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470章 不能共存的節日

  在永恒之歌脫離靜庭,飛向一號死線末端之際。

  毀滅了邊緣文明的燈船A,與另外兩艘燈船漂浮在深空中,距離永恒之歌不到16光年的距離,正在俯視著下方藍綠色的圓餅狀星球。

  燈船A:“這就是你找到的即將破殼而出的文明”

  燈船B:“當然!你們來的剛好,它們就要破殼了!”

  專程趕過來看熱鬧的燈船C問道:“這顆星球為什么是圓餅狀…這個文明有名字嗎?”

  燈船B:“圓餅狀的行星確實很奇怪,至于名字嘛先叫他圓餅星就好了,它們給自己取了名字,不過要等我們問過后才知道,但現在它們正在破殼,不要打擾。”

  燈船C:“那就再等等吧,等欣賞完他們的破殼之后,標記一下,讓后續的大型救援隊把這顆行星挪走——5B級文明已經不能粗暴的挪移了,這會讓這個文明陷入恐慌,必須要不知不覺間,把整個恒星系搬走才行。”

  剩下兩艘燈船很贊同。

  如果文明等級不超過3C的話,直接搬走行星就行,但是要是超過了B級,那就要考慮連帶著整個恒星系都要搬走了。

  目前第一旋臂內側,銀球盤區深處,已經劃分了一個半徑500光年的‘難民區’,負責收攏前線救援隊救下來的因碳硅戰爭而導致的星際難民文明。

  可惜燈船的能力最多是搬走行星,搬走恒星這件事燈船們還做不到,只能等待碳基聯邦的專業救援隊。

  ——8A級以下的文明,充其量算是民間救援隊。

  6A級別的燈靈文明更是和只能算‘貓狗’救援隊,負責轉移一些B級文明以下的星際難民。

  在A、B、C商討的時候,過了一會,燈船E發來了信息。

  “到底有沒有燈來我這里看一看呀,真的很奇怪誒,這個文明一個活的智慧生物也沒有…我已經打算降落在這顆技術星球上了,實地探查了。”

  燈船A、B、C:“沒興趣,我們要給這個文明過生日。”

  燈船E:“操,這顆星球有自動防御系統,有許多納米級的機器人正在攻擊我們,這是什么鬼東西什么叫我闖入了‘終產者’的庭院”

  暴躁的燈船E在通訊頻道中罵罵咧咧,可惜這時燈船A、B、C已經沉浸在了下面文明的‘生日’中,一時無燈理它。

  在波江座ε星系的湛藍森林和綠色草甸行星上,紫金色的巨大水母群正隨著微風翩翩起舞。

  它們是“波江”,也是這顆星球的共生意識本身。

  說是水母,她們則更像某種晶瑩透徹的晶體,只是此時此刻唯有水母能夠形容它們,每一名波江晶體的脈動都在微風中激起細微的漣漪,億萬漣漪交織成思想的海洋,而她們則在這種網絡中自由的交流著。

  波江共生文明,森林、草地、湖泊、蟲也好,蝶也罷,都是波江共生文明的一份子,整個波江文明依托行星本身共享一個思想海洋,但波江共生文明主體種族只有一個。

  那就是纖細晶彩的波江女孩們。

  她們的體重很輕,和地球上的波江女孩一樣,總體積在兩立方米以上,卻只有幾十克重,她們的尾部拉著像是飄帶一樣的透明絲帶,在陽光下折射著晶瑩的七彩光。

  在草甸與森林中隨著微風肆意飛行,是她們最喜歡做的事情。

  其中一位晶彩熠熠的波江人,飄飛在樹梢時,忽然想到了什么,在思想海洋中發起問題:“你們說…遠古時候的波江星是什么樣子的呀聽說是一望無際的海洋…”

  這個小小的問題,如同引動了颶風的蝴蝶,讓整個波江星的思想海洋攪和的熱鬧了起來。

  一位老者正與整片珊瑚林對話,老者的意識在珊瑚的熒光枝杈間流動,感受著新生的珊瑚蟲生物所帶來的滿足感。

  她很快注意到了思想海洋中的問題。

  面對那些錯誤百出的回復,她的思維如暖流擴散:“以前不是這樣的。”

  老者一開口,思想海洋一下子就變得安靜下來。

  老者說:“以前的波江星飽滿的海洋,大氣也比現在要濃厚的多,我們都是在大氣和海洋中棲息的生命,在那時候,珊瑚林是長在海洋里的,藍森林也是在海洋中的,草甸則是鋪在海床上的絨毯,那時候,除了南極北極的冰蓋,從來沒有陸地的概念…”

