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804章 外公故友王伯岳,病人家屬鬼點子真多

  不光是他們,就連班上其他人也是這種態度,帶隊的劉渡舟思考了一下后,于是就答應了他們的請求把所有人都分到了一個科室去。

  但是具體分什么科室,這時候就有些讓人犯難了。

  最后考慮再三,最后還是將人分到了中醫兒科去了。

  交給這里的副主任王伯岳。

  這也是方言家里的老熟人了。(見295章)

  王伯岳王老出生在四川中江縣一個三代中醫世家,祖父王焜山在清末逃荒至成都,以醫藥救人,不慕名利。父親王樸誠精專兒科,待病人如親人,被成都百姓譽為“王小兒”。

  沒錯這位是來自四川的小兒王。

  王伯岳自幼受家庭熏陶,六歲到四川高等師范學校劉洙源先生處讀私塾,奠定古文基礎。

  十六歲立志學醫,先到成都“兩益合”藥店當徒學藥,掌握中藥知識和炮制方法,遍讀中醫入門書籍。

  三年出師后,拜成都名醫廖蓂階先生門下,學習仲景學說和溫熱病治療經驗,同時上午隨父侍診,醫學理論和應診能力不斷提升。

  1935年正式獲得中醫師資格。

  王伯岳在1955年的時候,和父親一起進京當時負責他們的人就是外公何休,剛到京城的時候,他們就住在外公何休家里。

  外公離世后,后來兩個舅舅家里表哥的工作,他都有幫忙解決。

  他目前是西苑醫院兒科副主任,也是衛生部《華夏藥典》委員會委員編委,和方言編撰的《中藥炮制學》的編委。

  方言當時準備裝修四合院前院的時候,老丈人去信托商店買古董,當時就從王伯岳王老手里買了兩個古董花瓶,現在就放在小老弟房間里。(見299章)

  這么多人里面要說誰和王伯岳最熟悉,當然就是方言了。

  見到方言的時候,王伯岳王老熱情的對著方言招呼,就差主動給他去倒茶了,沒辦法故人家的外孫嘛,當長輩的肯定是要表現的熱情一些的。

  方言趕忙讓他別忙活了,哪有主治醫生給見習學生倒茶的道理?

  這不亂套了嘛。

  其他人也看出來,方哥這又是遇到熟人了。

  這會兒來得早,兒科好幾個診室,還沒有人排到這邊來,王伯岳就和方言聊上了:

  “聽說你已經繼承你外公的衣缽了?”

  “之前他的那些醫案筆記被我舅舅找到了一些,然后我看了后學了不少東西,后面宋祚民,王鵬飛,楊藝農,祝伯權四位老爺子幫忙,對外宣稱我繼承了我外公的衣缽,然后我就拿到了我外公大徒弟手里的一部分的醫案和書籍…”

  方言簡單的將事情經過說了一遍,基本上和王伯岳知道的也差不多。

  這京城兒科的幾位在他進京之前就已經有名氣了,所以他到了京城后,就沒有小兒王這個稱號了。

  不過老爺子也沒在意這個,聽到方言講完了事兒,笑著說道:

  “也挺好,也算是你外公在天有靈保佑你了。”

  他感慨道:

  “隔了這么多年,還能讓你把他衣缽給繼承下去,這可不是誰都能做得到的。”

  “咚咚咚…”剛感慨完,診室的門就被敲響了。

  一個年輕人抱著自己家孩子站在門口,看到里面二十幾號白大褂,仿佛是在圍著開會似的,有些不太確定的問道:

  “這里是王大夫的診室…嗎?”

  王伯岳聽到外邊的聲音,立馬招呼道:

  “對,是我,趕緊進來吧!”

