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284章 小鬼子一撅屁股,我就知道要干什么

  “先說好消息吧!”方言對著先老胡說道。

  老胡接過話茬道:

  “反壟斷的草案通過了,政策落地了。”

  方言一怔,驚訝道:

  “還真被他們干成了?”

  老胡說道:

  “嗯,這事兒明天研究院應該就能收到消息了,現在新聞都還沒出來,我的消息比較靈通,提前知道了。”

  方言繼續問道:

  “還有個好消息呢?”

  老胡喝了一口水,咂咂嘴后說道:

  “津村制藥和小林制藥談事兒談崩了,現在已經準備開始各顯神通開戰了。”

  之前方言就擔心津村制藥和小林制藥把事情給談妥了,最后小林制藥放棄和津村制藥搶市場的事兒,繼續讓歷史回到原來的點,現在看來事情并沒有朝著原來的方向發展。

  應該是自己的出現,讓小林制藥看到了更大的利益,所以才會這么選擇。

  “那壞消息呢?”方言對著老胡問道。

  老胡放下水杯,說道:

  “壞消息就是津村制藥背后的集團肯定會使絆子,我們合作的事情比想的要難做。”

  方言皺起眉頭,說道:

  “草案通過,津村和小林撕破臉確實是好消息,但小林這棵墻頭草,怕是要借我們的刀殺人了。”

  老胡立刻會意:

  “你擔心他們明著合作,暗地讓咱們當炮灰?津村在日本政商兩界盤踞六十年,小林現在賭上身家押注革新派,萬一風向倒戈…”

  “不止!”方言搖搖頭,說道:

  “第一,小林主動拋橄欖枝,卻拖到現在,分明是等草案塵埃落定才敢亮牌;第二,伊朗項目耗著津村的現金流,小林選這時候開戰,分明要逼他們兩線失血!這家伙遠不是當初談判時候那么老實,背后的小動作挺多的,之前玉川教授就建議我們不要合作,但是我們看到的是他們的市場規模,還有里面的利益。”

  “那你的意思是…現在不合作了?”老胡對著方言問道。

  方言搖搖頭:

  “當然不是,合作肯定是要合作,但是我敢肯定他們原來答應的那些事兒,接下來肯定會想辦法打折扣。”

  “接下來我們必須要咬死了不松口才行,之前是他們拖我們,現在就該我們拖他們了。”

  小林制藥之前答應規定時間內給這邊回應,結果后面一直拖,拖到現在才有消息,期間怎么聯系他們,這幫人都沒有回應。

  這明顯就是當時在權衡。

  那會兒他們是隨時都可能放棄合作的,雖然這個在商場上無可厚非,但是他們是小鬼子啊!

  這幫人只要是動了壞心眼兒后面就一定要防著了,之前的那些條件,都是為了限制他們動壞心眼的,打折扣是萬萬不行的。

  老胡聽到后點了點頭說道:

  “對啊,拖他們!他們現在已經和津村制藥打起來了,需要的是我們的產品進入市場,但是他們之前答應的東西想要打折扣,那我們就可以一直往后拖。”

  方言說道:

  “我現在給趙錫武院長打個電話吧,把這事兒說說,說不定他們明天就會聯系這邊了。”

  說著就要往書房走去,這時候老胡還提醒道:

  “最好再給王玉川教授打個電話,他對日本人了解比我們多,可以讓他也給點意見。”

  接下來方言就給趙錫武和王玉川教授打了電話過去,他們聽到這個消息后也有些驚訝,之前本來都以為小林制藥已經放棄合作了,結果今天方言他們這邊來了新消息。

  都不用方言幫他們分析,兩人幾乎是同時和方言做出了同樣的猜測和打算。

  猜測小林一雅接下來要說主要的事兒都辦妥了,但是有些地方要打折扣,希望盡快推動產品進入市場。

  他們也就打算拖,用剛性條件反向施壓。

  同時他們想的還更多,可以借助這個事情,利用國內選拔中青年干部的趨勢,向上級爭取,外貿部門介入談判,將合作納入中醫藥國際化的政策項目,避免研究院獨自擔責,還可以獲得另外一些資源上的傾斜。

  另外他們也可以拆解小林制藥的借刀殺人的計劃,避免這邊被他拉出去當沖鋒的肉盾。

  最后也可以趁著拖延,看看津村制藥的反撲強度,調整戰略投入。

  第一就是小林能否真正突破津村渠道封鎖,第二則是看革新派政策能否持續和津村制藥背后的政黨打擂臺。

  延本質是“以守為攻”,通過拉長談判周期實現三重防御,驗證小林誠意、筑牢技術護城河、綁定政策避險。

  其終極目標不是非要放棄合作,而是將“小林遞刀”轉化為“中方執刀”,確保在顛覆津村壟斷的過程中,中方成為最大受益方而不是犧牲品,之前主動權掌握在小林手里,現在他們開始動作了,主動權就換邊了。

  聽過了趙錫武和王玉川教授的分析,可以說是和方言的想法不謀而合了,老胡也感慨,這幫國內的聰明人可比他以前在國外時候雇傭的那些職業經理人聰明多了,雖然他們不一定有人家懂商業方面的條款,但是和政策掛鉤的一些東西,還有雙方的博弈,這些人提出來的方案明顯是高端多了。

