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九十六章 娘親朱琳的提議

  隨機推薦:

  ‘第一次聽到把綁人說得這般委婉的…’

  ‘呃,好像也不太委婉。’

  海玥心里默默吐槽了一句,重新調整了一下對瓊海第一勇士的認知,再看向莫光啟:“此人身邊還有一位莫登庸麾下的十三太保吧?是否殺干凈了?”

  此問一出,海浩頓時露出欣慰之色,點了點頭:“確實有個厲害的護衛,挨了我三拳才死,叫什么的?你!說話!”

  莫光啟神情恍惚,此時卻下意識地一哆嗦:“武護!他叫莫武護!是父皇派來保護本王的,嗚!”

  說著說著,就眼眶大紅,流下淚水來。

  也不知是為那莫武護的下場,還是因為自己如今的處境。

  海玥聽得莫武護也死了,點了點頭,又問道:“尸體呢?”

  海浩笑道:“這群家伙自作聰明,要假裝離城,這次都在通州登船了,如此就方便了,尸體扒光往水里一拋,一了百了!”

  莫光啟并不算安南的使臣,充其量就是外藩來客,甚至還不如一般的商賈受歡迎,畢竟亂臣賊子,弒君謀逆,對于大明官方來說,當然瞧不起這等人。

  當然朝廷還是關注他們的,想要從他們身上摸一摸莫登庸的底,所以從鄉試放榜那一日,這群安南人入京,到如今會試都考完了,幾個月來一直在保持拉扯。

  比如禮部就始終不讓莫光啟一行人進會同館,而莫光啟一行則找準時機,佯裝離城,又被挽留,每每不情不愿地回來,提出要求,被拒絕后再度要走。

  雙方都在不斷試探彼此的底線。

  但大明終究是占據主動的一方。

  隨著前線的步步緊逼,原本將皇位傳給兒子,假模假樣地當太上皇的莫登庸已經按捺不住,整日在大明與交趾的邊界巡視,一會兒放軟話,愿意割讓大片土地,禮敬大明,一會兒又派出諜細,暗通廣西不服朝廷管束的土司,但總的來說,他還是越來越慌的。

  而隨著兩廣的準備漸漸充分,朝廷對于莫光啟一行也逐漸失去了興趣,海浩正是看準這點,才斷然下手。

  殺人拋尸,一氣呵成。

  海玥確實放心了,他對于安南莫登庸一派當然不會有絲毫憐憫,若不是假冒使節團的莫正勇污蔑,他還在瓊山縣學讀書呢,哪怕現在的國子監更加海闊天空,但雙方早已是死仇,他是堅定的滅莫登庸滅安南一派。

  不過海玥也清楚,海浩突然下手,應該不止是為了那時的事情報仇,也不繞彎,開口發問:“父親‘請’此人過來,為了何事?”

  海浩道:“驗證一些傳聞,你!說話!”

  莫光啟怔然道:“說…說什么?”

  海浩道:“你們不是一直散播消息,說出使的黎氏兄妹,根本不是王族正統血脈么?”

  莫光啟這才反應過來:“是…是啊…”

  海浩聲音沉下,眼神并未森寒,語氣里卻有股肅殺之意:“仔細說一遍,到底是怎么回事!”

  莫光啟一激靈,再度哆嗦起來,結結巴巴地開始講述。

  后黎開國君王叫做黎利,原為地方豪紳,后來號召各地反明獨立,展開了十年抗明戰爭,最終明宣宗決定放棄交趾,收回明軍,安南重獲獨立,不久黎利立國稱帝,建立了后黎朝。

  這件事海玥是知道的,且并不認同明宣宗的決斷,當年交趾確實叛亂連連,已然形成了泥沼,給明軍帶來了極大的負擔,可事實上,安南作為一個肆無忌憚挑戰宗主國地位的典型被興師問罪,并被納入大明的直接管轄之下,這對后遭國家也起到了殺雞儆猴的警示作用。

  朱棣就多次以安南之事警誡、震懾不安分的藩屬,“問罪之師”“安南之鑒”,效果顯著,結果好圣孫一下子撤離,不僅讓之前的努力付之一炬,還暴露出了大明的虛弱。

  大國威儀,存則四方賓服,不假兵戈,失則禍亂迭起,勢如潰堤,明宣宗貿然放棄交趾,在當時被視為明智之舉,但從長遠的影響來看,實則弊端重重,得不償失。

  海玥考慮的基本是大國戰略,至于安南境內的具體情況,他并不清楚。

  而此時隨著莫光啟的描述,他才知曉,安南國內的皇權動蕩,持續了已經好久。

  別的不說,黎利死去至今不過百年,后黎竟然就傳了十六任君王,其中有四任安南王登基不及一年,三位安南王被弒…

  開國君王的祖孫三代還好些,到了第四代就開始亂,這也是許多朝代的規律,中原王朝都避免不了,更別提安南這種小國。

  關鍵在于,如此混亂的王位更替,導致宗室的記錄也很混亂,莫登庸在弒君篡位之前,可以肯定將黎氏正統血脈都殺了個干凈,剩下的就是些旁支中的旁支,而莫光啟臨行前也經過了一番調查,認定了黎氏兄妹絕非正統黎氏血脈。

