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24章 嶺西鼓噪

  “直娘賊,這鬼地方真不是人待的!”

  “娘賊的,這次回了家,日后說什么也不再來了!”

  九月,雖已經是秋季,但嶺西地區卻依舊炎熱難耐。

  哪怕此刻已然入夜,但空氣中的風卻好似裹挾火焰而來,熱得人心燒難耐。

  邕州宣化縣內,身處軍營的王仙芝摸了把自己的額頭,只感覺到了許多類似疙瘩的存在。

  感受著這些疙瘩,他的臉色不免難看幾分,額頭都滲出了細密的汗珠。

  “娘賊的,這一年到頭就疙瘩不斷,得拔多少濕毒才能舒服些?”

  王仙芝罵罵咧咧,期間不由覺得呼吸沉重,整個人仿佛被牛舔了一口。

  “忍忍吧,王都將…”

  醫官正在為他針灸,試圖以此來拔除“火毒”。

  后世一杯草藥涼茶就能解決的問題,在這個時代卻算入了疑難雜癥。

  “就沒有徹底杜絕的辦法?”

  王仙芝質問醫官,醫官點頭道:“只要返回中原,以中原之氣候,必然能漸漸消除這嶺南火毒。”

  “直娘賊的!”王仙芝暗罵,畢竟他現在還走不了。

  不過相比較他還顧全大局,他身邊那群無精打采的將士們則是在聽后精神道:“早該走了!”

  “這鬼地方,真不是人待的!”

  “是啊,中原的秋天,哪會這般悶熱?”

  “唉…我們在這兒,簡直是在受罪!””

  王仙芝聽著將士們的怨聲,心中也是一陣酸楚。

  他何嘗不想回到中原,回去看看那熟悉的山水,感受清爽的秋風和溫暖的家鄉。

  可如今他們的戍期還沒結束,饒是再怎么難受,卻還是得堅持完這幾個月。

  “都將,咱們什么時候才能回去?”

  天平軍中的某名兵卒忍不住質問起來,眼中滿是期盼。

  王仙芝沉默片刻,緩緩道:“按理來說,明年元宵過后,我們的戍期便結束了。”

  “只是我上次去找李經略,李經略說朝廷旨意還未送抵,讓我們再等等。”

  “不過大家也不用擔心,相信朝廷的旨意很快就會送到,不會耽誤我們回家的。”

  王仙芝話雖如此,但他心中也不免在漫長的等待中狐疑起來。

  長疙瘩的這幾日,每當夜深人靜,他總會夢見濮州的田野,夢見家鄉的親人。

  只是當他感覺真實,試圖回家的時候,他卻又很快醒來,只能面對這片陌生的土地和無盡的瘴氣與濕熱。

  “這朝廷,當真拖沓!”

  “我不管,反正元宵過后,我一定要回家!”

  “這鬼地方誰愛待誰待,我一定要回家。”

  “娘賊的,我都三年沒見我家婆娘了,也不知道家里如何…”

  將士們的怨聲越來越大,甚至有人開始低聲咒罵朝廷。

  王仙芝看在眼里,卻也不制止。

  畢竟他可是靠王守文叛亂參軍,進而以王守文等人性命做功勞,搖身一變成了官軍。

  大唐上下是個什么情況,他心里自然知道。

  他想要逼迫李弘源準許他們回家,就得營造出弟兄們不滿的氣氛,并且讓李弘源清楚這種氣氛正在擴散。

  果不其然,在他營造這種氛圍的同時,與他們同在邕州宣化城駐扎的平盧軍便很快得到了消息。

  相比較天平軍,平盧軍的軍營略微小些,這主要是因為平盧軍被調戍邊的人不過八百,南下途中又病亡不少人,如今只存五百余。

  正因如此,平盧軍的戍兵與天平軍的戍兵一樣渴望著返回家鄉。

  只是比起王仙芝,平盧軍都將宋威顯得更有心計。

  “都將,鬧起來了,天平軍鬧起來了!”

  一名列校小跑進入牙門內,面對主位正在喝茶的宋威連忙作揖匯報。

  “王仙芝這廝總算鬧起來了。”

  宋威聞言呼出口濁氣,前來匯報的列校也連忙道:“都將,要不要讓我們的人也配合配合?”

