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922章 百億補貼勛多多

  雖然一個時代結束了,但是世界仍然在運轉。

  此次對蘇聯的訪問,并不會因為一個人的去世受到任何影響。

  非但不會受到影響,而且還需要進一步加深,畢竟,這次李毅安來到莫斯科,并不為了做秀,而是為了從老大哥的身上占點便宜。

  沒錯,就是來占便宜的。

  勃列日涅夫時代的蘇聯是什么?

  是一個全面進攻,加大與美國對抗的時代,同樣也是一個…百億補貼的時代。

  這個時候,為了擴大國際影響力,為了和美國進行對抗,爭當世界老大的地位,勛章帝直接開啟了百億補貼,不僅對亞非拉的窮國各種惠,以爭取他們在聯合國的投票,還對西方各發達國家各種惠,以分化他們和美國之間的關系。

  既然勃列日涅夫那么喜歡惠外國人,SEA也是外國啊,而且還是西方世界中數得上的角色,在這種情況下,你不惠惠我,說得過去嗎?

  所以,李毅安這次過來,為的就是兩點,第一,就是在鐵幕之中擴大與蘇聯的經貿關系,甚至可以進一步變成特殊伙伴關系。

  這不僅僅只是為了與蘇聯緩和關系,以應對未來幾年蘇聯咄咄逼人的攻勢,也是為了“攜蘇以自重”,就像法國一樣,與蘇聯弄了一個特殊伙伴關系后,美國就像是吃了蒼蠅似的,一邊惡心,一邊還要加大惠法力度。唯恐法國被拉上俄國的那艘船。而蘇聯呢?則樂意有這么一個特殊伙伴,也加大了惠法的力度,就連出口法國的石油都比國際市場便宜不少。

  所以,第二,就是為了“攜蘇以自重”,這件事有搞頭,而對于SEA的示好,蘇聯也是相當重視。

  雖然表面上看起來,SEA的影響力似乎不如英法,但是這個世界是站在力量的角度上說話,論絕對力量,英法兩國肯定不是SEA的對手。

  也正因如此,克里姆林宮上下對于李毅安的到來也是非常期待的。

  既然如此,他們肯定會樂意向SEA提供他們的“百億補貼”。

  有便宜不占…對得起他們嗎?

  不過在占便宜之前,要先搞清楚要去占哪些便宜,這次李毅安的訪問,并不僅僅只是單純的訪問,其中最核心的一件事,就是要進行經貿合作,這既是表演給全世界看的,同樣也是為了加強與蘇聯的合作,或者說,通過加強合作,讓蘇聯主動的“惠”SEA,這種惠并不僅僅只是直接打錢,事實上,他也沒那么多錢可以打。

  相比于錢,李毅安更希望從蘇聯得到一些技術,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經貿考察也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一個環節。

  按照計劃,隨同李毅安一同出訪的SEA經貿團隊一分為三,分別去了導師格勒、白俄羅斯和烏克蘭,這是蘇聯工業最重要的三個地方,也是其工業科技核心地帶。

  這倒不是因為在莫斯科看來,斯拉夫兄弟更加可靠一些,而是因為當地豐富的礦產資源以及教育程度,你總不能把工廠建在哈薩克,讓那些大字不識的牧民進工廠當工人吧。

  這一地區,從歷史上,就是俄國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經濟較發達的地區。

  這一次考察的不少商品,原產地就在烏克蘭地區。

  烏克蘭作為在蘇聯最重要的成員,不僅有世界上最大的黑土地,有著先進的農業,而且其工業帶,也是曾是蘇聯最發達的地區——這里擁有蘇聯歐洲地區最大的鐵礦和煤礦,在二戰前,蘇聯還在那里修建了歐洲最大的水壩第聶伯河水電站。

