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內,懷縣。
於夫羅現在頭疼欲裂。
他現在面對的情況,對他而言實在是太難了。
其實於夫羅是個很聰明的人,其父羌渠單于被各家老王叛殺后,於夫羅上演王子復仇記,聯絡各方助力,從落魄王子到重新統治南匈奴,這已經是能編成史詩的輝煌戰績了。
但問題是,他盡起匈奴大軍攻入河內之后,面對的那些大漢將領,個個都是史詩級的。
朝歌一帶,張燕正在組織反攻,這是大漢草民逆襲第一人,從山賊做到了掌控太行山的奉義將軍。
本來光是張燕就夠頭疼的了,於夫羅本部一直在和張燕拉鋸。
涉縣一帶,徐晃以兩千人擋住了匈奴須卜部兩萬大軍將近一個月的猛攻,居然滴水不漏。
得到張燕增援后,徐晃也開始從涉縣反攻上黨,須卜部被徐晃一支部隊就給拖住了。
朝歌南部,黃河北岸,曹操的大軍正在進攻河內諸縣,而且河內司馬防、趙咨等人都在幫助曹操西進,眼看就要攻入汲縣了。
曹操手下那一票人看起來都很猛,呼延部和蘭部根本頂不住。
還有那張遼,於夫羅前幾年就聽過雁門張遼的名聲。
現在這家伙更厲害了,已經連續殺了於夫羅手下三個千騎長,於夫羅現在都不敢派自家攣鞮部去和張遼照面,一直讓丘林部的人去扛…
現在匈奴各部已經被迫采取守勢了。
雖然匈奴兵力仍然占據優勢,但河內東部是山地河谷地形,不是草原主場。
跑路是可以跑的,匈奴馬多。
但如果撤離山地關隘等適合防御的地方,把黑山和曹操的大部隊放到太行以西,只怕老窩就得被端了。
匈奴又不是為了打仗而打仗,打仗是為了撈好處,不是為了和漢人血戰到底…
這怎么打?
要不要撤離河內?
或者說…要用什么方式離開河內?
此時於夫羅面對了三種選擇,三個使者。
第一個是郭太派來的,名叫韓暹。
郭太希望於夫羅立刻渡河,與他合攻京畿雒陽。
為此,郭太可以把河東河內與并州這些已經拿下的地盤全部讓給於夫羅,并且承諾於夫羅可以先在京畿劫掠。
韓暹說,郭太只要人,只要能裹挾壯大,讓黃巾鋪滿天下,所有財貨全都可以讓給於夫羅。
這看起來倒是很有誠意。
但問題是郭太考慮問題的方式明顯和於夫羅不太一樣。
河東,河內,并州,還有京畿財貨,這當然都是很好的,可如果全面渡河,曹操張燕張遼徐晃這些家伙誰來對付?
郭太有點不安好心啊,讓乃公頂在前面挨揍,壯大的卻是白波軍…
於夫羅想著。
而且這兩天於夫羅聽說了,郭太手下的白波黃巾和自己本部的人有點摩擦,為了搶戰利品還打了一架。
其實於夫羅也想去河南搶肥羊。
但匈奴不是黃巾,胡漢之別就擺在臉上一眼可辨,不能像郭太那樣走流寇裹挾路線。
如果不能頂住太行東邊的反攻,一旦后路被切斷,老窩草場沒了,退路沒了…即便是十萬匈奴都進入河南腹地,在幾千萬漢人的汪洋大海中又能活多久?
