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傅僉所統漢軍實在兇猛,徐忠、孫規二將接戰不久,便雙雙判斷出這是漢軍精銳無疑。
于是建于高處的烽火臺,求援的烽火一處兩處、接二連三燃起,求援的號角亦被吹響。
按常理而言,烽火臺的設置都是數里、十數里才有一座。
但由于此間山霧厚重,潘濬為了保險起見,在十余里間設下烽火臺十余座,幾乎每里就有一座。
每座烽火臺,派有十數士卒專司管理,一旦某臺發現敵情,就立即以烽火向鄰臺報警。
白天施煙,夜間點火,如此臺臺相連,烽烽相傳,一座接一座地用烽火狼煙為信號。
最后,信號可以直達巫縣。
而巫縣一旦發生戰事,同樣可以依靠大江下游的數百座烽火臺,把敵情依次傳遞到秭歸、夷陵。
各地主將再根據烽火狼煙所示敵情,決定是否要派人支援,要派多少人去支援。
但如今是大霧天,烽火的作用被削弱,為了快速傳遞軍情,吳軍不得不以號角作為輔助。
聽到虎跳澗求援號角后,下一座烽火臺里的斥候,先是吹響號角向下一座烽火臺示警,把下一座烽火臺的將士喚到近前。
其后再離開烽燧,徒步往吹響號角的上一座烽火臺行去,以觀察烽火狼煙所示敵情如何,然后再回到自己所屬的烽火臺上,燃起同樣形態的狼煙烽火。
當烽火狼煙點起的時候,下一座烽火臺的燧卒已趕至可以看清信號的地方,辨清信號后,迅速回到所屬烽火臺向別處傳遞信號。
大約兩刻鐘過去。
山壑鳥獸驚,林間松濤沸。
烽火、號角十余里間不絕耳目。
深澗關沿線,吳軍將校收到信號之后,根據自己陣前敵情,陸陸續續向虎跳澗派出援軍。
事實上,傅僉行動的同時,深澗關沿線十余里范圍內,四五座營地的數千漢軍,全部在對澗水以東的吳軍發動了或強或弱的進攻。
想讓敵人無法判斷哪里是主攻,最好的辦法就是全部動起來,如此一來,敵人就只能靠猜。
尤其是在大霧、密林等諸多因素形成的戰爭迷霧里。
吳軍想知道漢軍主力究竟在哪,只能靠戰場嗅覺。
如此一來,局部戰場的主動權,基本就掌控在作為進攻方的漢軍手中了。
徐忠、孫規二人皆是沙場老將,戰場嗅覺其實不錯,交戰不久便能敏銳察覺到,他們遇到了漢軍大將帶領的精銳部曲。
這為他們保住虎跳澗爭取到了極其寶貴的時間。
援軍源源不斷向虎跳澗趕來。
深澗關前,張固、雷布二將同樣指揮將士向東進擊。
由于這里是深澗關正關所在,也是十余里間最易渡、最能把兵力鋪展開的地方。
對岸吳軍即使收到了上游傳來的求援信號,輕易也不敢胡亂支援,尤其在張固、雷布二將指揮下,漢軍發動的攻勢同樣不弱。
虎跳澗前。
吳軍燃起烽火后,傅僉已經收到了來自對岸的軍情。
得知沿線吳軍正陸續往虎跳澗趕來,傅僉仍指揮將士架橋東渡,漢軍攻勢分毫不減。
傅僉本部精銳自天子親征以來可以說是常勝之師,未嘗一敗,雖屢屢減員,但是得天子關照,補進來的將士也多是悍兵勁卒,作戰如何勇猛自不必多提。
奈何此處戰場實在狹窄,而徐忠與孫規二將戰心堅定。
即使漢軍先登敢死已經在吳人陣地上站穩了陣腳,迎上來的吳軍卻一波接著一波,前赴后繼,不惜代價也要把漢軍趕回澗水。
漢軍踩橋增援的速度,確實比不上吳軍增援之速,于是漢吳二軍就在澗水以東的吳軍陣地前,開始了艱苦的鏖戰。
傅僉雖欲身先士卒,但今時已不同于天子剛剛親征之時,他作為前部督,掌一軍生死,在戰局還不甚明朗的情況下,不可能貿然上場去與吳軍短兵相接。
孫堅、夏侯淵這些人怎么死的,造成了多壞的影響,他再清楚不過。
不過雖看不見對岸情狀,傅僉仍然從往來奔走的親兵口中得知了對岸戰局情勢如何,也從被擒到自己身前的俘虜身上得知了不少關鍵訊息。
“徐忠、孫規?當年隨呂蒙奪下荊南四郡的就是他們吧?”
