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八七章 朱元璋咱說你是公忠體國,你就是公忠體國

  “從下個月開始,國子學的所有學生,取消免稅權。”

  朱元璋拎著大喇叭,望著在場的眾多國子學師生,燒出了他最猛烈的一把火。

  此言一出口,在場的眾多國子學的師生,很多都是為之愕然,呆愣當場。

  隨后,很多人都向身邊的同窗竊竊私語起來。

  在向同窗們求證,是不是自己聽錯了。

  怎么現在,皇帝居然會說出這等話來?

  明明剛剛陛下這個圣主明君,還親口說出了一系列對國子學而言,特別好的政策。

  又是要修建新的國子學院,又是改善伙食。

  同時給那些成績不合格的學子,做出了親口承諾。

  當吏員表現好后,依然能夠變成官員。

  怎么現在,突然間就翻了臉?

  在免稅這方面來了這么一刀?

  話說,來到國子學上學的人里,并不是所有的人家里面都富裕。

  也有很多的人出身貧寒。

  比如以前的國子學生,現在的助教黃觀就是如此。

  父母早逝,孤苦伶仃。

  若無這個免稅政策支撐,以及免費的食宿,他這邊想要來國子學進學,幾乎是不可能的。

  別小看免稅這一點兒。

  對于那些有錢的人家而言不算什么,可對于出身貧寒的人而言,真的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結果陛下卻說,今后不再免稅。

  這對于不少家境貧寒的學子而言,真的是一個暴擊!

  看著隨自己一句話說出,嗡的一聲,像是有無數蜜蜂,在同一時間飛起的,交頭接耳,議論紛紛的國子學生,朱元璋那是一點兒都不覺得意外。

  畢竟對于自己所說的話,有多么大的威力,他還是很清楚的。

  早就已經做好了相應的準備。

  稍稍等待片刻,讓眾人議論一番,朱元璋用力敲了敲面前的桌案。

  亂紛紛的聲音,一下子就消失不見。

  眾多學生停止了交頭接耳,紛紛將目光投向了朱元璋。

  想要看朱元璋在接下來,會如何說。

  尤其是那些家境貧寒的學生,更是如此。

  有些驚疑不定,又帶著諸多期盼和忐忑。

  希望接下來能從皇帝陛下這里,聽到一些不一樣的聲音。

  這事兒,和他們的關系太密切了。

  “咱知道,你們這些學子里面,有不少人家里面并不寬裕。

  要是把這個免稅給取消了,對你們來講,將會讓你們雪上加霜,無法安心學習。

  而當年,咱妹子給咱提議說,讓咱對你們進行免稅,也同樣是出于這方面的考慮。

  想要你們在接下來,能安心的學習。

  妹子的好意,咱肯定不會辜負。

  而是你們的困難,咱也不會視而不見。

  今后免稅雖然不再實行,但是咱這里會進行補貼。

  今后,眾學子家境貧寒者,可向學校申請貧困生補助。

  家里面,你們該交稅還正常交。

  貧困生補助,不僅能把你們交的那些稅給重新補下來,而且還得比還能給的更多。

  當然是,這是需要分等級的。

  普通貧困生,是把交的退回去,由學校這邊直接補貼。

  中度貧困生,學校這里補貼同等數額繳納賦稅的同時,還會再額外補上一半的錢財。

  重度貧困生則是翻一倍。”

  此言一出,在場的眾多學子一個二個眼前都是不由的亮了。

  特別是那些家境,是真的貧寒的人。

  對于他們而言,這個政策簡直好的不能太好。

  這樣再不用擔心,他們這里也在接下來會增加負擔,由此受到波及了。

  就說嘛,當今陛下圣主明君,怎么可能會做出這種事情來?

  如此一來,稅自然是收了,可真的算起來的話,又等于沒有收。

  甚至于家境真的貧困了,還能得到更多的好處。

  這讓他們很難不支持。

  陛下果然是一心,為他們這些學子們而考慮!

  “至于那些家里面過得去的人,那就不要來占這個便宜了。

  咱這里對學子們免稅的初衷,就是想要,真正照顧那家里面有困難的人。

  現在這樣做,才是真正符合咱一開始的心意。

  那些家里面過得去的學子,就不進行免稅了。

  但這國子學的開支還是很大的,每年都需要很大一筆錢。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朝廷的日子也沒那么好過。

  能省則省一點。

  你們也為君父多多的分分憂。

  你們都是公忠體國之輩,想來是能明白咱的良苦用心。

  也支持咱的這個決定。”

  當然,就是他們不明白自己的這個良苦用心,也不愿意為君父分憂也無妨。

  朱元璋就當他們是如此想的。

  他說他們是公忠體國之輩,說他們是為君父分憂,那他們就是。

  他這個時候說給這些人聽,是對他們進行的通知,而不是和他們就這個事來進行商議。

  免稅這個口子不能開。

  一旦開了,今后就會后患無窮。

  這個時候看起來免得稅不多。

  可是,總是有著很多的文人不滿足。

  總是想要更多。

  只要開了一個口子,那么在今后,便會有無數的人像是聞到了血腥味的蒼蠅一樣,蜂擁而至。

  而后用盡他們畢生之所學,不斷的進行鉆營,把這個小口子給弄的特別特別的大。

  大到了一個,讓人完全沒有辦法接受的程度!