呼廚泉已經試過了,被曹操輕而易舉的揍回來了…
不能一直走游蕩劫掠的路子,要不然匈奴人只會越打越少,早晚是個死。
於夫羅腦子還是清醒的,他只想獲取更多資源,擴大匈奴人的生存空間,打出個更適合安身立命的地盤才是最重要的。
但郭太給出來的條件確實值得考慮,無論能不能攻破雒陽,至少攻取河南尹大部分地方應該是能成功的。
而且隔得很近,如果一切順利,也有可能同時兼顧后方。
第二個使者是王允派來的,名叫王立,這是王允的堂弟,是雒陽朝廷的太史令,據說精通天文星象。
王允希望於夫羅領軍渡河干掉牛輔,然后迅速奔襲青州挾持天子。
青州富庶繁華,而且此時一路都比較空虛。
如果快速擊破牛輔,再出虎牢關東控制潁川和東郡,截斷白馬渡,就能斷了曹操張遼等人回軍的退路,能夠長驅直入進入青州。
王允表示向東一路都是富庶郡縣,又有董太后授命,只要自稱“義從”,就可以一路“征用物資”。
也就是可以奉太后諭旨劫掠,走到哪劫到哪,有太后名分頂著。
而且,一旦奪取天子,於夫羅就有極大的希望成為大漢權臣,還可以讓女兒嫁給劉協——劉協現在沒有皇后,王允建議於夫羅與大漢聯姻。
也不用擔心有什么朝堂阻礙,因為於夫羅可以趁此機會把百官控制在手里。
但是,但是。
如果選擇了這條路,就意味著必須放棄河內,放棄并州,放棄匈奴人的老窩。
東取青州耗時極長,而且必須盡全力,不可能顧及后方。
曹操等人必然會西進河內攻破并州,很可能再也回不了家了——部族內部可能會有不同的聲音。
這是一場豪賭,但誘惑力確實非常大。
王允的計劃還是有一套的。
第三個使者是楊奉派來的,叫張白騎。
楊奉傳了份軍情,說是董卓派了呂布去河東,就快到陜縣了,應該要從陜縣渡河。
此外還有個情報是牛輔正與王允在鞏縣相持,董太后和朝廷百官都在鞏縣。
這些情報都是真的,賈詡通常不用假情報騙人,牛輔和董旻向董卓傳了消息,董卓派了呂布來解決問題。
賈詡眼下就在長安。
董卓的命令確實是讓呂布和牛輔一北一南討伐白波軍,穩住雒陽朝廷——董卓沒有當著賈詡說是否東進青州,但也沒讓人討伐并州與河內的匈奴。
看這樣子董卓是既要又要還要…
既要保住雒陽,又要讓曹操和劉備的部隊被匈奴人拖住,還要親自去青州搶天子。
這是董卓的長史劉艾出的主意,李儒也覺得這樣最符合董卓的利益。
賈詡當然要攪和一下。
呂布去河東是為了討伐白波軍,但於夫羅可不知道呂布到底是為啥去河東。
九原呂布的威名對匈奴人而言那可不一般,這是真能止匈奴小孩夜啼的。
要不是因為呂布被丁原帶走了,匈奴內部當初可能都不會叛亂,於夫羅的親爹羌渠單于也不會被殺。
楊奉的信說得很簡單,就是純粹的軍情通告,此外就只說了一句“奉憂懼難安,恐呂布難敵,懇請單于相助”。
郭太肯定在楊奉身邊留了人監視,真正的說辭得靠張白騎轉達。
張白騎問於夫羅:“單于可想擺脫太原王氏對匈奴的控制?”
這當然是賈詡教的,張白騎口才一般,只是記性好。
太原王氏目前控制著匈奴人在并州的大部分生活資源,包括錢、糧、鹽、鐵、布匹、生活工具制造等等。
實際上就是資本控制工農商,匈奴人基本上只剩下了畜牧業,幾乎所有交易和消費都依賴王氏資本。
在氣候環境特別差的情況下,於夫羅是很難擺脫這種控制的。
哪怕滅了王家都擺脫不了。
一方面是匈奴各部,內部肯定會有不同的聲音。
匈奴有五部,不只於夫羅一部,各部頭人是有不同考量的,即便是於夫羅的攣鞮部,也還有呼廚泉這個弟弟有可能取而代之。
另一方面是鹽場、織造、農莊、工坊等產業很容易被毀,而窮困且缺乏技術的匈奴人,無法在短期內重建這些產業。
尤其是缺衣少食的時候,基本生活都沒法保障,生活產業一旦被毀是無法重建的,又沒種子又沒技術人才,匈奴又不會種地,沒了王家的商業渠道就啥都別想買到。
這就像長期戰亂的貧窮部族,根本無法阻止資本入侵,如果摧毀外來資本建造的工廠和商業環境,自己部族反而會立刻陷入全面動亂。
張白騎給於夫羅帶來了一個新計劃,能讓於夫羅擺脫這種控制。
——把劫掠改成綁票。
與楊奉合作,先趁郭太沒有防備,里應外合快速把郭太滅掉,讓楊奉接管白波軍。
楊奉可以為於夫羅守住后路,也可以暫時抵擋董卓的部隊,於夫羅只需要去鞏縣,抓住董太后與百官,威脅曹操、呂布、張遼、張燕等大漢軍隊退兵。
不去雒陽,而是退守河內,以董太后和百官為人質,讓劉備、曹操、董卓三方提供物資作為贖金,并送還董太后和百官,以此與大漢談和。
這是唯一能與大漢談和的方式。
楊奉會滅掉太原王氏,并聯絡黑山軍為盟友,還能幫助匈奴重建經濟體系。
也只有通過楊奉,才能在這種時候仍然與黑山嘗試結盟。
最后依靠黃河與太行山天險,據守并州與河東、河內,得到屬于匈奴人自己的地盤,還能與張燕互為唇齒,安全也有了保障。
這樣於夫羅既可以得到足夠的物資,又可以解除內憂,還可以讓匈奴得到實際的壯大。
而且操作不復雜,成功的可能性極大。
三個選擇,怎么選?