  在二戰期間,為了遲滯德軍的進攻,鋼鐵再一次以其鋼鐵的意志作出決定,炸毀第聶伯河水壩。很多烏克蘭人沒有接到撤離的命令,他們就這樣被洪水吞噬,這場人為的災難,究竟造成了多少傷亡,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數字一定觸目驚心。

  不過,這都是三十年前的事情,現在的烏克蘭,已經從戰爭和戰后饑荒的創傷中走了出來。

  SEA的考察人員剛剛進入烏克蘭,此時,地里的作物已收割完成,入眼就是綿延無盡的黑土地,沿著莫斯科至基輔高鐵乘車好幾個小時的,土地的顏色沒有發生一點變化。

  世界上最大的黑土地,從面積上是在蘇聯境內,要是從內部劃分的話,大部分其實在俄羅斯國土之內,烏克蘭的黑土地面積并不大,但勝在氣候比俄羅斯的黑土地好,而烏克蘭的黑土地足以讓烏克蘭成為一個大糧倉。

  不得不說,雖然勃列日涅夫嘴上說著——隨意參觀,但是他們是不可能把什么好東西都展示出來的,不過,能讓人在烏克蘭參觀大多數工廠,這堪稱頂級待遇。

  不過,克里米亞是不能去的,不僅僅是因為那里的是蘇聯最重要的造船基地,那里還是他們的海軍基地,不過對于蘇聯的船,李毅安一點都沒有興趣,他們技術上非常一般,尤其是SEA的優勢產業造船,蘇聯不可能在這個領域對SEA發出挑戰。

  “我說克格勃能不能尊重一下我們?走到哪都跟著,也太明顯了。”

  在對烏克蘭進行參觀的時候,李毅安找到一個機會對柯西金,這位蘇聯的經濟大總管吐槽。就算是提防帝國主義也不要太過分,簡直把SEA打擊經貿考察團當成賊。

  幾個考察團都發回了發現不明身份的人跟蹤,在深感鐵幕之名名不虛傳的同時,李毅安也忍不住抱怨了起來,這一次SEA來了一百多人,雖然動靜是大了一點。

  但也用不到這樣的待遇吧,一百人還能把蘇聯怎么樣,他們明明是過來增加友好關系的,是把蘇聯的那些家底變現,幫助你們發展經濟的。

  你們難道不知道應該說聲謝謝嗎?

  “不知道閣下對于蘇聯的目前的經濟有著什么樣的評價。”

  置身在明斯克的一家工廠之中,柯西金一副事不關己的口吻,克格勃又不歸他管,他能夠來讓來訪的人隨便參觀不涉及軍事生產任務的工廠,已經算是很有誠意了。

  “非常好。”

  李毅安怎么說也是演技派,裝模作樣的評價道,

  “我對蘇聯多年來的發展感到震驚,這是一個現實的世界,我們更應該著眼于未來,在工業經濟發展之中,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這也是國際合作的基礎。”

  “哦,這是很中肯的評價。不知道優點具體是在什么地方。”

  柯西金覺得夸獎的并不是很真心,想要讓李毅安具體一些。

  “除了不懂市場之外,都是優點。”

  李毅安冷冷一笑,蘇聯學習西方什么地方都可以“借鑒”,技術、科學,人家絕對不會有絲毫猶豫,但是畢竟他們有著自己底線,但只要和資本主義市場相關的,那一個都不能學。

  當然這是原則問題。

  “不懂市場?”

  柯西金沉默片刻,然后說道:

  “我眼下正在推動企業的改革,會進一步增加企業的自主權,企業對剩余利潤有更多的支配權,工人也可以獲得更多的獎金…”

  聽著他對經濟改革的介紹,李毅安并沒有說話,只是靜靜的聽著他的介紹,其實,柯西金的改革是赫魯曉夫改革的延續。

  不過,無論是柯西金的改革還是赫魯曉夫的改變,其中都是有一個核心沒有觸及,就是計劃仍然是唯一的目標。既然如此哪還有什么利潤可言?

