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502章 給我15個月,搞定28納米工藝制程對人才的最佳尊重方式

  京兆尹,云岫齋。

  陳延森脫下外套,掛在一旁的衣架上,身上只穿了件藏青色襯衫。

  他端起茶壺,親自給胡銳暉和梁勁松各倒了一杯熱茶,隨即朝門外的服務員揮了揮手。

  對方立刻會意,一邊吩咐廚房開始上菜,一邊端來了兩瓶好酒。

  “陳先生,謝謝。”梁勁松連忙回應道。

  此刻,梁勁松總算弄明白了:陳延森的芯片制造公司八字還沒一撇,除了有籌備意向,甚至連公司名稱都沒定下來。

  他想拒絕,不愿在國內蹉跎時光。

  在他看來,就算不能去山星和灣積電,大不了去格羅方德、聯華電子。

  他不是找不到工作,只是想挑一家待遇好、前景大的公司。

  可陳延森這邊,連公司都還沒成立,讓他怎么選?

  梁勁松思索間,眉宇間下意識地流露出抗拒之意。

  陳延森瞥了他一眼,輕描淡寫地說:“梁先生,只要你愿意加盟,年薪我可以給到500萬,其中兩成是績效獎金,三成是期權激勵。

  前三年,每年漲薪幅度不低于10,工作滿三年,哪怕公司沒有上市,你手里的期權也可以按合同價值,隨時找我變現。”

  “500萬華元?”梁勁松下意識地問。

  “美幣。”陳延森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含笑看向他。

  對人才該怎么尊重?

  禮賢下士?

  噓寒問暖?

  三顧茅廬?

  這些都特么是狗屁!

  把拿錢把人砸懵了再說!

  先把錢砸到讓人懵掉再說!

  梁勁松倒吸一口涼氣,他想拒絕,可對方給的實在太多了。

  據他所知,山星電子半導體業務總裁權五鉉一年的薪資總包,頂多也就400萬美幣。

  而他在山星電子擔任首席技術官的年薪總額,不過才280萬美幣,剔除股票激勵部分,稅前收入還不到200萬美幣。

  陳延森竟給他翻倍地漲!

  豪橫,有錢!

  梁勁松咽了咽口水。

  先前聽陳延森說要三年投資300億,他總覺得對方在吹牛,可在500萬美幣年薪的沖擊下,又不由得信了幾分。

  要不要在國內過渡兩年?

  梁勁松原本想開口拒絕,可此時又無論如何都說不出口。

  他是全球最頂尖的電子工程師,在半導體行業打拼了一輩子,可從來沒人給他開出500萬美幣的年薪。

  伯樂,知音!

  一時間,梁勁松的腦子里,只剩下這兩個詞。

  坐在一邊的胡銳暉暗自心驚,以他的身份,倒不會因為區區500萬美幣的年薪而動容,主要是他沒想到,陳延森對優秀的技術人才竟如此‘尊重’。

  不等梁勁松提要求,就甩出了500萬美幣的年薪合同。

  換作華芯國際的劉迅峰,最多給200萬美幣就了不起了。

  “陳先生,芯片制造環節所需的設備、原料和化學試劑價值不菲,坦白說…”

  梁勁松沉吟半晌,緩緩說道。

  “300億不夠?我可以追加到500億、800億,對了,忘了告訴梁先生,你的職位是聯合CEO,除了我以外,我保證三年內不會增設,給你最終決策權。”

  陳延森不等梁勁松說話,便打斷了對方。

  這——!

  梁勁松張了張嘴,心頭一暖,不知道該說什么。

  旁人說一千道一萬,都不如這一把手的位置和500萬美幣的年薪來得直接。

  每年漲薪10,三年后,最低600萬美幣!

  比山星電子最高負責人的收入還高。

  “陳先生想從28納米的工藝制程入手?”