其一,幫助郭太攻克雒陽,可以操作,但無法解決匈奴人的根本問題。
其二,幫助王允攻打牛輔,東進青州。如果成功,有可能斷絕曹操和張遼的后勤,還有可能搶到天子,看起來收益最大。
但風險也是最大的,一切都是未知數,於夫羅不知道青州那邊到底是什么情況,而且后果很容易判斷——無論成敗,都會被全天下聯手討伐,沒有后悔的機會。
就算能挾持天子,匈奴頂得住全天下的反攻嗎?
其三,與楊奉聯手干掉郭太,挾持董太后與百官,和董卓曹操劉備等人談判,收贖金獲取資源,與大漢談和。
以黃河、黑山為屏障,在河東、河內、并州這一大片地方重建匈奴王庭。
這是最有可行性的方案,風險不算大,最重要的是收益穩定可靠,沒有后顧之憂。
賈詡的計劃一向都是站在當事人立場考慮的,要是真能實施計劃,當然能成功。
只不過,能不能按計劃實施,得看賈詡愿不愿意坑人…
於夫羅考慮了一整天時間,還拉了呼廚泉一起商量——這種關系到舉族生死的決定,確實需要慎重。
就在於夫羅商量的時候,他兒子劉豹被拐了…
郭太的部下韓暹現在很慌。
他不理解,自己跑路傳訊顛簸了兩天,在帳篷里補了個覺,為啥醒來就發現帳內綁了個小孩?
而且這小孩看著也不像是送來暖床的孌童啊…
看這打扮,倒像是匈奴大貴族的兒子啊!
那小孩看起來昏迷沒醒,韓暹心里很慌…
怎么越看越像於夫羅的孩子劉豹啊?
自己大概、可能、也許是被栽贓了?
愣了一陣之后,韓暹扯下那小孩嘴里的布團,用冷水潑在孩子臉上,又推拿了一陣,好不容易把那孩子弄醒。
韓暹有點猶豫的問了一句:“你可是劉豹?”
那小孩剛醒,反應倒是很快,噗的一口唾沫吐在韓暹臉上:“賤奴!你膽敢如此對我!來人啊!!”
哦禍…真不該把他弄醒的。
韓暹試圖解釋:“我不知道你怎么會在這兒的…這是個誤會!”
可門外已經傳來了聲音:“…在這兒…快,就在這兒!”
韓暹趕緊摸出刀子,試圖割斷綁著劉豹的繩子。
但來不及了,已經有人沖進來了。
劉豹也在大叫:“殺了他!此賤奴竟敢擄我!”
韓暹咽了口唾沫,高聲辯解:“我沒有!這是個陰謀!”
但現在的情況容不得他爭辯,韓暹趕緊一把挾起劉豹,把刀子比劃到了劉豹脖子上。
各路使者的營帳都離得不遠,張白騎也“聞訊而來”。
一來就使出了一手絕技,飛刀速射。
其實張白騎的飛刀水平不咋地,看著倒像是沖著劉豹去的…張白騎就隨便扔的。
因為他知道,韓暹根本不敢讓劉豹受到任何傷害,面對任何攻擊都只能躲閃…
劉豹就是張白騎弄到韓暹帳篷里的。
都是來談合作的使者,都要等於夫羅做決定,帳篷隔得很近,於夫羅的近衛找過來也特別快。
張白騎不需要把劉豹帶出營地,只需要挪個帳篷而已,難度不大,反正只是栽個贓讓於夫羅早點下定決心。
這飛刀阻止了韓暹繼續辯解,一把將劉豹推開,避過了飛刀。
然后就悲劇了。
張白騎喊了聲:“放箭啊!”
