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475章 蘇黨升官

  法顯號的船長李經,并沒有立刻讓船只靠岸。

  近海區域會有不少看不到的暗礁,如果貿然靠近就會擱淺。

  李經一邊派人觀測水文,一邊尋找能夠靠岸的良港。

  李經也在探測,這到底是一座大島,還是一片大陸。

  島嶼和陸地的概念是完全不一樣的。

  如果只是一座島嶼,那這會成為前往南州航線的重要補給點。

  可如果這是一片大陸?

  其實也有人預測過這片大陸。

  在《樂府新報》上,曾經發行過一份“寰宇全圖“,在圖上就標注過,在南州和大明之間,就有這樣一座大陸。

  剛開始的時候,這座大陸還引起了議論。

  但是很快,有人拿著這份地圖讓遠洋過的西洋船長看,對方堅定地否認在大洋上有大陸。

  后來大明在呂宋建立通政署,通政署的主司李經也曾經派人求證過,當地水手都否認有這片大陸。

  寰宇全圖本就是科普性質的文章,人們很快就將這片大陸忘記。

  難道是真的?

  接下來就是驗證了。

  李經沿著海岸線航行了四天,他已經可以確定,這是一片大陸!

  法顯號上歡呼起來!

  發現一座大陸!這絕對是可以名垂史冊的功勞!

  李經明白,經度之戰非常重要,事關航海的發展。

  可是經度這個東西,太專業了!

  就是寫進歷史書中,讀者也不一定能夠理解其意義。

  但是發現一片大陸就不同了!

  這是絕對會記錄進史書中,而且永遠被人記得的事情!

  李經猶豫了幾天,最后來到了張畢的船艙。

  看到正在精心維護航海鐘的張畢,李經臉上露出內疚的表情。

  “張大匠。”

  張畢在印刷館改良印刷機之后,就被蘇澤奏請封了匠官。

  李經小心翼翼的說道:

  “張大匠,按照測算眼前這片大陸可能就是《樂府新報》上預言的澳洲,船上商議了一下,想要繞澳洲大陸航行,測繪澳洲。”

  李經說這個的時候,已經做好了被張畢罵的準備了。

  這場經度之戰,比試的就是雙方的船誰先抵達南州,然后最早從南州返航。

  鄭和號和法顯號的設計,物資貯備,都是為了這場航行準備的。

  李經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要讓張畢放棄經度之戰,放棄前往南州,而是轉而去澳洲。

  但是出乎李經的意料,張畢倒是表現的很淡定。

  他說道:

  “李船長,我明白了,既然這是大家的想法,那我們這次航行就改為繞行澳洲,期間我會配合你們進行地理測繪的。”

  李經聽完,心中感激張畢的通情達理。

  他連連向張畢道謝,回到甲板上,向全體船員宣布了這個好消息。

  整艘船都歡呼起來!

  一名船員看著問道:

  “船長,這澳洲的土地能分嗎?”

  眾人都哈哈大笑起來,一名船員說道:

  “這鳥不拉屎的地方,誰要來啊!”

  “是啊,咱們立下這樣的功勞,回去拿著賞錢買上幾分好田,不比在這里種地強?”

  “這里流放犯人都不來吧?”

  李經咳嗽了一下說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澳洲如果是我們發現的,這片就是大明的土地!”

  “總而言之,先占著再說!”

  另一邊,張敬修的鄭和號,也停靠在了夏威夷的一座島嶼上。

  濤聲拍打著黑曜石海岸,鄭和號放下的小艇切開浪花。

  張敬修按著腰刀立于船頭,身后跟著手持火銃的水師偵查小旗。

  這是鄭和號第二次派人前往島上了。

  第一次,是宣慰使宸昊帶隊,先來到島上查探,但是讓人意外的是,這座茫茫大洋中的島嶼上,竟然也有土著居民!

  宸昊發現了土著的村落,他派人回去向張敬修報告,自己去帶著人去向這些土著交涉。

  結果是,宸昊被扣下了。

  按照匯報的小旗來報,這幫土人還處于刀耕火種的時代,武器也木頭石頭貝類制作的,連青銅器都沒有。

  可他們挾持了宸昊,張敬修不敢妄動,于是只能自己親自帶領隊伍上島交涉。

  到了島上,張敬修見到了的列隊迎接的土人。

  這不像是敵對,反倒像是歡迎?

