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斤以上的大米魚兩筐,十斤以下的有五六筐,三斤以上的銀鯧魚一筐半,兩斤以上的有兩筐,兩斤以下,六兩以上的有五六筐。
李父把一筐四五兩重的小鯧魚提到貨艙邊上,沖下面碼竹筐的李二哥喊:“阿安,這種的單獨放,到碼頭卸下來送回去殺了曬鮳頭。”
銀鯧魚只要過6兩價格就會翻一倍,六兩以下的才一兩角錢一斤,曬成鮳頭一斤能多掙幾角。
“曉得了!”李二哥和王新城在滿是冰塊的貨艙里面,忙著把一筐筐魚獲碼放好。
四指寬的大帶魚半筐,二指以上和三指以上的各有兩筐、二指以下的小帶魚,撿到活的直接扔回海里放生,死的留著做餌料。
不值錢的小雜魚挑出來做餌料,各種蝦、水潺、塌魚皮、大頭梅、一兩斤重的小米魚、小黃魚等雜魚一起,用耙子推進貨艙冰凍保鮮。
五個都是干活利落的,還是花了一個多鐘頭才把甲板上的魚獲分揀好,有的送活艙養起來,大部分送到貨艙冰凍保鮮。
全都收拾干凈后,這才開始打掃衛生。
這年頭海洋還沒遭受污染,像塑料袋、方便飯盒等亂七八糟的垃圾,一點都看不到。
只有拖網拉上來的海草,還有分揀魚獲產生的垃圾,打掃后用洋撬鏟起來倒回海里,打水把甲板沖洗干凈,正式作業后的第一網,圓滿完工。
李父揉揉傷腿,李長樂上前扶了他一把,“阿爸,等阿城熟悉大船作業,再找一個新手,還是留你在家幫忙。”
李父踢踢腿,“不礙事,就是蹲久了有點麻木。”
李長樂看著逞強的李父,笑道:“阿爸,我們都走了,萬一家里有人要干貨,你在家也可以幫忙送貨過去。”
李父想了一下,“那也要等你們找到合適的人手,我才放心丟手。”
“好,找到人手再說。”
“阿樂!”李父拉著他問,“那些大魚能賣多少錢一斤?”
李長樂回想了一下,“上百斤的金槍魚上次賣的一塊五一斤,幾十斤的馬鮫一塊,三斤以上的銀鯧魚兩塊五。
兩斤以上的銀鯧魚一塊八,十斤以上的大米魚和大帶魚一塊,小的四角、六角都有。”
李父聽后在心里把那些大貨加起來默算后,咧嘴笑的見牙不見眼,“好好好,這下我就放心了。”
李長樂笑道:“你擔心這趟出來會虧本啊?”
“怎么不擔心,光柴油錢和那兩車冰塊就三千出頭,加上其他開支,不愁才怪。”
李長樂沒想到老父親真的在為這些事發愁,“放心,我昨天就算過了,我們作業七個小時,油耗將近三百塊,不算留下曬干貨的海貨,除了開支也有五百多的賺頭。”
“那就好,我就怕你們換大船,到時候還沒小船掙得多。”
“我準備那么多柴油,是以防萬一的,咱們不可能一天二十四小時都開著船跑啊!”
“我又沒用過機器,都是靠雙手搖,靠撐桿撐船,哪曉得你油耗多少。”
“這就叫青出于藍勝于藍!”李長樂嬉皮笑臉的攬著他肩膀,“證明二老會教孩子,把我們教的這么成器,年紀輕輕的就買大鋼船給你開。”
“吃柴坯,又往自己臉上貼金!”李父沖他翻了個大大的白眼,想想忍不住又笑了起來。
“阿爸你餓不餓!我去看看阿城做好飯沒?”
“去吧!我看看你大哥去!”
李長樂點點頭,摸著餓得“咕咕”叫的肚子朝船艙走,沒走兩步,王新城就端著一鍋年糕出來,招呼大伙兒吃飯。
陳永威端著筲箕出來,里面放著蒸熱了的方糕,還有用豆醬、肉碎、蔥頭炒制的肉醬。
幾人就著肉醬吃了兩個方糕,這才端起年糕吃了起來,放了小鷹爪蝦、蛤蜊、小塘菜、肉絲的年糕吃著又鮮又糯。
這次帶了四五斤五花肉,船艙里有冰塊,將豬肉凍里面,也不怕豬肉變質。
李二哥吃飽喝足后,去換李大哥來吃飯,王新城搶著刷鍋洗碗,李長樂幾人休息了半個小時,起網的號子就吹響了。
陳永威顛顛的上前將拖網扎緊掛在吊鉤上,大伙兒看著比剛才鼓的更大的網袋,大伙兒都歡呼起來。
“東升號魚獲滿艙!東升號魚獲滿艙!”
李大哥還是第一次參與起網,看著鼓鼓的網袋激動的不行,“阿樂,我解一網試試。”
“好,你先看看再動手!”