  “根據莫耀先查探,這對兄妹祖上根本不姓黎,是外附之姓,父輩之時寄居于王府之中,等到了黎氏動蕩,這才冒姓自稱王孫,又收買了十幾位黎氏臣子四處宣揚,確定了他們的正宗地位。”

  “莫耀先是誰?”

  “他在十三太保里面排行老六,專門負責探查情報,所言幾乎沒有錯誤。”

  “那據此人所言,黎氏兄妹的具體來歷是什么?”

  “不知…莫耀先追查了半年,最終查不下去了,相關之人死的死,失蹤的失蹤,能夠肯定的,就是有人特意抹去了他們祖上的來歷!”

  聽到這里,海玥有些啼笑皆非。

  第一次見到黎玉英時,他就覺得對方的容貌確實不太像是安南人的長相,但也不過是一種夸贊,同時有點瞧不上安南的意思,結果沒想到,黎玉英還真有可能不是安南人啊?

  而且瞧著并非簡單的鳩占鵲巢,是頗有幾分來歷的。

  海玥再看看眼前這位莫氏子的下場,大致明白,海浩為什么將其“請”過來了。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莫光啟宣揚黎氏兄妹并非安南正統,在其他人看來,是因為安南內亂,兩派互相攻擊,黎氏說莫氏是亂臣賊子,莫氏就控訴黎氏的使節根本不是血脈正統,這種潑臟水并沒有多少可信度。

  但落在海浩耳朵里,則是另外一回事,他恰恰是認可對方所言,才會痛下殺手,將這群人除去。

  如此說來,黎玉英可能的身份,非同小可,且與海浩存在一定的關聯?

  不然是不是黎氏正統,與他們何干?

  海玥看向父親,問話直接:“父親知道黎氏兄妹的真正來歷?是不是與我海氏一族有牽扯?”

  “有些猜測罷了,與我海氏一族倒是無關,但確實非同小可!”

  海浩回答得也很直接:“為父將這人帶來,也是告訴你,黎娘子不是簡單的一位亡國郡主而已!你若是只覺得郡主之位稀奇,與她并無什么感情,就不要選這個女子為妻,來日或許還有些別的事端!”

  “我對于郡主之位并無好奇,恰恰相反,她若不是郡主更好,駙馬又有什么值得稱道的地方?若安南不亡國,那才是阻礙…”

  海玥并無遲疑,堅定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我之前說過,我倆是患難與共過的,且孩兒有今日的成就,與她的相助脫不開干系,豈會沒有感情?若是這般莫名其妙分開,我豈非忘恩負義之徒?”

  “嘖!”

  海浩皺起眉頭:“這就不好辦了啊!關鍵是她來了中原,她如果一輩子待在安南,不至于如何,現在萬一事發,要滅口的人就有些多了…”

  莫光啟在旁邊聽著,眼珠滴溜溜地轉動,聽到這里面色立變,然后就見一只手掌罩住了整個視線。

  海浩隨手將他按暈過去:“為父先去處理一下,你且稍候!”

  這位莫登庸之子,顯然是沉河底的下場了,海玥目送著父親處理尸體的寬厚肩膀,一時間也不知該說什么。

  就在這時,伴隨著輕悠的腳步聲,母親朱琳走了出來,對著他盈盈含笑:“我兒有情有義,果真是海氏的好男兒!”

  面對母親,海玥的情緒又不一樣了,低聲道:“娘!”

  朱琳有些歉然:“孩子,你不要怪我們多此一舉,她的身份是一個隱患,尤其是你入仕為官之后,更難免會牽扯出許多,成親之前得考慮周全,把該處理的事情處理了…”

  海玥欲言又止,還是沒有貿然詢問,只是道:“那可有什么解決的辦法?”

  朱琳稍作沉吟,反問道:“聽你之前說過,玉英護駕有功,救了當今天子生母的命?”

  “是!”

  海玥點了點頭:“這些時日蔣太后常常招她入宮,視作親女兒般…”

  朱琳好看的眉頭揚起:“既是如此親近,何不認個干娘呢?”

  海玥微微一怔:“這恐怕不便,收外藩郡主為我大明公主,絕非小事!”

  “毋須冊封為我大明的公主,只需私下里認個親便是!”朱琳笑著道:“來日改為朱姓,也比黎氏要好啊!”

哎呦文學網    大明神探1546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