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光進入新的一年之后,70年代也就只剩下最后兩年了。
對于這個世界的人類而言,70年代無疑是輝煌的。甚至可以稱得上是技術大爆炸的時代。
在過去的十年之中,個人電子計算機,互聯網,移動通信等等很多新生事物開始一點點的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身處這個時代之中的人們,并沒有意識到這種改變,其實在絕大多數時候,人類都是如此,在身處巨變的時代。
除了極少數的專業人士之外,大多數人都是后知后覺的。他們只是日復一日的重復著昨天的生活,而此同時先走在前方的人,正在用他們的方式去改變著這個世界。
在新的一年到來時,在永寧大學的人工智能實驗室里,研究人員還在和過去一樣,進行著研究。
人工智能。
在這個時代無疑是一種極其前沿的研究領域,甚至可以說在大多數時候人們都對此都是一無所知的。
但是對人工智能的研究,已經在全世界范圍內進行了很長時間了。早在55年就召開了人工智能研討會,會議的目標是“探索如何讓機器模擬人類智能。
會議期間,與會者討論了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和神經網絡等主題,這些領域后來成為人工智能的核心研究方向。
次年,赫伯特·西蒙開發的AI程序‘邏輯理論家’問世,邏輯理論家是人工智能領域的第一個程序,標志著計算機從單純的計算工具轉變為能夠模擬人類思維的智能系統。它成功證明了《數學原理》中的38條定理,其中一些證明甚至比原書中的更簡潔。
也正是在這一年,西蒙預言“人工智能將在未來10年內擊敗人類國際象棋選手。”——而早在六年前,香農就開發了早期的計算機下棋程序。
幾乎也就是與此同時,南洋大學成立了人工智能實驗室,但是隨后永寧、東寧等大學也先后成立人工智能實驗室,這些實驗室的規模都不大,往往只有幾名工作人員,但卻意味著一個新的開始。
二十年前,南洋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的設計的感知器學會了識別形狀;這是機器學習的早期形式,展示了電子計算機如何通過數據學習并改進性能。它的設計思想為隨后的神經網絡和深度學習奠定了基礎。
在接下來的二十年里,南洋大學、永寧大學的人工智能實驗室幾乎引領了全世界的人工智能研究,從人工智能編程語言的創建,到機器人學習的引入,從第一個聊天機器人,也就是自然語言處理程序的問世,到能夠理解并解決自然語言描述的數學問題的程序。
十五年前,南洋大學設計了第一個能夠感知周圍環境、導航、規劃路徑、調整錯誤并通過英語語言交流提升能力的機器人。次年永寧大學提出了“深度學習”的概念。同年,南洋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的自主繪圖程序創造了第一副‘AI藝術——繪制了一只‘烏龜’
也正是在這一年,兩家人工智能實驗室信心滿滿的在研討會上提出——在未來三到八年內,我們將擁有一臺具有普通人一般智能的機器!
這展示了他們對技術進步的信心。不過,最終的結果表明…他們有些太過樂觀了。
雖然南洋大學開發的專家系統,用于血液疾病診斷,準確率達到65。它展示了如何通過知識庫和推理引擎解決復雜的醫學問題,為專家系統和人工智能應用奠定了基礎。
而永寧大學則開發了第一個‘人形機器人’,能夠行走、用國語交流并抓取物體。它的成功標志著機器人技術從工業應用向人機交互的轉變,為現代服務機器人、人機交互和仿生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雖然并沒有實現這一目標,但是在過去的二十年里,兩家人工智能實驗室,一直在一點點的推動了技術進步,還展示了人工智能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兩家人工智能實驗室成為了全世界人工智能研究的領導者,也云集全世界第一流的人工智能研究領域的專家。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世界人工智能之間的競爭,基本上也就是在兩家實驗室之間進行。
這一天,在永寧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內,龍南松看著同事們說道:
“五年前,南大開發的一款開創性AI系統,隨后戰勝世界西洋雙陸棋冠軍路易吉·維拉,比賽中以7:1的比分獲勝 這是AI歷史上的一個突破性時刻,證明了機器不僅可以在戰略游戲中與人類冠軍競爭,甚至可以超越他們。
四年前南洋推車問世,成功地在沒有人類幫助的情況下自主導航了一個房間。
它的成功自主導航是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不僅證明了機器視覺和自主導航的可行性,這為自動駕駛技術的奠定了基礎。…”
提到這一切的時候,龍南松反問道:
“那么我們做了什么呢?”