  張敬修按著腰刀,看著這些土人頭上浮夸的羽毛飾品,看著他們身上赭紅色紋身。

  讓張敬修疑惑的是,這些土人也都是黑頭發黃皮膚,倒是和漢人區別不大。

  張敬修已經接到了宸昊的消息,知道他在土人部落沒有生命危險,他跟著這群土人,向他們的部落走去。

  來到部落之中,張敬修看到了人群中的宸昊。

  “宣慰使!”

  宸昊向張敬修笑了笑,示意自己無礙,他指著部落中央正在舉行儀式的夏威夷土人。

  只見他們將骨質的魚鉤和粗陶器捧上前,篝火被堆成了皮筏的樣子,篝火邊上還放著船漿。

  “宣慰使,這是?”

  宸昊說道:

  “越人尚舟楫而貴漁獵,老夫在典籍上見過,這似乎是古越人的舟楫禮。”

  “古越人?”

  張敬修話音剛落,叢中走出一位頭戴羽毛冠的老者,胸前貝串隨步伐叮咚作響。

  這老者的耳垂懸掛著鯊齒墜,身上還有紋身。

  宸昊說道:

  “淮南子中有云,古越人有‘貫耳’的習俗,會將重要的獵物做成耳墜掛在耳朵上。”

  “這些紋身也是古越人的習俗了,張船長也是讀過書的,自然知道紋身是越人標志,在魏晉時期南越地區還有此習俗殘留。”

  張敬修點頭,魏晉時期,孫權和南渡的東晉政權,都有很多征討越人部落的記錄留在史書中。

  真正的古越人,在中原地區差不多要到宋代才絕跡。

  緊接著,這名部落長老主持完畢祭禮之后,又將一條彩染的木塊放在了張敬修面前。

  宸昊介紹道:

  “島上沒有造紙術,都是用這種木片來記錄的。”

  “這個部落也只有語言沒有文字,這些圖畫就是他們的歷史。”

  宸昊指著木片上的龍蛇圖騰,對著張敬修說道:

  “這是古越的圖騰,島上的居民是我中原流落在海外的遺民。”

  張敬修看著這幫人,這是中原遺民?

  宸昊沒有理會張敬修的疑問,而是說道:

  “紋身斷發同吳俗,舟楫祠蛇合越禮。此島當歸化內之地!”

  張敬修這下子明白了宸昊的意思了!

  不管這島上的土著,到底是不是中原遺民,反正先將這個論調立起來再說!

  既然是中原遺民,那自然要歸于王化!

  也就是說,宸昊這樣的宣稱,就等于是宣誓這些島嶼的歸屬權!

  民是中原遺民,那地就是大明的領地了!

  接下來,宸昊用比劃的方式,和這支部落的族長交換了信物。

  宸昊將一塊銅印交給了這個族長,這些銅印本來是受到禮部和鴻臚寺的委托,帶給南洋通政署的張宣,由他來冊封南洋當地土人的。

  只不過禮部的這批印實在是太多了,張宣只收下了一部分。

  而這支夏威夷部落土著,則將剛剛那塊繪制了龍蛇圖騰木片送給了宸昊。

  緊接著,宸昊又吩咐張敬修,將船上沒用的鐵釘、鐵桶等鐵制品,交易給這些夏威夷部落。

  而這支夏威夷部落,則送上了魚干、淡水,以及一種當地人從木薯中獲得的酒。

  張敬修原本還挺喜歡這種木薯酒的。

  但是他見到十幾個部落婦人席地而坐,將木薯在嘴里嚼爛后吐進陶罐中發酵,張敬修抓著脖子,將宴會上喝下去的酒全部都吐了出來。

  宸昊倒是一臉淡定的喝酒,一邊喝酒一邊和這支部落的族長比劃著交談著什么。

  鄭和號在當地土著的幫助下,搜集到了維修的木材,獲得了足夠的淡水和食物補給后,黃驥又測繪確定了島嶼的精確經緯度,將這幾座島嶼標記在海圖后,張敬修指揮鄭和號起航,繼續開始前往南州的航行。

