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推薦:
這一次遠航,李青松不打算在中途停下了,也沒有確定明確的目標,沒有定下要在哪一顆恒星旁邊停下。
此刻的飛行方向正是紫月文明放走人類同胞們所在的那艘飛船的方向。當然,以李青松此刻的航速是不可能追得上那艘飛船的,但此刻至少先向著這個方向飛著,等未來技術突破想要打撈的時候,也能節省一點航程。
在這顆飛星被耗光之前,李青松會一直飛行,并在旅途之中一直進行著沖擊引力文明之前的準備工作。
時間悄然流逝著,生活在這一支艦隊之中的人們便始終正常的生活著。
無事時候便在自己的居住飛船之中生活,反正衣食住行玩各種設施一應俱全。有事的時候,不同的居住飛船之間還有固定的擺渡飛船航班,可以方便的交通。
一切就像是在星球之上生活那樣。
時間便在這種情況下悄然度過了300多年。
當然,是艦隊之中的300多年。因為此刻艦隊航速太快,導致了明顯的相對論效應的緣故,外界的時間應該過去了680年左右。
李青松的艦隊已經跨越了將近600光年的遙遠距離。
但這還不夠,還要再長一點才行。
這一天,又一次全體科學會議在人類大樓之中召開。來自各個種族的杰出科學家,以及由克隆體裝扮而成的人類科學家們在這里匯聚一堂,全面回顧過去30年之間的科技進展,并為后續30年時間的科技研發工作制定章程。
“…過去30年間,在基礎物理理論、深空觀測、金屬材料、強核材料、推進器技術等方面,我們已經基本上完成了對紫月文明科技資料的分析與消化吸收。
但在生物科技、計算科技、雷達技術、量子數學、空間數學等方面,我們還有一些差距。而這些短板,已經制約了文明整體科技的進步。
我建議,未來30年時間…”
一名人類“科學家”正在主席臺上發表著講話。但就在這一瞬間,不知道為什么,整座會議室,所有能響的警報全都同時響了起來。
凄厲的警報聲剎那間充斥了整個會堂。
所有與會者同時抬起頭來查看著四周。
“元首”的聲音通過通訊器出現在了會堂之中。往日總是云淡風輕,似乎任何變故都無法讓他慌亂的元首,這一刻的聲音之中竟然也滿是凝重。
“所有與會者立刻疏散,遵照指引前往773號避難所,立刻!”
人們立刻站起身來,跟著服務人員有序前往避難所。
心中雖然滿是疑惑,但這一刻沒有任何人詢問。
這凄厲的警報聲不僅僅只出現在人類大樓之中。
此時此刻,每一艘居住飛船,每一艘戰艦、工業飛船、空天母艦、科考飛船、擺渡飛船,等等等等,艦隊之中的每一艘飛船,內部的所有警報器同時一起報警。
上千億名各種族智慧生命同時停下了手中正在做的事情,同時抬起頭來打量著四周。
繁華的商業街在這一刻瞬間恢復了安靜。所有人都像是中了定身術一般僵硬在那里,不敢輕易動彈,也不敢輕易走動。
學校、醫院、廣場、游樂場、研究所,等等等等,全部如此。
一絲恐慌悄然在人們心中蔓延。
在這警報聲出現的第一時間,李青松便察覺到了異常。
這一刻,李青松心中前所未有的凝重。
他知道,最壞的情況發生了。
他清晰看到,在上一刻還浩瀚幽深,一片寧靜的宇宙,在這一刻便因為某些未知的原因瞬間明亮了起來。
整個宇宙,前后左右上下,所有的方向,在這一刻全部明亮了起來,釋放出了刺目的白色光芒。并且,那些白光還隱隱有一些向藍色轉變的趨勢!
而李青松清楚知道,在黑體輻射之中,輻射體的溫度越高,其顏色便越藍!
這一刻,就好像自己的艦隊瞬間闖入到了一顆藍巨星里面!
無窮無盡的高溫與狂猛的輻射向著這支小小的艦隊襲來。在這一瞬間之中,李青松甚至感覺自己就像是掉進了沸騰海洋之中的一條小魚,無處可逃,更無處可躲!
整個宇宙在這一刻都像是被煮沸了!
早在執行引爆超新星任務之前,李青松便在想一個問題。
毀滅者文明會不會因此而惱羞成怒,對自己動手?