  “沒有陸地…那我們飛累了站在哪里呀”有波江人不可置信的問道。

  老者的聲音依舊平和,“那時的大氣很厚的,我們飄著不會掉下來,不像現在,只有起風的時候大家才能飛起來…而且海洋才是我們的出生地哦。”

  “海洋…”思想海洋中泛起一陣思索蕩漾的漣漪。

  她們從未見過海洋,印象中最大的水源便是湖心森林里的小湖了,這些小湖是附近森林的生命中心,被所有的波江人所認真保護著。

  至于傳聞中那一望無際的湖泊…噢,應該是海洋,她們無法想象出這樣一個場景,波江星是個大圓餅,那腫脹的赤道里幾乎不存在湖泊,連森林也幾乎不見,因為過度干涸,幾乎只剩下有些發黃的草甸,和波江政府蓋起來的工業基地。

  只有南北極的兩處洼地,傳聞中有著直徑數百里的超級湖泊。

  波江政府給南極和北極的這兩片湖泊,起名為生命之海,這兩片生命之海,是波江文明的生命起源地,被波江人發展出來的波江軍隊所牢牢看護著。

  所有人都在幻想著那無邊無際的海洋場景,就在這場討論即將平復之際,一道童稚的聲音刺入了和諧的網絡。

  “為什么海洋沒有了呀”

  老者沉默了,絕大多數波江人也沉默了。

  她們回憶起了那代代相傳的傳說。

  六萬年前,波江星曾經遭遇了一次毀滅性的危機。

  哪怕是死而后生的波江文明,至今也不愿意回憶起那場史詩般的浩劫。

  直徑六萬公里的環形“輪胎狀”吞食者飛船,在持續數千萬年的回家之路中路過了波江座ε星系,隨后便將波江座ε星系的波江星當做了趕路時的補給,一口吞了進去。

  波江星曾經是一個飽滿的,晶瑩剔透的海洋星球。

  這艘龐大的世代飛船,一出現便打破了星系的引力平衡,波江星的生命們先感受到身體莫名變輕、物體可輕易騰空的重力異常,緊接著大氣層開始向外太空泄漏,天空中逐漸浮現出那艘遮天蔽日的巨物,其表面連綿的城市燈光如銀河般璀璨,在天際勾勒出巨大的火圈。

  吞食帝國來了。

  星球仿佛墜入一口黑暗巨井的井底。

  遮天蔽日,無邊無際。

  吞食巨環精準校準軌道,與波江星公轉同步、自轉軸對齊,這個巨型圓環開始緩緩向波江星南極移動,在將南極套入環中的瞬間,波江星迎來了覆蓋全球的海嘯。

  從南極點開始深入,套入中緯度時,波江星的海底板塊已經開始劇烈位移,當圓環完全套住赤道停止推進后,海洋則涌向赤道形成巨大的滔天水環。

  海底大陸則像薄紙般被引力撕裂,火山在海底各處密密麻麻噴發,不計其數的波江生命慘死于這場浩劫中,在此后一個世紀,吞食者開啟了瘋狂的資源掠奪。

  數萬條上萬公里長的高強度‘吸管’垂下,源源不斷運走海水、空氣與礦產,大量地殼中的重金屬與放射性元素被挖掘出來,又被嫌棄的堆積到海底,在持續的引力作用下,波江星逐漸向赤道扁化,最終變成中心扁赤道粗胖的鐵餅狀。

  在這場浩劫中,波江星迎來了史上最嚴重的生命死亡,99.999%的波江生命被完全滅絕,吞食大環啟動大環發動機緩緩脫離波江星后,失去外部引力束縛的行星迎來了又一次大毀滅。

  全球性地質災難,山脈崩塌、巖漿噴涌,殘留的水分被高溫蒸發,大氣近乎消失,曾經孕育了精致晶體文明的宜居星球,最終淪為表面溫度數千度的熔巖地獄。

  一部分波江晶體因為‘難吃’而逃過了被養殖的命運,這些被拋棄的波江晶體,重新回到了那地獄般的波江星中,憑借著在浩劫中殘存的波江生命種子,成為了本輪波江文明的起點。

  或許是運氣好,或許是吞食帝國發了善心,總之吞食大環對于波江星的咀嚼并不充分,吞食帝國的皇帝用光錐望遠鏡看見了10.5光年外的母星出現了‘人猿’之類的生物,和原始文明的跡象,便急匆匆的啟程了。

