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24章 干什么的最苦

  李小濤感激的看著她,“三嬸都說了,我真不是故意的。”

  “還不趕緊進去寫作業!”李大嫂瞪了李小濤一眼,“討債鬼,讀書像是幫老娘讀的,不想讀就都別讀了,去山里打石頭去。”

  打石頭他們才不愿意去,要是能跟著阿爸三叔去淘海,比上學舒服多了。

  李小濤抽噎著進屋補作業去了,李大嫂進屋把大的兩個也罵了一頓,才讓李小洋去南山喊李大哥回來吃飯。

  李長樂見昨晚撈回來的魚,已經殺了一大半出來,看了看陰沉沉的天,“你們天沒亮就起來啦?”

  “天蒙蒙亮起來的,下雨天涼快,干活舒服。”李母笑道,“你大哥早上起來秤過了,昨晚撈的脂眼鯡有六百七十斤,讓你自己扣賬。”

  三分一斤,也有二十來塊的進賬,算是意外之財。

  “阿威早上來過沒?”

  “人家阿威一早就起來幫著賣八爪魚去了。”李母看了他一眼,“就你懶,你大哥、二哥起來見下雨,就去南山新房子那邊干活去了。”

  “…”李長樂想到自己醒來聽到下雨,又躺回去睡了,跟大哥、二哥還有阿威比起來,的確是他最懶。

  天陰沉沉的,鮳頭和鰻鲞也不敢搬到院子里晾曬,全都攤開晾在了階檐下和屋里,這些脂眼鯡殺好腌制后,也只能用漁線穿起來,掛在屋檐下晾曬了。

  李長樂想著等新房建好搬過去后,得去買些篷布回來,搭上竹架,像這樣的陰雨天才有地方晾曬魚鲞,遇到陣雨蓋上篷布,也不擔心來不及收進屋里。

  周若楠過來說道:“阿樂,看樣子還有雨,要不今天就別出海了?”

  “不去了,姐夫說今天貨船要拉石頭來,幫著把石頭卸完,可能都中午了,下午要是放晴就去淘海。”

  周若楠點頭,沖李母說道:“阿娘先吃飯,吃了再繼續殺。”

  “好。”李母在盆里洗了洗手,跟著兩人回屋,一人一大碗米面下肚,李父和兩個兒子才到家。

  “阿爸,你坐,我給你端米面去。”周若楠忙把溫在鍋里的米面端出來給李父。

  李父坐下后,對李母說道:“等會兒你去碼頭割一刀肉回來,讓阿金中午在這吃飯。”

  “阿娘,你把雞殺一只,把那幾個海參燉來吃了。”

  “家里這么多人,一只哪里夠,起碼得殺兩只。”

  “那就殺兩只。”李長樂說著摸了五塊錢遞過去,“這錢給你買肉,有賣豆腐和跳跳魚的順便買一些回來,姐夫喜歡吃。”

  “錢你自己揣著,阿楠那天拿給我的錢還沒用完,等用完了你再給我。”李母把錢往他面前一推,提了菜籃就走。

  李父吃了兩口面,想起一事,“阿樂,我回來的時候遇到阿春,他問你收不收曬干了的鰻鲞、馬鮫、水潺鮳頭?要收的話,就去他家看看。”

  “那得看他家的鮳頭和鰻鲞質量怎么樣?我要收的話,價錢肯定沒鎮上零售高。”

  “你二哥跟阿春說了的,他說他們送到鎮上賣給小販,價錢也要便宜一些的,你們要的話,他們就省得往鎮上送了。”

  “行,等收工回來,我跟二哥去看看。”

  周若楠拿了課本出來,“阿樂,我要去學校了。”

  “阿爺、阿爸我們上學去了。”李小海兄弟倆背著小書包沖兩人說道。

  李父慈愛的看著孫子,“乖,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

  “記住了。”

  “小洲,你看我的小書包多好看。”兩個小揪揪上扎著大紅色蝴蝶結的李小美,倒騰著小短腿跑了進來。

  “我也有小書包。”李小洲忙找李小海拿自己的書包,把里面的東西拿出來顯擺,“你看我的是這樣的,里面還有個小包包。”

  李小美拉開書包,“我有阿姐給我的本子,還有哥哥給的鉛筆頭。”

  “我也有,我的是新的,我外婆給我買的。”

  姐弟倆湊在那嘀嘀咕咕的。

  李二嫂拿著錢進屋遞給周若楠,讓她幫忙給孩子報名,客氣了幾句就去忙著殺魚去了。

  李小青幾個也到了門口,李小濤一番奮戰后,把落下的作業也做完了,這會兒又跟哥姐說笑起來。

  李長樂揉揉兩個兒子腦袋,沖幾個孩子說道:“都好好聽老師講課,別調皮搗蛋。”

  “曉得了。”幾個孩子跟著周若楠朝學校走。

  路上陸陸續續也有小孩子背著書包朝學校走,沙頭村小就在大隊部過去六七十米遠。

  除了一年級報名這天有大人跟著一起去,往后連幼兒班的孩子也不用大人接送。

  李長樂等李父和兩個哥哥吃好飯,陳永威也來了,把賣八爪魚的錢給了他,五人就一起朝南山走,剛到那兒張得金就跟阿廣到了工地。

  “阿金,你們這么早就來啦!”

