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關鍵的是踢日寇出局!”
此話一出,王世杰沒有恍然的表情,而是與眾人一樣,皺眉看向何應欽。
何應欽之前可是專門說過,日寇跳出軸心國陣營怎么辦?
那對德意日宣戰,平白多了幾個敵人不說,對自己根本就沒有任何好處。
就是何應欽面色有些難看,之前他的話更多是在混淆視聽,卻不是要提出什么可靠的建議。
但何應欽這時候也不好回應什么,只是尷尬笑笑。
沈復興一直在觀察委員長的臉色,可對方毫無表示。
這時候,沈復興似乎意識到了什么。
按理說,話都講到了這個份上,再怎么樣委員長也應該有個方向出來。
英法蘇德日 這五個國家就擺在這里,他們代表了三個陣營。
德日代表了軸心陣營,英法是軍事同盟陣營,蘇是單獨一個陣營。
至于我國沒有陣營。
如今,蘇德開戰,形勢就開始變得微妙起來。
因為英法第一時間不是將蘇拉入自己的陣營,只是遵照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的原則,對德軍的敵人進行援助。
沒錯,如今還沒有同盟國的概念。
它的全稱是:反法西斯同盟。
在中英美蘇在華盛頓共同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之后,才算是正式成立。
所以盡管丘吉爾嗷嗷叫著支援蘇軍,但其實雙方并沒有結成同盟。
這時候沈復興再去看委員長,對方的眼中全是算計。
難道是.?
“委員長”沈復興突然轉身,聲音壓低三分:“您是在考慮關東軍北上后的局勢?”
會議室驟然安靜。
何應欽的茶杯懸在半空,白崇禧的鋼筆尖在紙上停留,墨汁暈染開來,似乎聽到了一個詭異的問題。
所有人都看到委員長眼睛突然瞇了起來,但轉瞬又恢復如初:“哦?聽語氣,維安你似乎有不同看法?”
沈復興環視一圈,大家似乎都是這個想法,他心中頓時一個“咯噔”。
期待日寇北上,然后呢?
他有一個詭異的想法,那就是日寇北上,會極大的減輕國內的戰爭壓力。
而北方的巨人人口基數龐大,在各國的支援下,一路擴軍到2000萬人,一擊德軍,一擊日寇。
最后變成三方混戰。
可他們有沒有想過,萬一德意日贏了呢?
老美還沒參戰,他們國內的議員、百姓,幾乎都是一個想法。
我可以作為民zhu國家的兵工廠,租借各種武器彈藥、能源礦產,但不能送年輕人去戰場送死。
沒錯,此刻的大洋彼岸還是奉行著中立主義。
而租借法案已經是他們在這個世界大格局之下的最大參與。
沒有南下,就沒有1941年的虎虎虎。
但凡珍珠港事件不發生,那臺恐怖的戰爭機器就要晚一步啟動,羅斯福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調整那艘巨輪的方向。
說不定.世界格局就會發生極大的改變。
此刻,蘇軍在遠東布置了30個師的精銳部隊,這些可都是莫斯科保衛戰時精銳。
從6月開始,12個步兵師、5個坦克師和1個摩托化師,總兵力約12.2萬人,火炮2000門、坦克2200輛、汽車1.2萬輛東遠東調往西線。
可能這些部隊數量并不多,而西伯利亞的環境與天氣也足夠阻擋日寇的北上。
痛而不死!
沈復興估計,這就是在座所有人的內心想法。
緩解國內壓力,讓蘇德日三方血拼到底。
為了證明自己的猜測,他主動提問:“委員長,我有一問,諸位是不是還在考慮日寇北上對國內戰場的壓力減輕?”
沒人回答,徐永昌在委員長的暗示下說道:“難道不是?”
印證了內心的想法,沈復興再問:“若是在德日等軸心國聯手之下,蘇軍敗了又當如何?”
“這不可能!”委員長的智囊參政會秘書長王世杰率先反駁:“你沒去過莫斯科,那橫跨亞歐大陸的國家,怎么可能輕易就敗了,有英美的援助,他們說不定能直接擊敗德日。”
出人意料的,沈復興點頭同意:“嗯,看來王秘書長對這三國很了解嘛?”