  患者家長對著王伯岳王老說道:

  “王大夫,我們又來了。”

  王老點點頭:

  “嗯,嗯,我記得你,你二月底來過。”

  患者家屬擠出個笑容,說道:

  “嗯,沒錯,您老記性好。”

  王老也沒廢話推了推眼鏡后說道:

  “你等等我翻一下醫案…”

  說著從抽屜里翻出了上個月的醫案,一邊翻還一邊問:

  “叫什么名字?多少歲。”

  “朱容,一歲半。”患者家長回應道。

  很快王老打開其中一頁:

  “好,找到了。”

  他看了一眼周圍的同學,然后朗聲道:

  “去年年底發現孩子多尿口渴,在單位醫院診斷為尿崩癥,治療無效,經人介紹到我這里來,當時要求開五苓散,說是聽人說有效果,于是要求我試試,我當時檢查孩子各項情況,發現神色,脈象,舌苔都是正常的,于是我開了兩劑,后面第三天,你老婆和媽帶著孩子再次過來復診,說是孩子大便次數由原來的每天五六次減少為每天兩次,飲水量和小便量均有減少,但是不明顯,吃東西還是和以前一樣多。”

  “然后我就又開了三劑給你們。”

  “你們拿著藥走了之后就沒有回來復診了。”

  說完王老頓了頓,問道:

  “現在帶著孩子回來,是什么情況?”

  孩子家長說道:

  “喝了您那三副藥過后,我們家孩子晚上口渴的情況沒那么嚴重了,但是白天一樣說口渴,并且最近這幾天晚上口渴也加重了。”

  王老微微皺起眉頭問道:

  “你們有沒有去看其他醫生,吃什么別的藥?”

  孩子家長從兜里掏出一個盒子,說道:

  “哦,我老婆還帶孩子去看了下西醫,注射了西藥,就是這個…”

  王老接過盒子看了下說道:

  “長效尿崩停。”

  “打了幾針?”王老問道。

  孩子父親說道:

  “一共注射了兩針,一周一針。”

  “這個藥每支有7天療效,按照日期來看,現在正好是針劑失效的時間。我們家懷疑是不是中藥不管用,之前藥效其實是西藥產生的?”

  “現在西藥藥效結束了,中藥又不管用,所以孩子病情又加重了。”

  “…”周圍眾人有些無語,最怕就是這種病患,雖然什么也不懂,但是鬼點子一個比一個多,明明在吃中藥,他又同時要去西醫那邊打針,打完針發現沒效果,然后又跑回來找中醫,然后開始拿出他的判斷對中醫一頓分析。

  “哎,你們這些家長一天天的就瞎搞。”王老也有些頭疼。

  患者家長還有些莫名其妙,這時候方言說道:

  “孩子半夜口渴,是因為長效尿崩停效果消退,體液調節系統出現代償性亢進,而且五苓散和這個藥效沖突了。”

  聽到這話,患兒父親有些慌了:

  “啊?那…那我們也不知道啊?”

  王老說道:

  “你們不知道還瞎整!”

  患兒父親有些委屈的說道:

  “都是我老婆聽了他們同事說的,打了針好的快。”

  王老對著他說道:

  “別瞎搞了,你們擅自調整藥物劑量種類,混合使用藥物,很可能導致孩子出現意外!”

  “現在趕緊把西藥停了!”

  患兒父親聽到后連連點頭。

  然后王伯岳又檢查了一下孩子的情況,最后開了個《金匱要略》里的經典方劑出來,就是栝蔞瞿麥丸方。

  這個方子功效是主要用于治療“小便不利,有水氣,其人苦渴”的癥狀。

  這里的“小便不利”是指尿少或排尿困難,但患者的情況是尿崩癥,尿量多,這似乎矛盾。

  尿崩癥患者通常表現為多尿、口渴,中醫辨證可能屬于腎陽虛或氣陰兩虛。

  王伯岳王老之前用了五苓散,但效果不明顯,很大原因是因為五苓散適用于水濕內停,而該患者目前看來更像是腎陽不足,不能氣化水液,導致津液不能上承而口渴,同時下焦不固而多尿。

  栝蔞瞿麥丸中的附子溫腎陽,茯苓、瞿麥利水,栝蔞根生津止渴,薯蕷補脾。雖然瞿麥有利尿作用,但整個方劑的作用機制是溫陽化氣,生津止渴,而非單純利尿。

  因此,王伯岳使用此方其實是為了治本,調整腎陽,恢復水液代謝的平衡,而非直接減少尿量。

  這個和西醫針對尿的方法,完全不一樣。

  開完過后,患者拿著藥方帶著孩子趕緊去抓藥去了,這時候王伯岳轉過頭,對著眾人問道:

  “同學們,你們說說,我剛才為什么那么開方子嗎?”

  今天冇了,明天請早。

  老鳳努力碼明天的去了。

哎呦文學網    重生1977大時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