  京師,六科廊。

  兵科給事中李己踏入六科廊。

  上次他從中周旋,讓六科沒有反對李如松的奏疏,皇帝很快就通過了李如松的奏疏,命令內廷舉行參謀考試。

  專業的軍事問題,自然不可能由皇帝本人出。

  最后內廷決定,皇帝出最后一道軍政相關的策論大題,其他和軍事有關的專業問題,則交給中書門下五房來出。

  蘇澤也沒想到,這差事兜兜轉轉,竟然又落到了中書門下五房頭上。

  蘇澤沒有參加內廷的會議,據說是趙閣老和諸閣老達成了一致,由兵房和刑禮房,共同出題。

  兵房主司宋纁,刑禮房主司沈一貫,接到了這個命令也犯難。

  沈一貫從沒有做過軍事工作,根本不懂如何出題。

  宋纁雖然跟著趙貞吉,對軍務還是了解的,但是這場考試上下都關注著,要出好這份考卷可不容易。

  出的太容易了,那就會被視作放水。

  可如果出的太難,通過的人太少,那總參謀部那邊又會抱怨,會認為是文官故意出難題,不讓總參謀部補充人員。

  走投無路,最后沈一貫咬牙找到了蘇澤。

  而蘇澤給沈一貫推薦了兵科給事中李己。

  宋纁聽到了李己的名字,也是連連點頭,于是沈一貫和宋纁又找上了李己。

  李己自然不敢拒絕,很快答應下來,也加入到了中書門下五房的命題組,搞出了一份總參謀部遴選參謀的考卷出來。

  李己整日和中書門下五房的官員接觸,而六科又和中書門下五房在一起辦公,他幫著中書門下五房出卷子的事情,自然瞞不過同僚。

  這下子,不少給事中都感覺出異樣了。

  李己是不是和中書門下五房走得太近了?

  再一想他阻攔大家上書彈劾李如松,眾人又有了新的猜測,李己是不是暗中投靠了蘇黨?

  這讓李己在六科的地位更加尷尬,這些日子他都會提前來到六科。

  可沒想到,今天提前上衙,竟然還遇到了一個比他更早的人。

  “嚴給事中。”

  李己和嚴用和算是老對頭了,但是嚴用和的資歷比他深,所以他還是主動行禮。

  嚴用和笑了笑,對著李己說道:

  “‘下官’恭喜李大人高升了。”

  李己嚇了一跳,面對嚴用和充滿諷刺的語調,他更關心的是“高升”兩個字。

  自己是一點消息都沒聽到啊。

  但是嚴用和是吏科給事中,有督查吏部的職能,他也是在家整個六科之中,人事消息最靈通的人。

  大家雖然不對付,但是在官場上,沒人會用升遷的事情開玩笑。

  嚴用和看向李己,暗道此人的虛偽。

  但是李己能這么快的升遷,嚴用和也是很震驚,難道這就是加入“蘇黨”的好處?

  嚴用和不知道,這件事還是幾天前蘇澤和吏房主司宋之韓的談話有關。

  在蘇澤和宋之韓交談之后,宋之韓一直惦記著這件事。

  難道這是蘇檢正在暗示自己?

  能給高拱當政治秘書的,政治上一定是過硬的。

  蘇澤都這么暗示了,宋之韓作為下屬,自然要有所行動。

  宋之韓特意去了一趟吏部,將適合李己升遷的職位都梳理了一遍。

  六科給事中雖然只是正七品,但是能升遷的職位非常多。

  時人有言,“六科都給事升轉,馀則一內一外,內則五品京堂,外則三品參政,蓋外轉以正七得從三,亦仕宦之殊榮,而人多厭薄之。因有官升七級,勢減萬分之語。”

  也就是說,最厲害的情況下,六科給事中可以升遷到從三品的布政使參政,但是官員還覺得這樣的升遷是權勢小了,含權量不如七品的六科給事中。

  因為布政使參政是外任官,是要離開京師的。

  正常來說,六科給事中更愿意升遷為在京堂官,也就是六部九卿衙門的主司。

  宋之韓挑選了半天,最終選擇了兵部武選司員外郎。

  當然,這個職位宋之韓說了不算,他又和吏部對接,吏部尚書楊思忠果然立刻批準,將推薦名單送到了皇帝面前。

  皇帝本來就對李己有好印象,直接就批準了任命。

  雖然兵部武選司員外郎,并不是正五品的郎官,但是武選司不同于其他司,地位要高于其他司。

  此外,武選司主司申時行,眼看著就要升遷了,空出來的位置就可以留給李己來補任。

  從七品給事中,到五品選郎,科道的升遷就是這樣,這也是大明官員對科道趨之若鶩的原因。

  等科道官員紛紛到衙,李己心中越來越不安。

  上衙沒一會兒,宣旨的行人到了!

  佰度搜索悠久小說網.Хw全集TXT電子書!

哎呦文學網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