  所以朱元璋現在出手,對這個事兒進行限制。

  而這國子學里面的學子,也確實有不少的人貧困。

  面對這么一個情況,他不可能置之不理。

  而且,之前開了免稅的口子,這個時候直接取消,肯定會沸反盈天。

  那些真正貧寒的學子,也會因此日子過得更加艱難。

  甚至于有些學子,會因此而上不了學。

  若是在以往,想要找到一個合適的方法來對這個事進行解決,對朱元璋而言,很不容易。

  而且,上輩子要是有人把這么一個辦法說給他聽,他也不會同意。

會覺得這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直接對貧困的學生進行免稅,不比先收他們的稅,后面按再進行補助好的太多了?

  能少上許許多多的麻煩。

  但是這輩子則不同。

  有了在現代的經歷,能讓他輕易的找到解決的辦法。

  并且也知道如此做,到底有多大的好處。

  取消免稅,士紳官商一體納糧這個事兒,朱元璋是必須要做的,

  不過這事兒需要一步一步的來。

  如今是從國子學學生的補助開始,今后便會逐漸推到更多的地方。

  不僅是免稅,打破吏員和官員之間的界限,能夠讓吏員通過努力,做好政務后,也能上升成為官員。

  把那被焊死的界限給破除掉,也同樣是朱元璋準備要做的事兒。

  而毫無疑問,這兩件事兒,別管哪一個真的實施起來,都會招致無數的反對。

  畢竟,這關乎到眾多官員們的切身利益。

  單拎出來,對付哪個官員都好對付。

  可若是對整個官僚整體來動手,那可就難了。

  所以,朱元璋也同樣決定一步步來。

  這次借助讓國子學考核不合格的學生當吏員,今后只要政績做得好,能夠升為官員這么一個命令。

  就是朱元璋在這個被焊死的車門上,開一道口子。

  這道口子開了,今后時機成熟了,便能夠徹底將之給破除。

  治國理政,有些時候需要用猛藥。

  而有些時候,溫水煮青蛙也是必然的。

  畢竟老子不是說過嗎,治大國如烹小鮮。

  “咱弄這個政策,是要真正的惠及那些有需要的學子。

  讓家境真正困難者可以學習。

  所以為了為了防止有人冒領,那些申請困難補助的人,朝廷這邊會進行核實。

  只有真正貧寒的人,真正貧困的人才能領取這助學補助。”

  朱元璋提高聲音,望著眾人出聲說道。

  “陛下圣明!”

  “陛下萬歲!”

  元璋話音落下后,有人忍不住出發出了最為誠摯的稱贊。

  也有人激動的熱淚盈眶,就差直接給皇帝跪下了。

  這是真正的照顧貧寒之人!

  陛下不愧是陛下,是真的為眾多貧寒學子做考慮。

  心里面真的有他們。

  這樣的辦法才合理。

  朝廷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需要用錢的地方太多了。

  而眾多學子,有的家境特別好,有的貧寒。

  那些家境好的,是完全不用領取補助的。

  所有學子一同免稅,不論家境好不好,這事兒本身就是一大不公平。

  如今陛下所做的這個調整,那才是真正的合情合理。

  而那些家境富裕之人,有不少人雖然并不怎么情愿。

  可在這個時候,話都說到了這個份上。

  那他們還能說些什么?

  什么都不敢說。

  只能是跟著一起高呼陛下圣明。

  朱元璋看著這樣的一幕,臉上也露出笑容來,很是開懷。

  “好!好!咱就知道,你們這些學子,最是講道理,最能體諒國家的難處。

  接下來,都好好的上學。

  學好本事,好好為國出力!

  諸君是我大明的希望,是我大明的未來!

  少年強則國強!

  這個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

  可歸根結底,還是屬于你們。

  你們年輕人朝氣蓬勃,好像辰時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咱有句話說出來,與諸君共勉——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

  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

  鷹隼試翼,風塵翕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

  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

  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隨著朱元璋聲音的落下,國子學這里,無數人心情為之激蕩!

  很多人面色都因此而漲紅了!

  少年強則國強!

  世界是少年人的!

  這些話,在此之前可沒什么人說過。

  可是現在,他們卻聽到了。

  不僅聽到了,而且還是從大明皇帝的口中說出來的!

  是陛下,親口說與他們聽的!

  這樣的話,對于他們而言,是何等的震動人心!

  如何不讓他們心情為之激蕩?

  如何不讓他們想要奮發圖強,努力奮進?

  這樣的皇帝,又如何不讓他們發自內心的擁護?

  而在此之前,還有一些人因為皇帝說起話來,滿口都是大白話,而覺得啊,皇帝學問不太高的人,

  此時聽到皇帝這一番慷慨陳詞,聽到了這紅日初升,其道大光,這樣的一番話。

  一個二個的心情都變了。

  為他們之前的那些想法而羞愧。

  朱標望著自己父皇,眼中放光。

  這樣的一番催人奮進,對青少年人有著殷殷期盼,又非常有文采的話。

  他在此之前沒有聽說過。

  這就是自己家父皇,不知何時所寫,就向之前那雄關漫道真如鐵一樣。

  自己父皇,果然大才!

