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都投投吧,別浪費了。
五億歐元是一筆不小的數字,按照當前的匯率都超過36億元,哪怕是放在銷量大增的尉來當下,也無法忽視這組數字。
不過檀錦程看中的并非這五億歐元尉來要不要分攤其中一半。
按照當初在設立尉馳動力之時與寶馬的協議條款,尉馳動力將優先利用當年利潤來彌補前五年的虧損,在真正實現全面盈利之前,無論是寶馬還是尉來,在尉馳動力身上實際都是得不到一分錢的。
當初跟三菱的合作模式也是如此,前幾年其實都拿不到什么東西,以投入為主,當然也就談不上賺了多少錢了。
不過在2016年至2018年這幾年三菱銷量巔峰期,每年超百億的營收,還是能夠給尉來提供穩定盈利分成的,例如說2017年,尉來三菱給尉來貢獻了4.4億元的凈利潤,對尉來當時的擴張起到一定作用的。
不過真要說起來,尉來三菱對尉來貢獻最大的倒不是每年的利潤分成,而是在三菱決定退出國內市場之后移交的生產基地以及供應商協同。
三菱移交的生產基地,解決了埃安系列很大的產能困境,埃安系列在2022年度的銷量預期是20萬輛至25萬輛區間,其中主力車型埃安S在2022年的銷量是超過10萬輛。
除了退出留下的財富之外,在技術輸入方面,尉來也獲得了三菱在發動機和四驅系統上的部分技術經驗,給尉來自研的發動機以及其他自主車型的研發間接提供了一些幫助。
“相對來說,與三菱的合作我還是很滿意的,跟長澤裕的合作也比較愉快,小日子雖然小氣,但是按照合同辦事,他們是能夠做到的,給我們提供了不少的幫助。”
整體上而言,與三菱的合作,對于尉來還是好處多多的,在與三菱合作之初,尉來雖然憑借著悅馳系列在國內闖出了一定的名氣,但是在一個合資品牌大過天的消費觀時代里,三菱雖然在國內日BO西山,但是影響力還是不小的。
借助于跟三菱的合資工廠,尉來品牌在知名度與技術底蘊方面獲得了國內部分消費者的認可。
大多數人的觀念里,是覺得跟合資品牌合資,說明這家企業有一定的實力,對于他們的產品也更加放心一些,某種意義上來說,三菱當時對于尉來也起著“背書”的作用。
長澤裕是合作之初三菱總部派駐過來的,少壯派的長澤裕跟檀錦程也算聊得來,合作之初三菱為了謀求發展,總部對于長澤裕有放權,也有資源上的支持。
而長澤裕也是敢想敢干,很快就讓三菱重新在國內市場再次站穩腳根,雖無法做到一線合資品牌那樣的風光,但是當時日子還是過得比較滋潤的。
只是很可惜,三菱跟大多數的日系品牌一樣,對于國內的電動化轉型顯得猶豫不決,對于技術也是過分的看重,對長澤裕的支持也沒有成立之初的力度。
漸漸的,三菱也就走上了二線合資品牌的老路子,被市場一步步的淘汰,這是歷史的慣性,也是市場的必然,不會因為某個人而停下腳步。
但是不管怎么說,三菱之于尉來,更多的還是以幫助為主,如果不是實在無法說服三菱,尉來其實也沒有必要再跟寶馬合資成立一家公司。
三菱要退了,尉來對于合資工廠的資源肯定是傾向于尉馳動力的,這點毋庸置疑,但是怎么傾斜其實不是寶馬的態度決定。
尉來早已經不是十幾年前的尉來,合資也不再是十幾年前的合資,BBA光環雖然依舊,但褪色不是一星半點。
替尉來承擔5億歐元當中的一半,說沒有誠意,那真的就是冤枉寶馬了,小20億就這么不需要你出了,放在任何一家企業當中都是非常大方的。
但是這種一錘子的買賣顯然不是檀錦程看重的,尉來拿出這2.5億歐元也不是不可以,相比起2.5億歐元,尉來更注重于長遠的規劃。
寶馬內部對于尉馳動力有一個新的評估,尉來同樣也是如此。
按照去年的銷量評估以及今年的增長率,尉馳動力在2022年度的營收規模大致是在25億元至30億元區間,2023年度的營收有可能會突破40億元,至2025年,年營收極有可能突破60億元,成為豪華純電汽車的標桿企業之一。
但是說實話,哪怕是尉馳動力把營收干到百億,對于現在的尉來也沒有太大的影響。
“尉來要的是提升在供應鏈上的話語權,另外對于寶馬的技術,我們也有著一定的訴求。”
2月18日,正月十八,檀錦程在這一天來到了張家港,這是他年后第一次公開性的產業視察,選擇在張家港其實還是想跟尉馳動力高層聊一聊尉來的訴求。