沒有劉豹在身前擋著,於夫羅的近衛全都開始射箭,這些可都是神射手。
韓暹當場身中數箭,連遺言都沒能留下。
於夫羅本來還在和呼廚泉商議怎么辦,聞訊立刻趕到韓暹帳內,見到兒子身上還綁著繩子,胡子都氣冒煙了。
前有白波黃巾和自己的本部搶戰利品,現在又有郭太的手下試圖擄走劉豹…
“白波匪類!不可與謀!全軍出擊,滅了郭太!”
次日,於夫羅在楊奉暗中幫助下,調用所有船只在孟津搭設浮橋,親率大軍南下,只在河內留了兩萬人守住關隘。
郭太以為於夫羅是來增援的,卻沒想到於夫羅剛過河就組織了大量騎兵發起突襲。
盟友背刺,郭太毫無防備,死于亂軍之中。
這屬于匈奴人背信棄義,也沒人知道楊奉做了什么,楊奉成了白波軍資格最老的人,出面重新接管白波黃巾。
楊奉其實也沒法收編所有人,白波軍分成了三部,韓暹的部下跟了楊奉,在京畿就地裹挾的人也跟了楊奉。
郭太手下的鐵桿黃巾分別跟著李樂、胡才兩人。
這兩人一個守在孟津,一個守在小平津,與楊奉關系還行。
重新整理好白波余部需要時間,楊奉一直留在雒陽北部。
在於夫羅看來,這就是楊奉在遵守約定,為他“守住后路”的樣子。
於夫羅大軍開始向鞏縣進發,他要抓緊時間擄走董太后。
牛輔此時剛收到董卓的回信,讓他討伐白波軍,正準備要求百官回軍雒陽,卻遇到匈奴大軍來襲,趕緊讓所有人一起上陣抵擋。
而王允得知於夫羅前來,大喜,立刻讓王柔對牛輔發起了襲擊。
這也算是準備里應外合,而且順利的造成了混亂。
但王允沒想到,於夫羅大軍來后卻發起了無差別攻擊…
王允倒也見機得快,立刻趁亂換了衣服跑路——當年他連張讓的追緝都躲得過,跑路的水平確實挺不錯。
兵荒馬亂的,也沒人關注王允不見了這事,畢竟是不是戰死在城外了也很難說。
董太后和百官沒跑路,太后車駕目標太大,不好跑,也跑不快,便全都躲進鞏縣城內防御。
牛輔這邊李傕郭汜張濟三支王牌部隊全都沒在,勉強堅持住了第一波攻擊,打到了天黑,鞏縣城外的軍營全都沒守住,牛輔等人退入城內。
但匈奴人沒帶攻城器材,暫時攻不進縣城。
於夫羅借著牛輔和百官之前在鞏縣外面搭建的營地扎了營,包圍了鞏縣。
而此時,張白騎和楊奉又相繼出現在了李樂和胡才兩人的營地。
“匈奴人不講道義,竟然襲殺盟友,郭少使被害之仇必報!”
楊奉的演技還是在線的:“弟兄們,殺胡!”
這次張白騎和楊奉要說服李樂和胡才就容易多了。
張白騎還補了一句:“蒼天可死,但華夏不能滅!我等逆亂大漢,雖是為民請命,但也確實身具罪孽。如若殺胡討寇,便可洗清我等心中之罪,至少我等華夏兒女心能自安!”
“殺胡!”
李樂和胡才好歹也是漢兒,聞言皆心有戚戚。
再說,干掉匈奴人就能綁架董太后和百官…白波軍也是明白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嘛。
白波黃巾重新整隊,在楊奉率領下,全軍向鞏縣殺去。
而且,張白騎還再度快馬奔向鞏縣見了於夫羅,表示:“河內防務恐相當吃緊,我等來相助單于快速破城!”
和郭太之前對於夫羅沒什么防備一樣,於夫羅對來“增援”的楊奉也沒多少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