  三十秒后,梁勁松平復好心情,正色問道。

  “算是吧,我知道灣積電和山星都掌握了14納米的生產工藝,但良品率很低,連10都沒有,所以兩到三年內,28納米的芯片制程依舊會是行業一流水平。”

  陳延森聳了聳肩,不可置否地說道。

  他也想從28納米跳到14納米,可現實不允許。

  首先,他目前只能買到NXT1950iDUV光刻機,在單次曝光的情況下,28納米已是極限。

  更先進的DUV光刻機或EUV光刻機,阿斯麥限于禁令,壓根不敢賣。

  其次,配套設備和工藝流程跟不上。

  梁勁松的技術路線規劃能力脫胎于灣積電和山星,連這兩家企業暫時都卡在14納米的門檻前,梁勁松自然也沒能力一蹴而就。

  因此,14納米是夢想,28納米是現實。

  “陳先生,我的想法是規避正面競爭,借力成熟生態,放棄PolySiON技術,專攻HKMG技術,從灣積電、山星招募28納米工藝的整合工程師,重點挖角參與過HKMG量產的團隊成員。”

  梁勁松條理清晰地回答道。

  HKMG和PolySiON都是28納米領域的晶硅柵極技術,但HKMG采用高介電常數的電介質材料取代了傳統的二氧化硅柵氧化層,同時使用金屬柵極代替多晶硅柵極。

  這樣可以有效減少柵極漏電,提高晶體管的電容,使芯片能夠在更低的功耗下運行,提升晶體管性能。

  經過測試,28納米HKMG工藝可提升30的性能,降低50的功耗。

  陳延森笑了,在他的‘尊重’之下,梁勁松的角色轉變之快,令一旁的胡銳暉瞠目結舌。

  居然一張口,便要挖兩位老東家的墻角。

  “繼續。”

  陳延森放下茶杯,故作一副認真聆聽的模樣。

  “我知道陳先生是擔心天工A100芯片的熱賣,容易引發高通、聯發科的針對。

  畢竟高通是灣積電最大的商戶,若是保羅·雅各布拿訂單相要挾,灣積電大概率會中斷天工A100的代工業務。

  所以我的建議是,在28納米工藝成熟前,先和聯華電子、格羅方德簽訂代工協議。

  這兩家的28納米產能利用率本就不足,合作成本相對較低,剛好能避免與臺積電、高通形成正面競爭,還能利用二線廠商的價格優勢。”

  梁勁松接著說道。

  他的這番話,不僅展現了過硬的技術水平,還秀了一波對全球半導體競爭格局的深刻理解,以及資源整合的個人優勢。

  梁勁松的潛臺詞是,自己的優勢不僅在于技術攻堅,對產業鏈上下游的風吹草動同樣了如指掌。

  “半年前我分別找過聯華電子和格羅方德,聯電那邊直接拒絕了,格羅方德的報價則偏高。”陳延森說道。

  “我能搞定。”梁勁松信心滿滿地回復道。

  他在半導體行業混了幾十年,曾經的下屬、上司、同事和朋友,大多都在業內第一梯隊、第二梯隊的公司擔任要職。

  學閥也好,人情也罷。

  這便是雇傭他的潛在價值。

  別人搞不清的合作,讓他出面,三言兩語就能摸清對方的底牌。

  別人談不攏的條件,他憑著過去積累的人脈和聲望,往往能找到關鍵人物敲開缺口。

  就像聯華電子和格羅方德,當初天工科技接觸時相繼碰壁,可換成梁勁松,或許只需一個電話,就能讓對方重新坐回談判桌。

  因為在半導體圈子里,他的名字本身就是一塊金字招牌,那些曾與他共事過的高管,多少會賣幾分薄面。

  這便是行業老炮的底氣!

  他熟悉各家公司的派系脈絡,清楚誰能拍板、誰在觀望,甚至知道對手的軟肋在哪。

  哪怕是看似無解的供應鏈難題,他也能憑借過去的資源網絡,繞開死胡同找到新的通路。

  對陳延森來說,花高薪請他來,買的不只是技術和管理能力,更是這幾十年浸淫行業攢下的“隱性通行證”,能讓新公司在起步階段少走無數彎路。

  就像陳延森在風投圈的地位一樣,一個新項目但凡掛著他的名字,風投機構閉著眼也敢五億、十億地往里面砸錢。

  “如果讓我來負責這個項目,2013年Q4,先找ARM購買HKMG架構的IP授權,然后找二線廠商購買二手的NXT1950i光刻機和配套的刻蝕、沉積設備,沒必要買一手,價格太貴。

  而且阿斯麥打算推出NXT1950i的升級版,可能比不上NXE3300B,但絕對可以生產14納米的芯片。”

  “2014年Q2,完成設備購置、人才儲備培訓和生產車間搭建流程;2014年Q3試產流片,完成首顆28納米芯片的測試工作;2014年Q4把良品率提升到80以上。”

  梁勁松侃侃而談道。

  言外之意,只要資金能及時足額撥付、關鍵設備如期到位、核心團隊順利組建,給他15個月的時間,就能啃下28納米制程芯片量產這塊硬骨頭。

  前3個月用來搭建團隊、梳理工藝流程,同步完成廠房潔凈室的改造;

  中間6個月主攻設備調試與工藝驗證,反復優化光刻、蝕刻等關鍵環節的參數;

  最后6個月進入試生產階段,通過海量測試提升良品率,直到穩定達到量產標準。

  有理有據,邏輯嚴密!