尉馳動力采用十人董事會制度,當出現決策分歧之時需要有超過八票才能獲得通過,董事會采用CEO輪值制,尉來與寶馬方面派駐的高管分別以兩年為任期輪值CEO。
今年尉馳動力的輪值CEO是寶馬的人。
“非常感謝檀總的當面溝通,總部那邊也向我們反饋已經收到您的郵件了。”
傅姚,寶馬集團全球副總裁,兼任尉馳動力輪值CEO,寶馬決定加碼國內新能源汽車項目,傅姚是具體的負責人之一。
身處國內,尉來在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技術領域的能力傅姚再清楚不過,寶馬利用尉馳動力加碼國內業務,尉來的態度以及資源傾斜度非常的重要。
2021年尉來對于尉馳動力的資源傾斜并不多,除了派駐的高管之外,運營團隊也是以派駐為主,表現得比較隨意,但就是在這種背景之下,還是讓第一年交付的MINI純電車型拿下了8000輛的銷量。
實際上寶馬現在的位置比較尷尬,全年84.62萬輛的總銷量,較之于2020年度雖有小幅度上漲,但新能源汽車銷量僅僅只有4.8萬輛,滲透率僅僅只有5.7。
4.8萬輛當中,還包括MINI的8000輛,由于掛著的是寶馬的品牌,尉馳動力生產的車型銷量也計算在寶馬ZG名下,去掉這8000輛的銷量,他們新能源滲透率還要下降一個點。
84.62萬輛的總銷量其實也不保險,下半年尉來L1對于寶馬部分車型的沖擊力度很大,今年國產化的i3將要交付,加上ix3,這兩款電動車型,是寶馬在2022年度的銷量大頭。
寶馬的i系列,是他們的電動車型,另外X5的國產化,也讓寶馬對于競爭有了更大的信心。
BBA三家當中,寶馬是2021年度的銷量頭名,其他兩家都不足80萬輛,但是不管是哪一家,都想憑借著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強勢爆發搏一搏百萬年銷量的。
然而,傅姚也知道,想要完成百萬輛的銷量目標,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是寶馬突破的關鍵點。
2022年度,寶馬對于國內的銷量預期是10萬輛至15萬輛,要達到這個增速,去年表現要優于主品牌的MINI就極為關鍵,寶馬對于MINI資源傾斜力度加大,理所應當。
“與檀總交流就是這么的輕松,不知道檀總您所謂的增加供應鏈話語權還有技術訴求指的是哪方面。”
緩了緩心情,傅姚繼續問道。
10萬輛至15萬輛的新能源汽車銷量預期,對于寶馬而言很重要,但是在尉來那邊,僅僅是尉來L1這一款車型的銷量而已,說起來還真是讓人感慨啊。
以尉來為首的國產自主品牌這些年進步堪稱神速,尉來甚至已經能夠威脅到BBA在國內的地位了。
MINI的銷量又不計入尉來旗下,今年也還是分不到錢,尉來撐死了也就從這邊拿點新能源積分,但是這個積分對于尉來也不很重要。
尉來自身的新能源積分花都花不完。
總部給出的誠意確實不錯,不需要尉來出錢,但那又如何,尉來缺不缺這2.5億歐元不說,尉馳動力本身的發展對于一家千億集團的影響也是微乎其微。
戰略上也不如寶馬重要;說白了,尉馳動力之于尉來,說是“雞肋”也不為過。
“那我就直說了啊。”
“您請。”
傅姚微笑示意道,現如今國內車企同行里,夠得著跟檀錦程當面對話的還真不多,熟悉檀錦程的人也都知道,要想跟尉來合作,跟檀錦程直接對話是最簡單直接的。
首先檀錦程能夠當場拍板,另外就檀錦程習慣在談判的過程當中單刀直入,把條件與訴求以及出讓利益擺在桌面上,跟買菜一樣直接。
這種直白的方式,在車企掌舵人當中是極為稀少的,但是只要適應了他的節奏,那將是大大提升談判的進度,對雙方都有著諸多益處。
“先說供應鏈,隨著MINI還有寶馬主品牌新能源汽車銷量的上升,對于動力電池的供應,必將有一個提升,錦新時代希望跟寶馬重新簽訂一份長期的電池采購合同。”
“另外貴方在充電網絡,智能化,本土車載應用創新等等方面,也希望更多的考慮一下尉來,這幾點我們都有很深的合作基礎嘛。”
寶馬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長期規劃,是占整體銷量的20以上,至203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達到50。