他的反問讓眾人都是一陣啞然,雖然在過去的幾年之中,實驗室也取得了不少成績,但是他們已經好幾年沒有那種轟動性的發明了。
“五年前,人們提到人工智能的時候,所有人都相信,第一個類人人工智能將會出現在南洋大學和永寧大學的人工智能之中,而現在…他們已經完全忽視了我們的存在,我們像是沒有取得任何突破一樣!”
其實也不能這么說,他們開發的XCON是第一個進入商業市場的專家系統,用于配置客戶訂單并縮短發貨時間。它象征著專家系統從實驗室走向商業市場的成功。
但是誰都無法反駁龍博士,因為這確實是事實,事實就是——人們更關心轟動性的新聞。人工智能的開發同樣也是如此。哪怕是他們開發一款人形機器人,能夠與人交流、閱讀樂譜并在電子風琴上演奏音樂,但還不夠轟動。
“我們沒有取得突破嗎?”
龍南松的反問,自然換回眾人的反駁,他們確實取得了不少進步。但是那些突破都是純技術領域的。
聽著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反駁,龍南松則說道:
“你看,這就是現實,枯燥的技術進步是不會引起任何轟動的,也不會引起關注,而南洋大學的開發的用于玩西洋雙陸棋的人工神經網絡。采用了時序差分學習算法,能夠通過與自己對弈不斷改進策略,最終達到接近人類大師的水平。
雖然我們也有相應的研究,并且進一步以這一算法為基礎,強化學習和神經網絡在復雜任務中的潛力,但是,卻不像他們那么轟動,畢竟,大多數時候,公共不關心枯燥的技術細節,他們關心的是…”
就在這時,一旁的宋蘭海這個年青的研究生則說道:
“他們可以擊敗雙陸棋,為什么我們不用去擊敗國際象棋大師呢?比如世界冠軍阿納托利·卡爾波夫,我們可以開發的一款超級計算機,專門用于國際象棋對弈。”
“專門用于國際象棋對弈?”
“是的,國際象棋的復雜性,遠遠超過雙陸棋,雖然赫伯特·西蒙在二十年前曾預測,計算機將在10年內擊敗國際象棋世界冠軍。但現在來看這一預測的時間點有所偏差,但是我覺得以目前的技術水平,完全可以實現這一目標。”
稍微深思了一下,宋蘭海看著博士說道:
“我相信,南大人工智能實驗室肯定也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我們所需要就是…搶在他們之前,實現這一目標。”
他的建議讓龍南松的嘴唇輕抿,他先是沉思一會,在心里盤算著其是否可能的時候,又聽到宋蘭海說道:
“這是一場人與機器的對決,我相信,這必定會吸引全世界的注意!我們可以邀請世界冠軍阿納托利·卡爾波夫進行這場比賽,這樣一來,轟動性自然也就有了。”
卡爾波夫是當今世界國際象棋的王者。他在三年前因博比·菲舍爾拒絕衛冕而不戰自勝,直接加冕世界冠軍。去年,他正處于職業生涯的絕對巔峰期,以驚人的穩定性和恐怖的錦標賽戰績著稱,全年參賽勝率極高。他的風格是局面型大師,善于慢慢積累微小優勢直至取勝,被譽為“鐵腕棋手”。
和這樣的王者進行比賽,轟動性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龍南松想了一會,然后說道:
“似乎可以嘗試,但問題是阿納托利·卡爾波夫是俄國人,他們會同意卡爾波夫來進行這場人與機器的對決嗎?”
聽著博士的擔心,龍南松則說道:
“我們可以一邊研制超級計算機,一邊派人到蘇聯,與蘇聯官方協商,邀請阿納托利·卡爾波夫參與這場對決。我相信,蘇聯方面肯定也會感興趣的,畢竟,他們從來不會放棄宣傳自己的機會。
而這場比賽一定能夠吸引全世界的注意,我們甚至可以聯系亞洲電視臺進行全球直播。讓全世界觀眾目睹這場比賽——無論是誰贏,這都將為全世界所矚目。這樣的機會,他們又怎么可能會錯過呢?”
雖然沒有去過俄國,但是宋蘭海對俄國人還是有一定了解的,畢竟,沒有哪個國家會錯過宣傳自己的機會。尤其是蘇東國家。
聽著他的建議,龍南松在心里稍微想了一會,然后說道:
“就這么決定了,蘭海,你親自去一趟莫斯科,去說服阿納托利·卡爾波夫參加這場比賽!”
請: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