“是又如何?”王世杰回答得很警惕,這種問題往往都是雙方下套的開端。
“那么敢問,在你眼中,三國工業、人口、軍事、經濟對比如何呢?”沈復興直起身子,好整以暇地看向對方。
白崇禧暗道不妙,每每維安如此,便是胸有成竹的時候。
倒是張治中此刻很想點一支煙,好熟悉的場面,能看到王世杰吃癟,那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平時這家伙仗著自己聰慧,又對國際局勢、政治極為敏感,有時候甚至連小諸葛白崇禧都經常吃癟。
果然,王世杰聞言臉色一沉,如今的局勢下,整合了大半個歐洲的德意志工業規模遠超烏拉爾工業區,更別說還有東北巨型工業區的日寇。
或許,二者之間唯一的區別就是戰略資源的產出上,有著天壤之別。
光是巴庫油田與羅馬尼亞的普洛耶什蒂油田就不是一個能量級的。
“德意日自然是更強大一些.”王世杰前一句還在妥協,下一句立馬展開反擊:“但有著英美支持的蘇軍,就擁有了更深厚的底蘊與更龐大的工業體系、戰略資源儲備。”
“維安你可能還不清楚,華盛頓那邊已經決定對蘇大力援助,這已經是定局了。”
說完,眾人便一陣點頭,這才是他們討論出來的結果。
加上英美蘇聯手,消滅德意日還不是手拿把掐?
一戰是什么結局,二戰便是什么結局。
就連白崇禧也不得不承認,至少在這個方面,王世杰的理論毫無破綻。
啪啪啪 沈復興不斷鼓掌:“很好,既然王秘書長了解的這么清楚,那么英美兩國如何援蘇也應該一清二楚吧?”
這個問題來得很突然,王世杰有些猝不及防,如何援蘇?
不外乎軍援與原材料吧?
他短暫思忖后自信回答:“自然是武器彈藥、戰略物資,幫助他們組建更多的軍隊對抗德日。”
可話才說完,王世杰忽然醒悟,他扭頭看向委員長。
畢竟,委員長可是希望蘇日同歸于盡的,最好世界爆炸,這倆苦主徹底消失。
“走哪條線呢?”沈復興再問。
走..走哪條線?
這時候,不光是白崇禧與張治中,就連旁聽的陳布雷也明白,沈復興在挖坑。
只是大家還不明白,這個有什么關系。
倒是徐永昌似乎反應過來,但他沒有說話。
委員長見王世杰馬上就要吃癟,想了想還是打圓場:“維安啊,有話直說么。”
見委員長親自下場,沈復興也不好為難對方,畢竟理論上.都對。
他來到會議室尾端的大地圖邊,離著委員長遠了,沈復興不自覺點起一支煙,這讓不少人羨慕不已。
畢竟整個會議室有資格抽煙的只有兩人,文膽陳布雷與豫北沈復興。
“英美援蘇只有三條路,目前而言,只有兩條!”
“其一,走北冰洋航線,由于丹麥已經處于德意志控制下,在戈林龐大的空軍下,運輸船隊根本無法穿越斯卡克拉克海峽。”
“只有向北越過挪威海,進入北極圈,那里的極寒天氣是人類在地球上最大的挑戰之一,運輸隊要緊貼挪威北端,然后向東進入巴倫支海。”
“沿路有駐扎在挪威的空軍、U型潛艇和水面艦艇,運輸船隊時刻面臨天氣與德軍的死亡威脅,當然,別忘了還有大海!”
“假如你很幸運的躲開了厄運,那么恭喜你,夏季可以前往阿爾漢格爾斯克,冬季便只能前往的北冰洋的不凍港摩爾曼斯克。”
沈復興一邊抽煙,一邊指著那并不精準的世界地圖,仿佛大學課堂里的老師在講述歷史。
王世杰張了張嘴,他只是分析局勢的智囊,不是具體實操的執行者,這些情況他怎么清楚。
眾人也是如同聽天書一般,北極?不凍港?
挪威海?
這么多陌生的詞匯讓他們只能明白一點,這些運輸船是暴露在空軍攻擊范圍的,那危險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畢竟6月初日寇對于重慶的大轟炸,還導致了一起慘案,近千人在防空洞內 看著眾人的模樣,沈復興回到會議桌上彈了彈煙灰,隨后丟下一枚核彈。
“剛才說的是從不列顛島援蘇的路線,那么,體量更大的mei國呢?”沈復興伸手指向東北極西之地:“符拉迪沃斯托克,當然,我不喜歡這個名字,它本名海生崴!”
只是說到這個海生崴的時候,白崇禧總感覺沈復興加重了語氣,似乎有什么執念。
“在它的外面,有一片海,日寇們叫他日ben海!”
沈復興的嘴角已經勾起嘲諷的笑容,他要利用自己的身份與地位,讓這個國家少走彎路。
就必須讓有些聰明人明白,小聰明是要吃大虧的!
他開始壓低聲音,語氣中竟然帶著些許興奮:“試想一下,一旦日寇撕破中立協定,擁有世界上最龐大航母艦隊的日海軍,會不會讓這些運輸船順利進港?”
轟——!
眾人腦袋頓時嗡嗡的,兩敗俱傷?