“放心,老漁民了!”李大哥上前先查看后,這才解開了漁繩,數不清的魚蝦蟹一股腦涌出了網袋。
一條兩三米長,比成人手腕還粗的紅鰻魚從網袋里竄了出來,在甲板上快速游走,沒見過的肯定以為是一條紅色的大蟒。
只見張著長滿鋸齒的尖牙,扭動著蟒蛇一樣的魚身在甲板上橫沖直撞,想逃回熟悉的大海。
要是被它撞上,以它能把人手指頭輕松嚼爛的驚人咬合力,就算隔著塑料筒靴,也能在腿上留下幾排血洞洞。
陳永威眼疾手快,拿起抄網對準魚頭網了過去,紅鰻在網兜里扭動了幾下,豎起腦袋就往抄網外面竄。
他急忙將抄網倒扣在橡皮桶里,就近站著的李長樂伸手將桶蓋蓋上。
李父聽著被紅鰻撞的砰砰作響的橡皮桶,笑得嘴都合不攏了,“這家伙真猛!”
李長樂高興的點頭,“我們抓到好幾次紅鰻了,數這次的最大。”
片刻后,剩余的半袋魚獲被吊鉤吊起,只見數不清的亮閃閃、銀晃晃的白練傾瀉而出。
在場的幾人全都瞪大了眼,看著甲板上銀光閃閃的魚堆,“怎么這么多帶魚,這是遇到帶魚群了啊?”
李大哥說道:“這些帶魚是最后出來的,可能是在剛才起網那片海域拖到的。”
“嘖嘖,可惜了!”陳永威嘖嘖有聲,“要是有透視眼,看到水下有帶魚群,我們就在那片海域拖,還不用走這么遠。”
李長樂瞥了他一眼,“有透視眼還撈魚啊?海底那么多金銀財寶,咱們撈金銀財寶去嘍!”
一條大帶魚滑到王新城腳下,他激動的沖李大哥喊:“姑丈,帶魚王、帶魚王來了!”
幾人扭頭,看到一條約有4、5米長,五十多厘米寬、背鰭呈紅色,小頭小嘴,模樣顯得有些怪異的大帶魚。
“白龍王。”李父嫌棄的上前一把抓住還在扭動的大帶魚,“怎么把這東西拖上來了?阿樂,阿平快來把它放回海里去。”
“哦哦!”李長樂看后也覺得奇怪,怎么把這家伙拖上來了?
白龍王是這邊的人對它的稱呼,這種帶魚的學名叫勒氏皇帶魚,一般生活于50200米左右的海里。
舊時認為皇帶魚在地震來臨前,才會游到淺層海域,所以又有人稱之為地震魚。
古人認為是不祥之兆,抓到后立馬放生。
李長樂記得他們這些年,他們這邊根本就沒發生過地震,就算有可能也是那種沒啥震感的小地震。
“我來!”陳永威上前抓住大帶魚,將它放回海里,這才問李父,“阿堂伯,這是啥魚?”
李父說道:“舊時的人說只要捕撈到這種帶魚就會地震,我們以前也有捕撈起來過,還有人煮了吃過,肉質又粗又腥,一點都不好吃,抓到后一般都放回海里。”
“真的會地震啊?”王新城驚訝不已。
“不會,生產隊的時候抓到過幾次,煮了吃了也沒地震過,要不怎么曉得這東西白長這么大,魚肉一點都不好吃。”
李父擔心幾人心里想著這事,寬慰道,“我想著今天才把船接回來,才讓你們趕緊放了的。”
李大哥提著竹筐過來,沖李長樂說道:“阿樂,一口氣跑了六七個鐘頭了,我們就停在這里休息個把小時,把船開回剛才起網那片海域下延繩釣。”
李長樂點頭,“我也想說回那片去下釣。”
李二哥熄火拋錨后也來幫忙分揀魚獲,看到這么多帶魚,一個個都笑得嘴都合不攏了。
“看看,包公魚。”李父一手抓住一條約兩三斤重,尾部和斜帶上長滿黑色斑點,肉滾滾的魚獲朝活艙跑。
包公魚學名:花尾胡椒鯛,因其第二條斜帶上方,背鰭和臀鰭上均散布許多大小不一的黑色圓點,特別是尾鰭上圓點較密集,狀似散落的黑胡椒而得名。
包公魚喜棲息于水質清澈、藻類叢生的巖礁海區,吃起來肉質細嫩,味道鮮美。
這年頭的包公魚全是野生的,后世有海水養殖品種。
接著陳永威也抓住了一條包公魚,還有一條四五斤重一條的石斑魚。
李長樂和李大哥、王新城忙著抓螃蟹,最煩就是這東西,喜歡到處跑不說,還要費勁巴拉的將它們綁起來。
“哈哈,又是一只黃油蟹!”李長樂舉著一只在陽光下顯得橙黃通透,連蟹鉗都滲透了蟹黃的青蟹,嘴角咧到了耳后根。
李大哥扭頭看了看,“好肥,都有一斤多了吧?”
“還有一只大的!”李長樂得意的抓起竹筐里那只,“這兩只有三斤多,八塊一斤哦,兩只黃油蟹就是二十多塊。”
王新城看后從竹筐里翻出兩只,“阿樂叔,你看它們是不是黃油蟹?”
“是的!趕緊找找看還有沒有?”李長樂樂滋滋的接過兩只黃油蟹,給它們開了個單間。
(本章完)
請: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