以寶馬2021年度252.15萬輛全球銷量為基準,按250萬輛計算,這就是50萬輛的基準數。
理論上來說,從2022年至2030年,寶馬全球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預期將從35萬輛逐年上升至130萬輛,至2024年銷量將突破50萬輛,其中純電車型突破40萬輛。
這就是百年企業的底蘊,一旦他們認真發力起來,增速還是非常嚇人的。
而對于錦新時代來說,拿下寶馬的全球電池供應,其影響力不比特斯拉小,BBA三家當中,也就是寶馬對于電動化轉型最為樂觀。
寶馬目前的動力電池供應主要來自于錦新時代與三星SDI,2021年度,寶馬從錦新時代這里采購約25GWh,占寶馬總電池需求的60以上。
傅姚皺了皺眉:“排他協議?這個似乎有些不妥吧了,錦新時代在北美那邊的電池供應也不太方便啊。”
除了北美地區,在棒子國寶馬也不可能選擇錦新時代,何況這個胃口似乎也太大了,寶馬內部有一個未來五年的動力電池供應量規劃。
那就是從30GWh到200GWh的五年躍進,錦新時代2021年度的鋰離子產能為170.39GWh,其中動力電池占比超90。
2021年度的錦新時代,已經完成了產能破局,2022年的動力電池產能可以達到350GWh,廬州,溧陽,滬市以及德國工廠還有即將投產的匈牙利基地,是錦新的主要產能區。
歐洲區的產能在完全投產之后,足以覆蓋歐洲地區40的產能,然而錦新有高達50家客戶群體,寶馬采購量上升,其他如特斯拉,尉來自主還有中小企業的采購量同樣會大幅度上升。
“不不不,傅總誤會了,尉來不會簽這樣的協議,這不符合市場規律,我們這會兒不在跟特斯拉打官司呢。”
傅姚此時也反應過來了,哈哈一笑道:“我就說檀總不至于這么霸道的嘛。”
在供應商體系當中,檀錦程還是比較溫和的,雖然走的是全棧式自研路線,但尉來并不排斥與供應商的深度合作,同時在市場份額方面也比較克制。
用檀錦程在供應商大會上的演講來說,就是有錢大家一起賺,尉來以及錦新絕對不會利用自己的市場地位行霸道之舉。
“能透露一下貴公司今年電芯采購預算嗎?這個應該不算商業機密的吧?”
“那倒不至于,我們今年的電芯采購預算是200億歐元。”
再過兩天寶馬就將召開年度財報會議,這些數字會在年會上宣布,早兩天讓檀錦程知道倒也不算泄密,另外這也只是一個預算而已。
“約合人民幣1406億元,對應的采購量差不多就是160GWh。”
檀錦程在心里暗暗思索,隨即淡淡道:“不知道寶馬有沒有想過走一個大客戶計劃,這樣的話會大大降低你們的采購成本。”
按照錦新時代的大客戶折扣機制,作為戰略大客戶,通常可以獲得15至20的折扣,特斯拉目前就享受這一折扣,寶馬如果大規模采購,那肯定也會提供最大的優惠。
這兩年原材料暴漲,供應鏈受阻,動力電池采購成本上升了很多,能夠拿下最大的優惠,對寶馬來說可以大大的降低采購成本。
而對于錦新時代而言,則是提前鎖定大客戶訂單,能夠更好的調配產能。
未來幾年動力電池價格肯定是會下降的,但具體下降到什么程度,其實取決于錦新時代,或者取決于檀錦程的態度。
縱觀國內的各行各業,一旦進入到成熟期都會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最近的光伏企業就是如此,動力電池的產能如果還是如此,那么同樣會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
汽車整車產業其實也是如此,根本原因還是無序的擴張,不停的開廠,最后導致的后果就是內部競爭的加劇,除了卷價格之外沒有其他的辦法。
而現在,情況有些不一樣了。
無論是錦新還是尉來汽車,都需要經歷一個大規模的產能擴張階段,這是大型企業發展過程當中無法避免的,但是檀錦程對于產能的擴張還是十分謹慎的。
無論是尉來還是錦新,檀錦程都沒有那種每年都大規模建廠的計劃,當產能達到預期之后,他是絕對不會干那種盲目擴產的計劃。
例如說閃馳科技,很長一段時間之內都保持在一個穩定的產能區間,若不是2020年度市場銷量突然的爆漲,閃馳根本不可能再擴張產能。
閃馳,尉來,錦新都是行業龍頭,行業龍頭企業不大規模盲目擴產,那其他企業就得掂量掂量了。
