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城,黃河集團計算機研發中心實驗室。
黃令儀面對著一堆設計圖紙和仿真數據,眉頭緊鎖。
芯片設計進展還算順利,但卡在了一個關鍵環節——制程。
新加坡實驗室擁有的先進光刻機數量有限,根本無法借給國內的研究所。
她給新加坡去過電話,想要訂購非常難,尤其是東方國家,這東西受到嚴格管制,就算是能買到短時間內也無法運抵國內。
她手頭上雖然也是新購的的設備,可不是最先進的,無法滿足她設計的微處理器精度要求。(西方傾銷低端光刻機,但是技術和配件全都限制,更別說高端的了。)
她想起幾年前曾在國內學術期刊上看到過關于光刻技術的研究論文。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她讓助手去資料室和各大院校圖書館廣泛查閱、搜集相關資料。
幾天后,助手抱回一摞泛黃的論文和內部技術報告。
黃令儀連夜翻閱,越看心情越復雜。資料顯示,國內早在十幾年前就啟動了光刻機研發項目,幾家單位曾取得過階段性成果,但后來或因經費不足,或因方向調整,項目大多陷入停滯,人員流散。
她尤其注意到兩份報告,一份來自代號“四十五所”的研究所,在光學系統和精密機械方面有深厚積累;另一份來自武漢的一家無線電設備廠,曾嘗試過接觸式光刻機的研制。
第二天一早,黃令儀撥通了何雨鑫的電話,詳細匯報了情況。
“何總,我們遇到瓶頸了,高端光刻機進不來。但我發現,國內并非毫無基礎,只是中斷了。如果我們能整合這些殘留的技術力量和資料,或許能走出一條路來,至少解決眼下的有無問題。”
何雨鑫在電話那頭沉默了片刻,這事超出了他的知識范圍。
“黃主管,這樣,你先把情況整理一份詳細報告給我,我立刻向董事長匯報。”
隔天何雨鑫就收到了傳真,接著他就給何雨柱打了個電話。
“哥,情況就是這樣。黃主管認為,與其完全受制于人,不如嘗試重啟國內的光刻機研發。她提到了四十五所和武漢無線電三廠,說那里可能還有些家底。”
何雨柱是忘了么,真不是,研究所和國企這類的單位之前想要介入太難了,尤其是高端項目。
現在既然有機會了那就要嘗試一下,何雨柱道:“雨鑫,黃主管的判斷是對的。我們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外面。這樣,你看你是親自帶隊跑一趟還是下面人能完成,你自己定。”
“我覺得黃主管能做這件事,畢竟她是體制內出來的人。”
“那行,那就給她權限,成立一個小組,去辦這件事,不過既然辦就要辦利索,有幾點也要求。”
“哥,你說。”何雨鑫拿起來了筆準備記錄。
“第一,找到那些參與過相關項目的老工程師、老專家,不管他們現在在干什么,退休還是在崗,盡量請過來,待遇從優。第二,跟那些單位談,把他們閑置的技術資料、圖紙,甚至是半成品設備,買下來。”
“明白了,哥。”何雨鑫應道。
“還有,如果不順利你就找找周叔、方叔、趙叔幫著協調協調。”
“哥,用得著動用幾位叔叔的關系么?”何雨鑫驚訝道。
“用得著,這個東西很重要,以后你就明白了。”
“萬一他們想要我們投經費呢?”
“也不是不可以,技術共享,合同最少二十年起,你看他們愿不愿意吧,還有就是如果他們倒閉了或者項目下馬了,所有東西還是歸我們。”
“那我知道了,我這就找人去辦。”
“從你自己的那個團隊分點人給黃令儀,這事要辦就辦利索,不要留后患。”
“了解,我本來就打算這么做的。”
“嗯,就這樣吧。”
“嘟嘟嘟”
掛了電話,何雨鑫立刻選了幾個人飛四九城,然后打電話給黃令儀交代了要求。
對于什么二十年,項目下馬這類的黃令儀也不抵觸,她就是這些人中曾經的一員。
何雨鑫派出的團隊抵達四九城后,與黃令儀小組匯合。
黃令儀帶著他們直接去了甘省的四十五所。
接待的負責人文明來意后,很是驚訝,光刻機項目停擺好幾年了,人員都分流了,居然還有人找上門,還是個民營企業。
“你們真打算接這個項目,要知道這個項目的資料雖然有,但肯定有缺失,設備有些也被其他項目用了,重啟難度很大。”
“是的,我們想接這個項目,不管是資料和設備,還有人。”
“這個.我要去問問上面的意思。”
“我們可以等。”
“那我先安排你們住下?”