“是!”俘虜驚懼,不敢仰視。
傅僉皺眉。
這兩人他知道,不是什么名將,但一個是孫權宗親,一個孫權外戚,對孫權的忠心不必多言。
“難怪對岸吳賊如此堅挺,也難怪其他各處關卡的吳賊,會源源不斷支援過來。”
當年夷陵一戰,孫桓困守孤城,大漢本欲圍點打援,眾多吳將紛紛請命,讓陸遜支援孫桓,而陸遜卻堅決不發一兵。
狻猊銅面之下,傅僉神色毅然:
“孫權只有一個陸遜。
“今日之戰,勝機又多兩成!”
話雖如此,大漢想直接從徐忠、孫規二將手中奪下虎跳澗險隘,難度仍然很大。
天時地利人和,如今大漢只占大霧的天時,而地利在吳在不漢,人和也就是雙方士氣,相差不多,在這種情況下,想要攻下一座險關,以正取勝只有兩種辦法。
一個是不惜代價,以命換命。
一個就是以時間換空間,靠后勤來拖死對面。大漢糧道順流,吳軍糧道逆流,雙方后勤補給的速度不可同日而語。
區區一座深澗關,還不至于讓大漢不惜代價攻取。
而大漢的戰略目標,是全據三峽之險,在荊交諸郡縣響應后,甚至可以嘗試取下江陵,把孫權趕回湘水以東,這就需要依靠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打孫權一個措手不及,以時間換空間同樣并不可取。
如此,唯有出奇。
所謂守正出奇,在奇兵發動致命一擊前,仍需正兵抗住戰線,把敵人全部調動起來,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讓敵人左支右絀不能相顧,以此為奇兵爭取到時間與空間。
所以,即使傅僉已經與天子及陳到等人設下了破敵之策,想讓奇兵能做到一擊必殺,還是需要守正的將士拋頭顱灑熱血。
戰爭的殘酷便是如此了。
不論傅僉平素里如何愛兵如子,視若手足,在這一刻,他心里沒有吝惜將士性命的想法,有的只是為達成目的不惜代價的果決。
時間流逝,霧氣漸散。
傅僉親自擂動戰鼓為將士助威。
澗水東岸。
徐忠、孫規兩名吳將已經被漢軍的生猛殺得有些發怵。
“這樣一味死守不是辦法!
“我帶人沖過去一探蜀軍虛實!
“看看究竟是誰在對岸統兵!”
孫規停下手中動作,對著遠處同樣已經披甲上陣、奮勇當先的徐忠大喊起來。
原本專心作戰的徐忠聞聲分心。
就在此時,他身前一名漢軍甲士突然大吼一聲自陣線前突,手中長矛奮力往徐忠面額一捅。
徐忠陡然一驚,幾乎忘記格擋。
好在身周親兵不是吃干飯的,齊齊橫刀刺矛為他擋住這致命一擊,他才將將保住性命。
一陣虛驚。
徐忠退走,振甲趨至孫規近前:
“你剛說什么?!”
孫規重復了一遍,又道:
“能來的援軍都來了,對岸蜀軍攻勢分毫不減!
“一味死守不是辦法,我帶人沖過去一探蜀軍虛實,看看究竟是誰在對岸統兵!
“我懷疑…對岸蜀軍根本就不是所謂佯攻,而是蜀軍主力!潘太常被蜀軍騙了!
“我去對岸探一探,萬一對岸就是蜀軍前部督傅僉指揮,恐怕得向潘太常求援才行!”
徐忠聞言思索片刻,頷首同意。
蜀軍士氣太盛,攻勢太猛,吳軍雖據關守險,將士傷亡依舊比蜀軍多出三四成不止。
如此情形,對岸是蜀軍主力的可能性很大。
“只能如此了!
“再這樣僵持下去,恐怕虎跳澗要守不住了!”
孫規得令。
于是率親軍離開前線,到后方整械休整片刻。
之后集中堅甲利矛、強弓硬弩于一處,親自帶領一支精銳甲士從漢軍陣線末端撕開了一道缺口,沖上了漢軍的竹橋。
徐忠趕忙率本部精銳堵了上去,為孫規殿后。
竹橋之上,向前補線的漢軍將士顯然沒料到吳軍竟能沖上橋來,倉促迎戰,很快不敵,落水者有之,撤足倒退者有之。
孫規身先士卒,剽悍無比,很快便將戰線推至澗水正中,一刀將一名漢軍甲士格入澗水,忽聞身后親兵傳來一聲驚呼。
“將軍,看!”