  吞食帝國的皇帝離開后,靠著殘存的水分和大氣,波江星迎來了持續數萬年的自我修復…一直到兩萬年前,才重新出現了大面積的植物。

  而那一批被拋棄的波江人,則主動與這地獄般的環境共生,篳路藍縷,一點一滴的去重新改變波江星的生態,并最終通過自己的犧牲將波江星重新變得宜居,成為了現代波江文明的起點。

  生命對環境的改造是無窮的,尤其是在大量波江晶體前赴后繼的犧牲,巖漿風化成沙漠,沙漠聚攏成泥土,稀薄的云層重新降雨,一株株藍色或者是綠色的嫩芽,在波江人的種植下重新長了出來。

  由于圓餅狀星球在漫長的自轉過程中,會漸漸的重新恢復成球體,因此曠日持久的地震成為了波江星繞不開的災難,重生后的波江文明在這種不斷地震、火山爆發的干涸陸地上,艱難發展了五萬年。

  最終,一次醞釀了五萬年的技術爆炸開始了。

  浩劫后的波江人們曾經見識過吞噬大環上那浩瀚的巨型城市群以及山岳般的發動機陣列,從中感悟到了技術的重要性,這種對于技術的渴望追求,以及對于復仇的執念,從一代代的波江人中傳遞了下來。

  而地震所帶來的大量地幔物質,也讓波江文明有了重走化石能源技術之路的可能性,早期的波江文明先賢們,忍受著與星球共生的本能,強迫自己去挖掘礦石,‘破壞’自然,硬生生的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文明的共生科學技術之路。

  浩劫紀元51000年,[波江文明]將干枯珊瑚林聚在一起,點燃了文明中的第一把火。

  浩劫紀元53000年,[波江文明]初步掌握金屬冶煉。她們并未建立高爐,而是培育出能富集特定金屬元素的“吸礦苔蘚”與耐受高溫的“坩堝珊瑚”,形成了獨特的生物冶金體系。

  浩劫紀元55000年,[波江文明]理論物理學萌芽,“圓餅引力學”被提出,用以解釋并預測星球持續的地質變動,波江人開始有意識地引導地震能量,通過遍布全球的“緩沖草甸”和“韌性森林”減輕地質災難的破壞。

  浩劫紀元57000年,“波江共同體”形成,分散的部落意識通過增強的根須實現了全球性的思想海洋初步連接,統一的文明意志使得大型工程成為可能。[波江文明]正式變更為[波江共生文明]。

  浩劫紀元58000年,生物煤礦被利用,蒸汽時代到來。

  浩劫紀元59000年,[波江共生文明]進入了技術爆炸階段,進入近代階段。

  浩劫紀元59004年,牛頓三定律被提出。

  浩劫紀元59152年,化學取得突破,從特定的湖生植物中分餾出高效燃料,第一臺基于生物燃料的“脈動式噴氣引擎”在赤道試飛成功。

  浩劫紀元59350年,電磁學理論被提出。

  浩劫紀元59420年,利用地磁和生物電流,波江人建立了覆蓋主要聚居區的無線能源傳輸網絡。全球觀測系統初步建成,波江文明第一次以整體的、科學的眼光,審視他們這顆飽經磨難、形狀奇特的圓餅狀母星。

  浩劫紀元59500年,經過了一系列商議,波江文明現代政府成立,[共晶議會]為波江文明最高政治權利機構。

  浩劫紀元59610年,第一代“生物晶管”問世。這種利用特定晶體細胞膜電位變化實現信號放大的元件,奠定了波江電子技術的基石,文明正式邁入電子信息時代的門檻。

  浩劫紀元59820年,波江政府在赤道環脊上,建造了第一個太空望遠鏡網絡,開始系統性地觀測星空,并試圖追查“吞食帝國”的位置。

  浩劫紀元59988年,材料學與生物化學結合產生飛躍,燃料與材料技術的發展,這兩項突破為大型運載火箭的研制掃清了主要障礙。

  浩劫紀元60000年,首批無動力高空探測氣球搭載著由“生物晶管”構成的簡易儀器,由赤道發射場升空。

  浩劫紀元60031年,理論物理進入微觀領域,波江科學家提出了原子模型與核力假說。

  浩劫紀元60044年,觀測到初級核反應現象,核理論被提出。

  浩劫紀元60052年,恒星電磁波放大效應被發現。

  浩劫紀元60053年,波江人爆炸了第一顆核彈。

  浩劫紀元60053年末,波江政府通過電磁波放大效應,向全宇宙公布了自己的位置,并宣稱核彈的力量可以對抗吞食帝國的入侵者,號召吞食帝國的受害者們團結在波江星附近,與可惡的吞食帝國進行最后的斗爭。