  更重要的是,他們還可以直接和政策制定的部門那談事兒。

  好多政策甚至可以直接配合他們制定,比在大馬那會兒做生意還要牛逼,那邊的政府是不準華人參政的,甚至是影響到政策的條款他們都會非常忌憚。

  但是國內這邊完全就不一樣。

  說是自己人那就真是把你當自己人。

  事情商量好了之后,時間到了第二天,中午的時候小林制藥那邊的電報就來了,他們的人還需要過來談一談,明天晚上就從日本出發,專機直飛京城,預計九月一號凌晨落地首都機場。

  也就是后天到京。

  他們要求準時關鍵人員參與會談,里面有當初談判的所有人。

  還有衛生部以及外貿部門。

  這一切都是在方言他們的預料之中,所以這邊也開始由研究院聯系外貿部門還有衛生部門,拉在一起通口氣,別到時候落入他們的陷阱。

  不過他們這個日子也是選的好,大多數高校都是九月一號開學。

  這會兒忙的正是不可開交的時候。

  特別是他們很忌憚的王玉川教授,還是副校長,這會兒基本上是沒空參與談判的。

  只有方言他們研究生班因為一些原因,定在九月八號開學。

  要不然方言估計也沒時間和他們好好的談判,得忙著開學的事兒。

  由此可見,小林制藥選在九月一號這個時間點來談,根本不是巧合,而是掐準了國內的節奏特意布下的“時間陷阱”。

  他們早就摸透了王玉川教授的身份和日程,知道九月初是高校開學的大忙期,身為副校長的他必然分身乏術,而趙錫武院長作為研究院核心,也可能因開學季的校企合作、人才對接等事務分散精力。

  這一手“避重就輕”打得極其精明:少了王玉川這位對日本企業習性了如指掌的“防火墻”,談判桌上能戳穿他們套路的人就少了一個;而研究院這邊若因開學事務倉促應對,很容易在細節上露出破綻,給他們壓價、打折扣的機會。

  更陰險的是,他們特意強調“要求關鍵人員參與”,卻偏選在關鍵人物最忙的時候來,明擺著是想制造“要么妥協、要么拖延”的兩難局面,要是研究院說“關鍵人沒空”,他們就能倒打一耙,說“中方沒有合作誠意”;要是研究院硬湊人談判,大概率會因準備不足被牽著鼻子走。

  老胡拿著電報,罵到:“這幫小鬼子,又搞小動作,這是故意鉆咱們的空子呢!”

  方言說道:

  “他們算得精,咱們也不是吃素的。”

  “他們想避開玉川教授,咱們就把官方力量頂上去。到時候談判桌上坐的是外貿、衛生的人,他們再想提‘條件打折扣’,就得先過政策這一關。”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至于玉川教授那邊,就算他沒法全程參與談判,讓他提前把小林制藥可能耍的套路、日本企業談判的慣用伎倆說一下,咱們去談,照樣能戳破他們的把戲。”

  趙錫武這邊也點頭說道:

  “小林制藥的電報我看了,選九月一號來,就是沖著手頭忙亂的時候來的。我已經和外貿的李科長碰過了,他明天就帶團隊過來和咱們對接,把政策條款、合作框架再捋一遍,保證談判的時候不被他們鉆空子。另外,我讓研究院的技術團隊連夜整理核心技術資料,把‘不能讓步’的條款標紅,到時候一條條和他們對,少一個字都不行。”

  方言心里一穩,笑著應道:“您放心,咱們保證讓小林制藥知道,想在時間上做文章、在條件上打折扣,門都沒有。”

  老胡看著方言胸有成竹的樣子,也松了口氣:

  “原來您早就想到這一層了?”

  方言說道:

  “他們這幫人的尿性,我可太清楚了,尤其精于算計,從來就沒有‘碰巧’,他們想利用我們的忙亂搞突襲,咱們就以靜制動,把準備做足。到時候談判桌上,誰慌誰輸,他們急著和津村開戰要資源,咱們有的是時間陪他們耗,看最后誰先沉不住氣。”

  當天下午,方言特意去了趟大學。

  王玉川教授正在辦公室處理開學事務,聽方言說明來意,立刻放下手里的工作,從書架上抽出幾本厚厚的資料,里面全是他抽時間整理的日本藥企談判案例。

  他這段時間知道合作的事兒,也是一點沒閑著。

  “小林一雅這個人是典型的日本商人,表面溫和,實則極其功利。”王玉川教授翻著資料,指著其中一段說道,“他們最喜歡用‘時間緊、任務重’來逼對手讓步,這次選在開學季來,就是想讓你們沒時間仔細審核條款。你們記住,談判的時候一定要‘慢’,哪怕一條條款磨一個小時都沒關系,磨到他們失去耐心,自然就不敢提過分要求了。”

  他還特意叮囑:“另外,他們肯定會提‘先供貨再談技術細節’,你們千萬別答應。必須把技術對接、專利劃分、利潤分成這些核心條款都敲定了,才能談供貨不然他們拿到貨,轉頭就可能翻臉不認人。”

  方言把王玉川教授的建議一一記下,臨走時又拿到了那份日本藥企談判案例集。回到研究院,他立刻和趙錫武院長、外貿部門的團隊匯合,把案例集里的套路和政策條款一一對應,制定出“逐條審核、絕不妥協”的談判策略。

  而此刻的日本,小林一雅正對著黨派大佬得意洋洋地表示:

  “九月一號,華夏學校最忙的時候,他們肯定沒時間和我們耗,到時候咱們就能以最小的代價拿到資源。”

  請:m.minguoqiren.la

哎呦文學網    重生1977大時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