  “配合?配合個卵!”

  宋威下意識罵道:“王仙芝這廝本就是王守文麾下賊寇,由他們來鼓噪最好不過。”

  “不枉耶耶(爺爺)陪他打這么久的骨牌,這廝總算把事情鬧起來了。”

  “現在我們兩不相幫,就這樣瞧著他們把事情鬧大。”

  “到時候李弘源受不了,自然會催促朝廷放我們回鄉!”

  宋威倒不愧是軍將家庭,雖然官職不過都將,可卻把藩鎮那點門門道道弄得十分清楚。

  平盧軍兩不相幫,這就足夠表達平盧軍態度了。

  更何況他也早早派人去其它幾鎮軍馬打聽,基本被派發戍邊的八鎮兵馬都已經等的有些不耐煩了。

  想到這里,宋威舒舒服服的靠在主位上,擺手道:“讓他們再多鬧會,你下去吧…”

  “是!”列校聞言退出平盧軍的軍營牙門,而此時身在邕州衙門的李弘源也通過手下官員,知曉了天平軍鼓噪的事情。

  “混賬!”

  衙門之中,李弘源拍案而起,來回渡步的同時不由抱怨道:

  “距離戍期結束還有三個月,他們就這么迫不及待了嗎!”

  眼見他來回渡步,嶺西長史劉從則緩緩起身,而后作揖道;

  “朝廷不想調遣戍兵來替換八鎮戍兵,這個消息若是傳出,八鎮戍兵必然鼓噪。”

  “經略,我們得早做打算才行…”

  面對劉從則的這番話,李弘源氣的咬牙切齒,直接罵道:

  “又想馬兒跑,又不給馬兒喂草,到頭來犯了過錯,便將過錯都推在我們頭上,這朝廷…”

  他沒繼續罵下去,畢竟再罵下去,恐怕就罵到皇帝那去了。

  “如今之計,唯有自救!”

  李弘源是看出來了,朝廷是不可能管八鎮戍兵的事情了。

  到時候這嶺西的爛攤子都得他來扛,做不好便是被貶官調離。

  思緒間,李弘源干脆罵道:“反正這嶺西惡瘴繁多,某即便不要這官身,也要脫離此處!”

  他目光看向長史劉從則,與之說道:“你我若是再不走,屆時便要為朝廷此舉擔責了。”

  “不如假借他人之口,奏于天聽,便說你我二人率軍巡邊,誤染瘴毒,辭官離去如何?”

  “大不了等到事情安定,再使些人脈,調任他處便是!”

  李弘源能想到的事情,劉從則也能想個大概。

  如今的局面復雜,確實說不準最后是什么結果,不如先行脫身,日后再謀劃官職。

  “如此甚好!”

  劉從則聞言頷首,接著便與李弘源商量起了操作的細節。

  半個時辰后,快馬從宣化城內走出,一路往北向長安而去。

  九月末,當快馬沖入長安城內,并將急報送往南衙之時,被調入京中的王式也正在南衙述職。

  “節度使和長史都染了瘴氣,這怎么可能?”

  南衙某座院內,坐在正堂的路巖冷哼,而他面前之人則是前來述職的王式。

  面對王式,路巖倒是沒有這么跋扈,只是笑著頷首道:“王縣公舟車勞頓,今日先回去休息吧。”

  王式如今是以左金吾衛大將軍及祁縣開國公的身份前來述職,單論品秩,比如今暫代戶部及度支的路巖還高。

  面對路巖的這番話,王式則是不緊不慢作揖,聲音沉穩道:“不知某何時能夠入宮面圣?”

  路巖聞言,只能表示無奈道:“至尊已有半月不曾接見外臣,即便裴相、蔣相也鮮少能見到至尊…”

  他話音落下,王式便頷首道:“既然如此,那某便先告退了…”

  他轉身離開了此處正堂,而路巖也在他走后對身旁的舍人詢問道:“此人是否懂事?”

  舍人搖了搖頭,路巖聞言冷哼:“榆木腦袋,即便擔任左金吾衛大將軍,也難以委任要職!”

  這番話說完,路巖便繼續低頭處理起了政務,而旁邊的舍人卻看向李弘源和劉從則的奏表。

  “路相,嶺西的這份奏表應該如何處置?”