沒有了援助,兩面夾擊之下,哪怕是個巨人,也會因為失血過多而死。
而美軍更不可能跨越近8000公里來到日寇家門口作戰,先不說他們國內是否同意,能不能答應還是另外一回事。
“為什么不能從北面”
有人剛想提問,卻被拉住。
沈復興淡淡一笑:“沒有鐵路,從西海岸運輸到北極圈的港口,再穿越白令海峽,經過公路運輸到鐵路沿線,這段距離大概”
略略估算,沈復興自己也嚇了一跳:“差不多7000多公里公路,再經過4000公里鐵路,約摸11000公里”
此話一出,眾人只覺得數字太夸張了。
只有何應欽扭頭問白崇禧:“健生,滇越鐵路多長?”
“800多公里。”
嘶——!
維持這條800多公里的運輸線,付出了多大代價?
而這7000多公里的公路,恐怕.
看到王世杰張大了嘴巴,沈復興又補充了一句:“許多地方沒有公路,大概還需要修建30004000公里的道路,剛才只是我根據地圖比例計算直線,實際公里數恐怕要超過13000公里,12年內才能通行。”
眾人沉默了,而委員長的臉色更是極為難看。
考慮來考慮去,難道日寇北上竟然是最差的結果?
一旦莫斯科選擇巴黎的結局,德日會師,恐怕羅斯福明天就會拋棄丘吉爾加入軸心陣營。
這就是現實!
“蘇軍人口眾多,不一定.”
王寵惠見委員長如此,打算出來爭一爭,可他話還沒說完就被沈復興打斷:“八國聯軍入侵的兵力也不過2萬,日寇開戰前兵力不過25萬.”
委員長的臉色更難看了,他給何應欽使了個眼色,后者咬牙開口:“那依你沈維安,日寇養了這么多關東軍,如果不選擇北上與同盟國開戰,也不會南下,難道日寇下一步是西進奪取重慶?”
這話才是真理,如今國內抗戰局勢處于僵持階段。
那是因為近80萬關東軍沒有南下,要是這支武裝加入華中派遣軍,后果不堪設想.
委員長臉色瞬間一變,若是日寇真放棄這個機會北上,不用80萬,60萬關東軍南下。
豫南、贛北、長沙、貴州.緊接著就是一鼓作氣打進重慶。
那時候,便是真的沒了退路。
于是乎,委員長忘了初衷,竟然咬牙搶問:“維安,你怎知日寇不會北上?”
沈復興轉過身,掐滅香煙:“西伯利亞除了凍土就是土豆,那地方是好幾個東北大小的荒蕪之地,80萬人?800萬人砸進去都如同滄海一粟!”
“冬天來臨的時候,整片大地都在零下幾十度,就連畜生都不一定活得下去!日寇別說以戰養戰,連生存都不一定做得到。”
“之前雙方還有矛盾,但現在有了中立條約,這得不償失的戰爭是毫無意義的,所以我判斷日寇不會北上。”
聽到沈復興的答案,委員長的臉色愈發難看。
他還想通過收縮防線,給日寇制造北上的機會,現在看來,這些陰謀詭計好似無用。
禍水東引這種陰謀路走窄了。
見整個會議室安靜下來,眾人散發著憂愁的表情。
仿佛明天日寇幾十萬大軍就要南下,國將不國 委員長好幾次欲言又止,卻是無法反駁沈復興提出見解。
當年永樂大帝北伐,不也沒有全盤占據北域。
非不想,實不能也!
漢代遙控西域,為何駐軍寥寥?
非不想,實不能也!
張議潮沙洲復土,為何最終還是為西夏所滅?
非不想,實不能也!
小鬼子才多少國力?能占據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凍土?
好不容易蘇德開戰,大局抵定,關東軍總不能放馬南山吧?
可越是這么想,委員長心里就越是難受,對他而言,妥協也好、抗爭也好,都是為了自己與國家的前途。
或許,他將屁股底下這個位置看得極重。
對日寇態度曖昧,甚至一度想過割地求個平安。
身份地位一個小股民到小軍閥再到現在這個位置,可內心里,還是一個小軍閥的思維。
借助洋人的力量,借助陰謀詭計。
可二戰不是陰謀詭計,金錢收買 那是千萬人的犧牲,是云波詭譎的國際博弈,是大國與大國的利益交換!!
委員長頓時心灰意冷,筆直的身體竟然有些癱坐下來的感覺。
就在這時,沈復興從容一笑:“委員長勿憂,吾有一策。”
無論之前發生了什么,討論了什么。
此刻,委員長只感覺內心一陣安寧,好像一切困難在那一句委員長勿憂下,迎刃而解。
只有遠處的張治中感慨,這一腳踹入水中讓人窒息再拉起來的向上管理,非沈維安不能做。
句句不離蘇軍崩潰,句句不講關東軍南下,可越是如此,在座的就越是噤若寒蟬,內心害怕。
他也開始期待,到底如今該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