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華在跟尹照棠握手后,便坐回沙發上,看著傳聞中的香江大老板,笑著說道:“尹老板好年輕,在港島做什么生意?”
“主營電子廠,兼辦些服飾鞋業,對外貿易。”尹照棠蹺起二郎腿,大馬金刀地坐著,翻開都彭,燒紅雪茄,擺出一副盛氣凌人的架勢。
商業談判,絕不能弱了氣勢。
周建華微微頷首,抽著煙道:“果然是大老板,梁副社長才會親自出面協調。這樣講,尹老板的電子廠是要研發新產品了?”
尹照棠笑道:“老產品,新產線。”
周建華道:“什么產品,不是商業機密吧?”
尹照棠吐著煙圈:“自己人,倒用不著保密,其實就是卡式收音機,想做出來在港島賣。”
周建華點點頭:“卡式收音機是好東西,南京和上海好幾個廠都正在研發,尹生的工廠竟然能造出來。”
國內收音機是最早普及的電器之一,在六十年代基本走進家家戶戶,但主要是電子管收音機。
只能接收無線電信號,不能播放磁帶錄音,卡式收音機便是八十年代,港島街頭最常見的便攜式收音機。
可以播放音樂磁帶,和接收電臺,甚至能進行竊聽。
用元器件分類,屬于“集成電路收音機”,已涉及半導體制造。
尹照棠道:“忠和電子只是一個小廠,當然搞不定。很多元件跟技術要買,比如貴公司的第四代分步式投影光刻機。”
梁漫平插話道:“周廠長,忠和電子的產能不錯,不僅在境外銷售,在粵,桂,閩,贛多地都很受歡迎。”
周建華笑道:“這我都知道,雜牌水貨都是他造的嘛。有個神通廣大的大老板,一紙文件,把我從上海車間,千里迢迢調過來,總得查清楚背景。”
“但光刻機是國家機密,除非電子工業部的批文,否則,絕無外銷可能。”
電子工業部前身是“四機部”,跟負責軍工的“五機部”一樣,已完成改革,除留有行政領導機構外,下面各單位進行市場化。
但跟五機部改革,導致大批三線建設時期的小廠倒閉不同。四機部的業務比較尖端,以雷達、通訊、無線電、計算機、元器件等行業為主。
各廠除了軍工訂單外,還有相當部分的外貿和市場訂單。
例如元器件行業,以“上電十四廠”為例,每年產值還有三千多萬,分布在上海的“上元電產業群”,年產值過億,是八十年代的支柱產業。
上電十四廠的代表有些傲氣可以理解,但他拍電報把人叫來,不是來吹水的,當即蹙起眉頭,出聲道:“沒得談?”
周建華道:“光刻機沒得談,但集成電路板,可以直接出口。”
尹照棠馬上調轉目光:“平哥,能聯系電子工業部,拿到批文嗎?我要的是技術儲備,不是電路出口。”
“純粹的電路集成板,東芝、尼康都要更便宜。”
梁漫平手肘抵在沙發扶手處,爽快答應:“好,我去聯系。”
尹照棠立即起身,向周建華伸出手:“多謝周廠長,有機會再聊。”
周建華愣愣地再握手,就見他跟梁漫平已快步離去,愕然道:“這就走了?”
跟來辦事的杜子華,進入酒店套房,把包一丟,翻找著柜子,抱怨道:“不知天高地厚,來送外貿訂單還扮大曬。”
“餓死他呀!”