  浩劫紀元60058年,該電磁波被五光年之外的歌者文明的一艘清理船發現,考慮到波江文明不具備‘隱藏基因’,遂將其錄入教材中。

  浩劫紀元60063年,年輕的歌者通過了畢業考核,其所在的清理船,向50光年外的在波江座ε星系,對著自己的專屬教材,發射了一枚光粒。(對應公元2221年,即地球現時間線。)

  浩劫紀元60063年末,也就是今天,波江政府將試射第一枚化工燃料的載人航天器,同樣是在在六萬年前的今天,舊波江文明在毀滅前曾通過操縱共生整個星球的磁場,將一枚含有警告信息的波江晶體甩向太陽系的方向,給地球人帶去了警告信息。

  只不過這一次,波江文明將要通過技術的力量,而非星球本身的磁場,去實現本文明的首次載人航天!

  波江星赤道環脊,載人航天發射場。

  這里是波江星重力最微弱的地方,也是星球上最荒涼、最非自然的區域,巨大的晶鋼結構拔地而起,如同赤道上生長出銀色荊棘。

  在這些宏偉建筑的中央,矗立著“自然”號載人航天器。

  相比于人類在20世紀的傳統火箭,“自然”號更像一株即將綻放的金屬與晶體之花。

  它的基座是堅固的晶鋼骨架,纏繞著生物燃料管道。中段是搭載著各種儀器的艙體,外殼覆蓋著能進行光合作用補充電力的“光之苔蘚”,最頂端的,則是那顆如同巨大花苞般的返回艙。

  ——波江宇航員“霞”的“返回艙”。

  霞,這位被精心選拔出來的波江女孩,此刻正靜靜地懸浮在維生艙的緩沖液中,她的晶體身軀折射著艙內柔和的引導光,尾部飄逸的絲帶在緩沖液中輕輕搖曳。

  她與“自然”號緊密相連,她能感受到燃料在管道中汩汩流動的震顫,能聽到各個生物組件反饋的健康信號,整個航天器仿佛成了她身體的延伸。

  “霞,感覺如何?”

  思想海洋中,傳來地面控制中心指揮官[巖]的意念流,很溫和。

  “一切良好,指揮官。”

  霞的回應清晰,“艙內很舒適,我準備好了。”

  巖:“這是一次偉大的開拓,我們上一次見證星海還是在六萬年前那些先輩被吞食帝國擄走的時候,而如今,我們憑借自己的力量走到了這一步。”

  霞:“指揮官,我們一定會成功的,波江文明將會成為星海中的文明。”

  巖:“嗯,這一次的發射成功之后,我相信政府會快步進入航天階段,根據天文望遠鏡的觀測,我們已經看見吞食帝國的大環快要進入了太陽系,由于我們距離太陽系有10.5光年,看到的是10年前的畫面,因此,太陽系的生命們很可能正在遭受吞食大環的吞食,留給波江文明的時間不多了。

  在兩百多年前,我們收到了來自太陽系方向的電波(葉文潔的電波),這也說明那個星系里同樣存在著美好的生命,電波的內容解析顯示,他們同樣對外抱有善良之心,因此,波江文明必須要快速的發展起來,隨后要組織一支強大的艦隊,飛向太陽系,擊敗吞食帝國,去拯救太陽系的那素未謀面的同胞,這是波江文明的使命。”

  霞:“我們一定會拯救太陽系的同胞們的,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波江文明走向星海的第一步。”

  她的意念通過思想海洋,瞬間傳遞至全球每一個關注此事的波江人心中。

  在藍森林的樹梢,在草甸的微風里,在生命之海的波光粼粼間,無數波江人暫時停下了手中的事務,將注意力投向了赤道,投向了那艘即將啟航的飛船。

  整個文明的思想海洋,因為共同的期待而微微沸騰,仿佛一首無聲的壯行詩。

  這是,一個生澀的聲音忽然闖入了思想海洋,仿佛是按捺不住興奮似的,他對著那個即將臨行的女孩說道。

  “加油!我相信你一定能行。”

  “嗯”霞疑惑,她發現這個聲音自己從未聽過,而地面上的指揮官似乎并沒有聽到剛剛的聲音。

  “你是…”霞疑惑。

  “我是加加林。”他回復,隨后再也沒有了聲音。

  發射場內,最后的倒計時聲通過物理廣播和意念網絡同時響起:

  “十…”

  “九…”

  “點火程序啟動!”

  “八…”

  “七…”

  “生物燃料注入最終階段!”

  “六…”

  “五…”

  “引擎預燃室壓力正常!”

  “四…”

  “三…”

  “導航系統鎖定!”

  “二…”

  “一…”

  “點火!升空!”

