《贖罪》的文學和《朗讀者》的文盲,這兩個愛情故事里面的人性與善惡。

  程紅聽著自己身邊這些作家同學對于人性的討論,沒有說什么,雖然她也深受震撼于里面的人性和尊嚴的撕扯,但她內心深處更感到痛心的還是楊菊和江夏的愛情,雖然年齡相差懸殊,還有少年,但這一場愛情的情欲與純愛都是成熟且動人的。

  可就是這樣成熟的愛情最后還是走向了那樣悲傷的結局。

  程紅現在想到楊菊最后自殺對江夏留的那一句“謝謝你”,她還是會心痛落淚。

  在程紅看來,林有成這位鰥夫作家他真的是一個愛情劊子手,寫得愛情故事實在是太刀人了。

哎呦文學網    鰥夫的文娛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