尹照棠接著扔來的汽水,并不為之生氣:“人家也是商人,要謀利的。”
杜子華罵道:“愛做商人是商人,愛做官是官,哪個身份對他有好處,他就是什么嘍。”
過渡時期,類似的亂象很多,深究不完。但好在尹照棠都不止雙重身份,在當前的環境如魚得水,正可用魔法打敗魔法。
他來內地的目標很純粹,購買國產第四代光刻機,打造忠和電子的第二條產品線——袖珍卡式收音機。
即索尼制造在79年上市的“隨身聽”,配有耳機的磁帶播放器。以集成電路板技術,把大型的“手提收音機”,縮小到可隨身攜帶的便攜式收音機后,再進一步的縮小體型。
產品繼續迭代,之后還有“微型收音機”,“內置收音機”,但兩者都是隱藏部件,作為其它電器的功能件,裝在MP3,CD播放機,手機等產品內。
可以說從收音機開始卷技術,便是正式加入電子行業的藍海,可以從80年代流行的產品,一直做到最尾。
并且以商業訂單量,支持國產半導體行業的發展,投入的資金足夠,甚至可以領先時代。
因為,80年代初期,國產半導體行業的技術,便是世界前二,僅此于美國。
在“一五”計劃期間便立項的電子元件項目,北青兩所頂尖學府同時發力,黃昆,謝希德等國士領銜。
國產第一塊集成電路板,只比美國晚了7年,和日本相當,甚至比韓國還要早了10年。
1980年,第四代國產光刻機達到世界主流水平,光刻精度為3微米,并且落地商用。技術上已領先日本,向美國看齊。
后世大名鼎鼎的卡脖子大王“臺積電”,86年才立項,87年才在美國的技術轉移下成立。
在80年代初期,要立足電子行業,并且不甘心做一個組裝商,想自力更生做產品研發。
其實不是去日本,也不是去臺島,韓國找技術,而是應該去國內找技術!至于美國根本不會賣技術給華人,想都別想。
并且80年代是一個窗口期,錯過80年代初,里根訪華后,日本,美國的集成電路板和元器件,將大批涌入市場,沖擊國產半導體行業。
那時“上電十四廠”,“上海電元三廠”等支柱公司,紛紛破產,國內的集成電路板缺少銷量,半導體技術自然漸漸落后,在下一個電子業井噴期中,成為技術收割的對象。
這些“鐮刀式”行業布局,和向日臺的技術轉移,其實是在中美蜜月期前,美方便策劃好的,國內無非是以開放市場的方式,換取經濟發展。沒有意識到,開放浪潮中倒閉大量行業里,可能有某些便是未來的增長點。
哪怕意識到也根本干不過美方,充分說明“落后就要挨打”。
尹照棠在以call機組裝立足電子業后,已花費接近兩年時間,搭建起一個成熟的生產團隊。
里面有本地工人,臺島工程師,美國工程師,現在制造研發集成電路,進軍收音機行業其實是個非常好的時機。
因為,港島樂壇即將迎來八十年代的爆發期,在粵語流行音樂方面,已誕生許官杰、林姿祥、Beyond,以及偶像派的譚永麟、陳佰強、梅雁芳和張幗榮等。
跟樂壇一起爆發的還有“卡式磁帶”以及“卡式收音機”。跟培養歌手有限的收入相比,磁帶錄制行業的收入更高,卡式收音機制造帶來的收益和前景,則是整條產業鏈最尖端的一個領域。
就如同00年代國語流行音樂爆發,促使CD,mp3,mp4等產業發展,最后優勝者會脫胎為國內手機制造商一樣。
畢竟,一間唱片公司的資源有限,能培養出的巨星很少,加上唱片業競爭者眾多。一張正版磁帶賣二十港幣,大量的盜版卻只有十幾,甚至會貶值到幾塊。可一臺隨身聽至少要五百港元,小型卡式收音機都要三百多,是真正的高新,高技術領域。
以國內光刻機加上日島購買的配件技術,忠和電子要是成長起來,便能保留國內領先的技術火種,讓國內的夢幻開局,一直維持到最后的爆發期。
忠和電子便有望成為“港積電”,帶整動新界百萬人致富絕無問題。
當然,港積電的宏偉藍圖,其實跟國內“電子攻堅”戰略有所沖突,買技術裝備的時候,決不能宣之于口。
請: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