  轟!!!

  沒有地球上那震耳欲聾的化學爆炸聲,取而代之的是一種低沉而宏大的嗡鳴。從“自然號”底部噴涌而出的是一種帶著生物熒光的幽藍色等離子流。

  巨大的推力使得龐大的航天器開始掙脫行星的束縛,緩緩上升,起初很慢,如同掙脫淤泥的荷莖,隨即速度越來越快,化作一支刺向天穹的利箭,在身后拖曳出長長的、如夢似幻的藍色光尾。

  發射中心里,數據如瀑布般流淌。技術人員們緊張地監控著各項參數,但他們更多的信息交流是通過意念瞬間完成,高效而沉默。

  “初段飛行正常。”

  “姿態穩定。”

  “過載3.2標準單位,宇航員生命體征平穩。”

  “第一級生物燃料艙分離成功!”

  霞感受著身體被緊緊壓在緩沖液中的壓力,透過“航行者之繭”的特制觀察窗,她看到下方的大地正在迅速變化。赤道環脊那粗壯的,布滿工業痕跡的結構變得越來越小,逐漸顯露出波江星那令人震撼的圓餅狀全貌。

  ——中央是相對平坦的凹陷,邊緣是腫脹隆起的赤道,藍綠色的森林與草甸像苔蘚一樣附著在這奇特的星球表面,南北極那兩片珍貴的“生命之海”如同鑲嵌在圓餅邊緣的兩顆藍寶石,熠熠生輝。

  一種難以言喻的情感在她心中涌動。這是她的家園,歷經磨難,形狀怪異,卻依舊美麗,依舊承載著她們整個文明的歷史與希望。

  “我們…真的飛起來了。”她在思想海洋中輕聲低語,這聲低語引發了全球范圍的共鳴與歡呼。

  “突破卡門線!我們進入太空了!”控制中心傳來難以抑制的激動歡呼。

  窗外,深邃的黑色虛空取代了大氣層的蔚藍,繁星從未如此清晰、如此密集地展現在她眼前。波江星則成為了懸浮在腳下的一幅巨大、生動的畫卷。

  “生日快樂。”

  這個飄渺的男聲在這位女孩的耳畔輕輕掠過。

  燈船A:“都錄下來了沒有!”

  燈船B:“錄下來了,真漂亮啊,那個火箭在大氣層中拉出了一串白色的氣泡,像是臍帶一樣。”

  燈船C:“必須高價賣給節日族!”

  “賣給誰”一個聲音突兀傳來。

  燈船C信心滿滿:“賣給節日族呀,節日族的那幫大傻子肯定猜不到這么偏僻的地方居然有文明可以突破5B…等等你誰啊。”

  “我我是你們這群破燈口中的大傻子。”一個穿著蘇聯時期的白色太空服的人類從外面走了進來,他身高159厘米,外表清秀,有著迷人的微笑。

  “節日族!!!”燈靈們嚇得閃來閃去,和火車上的發光噗嘰一模一樣。

  “哼,我有名字,叫我加加林…你以為你們這群小破燈很厲害嗎,我告訴你們,只要有文明要破殼的地方,我們節日族就無處不在。”

  三艘燈船被嚇得緊緊簇擁在了一起。

  節日族的文明等級為恐怖的1S級,揮揮手就能把這些膽小的燈靈們嚇熄滅過去,如果是在銀球區,有聯邦的大人撐腰,燈靈們自然是不怕節日族…可這鬼地方實在是太偏了。

  “那個,你現在不應該改名叫霞了嗎?”燈船A的金燈靈壯著膽子問道,它知道節日族的個體有改名改形象的習慣。

  ‘加加林’搖了搖頭:“這得確保波江文明不存在‘流產節’才行,我還要在這里待上一段時間,等確定不會出現‘流產節’,我自然會變成‘霞’的,倒是你們這群沒長大的小燈,跑到這里來干什么”

  金燈靈壯著膽子回復:“來給這里的文明搬家…因為這里是泛交戰區,他們都很危險。”

  ‘加加林’又搖頭:“這地方是一堆神的關注地,你們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算了,你們既然來了,那就一燈給波江文明留一個祝福吧,嗯,過生日總是要有蛋糕,蛋糕上總是要插蠟燭的嘛。”

  金燈靈問:“那需要我們怎么做”

  ‘加加林’看著那串氣泡思索良久。

  “給他們的航天中心照個亮吧,用最柔和的光,呃,節拍就用…”

  ‘加加林’頓了頓。

  “就用《Happybirthdaytoyou》吧。”

  請:m.xvipxs.net

哎呦文學網    面壁者,但元嬰期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