“不用了,我們自己已經找好了地方,這是我們住的地方的電話。”黃令儀遞過去一張紙。
那人一看上面是市里最好的賓館,心道:“怪不得,不用我們安排。”
不過他立馬想到了一種可能,這事有可能成,對方有錢啊。
黃令儀帶人走后,那人找到了主管領導,第二天電話就打到了賓館,然后黃令儀他們又過去了一趟。
當晚,四十五所的領導層開了個會,但是會上意見分歧很大。
有人認為這是甩掉包袱的好機會,反正項目停了,留著那些資料和設備也是積灰,換點資金還能改善所里其他項目的研究條件。
另一些人則顧慮重重,擔心核心技術流失,更怕將來上面追究責任。
“他們是民營企業,還是外資背景,把這么多年的研究成果交出去,合適嗎?”一位副所長提出質疑。
“項目都下馬三年了,人員也散了,我們守著這些‘寶貝’有什么用?所里現在經費多緊張你不是不知道。再說了人家給了兩個選擇,我們也可以選擇黃河集團資金投入后續研發資金,雖然要技術共享,可如果資金利用合理我也別的項目也能借借光啊,我認為這是好事。”另一位持支持態度。
“可他們的要求是至少簽二十年,條件是不是太苛刻了?”
“這項目沒有人家投錢,已經不存在了,還糾結這些干什么嗎。再說了,合同里也寫了,如果國家需要,他們必須無條件支持。我看可以談。”
爭論持續到深夜,沒有結論。
之后由于分歧嚴重,他們把這個事情報到了中電科總部。
總部那邊權衡了利弊,最終做出了轉讓項目的決定,因為他們不確定黃河會持續投錢,這種項目一旦沒了研發資金直接就廢了,再有一點就是他們沒有能力購買新的設備和元器件,黃河也沒有給這方面的承諾,所以才讓他們做了這個決定。
一周后,黃河的團隊再次去了研究所,負責跟他們談判的人道:“這個項目的事情我們已經報批了,上面也出了回復,同意轉讓項目。”
“那技術人員呢?”黃令儀道。
“這個,要你們自己去談,當然在我們別的項目上的重要研發人你們不能搶。”
“這個沒問題。”
“至于項目轉讓費”
“我們集團的評估師評估了一個價格,設備加資料五十萬美刀。”說出這個數字的時候其實黃令儀的心也直顫,他們當初的項目資金一年幾萬塊,集團這一砸就是幾百萬,還是評估師給的價,根本不用過集團上層。
“咳咳.”對面的負責人眼皮直跳,他們之所以停項目是因為,這幾年國家對于這個項目一共撥一百萬,四十五所分得22萬元,還需要中科院光電所與上海光學機械廠分攤,平均一年分下來也就兩三萬,對方一上來就砸了個五十萬還是美刀,他覺得自己心跳都慢了半拍。
“老張你沒事吧。”坐在邊上的一個人連忙緩解尷尬。
“沒事沒事,小黃同志,你確定是五十萬美刀?”
“確定。”
四十五所這邊幾個人對望了一下,那個老張又開口了:“要不你們先盤點一下資料清單和設備我們再來談?”
“可以,什么時候可以開始?”
“給我們三天時間準備。”
“好。”
回去后,跟黃令儀一起來的評估師和法務提出了疑問。
“黃主管,他們是不是想提價?”
“恰恰相反,他們怕這筆錢拿的不踏實。”黃令儀道。
“那他們會不會反悔,覺得能賣出這么高價,讓我們拿出這筆錢投入研發呢?”
“這個.我也不確定還真有這種可能,但是吧,還有個問題,這種項目必須持續投入,有可能是千萬級或者上億的項目,我們自己集團的實驗室也需要資金,我覺得要是這樣董事長那邊有可能不會同意。”黃令儀道。
“那也未必,就我對董事長的了解,如果他們真的能做好,錢應該不是問題,問題在于他們能不能把錢花到該花的地方,我們在內地很多大學都搞這樣的項目,目前效果都不錯。”評估師道。
“那就先問問何總吧。”黃令儀道。
“我贊同,這樣我們心里也有個底。”法務道。
于是電話打給了何雨鑫,何雨鑫又打給了何雨柱,何雨柱道:“這點事你小子自己做主就是了。”
“哥,高精尖的東西還是把握大局的好,我怕我定了再出問題。”
“行,那我就給框框,以后遇到了也可以這么談。”
“你說。”
“那就是看對方的規模和團隊,如果對方的規模不小,團隊完善,你又不能全挖過來,那就投;但是現在四十五所這樣的我們的原則是收,因為投入的回報肯定會小于收回來。”
“那如果對方不同意呢。”
“那就等等,搞不好價格還要低,當然我說的這些僅限于十年或者更短的時間內,超過就無效了。”
“哦,為什么?”
“國內的發展趨勢,會促使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到時候國家就不缺錢了,你覺得這種項目國家會放出來?”