而只要不盲目擴產,沒有那么多的企業內卷,動力電池的降價只會是以一種健康的方式根據市場來調節,而影響著全球動力電池近半原材料市場的錦新時代,在未來的幾年里有足夠的能力影響動力電池的價格。
每多采一噸鋰礦,多生產一批電芯,都足以影響市場的調節,而鎖定大客戶群,就是檀錦程計劃當中的一環。
“我們也不多要,國內以及歐洲地區的供應大部分交給我們就可以了,另外北美那邊也希望貴方考慮一下我們國內在那邊有產能的公司,這算是一個私人的請求。”
從最初合作開始到2021年,由于采購量有限,因此寶馬大部分的電池電芯采購,都來自于錦新時代,占比始終維持在六成以上。
但寶馬2022年度如此大規模的采購計劃,那錦新時代自然不可能再拿下六成以上的采購量,為了供應鏈安全,寶馬也必須要引進新的供應商矩陣。
“能不能有一個具體一些的數字。”
檀錦程回復了寶馬總部的郵件,其中也提到了這些,因此傅姚也得到寶馬總部的授權,讓他代表寶馬負責與檀錦程談判。
錦新時代有錦新時代的心理價位,寶馬同樣如此。
“50吧,可以的話55也行。”
200億歐元的采購計劃,檀錦程是想拿下100億歐的,雖然份額下降了,但依舊是寶馬最大的動力電池供應商,也能吃下最大的那一塊肉。
至于說后面給國內其他廠商討人情,無非是想搶占三星的市場份額,北美方面錦新其實也沒是沒有布局,去年收購福特德國工廠的同時,錦新也與福特簽訂了協議。
通過技術授權的方式,錦新時代與福特達成協議,為其提供磷酸鐵鋰電池技術,支持福特在北美建設電池工廠,通過技術輸出的方式間接參與北美供應鏈。
這是檀錦程想到的最好方式,不過福特的電池工廠計劃終究還是幾年后的事兒,暫時是吃不上這塊大肉了。
但是也不能便宜了三星,一旦三星市場份額上升,對于國內動力電池企業來說是一大威脅。
目前在北美地區,國軒以及億緯都擁有一定的產能,另外還有遠景動力,這家公司雖為日產旗下,但母公司為遠景科技,屬于中資參與的北美產能。
檀錦程的老板沈楠彭還是遠景動力的董事之一呢。
這三家,遠景的實力最強,成為寶馬北美供應商的概率是最大的,不過檀錦程還是想給國軒與億緯爭取一下,這兩家與檀錦程的關系最為親密。
哪怕是拿不下整體,拿下一小部分也是好的,只要能有阻擊三星就行。
“我們可以給予寶馬最低15,最高20的折扣價,具體按貴司的采購量而定,如果能夠達到55,那么我可以做主給予貴司最高20的折扣。”
“另外,基于雙方戰略的升級,在寶馬MINI這邊,我們會給予更大資源限度的支持。”
“包括但不限于刀片電池的技術突破以及產能保障,今年MINI無論對于是動力電池量的需求是多還是少,都是最優級別的客戶。”
“另外,在電動平臺與智能化技術方面,尉來也可以提供降維賦能,從電池技術,電動平臺,供應鏈,智能化四大維度,直接解決MINI在電動化轉型中的核心痛點。”
“當然,MINI如果想像小朋汽車那樣加入到尉來汽車的采購體系當中,我們也十分的歡迎,一切合作模式按小朋同等待遇。”
“還有,如果貴方不介意的話,MINI的車型也可以加入到尉來APP體系當中,出現在尉來的門店里也沒有問題,尉來可以給MINI做品牌背書,甚至提供一定的售后服務。”
“當然,這只針對純電車型的MINI。”
傅姚啞然,這還真是檀錦程的風格,先是提條件,再以利誘之。
不過,條件確實是相當的誘人,尤其是最后一條,MINI的銷量不計入尉來體系當中,這就相當于尉來幫助寶馬銷售MINI了,以尉來APP強大的用戶群體以及粘性,一旦入駐對銷量肯定會是一大刺激。
就是面子上有點不好看,MINI雖是MINI,但好歹也是寶馬,什么時候寶馬需要自主品牌幫助提振銷量了。
沉默片刻之后,傅姚沉聲道:“前面幾條我現在就可以答應,最后一條的話我暫時無法答復,希望檀總給我幾天的時間。”
不僅僅是臉面上的問題,另外還有品牌價值的問題,入駐尉來APP,確實可以提振銷量,但是對于MINI品牌價值多多少少還是有些影響。
“行,那我們就組織團隊談合同細節吧,至于說最后一條,貴司也不用過于的擔憂,我們尉來是國產高端化的代表。”
寶馬是豪華的代表,但是MINI可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