綜合研判之后,李青松認為這件事情是有概率發生的,但并不大。
原因很簡單,這宇宙太過浩瀚,自己也可以在超新星爆發的影響到達戰場之前提前逃離出相當遠的距離。就算以毀滅者文明的能力,想要在如此浩瀚的星空之中搜尋到自己恐怕也要費一番周折。
再說,還有空間級魔眼和赤星聯盟在牽制著他。
自己一只小蝦米,恐怕不值得毀滅者文明如此大費周章。
再加上赤星聯盟對于自己的善意,以及自己提前預留在其余星系的克隆體后手,李青松最終做出了執行這次任務的決定。
但現在…自己終歸沒有逃過毀滅者文明的追捕么?
此時此刻自己所看到的場景,除了空間級別的文明之外,恐怕沒有勢力能做到。而含怒對自己出手的,除了毀滅者文明又能是誰?
逃是不可能逃得掉的,躲也不可能躲得過。
李青松咬了咬牙,立刻下達了命令。
“各種族各級別官員立刻疏散民眾,前往避難所避難!”
他的聲音通過廣播模式,傳遞到了每一名智慧生命耳中。
下一刻,如同中了定身術一般的智慧生命們終于反應了過來,管理人員們也勇敢的站了出來,開始大聲呼喊,組織著人們快速向避難所前進。
與此同時,李青松也將所有飛船的能量護罩功率開啟到了最大,隔熱板與反射板也全部取出,鋪設在了每一艘飛船外部,盡量將這些熱量與輻射攔下,或者反射回去。
這或許是沒有什么意義的,但這卻是李青松此刻能做的唯一一件事情。
艦隊所在的這片空間愈發明亮,愈發熾熱。已經有一些位于艦隊周邊,防護能力較低的小型飛船被直接融化,便連艦隊核心的大型飛船也出現了一些過載趨勢。
遙望著漫天星空,李青松輕輕嘆了口氣,一抹絕望悄然從心中升起。
這一刻,他就像是原始人在面對驚天海嘯一般。面對著這天地偉力,人力根本沒有任何抵擋的可能。
查看了一下已經位于避難所中,滿臉驚恐的議論著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的智慧生命們,李青松心中再度嘆息。
那些避難所全部位于飛船最為核心、防護最為嚴密的地方。在星際戰爭之中,除非遭遇大當量氫彈直接轟炸之類,其余大部分類型的進攻都能有較高的防護力。
但此刻,面對著這似乎來自于整個宇宙的惡意,自己費盡千辛萬苦才建造的那些避難所,其防護能力和驚天海嘯之前的茅草屋差不多。
“對不起,我盡力了,但我護不住你們。哎…
這些年來,我所發展出的所有科技,積攢的所有科技造物,恐怕全都要滅在這里了。
將意識轉移到隱藏在其余星系的克隆體那里,再度從頭發展,是唯一的可行之道了。
也不知道在毀滅者文明如此規模的進攻之下,我那基于未知原理的意識轉移能力還能否生效…”
死到臨頭,李青松心中卻漸漸恢復了平靜。
直到此刻,他都不后悔自己當初作出的選擇。如果再來一次,李青松也清楚知道,自己必定仍舊會選擇執行這次任務。
此刻遭到毀滅者文明的報復,最多只能說是小概率事件出現,自己運氣不好而已。
如果當初自己為了如此小概率的事件,便拋棄自己所堅持的那些源自人類文明的道德與價值觀念傳承,那,自己也不配作為一名人類。
再說,毀滅者文明將整個銀河系所有除己方之外的智慧存在——無論正統智慧文明還是天災生命,全都視作敵人,一旦遇到便會施以毀滅性打擊。
這便意味著,只要自己還想在這銀河系之中發展,未來就總有一天會和毀滅者文明對上。
那么,幫助赤星聯盟,破壞毀滅者文明的計劃,便也是在幫助自己。任何一個有足夠理智的文明都會做出這種選擇。
“我的同胞們,再見了。如果我還有未來,我發誓一定會為你們復仇。
毀滅者文明,你們這一次最好能徹底滅掉我。只要給我留下一點可乘之機,未來,我會讓你們知道什么才是殘忍…”
李青松靜靜坐在座位上,靜靜看著舷窗之外已經變成淡藍色的浩瀚星空,感受著那來自四面八方的狂暴能量,靜靜等待著命運的裁決。
但就在這一刻,不知道為什么,舷窗之外的那些藍色卻忽然間消逝了。
就像是潮水忽然間撤回去一般,李青松眼中的整個宇宙顏色瞬間變得暗淡,從藍色變回了白色,又變成了紅色、淡紅色,最終徹底消失。
短短幾秒鐘時間而已,整個宇宙便再度恢復了浩瀚與幽深。那點點星光再度出現,似乎之前的一切變化都是自己的錯覺,根本沒有發生過一樣。
那些刺耳的警報聲在這一刻也瞬間消失了絕大部分。
李青松輕輕站起,走到了舷窗之前,望著窗外寧靜幽深的宇宙怔怔出神。
一道采取引力波模式的信息瞬間被李青松探測到。經過破譯之后,一段并不完整的信息呈現在了李青松面前。
只有半句話。
“不要停留,不要回頭,繼續往前走,繼續走,繼續走。毀滅者文明被…”
李青松心中閃過一抹明悟。
他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這一段信息是用云羅語發送的。這便很清楚的表明了這一段信息的發送者是誰。
赤星聯盟。
那么,阻擋了毀滅者文明的,必然也是赤星聯盟了。
也唯有同為空間級文明的赤星聯盟,才有足夠的實力救下自己。
那么…赤星國度已經從毀滅者文明的封鎖之中脫離了么?魔眼國度已經被毀滅了么?