  接下來,他又詳細分享著自己的工藝方案。

  比如優先選擇GatelastHKMG方案而非Gatefirst,雖然Gatefirst工藝流程更簡單,但Gatelast在性能均勻性上的優勢更明顯,Vt波動降低了30。

  Vt,即閾值電壓,是晶體管導通所需的最小柵極電壓。

  Vt的數值越穩定,芯片的功耗和性能越好。

  此外,還談到了金屬柵極集成結構、工藝窗口提升策略、良品率提升路徑和技術風險應對預案等。

  拋開技術層面,梁勁松在組織架構和人才培養體系也有自己的心得和經驗。

  陳延森微微點頭。

  不得不說,梁勁松的才華確實配得上500萬美幣的年薪。

  先是帶領臺積電站上全球第一大晶圓代工廠的寶座,接著加入山星,先后幫其完善了28納米和14納米的工藝制程。

  若沒有陳延森的介入,他三年后本該進入華芯國際,又能助其完成工藝蛻變,實現等效7納米的制程突破。

  想到這里,陳延森倏地站起身,伸出右手道:“歡迎梁總加盟星源科技。”

  星源科技?

  該不會是你剛琢磨出來的名字吧?

  梁勁松暗自腹誹道。

  可看在500萬美幣年薪的份上,他還是立馬站起來,鄭重其事地回道:“陳老板,感謝您對我的信任。”

  兩人第一次見面,前后沒超過一個小時,梁勁松就答應了入職。

  沒辦法,對方對自己太‘重視’了,知音難遇,伯樂難求。

  隨后,陳延森換上酒杯,陪梁勁松、胡銳暉推杯換盞起來。

  三人也沒多喝,每人一杯,淺嘗而止。

  中途,胡銳暉提到了曾吉文三人的院士提名,一臉無奈地說:“反對的聲音太大,提名沒問題,但想當選就太難了。”

  兩年評一次,全國多少高校、研究所、實驗室都在盯著這塊蛋糕。

  陳延森輕呼一聲,倒也沒放在心上。

  晚上九點,酒局就散了。陳延森和梁勁松互留了聯系方式。

  臨上車前,梁勁松忽然想起件事,剛想跟陳延森打聲招呼,卻見對方的車子已經匯入車流。

  “老梁,歡迎回國。”胡銳暉笑著說。

  “看來,我要為華國的半導體事業出份力了。”

  梁勁松嘴角漾起一抹笑意,半開玩笑地說。

  與此同時。

  森聯資本即將入局芯片制造業,三年300億的投資計劃不脛而走。

  滬城、蘇城、廬州、深城、金陵等地,瞬間就動了心思。

  陳延森的商業運作能力,堪稱人間活財神。

  不管是早年打造導購平臺時展現的天賦,還是投資拼唄、橙子、天工科技后的出色成效,都讓各地中樞司看到了實打實的就業、稅收和GDP提升。

  更何況這次進軍的還是被卡脖子的芯片制造領域,300億的真金白銀砸下去,不僅能拉動上下游產業鏈,更可能填補自家在半導體制造環節的空白。

  于是,各地的招商團隊連夜行動起來!

  緊急會議,快速決策,擬定優惠的招攬條件。

  蘇城在出錢出地的基礎上,還承諾對接本地的設備供應商和人才儲備庫。

  深城拿出了與華為、中興等企業相同量級的產業協同方案,并且愿意給出30億的低息貸款。

  滬城拋出了臨港新區的核心地段和稅收減免政策,外加人才引進計劃和20億的低息貸款。

  金陵和廬州也推出了大同小異的優惠政策,各地的招商代表紛紛涌入虛城。

  而此時,陳延森還在燕京,直到10月27日下午,才乘坐私人飛機返回虛城。

哎呦文學網    發薪就能變強,我有十億員工!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