  “阿廣昨下午就把料準備好了。”張得金說著又看向李長樂,“你要的那種石板,阿廣給你湊齊了,剛好鑿下來的那塊大巖石,全是帶海草圖案的。”

  “還有,搗麻糍的石碓,也給你拉了一個過來,阿廣說你們買了這么多,石碓就送你們了。”

  “謝謝阿廣哥,給你添麻煩了。”李長樂沖阿廣道謝。

  阿廣笑道:“又不是什么值錢的東西,有啥麻煩的!”

  一番寒暄后,大伙兒拉著板車去了海邊。

  李長樂看到他們把貨船停靠在上次撈海蜇那處,兩張長木板用爪釘連在一起搭成的跳板,一頭在船上一頭在沙灘上。

  船舷兩邊放的是石板,中間堆的石頭、石條,李長樂兄弟幾個把用寬竹篾編制而成的竹筐,提到船上,把甲板上的石塊搬到竹筐里,然后再一筐筐抬到板車上。

  車尾兩口竹筐,前面五口,七口竹筐的石塊就是一千多斤。

  張得金下船看后忙道:“阿樂,你們怎么把板車放在這里裝石頭?車輪陷沙子里面一點都不好拉。”

  “已經裝好了,下一車放路口去。”

  李大哥將車椽子上面的纖繩套在肩上,握緊了板車手柄,用力往前,肩上套著的纖繩也繃得緊緊的,跟他一起用力。

  李長樂和陳永威上前,推著兩邊的車轅,車輪陷進沙子里面,比在土路上還難拉。

  李父幾個也連忙上去幫忙,才將板車推離沙灘。

  第二次他們就學乖了,把板車放到路口,將竹筐抬過去,比在沙灘上拉省力多了。

  過一會兒,村里請來幫工的村民也來了,大伙兒“嘿左嘿左”的喊著號子,將纜繩套在石板或是石條上面,抬下船后再抬上板車,推拉著送到工地。

  船上的石材卸完后,李父把錢付給阿廣,他又帶著人回去運貨去了,第二趟就船老大自己來的。

  這年頭,只要通水路的村莊,都是用貨船運載建材,運費也比拖拉機便宜。

  還有兩天就初八了,建材的趕緊備齊,張得金不停帶著貨船拉著建材靠岸。

  從開始拉建材起,李長樂兄弟仨還有陳永威就把錢給了李父,支付材料錢、粗工工錢,運輸船運費啥的。

  在家養傷一個多月來,長白了長肉了的李父,短短的幾天功夫,又變得黑瘦起來。

  金老頭和金輝,下雨天也沒出海捕魚,見幾家開始搬運石材,也來幫忙干活。

  李長樂父子幾個,帶著幫忙的金家父子還有幫工的村民,將陸陸續續拉到海邊的,蠣灰、鋼筋、預制板等建筑材料,往工地拉。

  李長樂兄弟仨拉著板車上了大路,看到葛昌發也來了,“你怎么也沒出海啊?”

  葛昌發笑著上前幫忙推車,“我哥說,天色不好擔心出去遇到大風,我去找你,嫂子說你們在這,我就來了。”

  “難得休息一天,都來我這干苦力了,中午吃海參燉雞,給你補補元氣。”

  “海參要好幾塊一個了吧?這么貴的東西,你也舍得留著自己吃?你這張嘴,就是會吃。”

  “你個財迷!人家花錢都要買了吃,我們又不是沒長嘴,為啥不能吃?”

  葛昌發白了他一眼,“不愧是有名的歪理多。”

  李大哥和陳永威都笑了起來。

  過了一會兒,李大嫂推著三輪車,拉著茶水到了工地,見金家父子和葛昌發也來幫忙了,忙把茶桶放下,回家讓李母加菜。

  多了三個生力軍,干活的速度快了不少,一車車石材不停往工地上拉,值得慶幸的是,陰沉沉的天在中午前總算晴朗起來。

  十一點半,大伙兒就收工往回走,一上午干下來,每個干活的都是滿頭大汗,頭發和汗衫也是濕漉漉的。

  張得金笑道:“海邊比鎮上涼快多了,在那邊陰天干活,站在房頂上也沒風,汗水跟落雨一樣往下掉。”

  李父點了點頭,“泥瓦匠哪有不苦的,不是在墻頭就是在房頂,還是木匠好,起碼不曬太陽。”

  一個干粗工的大伯抹了一把汗,“阿堂,有手藝的大師傅,比我們粗工的好多了,我們才是下力氣的苦力。”

  這年頭的人干活不會偷奸耍滑,累得滿頭大汗,一天才三塊的工錢,一頓點心。

  因為做工的機會少,還不是天天有活干,一旦被人發現偷奸耍滑,名聲傳出去后,下次別家干活就沒人請了。

  泥瓦匠、木匠的工錢要高一些,正式開工后,手藝好的大師傅一天四塊的工錢,三頓飯,一包香煙,手藝差的還沒這么多。

  (本章完)

  請:m.llskw.org

哎呦文學網    八十年代漁獵日常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