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484章 享受主動

  暖冬影響范圍很大,以至于歷城突降新雪時,依舊感覺不到多少寒冷。

  濟水南岸,孫策前線大營。

  他出營巡視,天空還在飄著雪花,地上薄薄一層積雪。

  馬匹踐踏地面,雪層被踩踏后就融入地面,消失不見。

  隔著濟水眺望北岸,北岸視線內并無什么袁軍據點、營地。

  偶爾不過是稀疏的袁軍斥候小隊來北岸巡視,可能是擔心南岸孫策設伏,這些斥候還帶著縱火的任務,盡可能焚毀北岸被遺棄的村落、果林或蘆田。

  自張纮被趙基征走,張昭率青州四部家眷遷入瑯琊后,孫策身邊可以參謀大事的人已越來越少。

  孫策也不覺得緊迫,很多事情他自覺得自己也是可以思考明白的。

  過于聆聽謀士的意見,這絕非什么英主。

  此刻形勢越來越明朗,別說濟水,袁軍就連黃河都不敢全渡。

  這讓孫策此前的戰略設計落空,他雖然沒有優勢的騎兵,可他有領先淮河以北的水軍力量。

  只要是中型運船能航行的地方,都是他能輕易縱橫的花園。

  所以看待問題要用自信的目光來審視這一切…現在不是自己抵抗袁紹的侵攻,而是袁紹在抵御自己!

  青州戰爭的爆發,是朝廷拜孫策為青州牧、后將軍、臨淄侯。

  是朝廷支持下,孫策來從袁紹手里接管青州。

  原刺史焦和敗亡青州大亂后,袁紹以臧洪擔任過刺史,又怕臧洪做大后失控,就轉為東郡郡守;袁紹派袁譚接替,青州方面則推舉孔融為刺史。

  趙基護送朝廷東遷時,孔融敗績,出逃青州,入朝侍奉天子拜為九卿。

  當時朝廷就想施加影響力,將青州從袁曹影響之下拉到朝廷陣營。

  正好孫嵩有恩于趙岐,孫嵩避亂于劉表這里,同時與曹操有舊,讓孫嵩這個北海著姓去當青州刺史,朝廷已破例太多,孫嵩再不濟也能獲得青州鄉黨的支持。

  曹操兩不相幫的情況下,孫嵩率領青州鄉黨怎么也能驅逐袁譚。

  結果孫嵩經過兗州山陽、東平時,與隨員幾十人就在曹操核心地區失蹤。

  曹操的陰狠手段刺激下,公卿也只能默許趙基,趙基授臧霸為青州刺史,雖未能收復青州,卻將袁譚嚇跑,驅逐到了黃河北岸的平原國。

  如果當時朝廷給予臧霸更大的支持力度,或許臧霸能糾合各地流民帥,直接撕破臉掀翻青州。

  可臧霸出身太低,公卿們不扯后腿已經是很給趙基面子了,又怎么可能從輿論方面抬高臧霸?

  因此臧霸不肯放開手腳去拼,當了半年多青州刺史,搶了些人口、財物就退回瑯琊北部。

  今年朝廷又升拜孫策為青州牧,孫策本就有朝廷大義在身…青州方面抵抗的意志并不是很強。

  孫策更沒有急沖沖去分兵掠地,而是展示寬容,駐兵濟南做出防備袁紹的態勢,將選擇權交給青州豪強。

  他本部中軍集群雖然沒有什么大的動作,卻在偏師孫賁水師配合下,青州豪強聯軍正持續瓦解。

  軍勢瓦解出現苗頭后,剩下的軍心獨木難支,會潰散的更快。

  孫策沒有主動去掠地、殺戮,也就說是彼此沒有解不開血仇。

  就這樣,青州形勢就在袁紹、孫策間隔百余里的虛空對峙中,越發的明朗。

  而現在,公孫瓚的討袁檄文也發到孫策手中,孫策對此很感興趣。

  只要他咬住袁紹十天到十五天,公孫瓚的大軍侵入河北,袁紹軍隊首尾難相顧,自然會瓦解。

  水師的獨特優勢,讓孫策并不畏懼公孫瓚的優勢騎兵。

  公孫瓚占有河北,對他來說并非壞事,反倒可以廉價獲取大量戰馬,補足最后的軍種短板。

  就個人性格而言,孫策也想建立一支兩三千騎規模的精銳騎軍,這才是中原戰場的硬通貨。

  隱隱之間,若是與公孫瓚、劉備組成聯軍,站在袁紹的尸體之上,他們三方聯軍反倒有希望與呂趙聯盟對抗。

  而袁術敗亡之象越發明顯,袁術敗亡后,太多的人才會依附、轉投袁紹。

  哪怕這些人被俘,不得已侍奉其他人…可依舊會想辦法為袁紹效力,這是一件比較可怕的事情。

  二袁分裂后虛弱的袁氏力量,將重新統一。

  所以提前削弱、打擊或攻滅袁紹,能讓各地士人失去公認的領袖人物,各方勢力也就容易吸納兼并這些士人。

  孫策獨自思索,可他拿不準的是公孫瓚的性格。

  若真與公孫瓚聯手覆滅袁紹,公孫瓚能否遵守諾言,給他送來那么多戰馬?