  總能在不經意之間,綻放驚雷!

  “陛下,請留墨寶,激勵我國子學子!”

  宋訥一張老臉都激動的有些紅了。

  望著朱元璋出聲請求。

  朱元璋聞言,點頭應下。

  拿起筆開始書寫。

  一連串漂亮的字躍然紙上,將這少年中國說當中的節選,寫了出來。

  宋訥親自動手,并號召其余人一起動手,在最短的時間,將這段話謄寫多份,交給下面中學子們看。

  至于黃觀,則在宋訥請皇帝留墨寶之時,就默不作聲的提筆將這些都給默寫了下來。

  黃觀的記性不是一般的好,過目不忘,只是一個基本的技能。

  這個時候,這樣的一番催人奮進的話,朱元璋不過是說了這么一遍,他就牢牢記在心中。

  并將之給寫下來。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

  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

  過了大約一刻多鐘的時間后,在宋訥這個原國子學祭酒的帶領之下,在場的眾多學生,齊齊出聲誦讀起來,慷慨激昂。

  連讀三遍,越讀聲音越大,越讀氣勢越是恢宏,越讀越覺得,胸中諸多蠅營狗茍,在此時都被一掃而空。

  越讀越覺得肩負重任。

  越讀越覺得要學好本事,報效國家!

  聲音隆隆,直沖天際!

  驚的國子學外面樹上的鳥,都撲棱棱展翅飛走。

  國子學外面,掛著的金文徴魏朝等這些人,也在這宛若驚雷一般,直沖霄漢的齊聲誦讀中,左右晃蕩起來。

  似是被氣勢所懾。

  朱元璋坐在高臺之上,看著這眾多學子那慷慨激昂的面龐。

  臉上露出一抹滿意的笑容。

  人心可用,大有可為!

  大明在自己的帶領之下,必然能夠走上一條截然不同的路!

  必然能再造輝煌!

  從這里開始,讓大明遠超漢唐!

  對于自己做國子學祭酒的這一決定,也愈發的認可,愈發的慶幸自己的這個決定。

  不然如何能見到今日之景象?

  又如何能讓這么一批青年學子,奮發向上?

  他現在已經是迫不及待的去想,今后這樣一批學子學業有成后,從國子學這里離去,投入到各級官場當中的情景。

  他們里面的有些人,必然會被腐朽的守舊勢力所同化。

  可是,卻有更多的人,愿意在自己的帶領下奮發向前!

  當越來越多的國子學學子,投入到官場之中,肯定能一掃元朝那里傳下來的各種亂象。

  一掃蠅營狗茍,讓大明的官場配得上大明這個新生的國家,朝氣蓬勃!

  不僅是官場,今后各地的吏員,也同樣要受到國子學的影響。

  他這邊讓國子學學習成績不好的人去做吏員,只是一個開始。

  今后,隨著大明立國的時間越來越長,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

  有才華有學識之人將會更多。

  在這種情況下,今后官位肯定是不夠用的。

  那么正好可以把吏員也考慮其中。

  讓眾多的學子們想要當官,便先去考吏。

  然后再從吏員一步步的進行升遷,

  今日之事,只是先開個口子,今后等到受教育的人變多之后,就可以順理成章的進行公務員考試了!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于卒伍!

  不從基層干起,便處于高位之上。

  對于很多的情況都不會太了解,不利于今后的治國理政。

  只有一步步從底層殺起來的人,那才是真正的人杰。

  在治國理政等各個方面,都會變得不同。

  “諸君,一起努力吧!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事情是干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

  諸君與咱共同努力,共創輝煌!

  讓我大明翱翔于九天之上,讓我大明遠邁漢唐,開創出一個全新的盛世!

  當盛世來臨之時,有咱,亦有諸君!

  如此,方不負人間走這一遭!”

  朱元璋提高聲音,結束了這次的談話。

  而他這話說出后,又一次令很多人心情激蕩,嗷嗷直叫。

  這也宣告的朱元璋這一次國子學之行,圓滿結束。

  又在國子學這里停留了一個多時辰,仔細的看了國子學的各個地方,并將一些該要交代的事給交代完畢,朱元璋帶著太子朱標,在眾國子學師生的相送下,離開了國子學。

  看著那吊著的金文徴,魏朝等人的皮,朱元璋突然間有些遺憾。

  覺得虧大了。

  沒有做到物盡其用!

  今后再有人被判剝皮揎草了,不能再讓行刑的人來動手了。

  而是應該讓太醫院里面的人動手,對他們進行解剖。

  讓醫生們,仔細的來看肌理,看心肝脾肺腎等等。

  通過這樣的辦法,也能夠促進醫學的一大發展。

  也算是廢物利用了。

  今后,就這么做了!

  “陛下,吏員不能成為官員,請陛下三思。”

  第二日早朝,丞相胡惟庸望著皇帝,一臉的誠懇。

哎呦文學網    從現代歸來的朱元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