孫規抬眸一望。
卻見一面赤底金字的傅字將纛倒映在他眼底。
將纛正中,更有一頭黑金二色的饕餮正對他張開血盆大口。
“當真是傅僉?!”孫規錯愕。
就在此時,他才陡然驚,將纛之下,一道面覆野獸銅面,看不清是人是鬼的偉岸身影正彎弓搭箭,朝他眉心瞄來。
孫規瞳孔劇顫,瞬間出了一身冷汗,終于在本能的驅使下,徑直投入溪澗當中。
吳人素來善水。
當年凌統逍遙津一役為孫權殿后,一身甲胄跳入淝水,僥幸得脫。
孫規也不例外。
跳入澗水之后,他先是掏出腰間匕首,從容地在水底割開了捆綁甲胄的結繩,而后潛至下游十余步外,才探頭從澗水東畔登陸。
結果這一探,差點被守岸的吳軍士卒以為是潛水的漢軍以弩射殺,幸好憑一口吳語喝令大罵,向那群士卒道出自己的身份,才終于沒有鬧出被自己人射死的烏龍。
“果然是傅僉本人在這里!”孫規氣喘吁吁。
徐忠皺眉不已:“傅僉本人…他帶了多少人來,能看清嗎?!”
孫規猶豫回憶片刻,道:“漫山遍野!恐怕萬人不止!”
徐忠一愣,咬牙道:
“先烽火易色,再遣人把此間情況一一具告潘太常!”
“好!”
不多時,代表敵襲規模超過萬人的烽火狼煙被點燃。
半個時辰過去,戰斗未嘗停止。
漢軍不斷東渡,列陣如山如墻。
吳軍倒下一波又一波,沖上來一輪又一輪。
漢軍雖然損失不小,吳軍更已被殺得生畏,到最后干脆放棄了阻擊漢軍登陸,轉而依靠著鹿角、壕溝等工事打起了阻擊。
至于此時,霧氣已經全部消散。
傅僉喚來李球:
“文琪,此間戰事便交與你了。
“我與賨人首領約定,我要親率本部去鷹愁澗接應他們。”
庲降都督之侄毅然頷首:
“都督放心吧,這里不會出什么茬子的!”
北方六七里外。
鷹愁澗。
此處吳軍同樣遭遇了漢軍突襲。
漢軍雖然來勢洶洶,架橋來襲,但是這里的澗水湍急無比,水中更是怪石嶙峋,比下游虎跳澗險峻不知幾許。
蜀軍根本無法強渡,并沒能對此間吳軍造成絲毫威脅。
于是同樣曾隨呂蒙、徐忠、孫規等人奪下荊南四郡的吳將鮮于丹召來參軍:
“此間既已無事,徐忠、孫規虎跳澗那里還需要增援,你再派三百人去援助!”
“可是將軍,我們這里也只有一千二百人了!”那參軍神色忐忑,有些害怕這里會出事。
下游虎跳澗燃起狼煙,示有來敵萬人以上,他們幾個時辰內,已經派了八九百人往援。
鮮于丹咬牙:
“此澗飛鷹難渡,蜀人根本沒有機會架橋過來,唯望澗興嘆而已!不要詒誤了軍機!
“萬一虎跳澗不保,難道我們還有退路嗎?!
“鷹愁澗就是最后一關了,再往北走,當真就是懸崖峭壁,根本不可能有人能夠從那里突破!
“即使有,也不過是貍奴小犬三兩只,不足為懼!”
那參軍聞言,思索片刻后領命而去,不多時,又三百吳軍往虎跳澗馳援而去。
江畔。
滟滪關。
潘濬登高遠望。
烽火綿延不絕。
漢軍水師還沒有出現。
虎跳澗狼煙燃起,示萬敵來襲。
潘濬也有些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蜀軍水師遲遲未至。
萬一自己預料錯了。
萬一蜀軍主力當真在深澗關?
是不是…該舉兵北援深澗關?
“將軍,快看!”忽然,鄧玄之以手往江心一指。
潘濬抬眸一望。
卻見漢軍舟船,破霧而來!
潘濬忐忑的心瞬間安定,向深澗關增援的念頭也一瞬間打住:“蜀賊已至,全軍備戰!”