李青松不知道。他只知道,赤星國度此刻攔下這毀滅者文明對自己的致命一擊,必定冒著巨大的風險。
從道義上來看,自己當初冒死拯救赤星聯盟,此刻赤星聯盟也冒死前來解救自己,很合理,完全理所應當。
但李青松清楚知道,許多事情并不是理所應當,應該去做,人們就會去做的。
且不說文明與文明之間,就算單個的智慧生命與智慧生命之間,忘恩負義的事情還少么?
此刻,窗外的漫天星河仍舊浩瀚幽深,寧靜到有些死寂。但李青松知道,便在自己看不到也察覺不到的那些地方,一些超出此刻自己理解能力的,兇險到自己無法想象的交鋒正在發生。
站在舷窗之前,李青松輕輕道:“謝謝。赤星聯盟,我沒有辜負你們的善意,你們也沒有辜負我的善意。你們是我們人類文明,也是我的…真正的朋友。”
赤星聯盟為自己爭取了極為寶貴的逃生時間,趁著這段時間,自己應該要盡快逃走才是。
可是此刻自己的艦隊已經到達了87光速的最高速。再繼續提升速度的話,不僅速度提升不了多少,還會面臨著意外事故頻發的局面。
綜合衡量,李青松仍舊只能維持著此刻的航速,“慢慢”的逃離。
外部局勢不是自己能干涉的,那么自己能做的,便唯有做好內部的事情。
李青松立刻操縱著眾多克隆體,以元始AI為工具,全力以赴的修繕著在之前階段受損的那些飛船,排除隱患。同時,直接將自己的控制力介入到了各個種族內部,配合管理的同時,也開始調撥大量的物資,全力以赴確保各個避難所內部秩序穩定及物資供應的充足,降低著因為此次意外事件而有可能導致的傷亡和損失。
接下來的整整一年時間,外部都沒有發生什么變化。
星空始終浩瀚寧靜。綜合判斷之后,李青松解除了戒嚴令,于是在避難所之中足足生活了一年時間的各種族智慧生命們終于獲準離開,開始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對于這次災難,李青松給出的解釋是艦隊遭遇了某種特殊的天文事件,而此刻災難已經過去。
唯有各種族高層們才知曉,危險其實一直沒有離開。
時間便在所有知情者的提心吊膽中悄然流逝著,轉眼間又是100年時間過去。
依據相對論效應的換算,外部時間已經過去了200多年,己方艦隊也已經航行出了170多光年的距離。
這個距離對于空間級文明來說恐怕仍舊不算什么。但這么多年他們都沒有再追過來,或許…此次危機已經解除?