“明白了,那我去給黃主管他們一個回復,我估計這個項目要跑的地方不是一個。”
“這個他們看著辦,如果能有個配套的廠子更好。”
“知道了。”
三天后,黃令儀團隊再次來到四十五所。
這次出面接待的是一位姓王的副所長,態度比上次熱情了不少。
“黃研究員,歡迎歡迎!”王副所長跟黃令儀握了一下手,“經過我們所里慎重研究,并報請上級同意,我們原則上同意轉讓這個項目。不過.”
他話鋒一轉,臉上露出為難的神色:“所里一些老同志對項目很有感情,覺得直接賣掉太可惜了。大家討論后,更傾向于由貴集團投入研發資金,我們出技術和人員,合作推進。這樣既能盤活項目,也能為國家保留這支技術力量。”
黃令儀和團隊的評估師、法務交換了一個眼神,果然出現了預料中的情況。
“王所長,我們理解所里同志們的感情。但黃河集團作為企業,投資需要考量回報和效率。目前這個項目的基礎,按照市場評估,獨立重啟并追趕國際先進水平的投入將是個天文數字,而且周期會非常長。我們最初的方案,是基于項目現狀的一次性買斷,這能最快速度讓技術獲得新生。”
評估師也補充道:“王所長,五十萬美刀的評估價,是充分考慮了項目的歷史投入和現有資料、設備的殘值。如果轉為長期合作投資,我們需要重新評估風險與收益,投資規模和方式都會不同,可能遠不如一次性轉讓對貴所眼下改善財務狀況有利。”
王副所長沉吟片刻,說道:“黃研究員,你們的意思我明白。但所里也有難處,畢竟這是國家立項的項目,直接賣斷,怕將來有閑話。你看這樣行不行,合作開發,我們可以接受技術共享,甚至你們占大頭。”
談判陷入了僵局,黃令儀按照何雨鑫的指示,沒有松口,堅持買斷方案。
接下來的幾天,雙方又進行了兩輪接觸。
四十五所方面試圖爭取合作,但黃河團隊寸步不讓,只是將買斷價格略微提升到了五十五萬美刀。
眼看談判就要破裂,王副所長終于接到了上級更為明確的指示。
考慮到所里嚴峻的經費形勢,以及項目重啟確實需要巨額持續投入,最終決定接受買斷方案。
但在最終簽約前,王副所長又提出一個要求:“黃研究員,項目可以賣,但那些資料是我們老一代科研人員的心血。價格就按你們說的五十五萬,我們沒意見,但那些資料可不可以給我們留下副本。”
“這個,我要請示一下。”這個場景顯然沒有在黃河這邊的預估中。
“可以,我們可以等。”
“不用很久的,明天我們會再來。”
“行。”
果然,黃令儀請示何雨鑫后,得到了同意的答復。
最終,黃河集團以五十五萬美刀的價格,全資買斷了四十五所光刻機項目的全部技術資料、專利以及相關專用設備。
合同明確規定,該項目后續研發成果歸黃河集團所有,但同時約定,在同等條件下,黃河集團優先與四十五所合作,并可為四十五想繼續研究光刻機的所退休專家提供顧問職位。
這個結果在目前階段來看自然是皆大歡喜,四十五所得到了資金,黃河得到了研發基礎。
簽約儀式很簡單,并沒有什么儀式。
看著那些泛黃的圖紙和布滿灰塵的設備被小心翼翼地裝箱運走,王副所長和幾位老工程師眼眶都有些濕潤。
“希望這些東西在你們手里,真能發揮出作用。”王副所長道。
“我們一定盡力。”黃令儀鄭重承諾。
在談項目的時候,黃河這邊也跟四十五所的一部分參與過光刻機項目的人談過,想走的并不多,畢竟他們這里的級別還是挺高的,待遇也還行。
到了黃河那就真不知道什么情況了,畢竟沒有人兜底,對于這一點黃河的人也沒有解釋,強扭的瓜不甜。
在跟想走的人約定好之后,黃令儀團隊又馬不停蹄地趕往武漢。
有了四十五所的經驗,與武漢無線電設備廠的談判相對順利。
該廠的光刻機項目下馬更早,資料散佚較多,設備也更加老舊。
最終,黃河集團以十萬美刀的價格,收購了其剩余的相關資產,至于人,還是算了,他們的人員素質還不是特區黃河自己的電子廠。
上海光學機械廠他們也跑了一趟,人家現在有訂單,根本不把黃河看在眼里,所以就沒談別的,倒是上海光學機械廠還想著讓黃河跟他們下單來著,參觀了一下廠里的設備和工人情況,黃河委婉的拒絕了。
同去的人吐槽,不知道他們哪里來的自信。
黃令儀道:“你們看外國貨看多了,他們在國內還真的屬于上游那一批。”
“黃主管,我們倒不是說別的,他們根本生產不出來我們要的件。”
“這點我承認,所以我拒絕了,等他們有那個實力我們再來談。”
“嗯。”
請: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