  雖然路巖只是暫代畢諴,可舍人還是將其稱呼為“相”。

  面對舍人的這番言論,路巖略微不耐煩道:“是否懂事?”

  “自然…”舍人行禮,隨后低聲回應。

  聞言,路巖滿意頷首,隨后開口說道:“既然患上如此重病,那就將其調任他處吧。”

  “此外,將嶺西之事奏表天聽,再將其禮物送還。”

  這些日子為求門路,不少官員都在私下向路巖送禮,但他明面上都義正言辭的拒絕了。

  此番舉動,并非他不好錢財,只是他知道,如今皇帝還盯著他,他還未通過考驗,因此他必須要表現得清正廉潔。

  等他通過了考驗,成了宰相之后,那才是他積攢錢財的時候。

  此時的他,卻是半點錢財都不能沾。

  不過他不可以沾,卻不代表旁人可以不送。

  這王式自持功高而不把他放在眼里,日后必然要想辦法將其好好教訓一番。

  至于類似李弘源這般懂事的官員,他則是會先將其記下,把事情辦好之后,待到自己日后確定擢升時,想來他們會投桃報李的…

  在路巖這般操作的時候,王式也尋到了裴休的院子,走入堂內作揖道:

  “小年參見公美先生…”

  “是小年啊,起來坐下吧。”

  裴休如今七十有二,放眼廟堂也算高壽,而王式不過五十有三,比較之下還算年輕。

  二人昔年曾見過面,算不上相熟。

  只是如今朝野上下鮮有具備真才實干的官員,因此裴休才會在當初推薦王式。

  不止是他,幾乎是有才之人都知道王式的本事。

  若非王式曾經結交過宦官王守澄,他也不至于在河東停滯那么多年。

  “先生,某想要奏表至尊。”

  王式坐下之后,便立即說明了來意。

  裴休聞言頷首道:“你先說說,某聽后再看看是否能去宮中為你說服至尊。”

  “是…”王式頷首,當即便把河南道、淮南的的情況告訴了裴休。

  “先生,河南道與淮南的局勢,已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話題開場,王式便先給出了結論,沉聲解釋道:

  “河、淮兩道,官吏盤剝,百姓逃亡之后,亦或者餓死鄉野,亦或者落草為寇。”

  “不說其它地方,單說徐泗地區的龍脊山便盤踞著大大小小上百伙盜寇,多則數百人,少則十數人。”

  “即便是那些不起眼的小山,也能盤踞好幾伙盜匪。”

  “商賈們遠行,不得不花費重金請州兵護送,亦或是招募上百名護衛,方能勉強通行。”

  “某并非夸大其詞,而是事實如此。”

  王式把調子定得很高,這讓裴休眉頭緊鎖,手指不自覺地輕敲案幾,發出沉悶的聲響。

  他雖早已知道河南百姓困苦,但聽到王式的描述,仍不免心中一沉。

  “拋荒的田地數不勝數,百姓逃亡的根源,皆因朝廷賦稅過重,地方官吏盤剝無度。”

  王式繼續說道,語氣中帶著絲憤慨:“若不及時整治,只怕這兩道的局勢會愈發惡化。”

  “唉…”裴休長嘆一聲,緩緩道:“小年所言,某豈能不知?”

  “昔年某被外放至宣武軍為節度使時,便已見河南百姓困苦不堪。”

  “如今幾年過去,情況竟更加嚴重,實在令人痛心。”

  話到此處,裴休顯露出幾分無奈:“若是可以,某也想要更改弊政,為天下百姓減免賦稅。”

  “可是如今的朝廷,卻是再也經不起這樣的折騰了。”

  “天下兵馬百萬,每年軍費度支幾近一千七百萬貫,幾乎耗盡了朝廷的賦稅收入。”

  “朝廷如今尚能維持,全因靠著寅吃卯糧來維持局面,因此不僅不能減稅,甚至還需要加稅。”

  王式聞言,面色與情緒更加沉重:“如此下去,百姓只能在貪官污吏的盤剝下逃亡,或是餓死荒野,或是落草為寇。”

  “朝廷若不設法改變,只怕天下將陷入更大的動蕩。”

  裴休點了點頭,語氣中帶著無奈:“小年所言極是。”