  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可能現在公孫瓚寫信時是真的樂意給他戰馬;可當公孫瓚兼并冀州,成為河北霸主后,那考慮的可就多了,而孫策對新的河北霸主而言,已經沒有那么重要了。

  甚至孫策的青州,將成為橫在公孫瓚、劉備之間的梗塞、不便之物。

  戰爭形勢瞬息萬變,此刻孫策一只手就捏在袁紹的關鍵之處,在公孫瓚配合下,真有可能一把碾碎,讓袁紹頓時原地暴斃。

  可好處呢?

  孫策寧肯同時與袁紹、公孫瓚交惡,但真的不想面對一個統一幽冀的河北霸主,這意味著他今后很難廉價獲取大數額的戰馬。

  沒有戰馬,在中原戰場上,呂布就能在野戰中壓著他打。

  出營跑馬一圈,孫策依舊未能散心。

  又巡視各營,路過妹夫弘咨營壘時,不見弘咨來迎,就引著孫河等人進入營區。

  還未靠近大帳,孫策就聽到琴聲,不由一笑:“軍旅之中,倒也悠閑。”

  莫名的,他想起了周瑜,心中遺憾不已。

  待走近一些,琴聲停止,軍謀校尉弘咨快步而出:“拜見后將軍。”

  “營中何故彈奏琴曲?”

  “乃一樁喜事。”

  弘咨左右看一眼:“我正游說文若先生,文若先生頗為意動,有出仕將軍,同匡漢室之意。”

  “當真?”

  孫策低聲追問,他太需要荀彧這些人的幫助了,現在他不可能盡數掃蕩青州豪強,未來他的后將軍幕府里會有許青州人。

  如果得到荀彧這些兗豫人的協助,那么就能從郡縣長吏、后將軍幕府中壓制青州人,以形成平衡。

  弘咨正色回答:“將軍父子兩世報國,忠烈之名播于海內。今袁氏世食漢祿辜負國恩已是天下皆知之事,呂趙二賊各鷙士馬強橫不敬天子羞辱公卿,屢屢禍亂朝政,屠戮各地衣冠,可謂國家二兇。展望海內,唯有將軍能撥亂反正,何以自輕?”

  不是孫策缺荀彧這些人,而是荀彧這些人更依賴孫策。

  弘咨一番言語說的孫策穩定下來,的確不能表現的太急切。

  他最多讓荀彧做幕府長史,主管各曹人員選拔的西曹必須用舊人,主簿更是要用親近之人。

  也不可能直接讓荀彧帶過來的曹軍元老當什么郡守國相,最多安排他們去當縣令長,去幫他穩定地方,壓制青州宗賊,為軍隊提供源源不斷的錢糧供給。

  比起兗豫人,孫策更想用徐揚人。

  若是袁紹暴斃,他才敢稍稍信任一下兗豫人,在此之前,這些人也就能做做策士、縣令長,不重要的曹掾曹屬。

  甚至如倉曹這樣的職務,都不能讓兗豫人插手、介入。

  孫策情緒穩定下來,也立刻反應過來:“彼輩早不來晚不來,如今卻來,想必是為與河北停戰一事而來。”

  弘咨也不詳細詢問,只是問:“那卑職?”

  “不急,晾爾輩三日。”

  孫策有了主意:“現在急的是彼輩。”

  事情要做明白,不是他求流亡青州的兗豫衣冠大姓效忠他,而是他們求著來效力。

  攘除國賊匡扶漢室只是長遠目的,而眼前大概是想勸他放袁紹撤軍。

  眼前是追擊、咬住袁紹的問題,后續是配合公孫瓚夾擊袁紹的問題。

  主動權都在孫策這里,要委屈求全的是荀彧這些人。

  如果袁紹倒下了,天下各方衣冠誰還能扛起匡扶漢室的大旗?

  其他各方領袖不是邊郡武人,就是宗室,要么就是寒門武人兼宗室…這太可怕了。

哎呦文學網    虎賁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