懷著慎重的心理,經過多次商討后,李青松終于做出了決定。
在確保繼續追蹤人類飛船的大方向不變的前提下,為艦隊開啟隨機機動模式。
于是,在沉寂了數百年時間后,那無數臺發動機再次啟動,開始以僅有最大功率萬分之一的推進力度,推動著這支艦隊緩緩改變著方向。
萬分之一的推進力度下,它所能為艦隊賦予的加速度僅有0.12毫米每二次方秒而已。換算為重力,便僅有地球的8.1萬分之一左右,甚至于無法被人體感覺到。
甚至于從外部看來,那些發動機也如同根本沒有啟動一樣,幾乎不發出光亮。噴射出去的尾焰也黯淡到需要專門的儀器才能監測到的地步。
發動機便這樣啟動了足足一年的時間,為艦隊帶來了約3.8公里每秒的橫向速度。
之后,李青松再度隨機挑選了一個噴射方向,繼續執行了一年時間的微弱推進,如此重復,間或還夾雜一些完全關閉發動機的慣性航行時間。
這支龐大的艦隊此刻就像是一只無頭蒼蠅一般,在這浩瀚的星空之中一會往左,一會往右,一會上一會下,行動之間完全沒有規律。
如此,600余年時間悄然流逝,換算為外部時間的話,便是將近1300年的時間,有足足1100多光年的距離被李青松跨越。
但李青松仍舊感覺有些不保險。在接下來的航程之中,李青松仍舊保持著這種隨機機動且謹小慎微的模式,又航行了300余年時間,航行出了約500光年的距離,一直到那顆飛星徹底耗光,諸多空天母艦和運輸船之中的倉庫也清潔溜溜,才最終下定了尋找一個星系停靠的決心。
總的算起來,從遭遇毀滅者文明之后,己方艦隊已經航行出了近1700光年的距離。
如果這個距離仍舊無法讓自己擺脫毀滅者文明追擊的話,那…李青松也沒有辦法了,只有認命。
“1700光年的距離啊…加上前些年我追擊紫月文明的,以及更早時候躲避智械天災的,總的算起來,我和太陽系的距離,已經有3200多光年了啊…”
3200多光年之外的此地,太陽已經極度黯淡,星等僅有約16等而已。
星等數字越大,星辰越黯淡。在地球上,天氣極端良好情況下,人肉眼可見的最黯淡的星星也要有6等左右。
此刻就算以經過了多次基因優化的克隆體的視力,也完全無法看到太陽。
它已經完全淹沒到了浩瀚星海之中。
唯有使用大型望遠鏡,李青松才能看到那顆黯淡的黃色星辰。
心中感嘆一番,李青松調轉視線,將目光投射到了艦隊航行前方的那些星星。
越靠近銀心,恒星密度越大。就像是李青松此刻所在的這片星域,因為距離銀心比太陽近了3200光年的緣故,恒星密度已經有了較大提升。
太陽周邊的恒星密度,約為0.004顆每立方光年。而這里的恒星密度則已經提升到了0.01顆每立方光年左右。也即平均算下來,每半徑為2.9光年的球體之中便有一顆恒星。
這里恒星之間的相互距離也較為接近。每兩顆最近的恒星之間,距離普遍不超過4光年。
表現在肉眼所看到的場景上,便是這里的星辰愈發繁多,太空愈發璀璨。但也意味著這里的星際空間物質密度較高,輻射也更加強烈。
“恒星多了好啊,恒星多了,干擾才多,我才能更好的隱蔽起來。”
帶著這種心思,李青松最終挑選了一個由紅矮星為主恒星,周邊圍繞著總計六顆行星的星系,面對著它開始了減速。
此刻距離最終停泊還需要約七年的減速時間。遙望著那顆越來越亮的星星,李青松心中也多了一抹期待。
全速逃亡的這些年之中,李青松的克隆體們已經和眾多智慧生命科學家一道,將來自紫月文明的所有科技數據全部消化吸收完畢,并在紫月文明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將以電磁、弱力、強力三種基本作用力相統一為基礎物理學的科學框架內,所有具備研究價值的領域全部研究完了。
此時此刻,除非基礎物理學再度獲得突破,否則李青松的科技將無法再有任何進步。
近幾十年來,不僅那些智慧生命科學家,便連李青松都進入到了有些無所事事的地步。
實在沒有事情可以做了。
便連工程學層面的,設計哪些實驗,進行哪些工程可能有助于己方統一引力,晉升為引力文明的工作都全部做完了。
現在所缺的唯有一點。
足夠多的資源與能源。
一旦有了這些東西,那些此刻只存在于紙面上的實驗器械和大科學裝置、眾多學科與領域的研究等立刻就可以開始。
便在這種情況下,李青松的艦隊終于減速到了每秒鐘僅有十幾公里的速度,順利泊入到了行星旁邊。
俯視著這個普普通通、同樣荒涼死寂,有可能從誕生之初便從未有過智慧生命造訪的星系,李青松心中滿是振奮。
“便在這個星系之中完成從強核到引力階段的突破吧。
我命令…引力工程,啟動!”
伴隨著從每一艘居住飛船之中爆發出來的歡呼聲,一艘又一艘工業飛船、科考飛船、運輸飛船等離開主艦隊,向著每一顆具備價值的星球飛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