  “只是朝廷如今內外交困,因此減稅之事,恐怕難以實現。”

  “此間事情,你若是在某面前說還沒有什么,可若是到了至尊面前,至尊恐怕不會高興…”

  說到此處,裴休也露出了幾分老態,無奈將其點醒道:

  “你若是還想出鎮地方,亦或者在京畿之中擔任要職,那還是將這番言論藏在胸中吧…”

  “…”王式沉默下來,不知道應該如何回答裴休。

  如今的大唐確實經不起折騰了,不折騰還能茍活,折騰則九死一生。

  王式更偏向求生,而裴休等認清局面的人,卻已經想著圖存了。

  “此事,某會回去仔細斟酌的…”

  王式沉默許久后起身,回應的同時向裴休行禮告辭。

  裴休見狀起身,親自將他送到了門外,隨后目送著他的背影消失。

  隨著王式消失,他站在原地許久,躊躇片刻后,還是決定將此事奏表皇帝,但卻不準備提及減稅的事情。

  “準備馬車,某要去一趟宮中。”

  裴休對門口的舍人吩咐一句,半個時辰后便出現在了咸寧宮中。

  小半個月不見,皇帝的身材似乎豐腴了幾分。

  裴休沒有在這種細節上過多停留,當即便把王式的那番言論擺到了君臣面前。

  原本還因為裴休打擾自己聽曲的李漼在聽到這番言論后,當即也收斂了心神,專注道:

  “百姓逃亡、皆因貪官污吏盤剝,裴相以為如何?”

  裴休聞言,心中不由苦笑。

  皇帝明明知道百姓逃亡的根本是什么,但如今卻還是將這些問題推到了官吏的頭上。

  想到這里,裴休只覺得自己的選擇十分正確,畢竟以如今皇帝的能力來看,平平穩穩的維持局面才是最佳選擇。

  皇帝沒有破釜沉舟的勇氣,那選擇破釜沉舟的臣子便不會得到好下場。

  唐武宗與李德裕,唐宣宗與李德裕,這就是兩個明顯的例子。

  裴休年紀大了,見過太多事情,所以他知道事不可為。

  但即便如此,他卻還是想從如今這位皇帝身上看到那份勇氣。

  只是可惜,皇帝沒有破釜沉舟的勇氣,而大唐也只能得過且過的茍活下去。

  興許他應該慶幸自己老了,看不到大唐倒下的那日。

  “裴相?”

  “臣在…”

  李漼的聲音將裴休喚醒,裴休連忙行禮道:“臣以為,可派御史監察河南、淮南兩道,以此讓貪官污吏收斂。”

  “嗯,朕也是這么認為的。”李漼頷首表示認同,裴休則是在心里嘆氣。

  他和李漼都清楚,這只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

  “不知畢相近況如何,病情是否好些了?”

  李漼突然提起了畢諴,裴休聞言卻搖搖頭道:“臣與畢相私下無往來,并不知曉畢相近況。”

  “陛下若是擔心,不如派太醫前去畢相府上查看。”

  “朕正有此意。”李漼頷首回應,隨后看向角落的田允:

  “田允,你親自帶太醫去看看畢相的身體。”

  “若有需要,庫中藥材可盡數支取。”

  “遵命…”田允作揖應下,而裴休見狀也作揖道:

  “陛下,臣告退…”

  “裴相慢走。”李漼抬手示意,裴休也在之后離開了咸寧宮。

  在他走后,路巖派人送來的奏表也被李漼所看到。

  面對李弘源和劉從則重病的事情,他顯得有幾分不耐煩。

  畢竟在他看來,南蠻被高駢大破,起碼要休整幾年。

  嶺西此前便已經遭到南蠻劫掠,必然不會成為其目標。

  正因如此,李漼不耐煩道:

  “這種事情,日后讓南衙自己決定就行,不要來叨擾朕!”

  “臣領命…”

  南衙派遣而來的舍人連忙應下,隨后帶著奏表離開了咸寧宮。

  待奏表返回南衙,路巖則是將李弘源、劉從則等人調往了河南道的海州任職。

  至于嶺西經略的空缺,他則是派遣了御史蔡京南下接替。

  畢竟在他看來,南蠻不太可能入寇嶺西,派個不知兵的官員也沒什么…

哎呦文學網    歸義非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