  在這種情況下,對廠長來說,最簡單的方法不是增加生產,而是將計劃指標降低。這也正是他們拼命去做的事情。企業廠長的夢想就是設定一個連左腳都能完成的計劃。

  而對于普通員工來說,像“斯達漢諾夫”地超額完成300計劃根本沒有意義。物質激勵幾乎沒有,且由于同事們的努力強行提高了計劃,這些“英雄”反而會被其他人“活活吃掉”。沒有利潤這個“獎勵”的同時,赫魯曉夫又摧毀了鋼鐵時期的懲罰機制。

  柯西金改革雖然把企業的部分利潤歸還給了企業,允許它們用于社會福利,并用現金激勵員工,但對于廠長和黨內高層來說,這一改革并沒有帶來任何好處,反而意味著更多的麻煩和不得不開始大量而艱苦地工作。

  沒有人愿意做額外的工作。

  蘇聯社會整體上無疑非常希望能夠生產大量的優質、廉價的商品,但社會中每一個個體成員都更希望自己什么也不生產,除了完成極度低估的計劃指標。

  所以,蘇聯的經濟就陷入了一個怪圈,一方面社會整體需要大量的商品,也就是市場需求會促使供給。而另一方面,生產端卻又不愿意生產大量的商品,他們只是完成計劃。

  “…而且,我們現在正在建立一個強大的計算機網絡,把全國,我們把所有數據放進超級計算機,它就能為我們計算出一切。”

  柯西金在提到這一點時,神情中帶著驕傲,將計算機與消費以及生產結合在一起,是蘇聯的偉大創新。

  聽他這么說,李毅安只是笑了笑,蘇聯能不能成功,他并不知道,但是,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他們是不可能成功的。

  “市場需求會促使供給…”

  想了想,李毅安說道:

  “無論如何這總是要面對的,就像在工廠里,總會有一些工人用工廠的物資做一些私活兒一樣。”

  雖然沒有見過,但是李毅安自己小時候,家里有一些東西,就是薅羊毛,比如家里一個非常古老的大衣柜就是用枕木制成的,某位鐵路上的親戚弄的。

  那個時候工人利用工廠里的原料和機器,接一些私活賣給其他人,簡直不要太正常。

  “需求會刺激供給,這也就導致了黑市的出現,普通工人不過是做一些私活,可是企業負責人呢?”

  李毅安又說道:

  “我不知道你們的改革會進行到什么地步?但是,從匈牙利的經驗來看,你們首先需要解決的是需求和供給之間的問題,不僅僅只是計劃多少,不解決這個問題,所有的計劃都是空談。”

  隨后,李毅安就不再說話了,他的這些話對于俄國人來說就是大逆不道的。

  立場不同看待問題的角度也就不同。對于莫斯科來說,布達佩斯就是異端,而偏偏現在這個異端的經濟發展勢頭良好。

  所以,他們對搭配斯的經濟模式自然是極其抵觸的,而且,他們也不可能像布達佩斯那樣,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所以有些話說了也是白說,頂多只是提醒一下,提醒他們應該注意什么。至于柯西金會不會朝著那個方向去努力,那恐怕只有老天才知道。

  就這樣在蘇聯的參觀繼續進行著,而這個時候,柯西金已經不再想著從李毅安這里學習什么了。

  畢竟,有些東西是不能學,也是不可能學的。

  不過對于sEA來說同樣也是獲益匪淺的,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到了蘇聯的某些技術上的特長,將來可以逐步的引進,最后一點點的獲得蘇聯那些看似不起眼,但卻十分重要的技術。

  技術打撈,不僅僅只是蘇聯在打撈西方,還要想辦法從蘇聯打撈,但首先要撕開一條裂縫,讓對方嘗到好處,只有這樣,一點的撕開口子,等到最后,他們自然就會主動的敞開大門。

  人性嘛,本質上就是貪婪。

  請:m.badaoge.org

哎呦文學網    回到過去做財閥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